① 陝西彬縣煤發熱量以及指標
太專業了,希望下一個人幫助你。推薦您一個煤炭交易平台,希望對您的生意有幫助。中國煤炭信息網發布供求信息,查詢各地區價格信息,閱讀最新資訊,車隊信息,一網打盡!
② 為什麼說長武有塔卻無塔,彬縣無塔卻有塔[指的彬塔]
咸陽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我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沖。市轄1市2區10縣,面積10213平方公里,人口473萬。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咸陽市轄3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咸陽市 面積10213平方千米,人口504萬人(2004年)。
秦都區 面積 251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712000。
楊陵區 面積 94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712100。
渭城區 面積 272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2000。
興平市 面積 496平方千米,人口56萬。郵政編碼713100。
三原縣 面積 569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3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涇陽縣 面積 792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713700。縣人民政府駐涇干鎮。
乾 縣 面積 994平方千米,人口56萬。郵政編碼713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禮泉縣 面積1017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13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永壽縣 面積 889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713400。縣人民政府駐監軍鎮。
彬 縣 面積1202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713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長武縣 面積 583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713600。縣人民政府駐昭仁鎮。
旬邑縣 面積169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711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淳化縣 面積 965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11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武功縣 面積 392平方千米,人口41萬。郵政編碼712200。縣人民政府駐普集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長期活動,修築城邑,發展經濟,留下了許多遺跡。公元前250年秦孝公將國都遷到咸陽,秦王嬴政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多民族政權—封建帝國秦王朝。周、漢、唐等十一個朝代也都曾把咸陽做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為我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陽閃爍過燦爛的光輝。
構成咸陽物質文化資源的內容,主要是指文物資源。咸陽作為我國文物資源大市,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可謂舉世無雙。其主要特徵:一是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處,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它文物點92處。定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8處30個文物點,省重點保護單位95處,縣區重點單位400多處。全市各級文博單位共收藏陶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點5.5萬余件。諸如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和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金璽,堪稱國之瑰寶。二是帝陵多,等級高。境內現有歷代帝陵27座,埋葬著28位皇帝,全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外,其餘9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王侯將相、皇親國戚墓葬500餘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陽境內,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多依山為陵,氣勢宏大,而且陪葬墓眾多。自東向西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貞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李治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佔地30多萬畝,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三是古遺址、古建築較多,內涵豐富,保存完整。位於秦都區西南的尹家村遺址,是陝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而位於長武縣城的昭仁寺大雄寶殿,被認定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其他著名塔剎、樓閣等建築物,諸如中國最高的崇文塔、北杜鐵塔、文峰木塔等,也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作,值得重視。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徵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點;而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代表的秦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五是石質文物數量大,品位高。漢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著16件大型漢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是國寶級文物,「馬踏匈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憑證,被載入我國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駿」馳名海內外,「昭陵碑林」作為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其氣度之恢弘、撰書之大氣,均為世所罕見。乾陵地面現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無字碑、述聖紀碑和「六十一王賓像」,可謂聞名遐邇。陝西省境內最大的石窟寺——彬縣大佛寺,其體量之高大,氣勢之磅礴,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絕代精品。茂陵石刻中的「馬踏匈奴」等被定為國寶;乾陵司馬道旁的石人、朱雀、翼馬、六十一王賓像等堪稱一絕;順陵的走獅、獨角獸觀後,令人嘆絕;「昭陵六駿」更是聞名天下。
咸陽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服飾、飲食、歌謠、居住和禮儀等方面的文化傳統。其中最具有魅力的,是有關民間禮儀活動的內容。諸如弦板腔藝術、勸善說唱藝術、民間剪紙藝術、蛟龍轉鼓藝術、民間飲食傳統,民俗歌謠傳統、小字挽幛習俗、嗩吶音樂習俗、道教打醮習俗等等。目前僅有弦板腔藝術一種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其他口頭的和非物質文化種類仍然亟待挖掘。
秦腔是秦人的靈魂,也是秦人的驕傲。
館藏文物舉世罕見。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是中國出土時代較早的壁畫;唐昭陵、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反映唐代宮廷生活的壁畫可謂壁畫中的珍品;彬縣五代馮暈墓出土的磚雕舉世罕見;咸陽博物館收藏的馬蹄金,陳愛金幣、漢代玉馬、玉熊、安邑下官鍾、秦昭版、龍須空心磚、唐代金壺等皆為文物珍品;楊家灣漢墓出土的西漢三千兵馬俑氣勢磅簿;茂陵出土的百餘鎏金馬、竹節熏爐、銅犀牛、玉鋪首等都是稀世珍寶。
革命文物俯拾皆是。三原縣有辛亥革命時的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舊址、大革命時期的渭北農民協會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駐陝辦事處等;涇陽縣有雲陽農民協會舊址、抗戰時期的安吳青訓班舊址、「西北游擊隊」舊址、中共陝西省委機關舊址、紅軍改編舊址、八路軍總政治部舊址等;旬邑縣有「二·八」暴動紀念館,馬欄關中分區機關舊址等。此外,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戰役、扶眉戰役、爺台山戰役、畢原血戰舊址等都給咸陽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
咸陽的歷史名人:
【劉古愚】(1843~1903) 【楊雙山】(1687~1758) 【王徵】(1571~1644)【胡登洲】(1522~1597) 【康海】(1475~ 1540) 【馬理】(1474~1556) 【王恕】(1416~1508) 【王重陽】(1112~1170) 【楊良瑤】(736~806) 【李靖】(571~649) 【牛弘】(543~610) 【蘇蕙】 【馬超】(176~222) 【馬鈞】 【趙岐】(108~201) 【馬融】(79~166)
【賈逵】(30~101) 【班昭】(49~約120) 【班超】(32~102) 【班固】(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