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影評
這是一部看後會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後會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觀看它只是因為那絢麗的旗袍。的確,那26套婉約幽雅的旗袍緊緊包裹出張曼玉玲瓏曼妙的曲線時,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服裝美而觀看此片的話,那未免有點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沒什麼滋味,可細嘗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會不知不覺地飄溢在你的五臟六腑間。《花樣年華》就是這樣一部片子。無論是鏡頭中精緻的特寫,還是絲絲小雨中由昏黃路燈投下的柔和光線,或是整個畫面色彩的鮮明層次,色調搭配技巧的奪人眼目,都是導演王家衛和攝影杜可風深厚功力的體現。還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聲音藝術,就算是雨滴落地的聲效都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就更別提片中那伴隨著男女主人公在樓道里多次相遇時恰如其分地響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帶有絲許壓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這些硬體設施做的完美無瑕,更可貴的是影片的靈魂--內容情節,王家衛一樣描寫的匠心獨運。
像是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周慕雲一個人在面攤落寞地吃著雲吞面,此時的鏡頭長時間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滿苦悶和孤獨--為了總不歸家的妻子。這時蘇麗珍提著精緻的保溫壺出現在潮濕的石板路上。鏡頭由她纖細的手拍起,逐漸上移到她的胸前,卻始終看不到她的臉。這種開放性的構圖可以引起觀眾無數的想像力。她來到面攤前,同樣一份雲吞面,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憂郁的神情--為了不歸的丈夫。另一對在享受愛情,而這一對只是在各吃各的雲吞面。不得不說,此刻導演用一種明暗線交織的手法既含蓄又內斂地表現了兩種愛情的理念。而這種意境,只有在反復細細地品味後才能理解,可謂是該片的一個經典的情節。
還有一處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出現在該片的中下段。周慕雲終於鼓起勇氣向蘇麗珍表達了心中壓抑已久的感情。可蘇卻用無語沉默來迴避。周看出了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結局。於是,他請蘇麗珍幫他做件事--拒絕他,讓他練習承受住那份痛苦,蘇答應了。可當周說完「以後你自己好好保重」隨即放開她的手頭也不回地走開時,蘇卻開始心潮洶涌。此時運用了一段長鏡頭,特寫出了蘇的手在被松開瞬間的抽搐,跟著緊緊抓住另一隻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現,一種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現於手部。接著鏡頭移到她的臉:不忍、難過、沖動、壓抑......種種表情交匯在一處。緊接著,蘇伏在周肩頭痛哭的場面出現,周的手不斷輕輕地拍打著她的肩,安慰地說「好了好了,只是演戲,只是演戲.......」一種壓抑已久的情感的驟然爆發,導演卻沒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嫻熟的鏡頭語言來婉約地表達,卻得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成功效果。只這一點,就可以讓許多動輒讓演員虛情假意地喊出「我愛你!」的導演好好學習。
片尾,周慕雲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之後,蘇麗珍來到他的房間,點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裡任它的煙霧繚繞、盤旋、四散。一種她曾經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淚開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後連成一片。此時,電影中的背景聲全部消失,一陣寂寥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響在蘇的心裡,也回盪在觀眾的耳畔--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無言......
也許一切都應了該片的英文譯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緒中的戀愛」,在那個消逝了的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鍾」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 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里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二、敘述形式上的簡潔對主題的強化作用。
「電影天生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著,或者說電影就是因敘事而存在的」[5]。電影和小說一樣,人物與情節是一部電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況下曲折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觀眾。而在《花樣年華》中 ,王家衛卻以高度簡化的情節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極其精煉的人物對白來敘述故事,風格有點像法國新浪潮電影中淡化情節、淡化人物性格等的敘述特點。這種敘述形式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簡潔精練,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敘述過程中沒有一絲多餘的成分,每一個細節都與主題有著緊密的關系。
❷ 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發生在什麼季節
正確的說《花樣年華》追思的是一段流逝的感情,也是一個年代失落的記憶和光影,故事主要「反映60年代香港與30年代上海俗艷的風華」。任何一個時代或者年代都是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所以,《花樣年華》不存在發生在具體的哪個季節,而之所以「梁朝偉總是被雨淋,但他穿著很厚的西裝,而張曼玉又穿短袖的旗袍。」那是導演根據劇情需要(比如悲傷的是——下雨或寒冷;快樂的是——晴天;突然的變壞事是——霹靂,等等)而設計的。如果硬要給《花樣年華》強加於春、夏、秋、冬的某季節發生的話,那麼應該是發生在春天,因為春天雨水多,而且比較天氣涼,這也符合《花樣年華》的「花樣」「年華」的寓意。
❸ 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共穿了多少套旗袍
約有26套,全由銅鑼灣朗光時裝的梁朗光師傅所制的。此片美術設計張叔平首先帶著一件旗袍給梁師傅修改,然後就開始了合作關系,張叔平帶來的草圖越來越多。其中有些是梁師傅刻意裁製而成的,也有些是由張叔平從外地買來的舊花裙改造而來的。梁師傅在30年前已在香港開業,屬於老字型大小人馬,王家衛導演代師傅宣布憑《花樣年華》票尾光顧朗光時裝做旗袍可獲折扣優惠。
艷麗別致旗袍的下落?
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自言不知道這批漂亮旗袍的去向,並公開向導演追討,原來王導演曾應允她會留一至兩套供她作留念之用。
❹ 《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有什麼作用
《花樣年華》是一部由王家衛導演,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電影,劇中她們兩個因為對方的配偶分別出軌,她們兩個因為調查她們配偶出軌的事情相識,最終因為一系列事情,彼此吸引但最後沒有走在一起的錯愛故事。
❺ 關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像王家衛花樣年華的這種。
5.6十年代的片子,你沒有分析過電影。外國這個年代正好是叛逆的一代時期,現在拍的那時候的電影大多都是反思的。比如像阿甘正傳之類的。不過60年代的,有一部,叫朗讀者,也叫生死朗讀 不過裡面沒有旗袍。一部叫海盜電台 ,英國的,講流行音樂的事情,更是沒旗袍。 中國這個年代屬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時期,是不會拍這類電影的,如果這個時候中國片里出現旗袍,那是導演腦袋壞掉了。要不是往前二戰,要不就是往後80年代之後,描寫那時候的國產片,都是紅片,像高山下的花環,地雷戰,地道戰之類的。電視劇有 幸福像花兒一樣。但是都沒有帶旗袍的。網上找了好久 只有一部 叫 茉莉花開 你看看。 香港那個時候處在四大偵探時期,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可演的。除了一部電視劇,叫流氓大亨。 台灣應該片應該多一些。但是沒有找到幾部。
❻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里你印象最深的台詞是什麼
《花樣年華》里讓我印象最深的台詞是: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周慕雲在離開香港前給蘇麗珍打了最後一個電話,他有很多次機會說愛她的,但是卻沒有說出來,最後他用假設的船票再一次不痛不癢的撩撥蘇小姐。有時候覺得人可能只有在失去以後才明白什麼叫愛吧。
❼ 哪裡有旗袍的電影
《花樣年華》
導演 : 王家衛
編劇 : 王家衛
主演 : 梁朝偉 / 張曼玉 / 潘迪華 / 蕭炳林 / 張耀揚 /孫佳君 / 錢似鶯 / 顧錦華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 法國
語言: 粵語 / 上海話
簡介:
1960年代的香港,報館編輯周慕雲(梁朝偉)與太太搬進一間住戶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資公司的貿易代表陳先生與太太蘇麗珍(張曼玉)成了鄰居。因為發現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著他們有了婚外情,周慕雲和蘇麗珍開始見面商討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相應對策。
起初兩人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事談事,可是日子一日接一日過去後,在周圍一幫上海鄰居的閑言碎語中,他們發現配偶的事早空出了他們的腦袋,彼此眼裡只剩下了對方,而刻意迴避已生出的感情的結果,是更加刻骨的相思。
《花樣年華》:旗袍裹著寂寞的靈魂
杜可風瞳孔里看出去的風景,一定與別人的不一樣,每個畫面都是一道殘忍的風景,硬生生將觀者的思維通過電影蒙太奇連起來,那種奇妙突兀的組合形成的強烈對比,令人過目不忘,他是描繪細節的高手,一抬手的姿勢,一個深邃的眼神,微微側身的樣子,每一個背影都有戲,將悲歡離合放大了給人看。
張曼玉每換一件旗袍,都有幾個固定的鏡頭,腰、領子、手臂、小腿,由此可見杜可風是一個懂旗袍的人,穿旗袍,身段不能太標准,要扁平纖細,才能穿出紅顏的曲折命運來,太豐滿了,就成了發福的姨太太,靈魂無法駕馭肉身,肉身也就無法駕馭有靈魂的衣裳。
領子是考驗一件旗袍的關鍵,鑲邊、盤扣與發型、耳環、項鏈的搭配,都是致命的細節,容不得一點馬虎,不光要看正面,還要看背面、側面,面面俱到。
腰身是穿旗袍的關鍵,旗袍對三圍要求最嚴的便是腰圍,要細、要柔軟,因為旗袍是根據滿人的旗裝改制的,旗裝是十分木訥僵硬的服飾,沒有纖細靈活的腰,穿不出旗袍的生動風韻。
穿旗袍抱著手臂的女子,通常給人十分刻薄的感覺,那刻薄是因著寂寞和弱不禁風形成的,旗袍要穿的好看,不能有結實粗壯的手臂,白玉一般細細地,我見猶憐。
穿開叉高的長旗袍,行走時露出大半截腿,觀者看的是整體效果,對小腿要求不是很苛刻,若穿短旗袍,便如同公主裙一般,不能遮醜,必須要有無懈可擊的小腿線條,玲瓏的小腿襯出旗袍的精緻。
最挑戰身段的衣服,是最簡單的衣服,因其沒有花哨的點綴,觀者的注意力只好放在曲線上,穿旗袍是很危險的嘗試。擁有一雙傲人長腿的莫文蔚,穿旗袍似騎馬裝,野性難馴,嬌小單薄的董潔,穿出鴛鴦蝴蝶派小說女一號的神韻。
王家衛讓張曼玉穿著華麗的旗袍行走在昏暗的走廊里,大約是想說明旗袍是寂寞女人最後的偽裝,她在柔和的街燈下走過,在銷魂的爵士樂中走過,即使去小攤買一碗面,都穿著最美麗的旗袍——這些都不能掩飾她的寂寞,那旗袍是用寂寞裁剪的。
今時今日,很少有人家常穿旗袍了,因為不方便,不方便上班擠公車,不方便下班逛夜市,也不方便私奔。女人們的衣服越穿越少,泰半穿著緊身長褲或超短熱褲,隨時准備撒開腿和男人賽跑。
穿著旗袍怎麼私奔呢?不敢想像穿著旗袍摔一跤的樣子,爬起來都有困難,豈能出那麼大的丑?旗袍是最最注重儀態姿勢的。舊時女子打落了牙往肚裡吞,練就一身隱而不發的涵養功夫,美其名曰賢淑優雅。
因為優雅,就必須隱忍克制地修煉,便失去很多天性的快樂。范柳源幻想白流蘇穿著旗袍在森林裡奔跑,其實他更希望她不穿旗袍在森林裡奔跑。他愛她低頭的神態,愛她穿著旗袍的樣子,更愛她不穿旗袍的樣子,這便是男人,最初的吸引終要被原始的慾望代替,誰願意愛一個永遠不脫旗袍的女人呢?
周先生問陳太太,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她的旗袍在那一刻真真成全了張愛玲的殘缺人生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虱子。
《花樣年華》只能用來懷舊,令人想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些華麗、憂傷、壓抑的愛情故事,小資階級的矛盾、痛苦、掙扎,時下是不可能有那樣的故事了。
如果靈魂和肉身都是寂寞的,用綾羅綢緞裹著有何用?越發凄涼,倒不如她脫下旗袍,換上破牛仔褲隨他遠走高飛。
ΘDtkΘ你問的哪裡有旗袍的電影的東西,一般我跟朋友都是在■19購正品店y找相關欄目的,你可以網路搜索19購正品店,■朋友們都是在那裡淘了不少好東西。能幫助到你的這些了,如果你找不到再站內M我,很不錯的一個地方,希望你能找到你滿意的!☺I2011-7-7 14:59:55⊙
❽ 張曼玉穿旗袍電影叫什麼
電影片名:《花樣年華》由王家衛導演,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於2000年公映。
該影片獲得榮譽:
獲得《花樣年華》影片先後斬獲或提名五個國家(法、德、英、意、澳)電影界最高獎的最佳外語片,是迄今歐美影評界綜合評價最高的華語電影之一。
影片於2009年被美國CNN評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2012年被英國電影學院召集的全球八百餘位影評人選為「電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二十四位(入選華語電影第一位)。
梁朝偉憑藉此片榮獲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張曼玉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雙料影後
電影主要內容:
1962年的香港,報社主編周慕雲(梁朝偉飾)和太太搬進了一幢公寓,與他們同時搬來的,還有另一對年輕夫婦——蘇麗珍(張曼玉飾)和丈夫。直至有一天,兩人突然發現各自的另一半原來早已成為一對婚外戀的主角,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得不共同面對這個現實。兩顆受傷的心小心翼翼、難舍難分,卻最終化成了無緣的傷痛。他們在配偶背叛的陰影下,各懷心事地靠近那是個讓一切變得飄搖不定、難堪的所在。有時她彷佛依賴但又會突然叛離。他想要佔據,但缺乏勇氣。他想要放縱,但是面對她那莊重的神色,他感到說不出來的怯弱。
見不著時,愈來愈想。那些背著人偷來的、幽室相守的時光,是多麼和煦而平靜。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卻沒有聲音的電話,又是多麼的熾熱和辛酸。直到他做出了遠行的決定,才向她道出了真心。而此時此刻,他不禁想到他真正背叛了的人,也許是她。
一切都褪去了,香港、1962年、那個陳舊的秘密。不管當初是為了報復或色誘,抑或單純的慰藉,到最後,只剩下眷顧……
影評: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❾ 誰知道張曼玉在《花樣年華》里一共換了多少件旗袍
約有26套,全由銅鑼灣朗光時裝的梁朗光師傅所制的。此片美術設計張叔平首先帶著一件旗袍給梁師傅修改,然後就開始了合作關系,張叔平帶來的草圖越來越多。其中有些是梁師傅刻意裁製而成的,也有些是由張叔平從外地買來的舊花裙改造而來的。梁師傅在30年前已在香港開業,屬於老字型大小人馬,王家衛導演代師傅宣布憑《花樣年華》票尾光顧朗光時裝做旗袍可獲折扣優惠。
艷麗別致旗袍的下落?
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自言不知道這批漂亮旗袍的去向,並公開向導演追討,原來王導演曾應允她會留一至兩套供她作留念之用
❿ 張曼玉在哪一部電影中共有二十三套旗袍造型
張曼玉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共有二十三套旗袍造型。《花樣年華》以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敘述模式,以及帶有王家衛獨特標記的風格特色,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旗袍是影片里鏡頭轉換與時間流逝的證據。
《花樣年華》這是屬於王家衛童年的回憶,這是屬於王家衛風格鋪張的最好的年代,最好的地點,最擅長描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