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美女日誌

旗袍美女日誌

發布時間:2021-06-16 10:39:36

❶ 女生日記的劇情介紹和人物介紹,誰能告訴我

人物介紹
冉冬陽:一個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聰明的,卻是那種男生、女生、男老師、女老師都喜歡的魅力女孩。(男孩心目中的天使)有一個愛她的父母,很幸福。
梅小雅:冉冬陽的知心朋友,她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但她拒絕別人的憐憫,勇敢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在跟她交往的日子裡,冉冬陽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體驗了堅強。
莫欣兒:冉冬陽的好朋友,一個十分聰慧的女孩。為挽救她父母的婚姻,她努力地去做人見人愛的乖乖女。很聰明。特別羨慕冉冬陽,珍惜冉冬陽送她的一件玩具。最後父母任然離婚了。
小魔女:冉冬陽班上最時髦的女生,狂熱的追星族。她爸姓劉,她媽姓楊,她的名字叫「劉楊惠子」、她的口頭禪是「酷斃了!」「帥呆了!」十分喜歡教數學的舒昂老師。
郝佳:沒有缺點的中隊長,按照老師吩咐的事情去做,很聰明。 戴安;一個仗義的女生,擅長打抱不平。和美女艾薇是好朋友。戴安經常讓男生跳「芭蕾舞」。家庭里只有母親和母親妹妹,母親有一手做旗袍的手藝。戴安做得最出格的事是把自己用啤酒灌醉。
吳緬:一個特別有主見的男孩,喜歡玩電腦,喜歡做奧數題,經常做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當冉冬陽需要幫助時,第一個想到的人一定會是他。被稱為「小網路」。
喬丹:冉冬陽的同桌,一個自以為是的傢伙,自稱天天在家練拳擊,沙袋都打爛了幾個,可是到了「該出手」的關鍵時刻,他卻臨陣逃跑。
古龍飛、精豆豆:一對喜劇明星,兩人一唱一和,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搞笑上,是他們在的時候令人討厭,他們不在的時候令人想念的角色。
魯肥肥:體重超標,走路時愛背著雙手邁鴨子步,搖晃著高智商的大腦袋,鬼主意無窮無盡,可以開「金點子」公司。
馬加:一個口吃的男孩,不自信。

❷ 成龍和多少女明星有染

變態。還是嫉妒?

❸ 《女生日記》里 中隊長是個怎麼樣的人

冉冬陽:一個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聰明的,卻是那種男生、女生、男老師、女老師都喜歡的魅力女孩。(男孩心目中的天使)有一個愛她的父母,很幸福。
梅小雅:冉冬陽的知心朋友,她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但她拒絕別人的憐憫,勇敢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在跟她交往的日子裡,冉冬陽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體驗了堅強。
莫欣兒:冉冬陽的好朋友,一個十分聰慧的女孩。為挽救她父母的婚姻,她努力地去做人見人愛的乖乖女。很聰明。特別羨慕冉冬陽,珍惜冉冬陽送她的一件玩具。最後父母任然離婚了。
小魔女:冉冬陽班上最時髦的女生,狂熱的追星族。她爸姓劉,她媽姓楊,她的名字叫「劉楊惠子」、她的口頭禪是「酷斃了!」「帥呆了!」十分喜歡教數學的舒昂老師。
郝佳:沒有缺點的中隊長,按照老師吩咐的事情去做,很聰明。 戴安;一個仗義的女生,擅長打抱不平。和美女艾薇是好朋友。戴安經常讓男生跳「芭蕾舞」。家庭里只有母親和母親妹妹,母親有一手做旗袍的手藝。戴安做得最出格的事是把自己用啤酒灌醉。
吳緬:一個特別有主見的男孩,喜歡玩電腦,喜歡做奧數題,經常做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當冉冬陽需要幫助時,第一個想到的人一定會是他。被稱為「小網路」。
喬丹:冉冬陽的同桌,一個自以為是的傢伙,自稱天天在家練拳擊,沙袋都打爛了幾個,可是到了「該出手」的關鍵時刻,他卻臨陣逃跑。
古龍飛、精豆豆:一對喜劇明星,兩人一唱一和,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搞笑上,是他們在的時候令人討厭,他們不在的時候令人想念的角色。
魯肥肥:體重超標,走路時愛背著雙手邁鴨子步,搖晃著高智商的大腦袋,鬼主意無窮無盡,可以開「金點子」公司。
馬加:一個口吃的男孩,不自信。

❹ 女人過了40歲,別穿T恤短褲,應該向趙薇學習什麼穿衣技巧

40歲是男性和女性整體生活的分界點。女人不得不承認,40歲以後步入中年,無論是身體還是皮膚,都難免會出現瑕疵。這個時候,大多數女性不能接受盲目選擇減齡的T恤和襯衫搭配,反而適得其反。學著穿時尚,更搶眼更高級。

俏皮的衣服相比,它們更加優雅大方,簡單的衣服更適合中年女性。對於還在校園里的女生來說,稍微熟悉又成熟的衣服往往會變老,但對於中年女性來說,完全不用擔心這個。類似黑紗材質、喇叭袖款式等設計,中年女性選擇後,自然會有干練、成熟、知性的氣質,非常年輕有活力。

❺ 什麼是「名人傳記影視作品的庸俗化」該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消費時代傳記研究三題

作為具有極大發展潛能的文類,傳記日益成為寫作、研究、出版、閱讀的重點和熱點,其品格、功能、視角、分類等內涵和外延的屬性是學界一直關注的話題和范疇。綜覽傳記發展現狀,不難發現,在表面的繁榮之後掩藏著深層的危機。從創作角度來看,作品遍地開花,各種政商風雲人物、影視明星傳記層出不窮,數量眾多歷史罕見。但量多並不表示質高,剔除表面的風光,精品少、水平參差不齊的困境暴露無疑。
跟創作相比,傳記理論嚴重滯後的問題更加突出。當代傳記理論面臨的困境是雙重的:一是傳統的理論問題還未曾廓清,如傳記的概念、類別、要素,真實性與虛構性,文獻性與文學性,傳記與文學批評等;①二是隨著消費文化、視覺文化的勃興,以文字力量見長的傳記被圍追堵截,面臨著嶄新的問題:如何面對視覺傳記?如何面對消費文化?如何面對新的技術、新的媒介?
本文試圖從視覺化、娛樂化、消費化、媒介技術化等角度出發,解析傳記在當代文化語境中面臨的現狀、困境,並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傳記的發展提供可能的途徑和選擇。

視覺化:圖文共讀與互釋

傳統的傳記以文字敘述為主,通過文字記錄人類生活的各種形態。但消費時代視覺文化日益興盛,人類社會進入海德格爾所謂「世界圖像的時代」,圖像逐漸成為公共交往、信息傳播、娛樂消費最重要的對象,文化的溝通、交流越來越依賴於圖像信息,正如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中所斷言「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
圖像的直觀性、娛樂性,更吻合當代人的審美期待與閱讀心理,其閱讀快感比單純的印刷文字更能引誘人們的消費慾望。傳統文學也越來越多地藉助圖像的魅力,從講究的版式、造型設計到精美豐富的插圖、照片,直至圖像化的畫傳、視覺傳記,圖文之間的關系從「戰爭」到和平經歷了跳躍式的發展,圖像由傳統的配角演變為主角。
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回溯、總結與反思,是傳記文學的重要意旨。而在視覺社會,歷史以何種方式進入?僅僅依靠綿密、深厚的純粹文字表達顯然並不足夠,圖像填補了文字力所不及的空白之處。從山東畫報出版社「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文章」的《老照片》,到「突出歷史照片和圖片資料」的《劍橋插圖史系列》,老城市、老照片、圖片中國百年史、紅鏡頭、人物誌等以影像、照片為主要表達手段和媒介的傳記類作品大量涌現,它們摒棄沉重的意蘊和漫長的時光隧道,歷史以相對輕松的方式進入現代生活:通過細節的再現對歷史人物進行畫面再現,圖像與文字的雙重魅力跨越了時空的隔閡。
在人物傳記中,與文字性傳記相比,攝影照片等「非文字性傳記」具有不可替代性,瞬間的光影定格具有永恆性,歷史感、現場感栩栩如生再現於影像之中。
關於魯迅研究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但若僅僅依賴文字描述,魯迅的形象始終神秘而遙遠。此時圖像給我們提供了完整的想像和欣賞的空間:犀利、悲憫的文章和資料圖片中那個瘦小堅硬的形象頗為吻合,魯迅式的胡須、短發,魯迅式的微笑,圖像與文字共同構成了魯迅形象,兩者缺一不可。而關於魯迅「幻燈片」事件的真相是現代文學研究中一個至今未能完全明晰的「公案」。②這一文學事件,典型地體現了影像在文學、在傳記中的重要性。
而對張愛玲來說,圖像的意義就更加意味深長,她在文學史上的被接受過程本來就是一個頗富意味的文學事件。在其傳奇的形成中,影像巨大的推波助瀾作用無法抹煞。從學術化的《張愛玲全集》,到各種張愛玲傳記、文選等同科所有出版物中,照片占據了極大比例。張愛玲自己也喜歡讓圖片說話,小說採用電影手法,為作品畫插圖,而且最後一本集子《對照記》完全由圖片組成,滿足了大家對張愛玲的各種想像。作為一個符號,「張愛玲」的視覺化范圍還進一步擴大,成了銀幕上的傳奇;電影《滾滾紅塵》、《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相繼出爐,就這樣,歷史、文本、影像,三者同構成了經久不衰的「張愛玲熱」。
文學家如此,政治家傳記亦不例外。被薩特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完美的人」的古巴革命者格瓦拉,他的革命者魅力不僅僅體現在一本本傳記里,也定格在眾多的影像資料中:格瓦拉在古巴,格瓦拉在叢林,格瓦拉在辦公室……直到在玻利維亞被俘後砍下雙手的照片。而格瓦拉那幅經典的「革命者肖像」,被作為一種時尚無限復制,定格在21世紀全世界年輕人的T恤上,它的意義和影響顯然超過了純粹的文字。
風行一時的各種明星傳記更是圖像蓋過了文字,文字甚至變成點綴。
傳記常常體現了一個時代、國家、城市、個人最基本最細節化的生活。圖像可以還原歷史的某個細節,細節組成人生,細節構成生命,構成傳記。「老城市」系列(江蘇美術出版社)中的《老廣州——屐聲帆影》,是一本廣州城市志傳,生機勃勃的廣州故事和歷史在書中復活。書中有一幅題為「20年代的廣州女子」的照片,畫面是個梳著根大辮子穿著布旗袍的女子,行走在廣州的街頭,面對鏡頭露出燦爛笑容。雖然她的名字和身份已經無從查考,但剎那間的時光倒流讓人產生今昔何年的恍惚,城市和女子本人同時復活在讀者的眼前和心中。那些陳舊的建築,那些曲折的街巷,那些衣著明顯迥異於我們的人們,那些已經不知蹤影而逝的故事,歷史文化的巨大變遷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眼前。
國家形象與影像同樣密不可分。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圖像是個重要的切入視角。在陳平原編撰的《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學》一書中,可以直觀地看到19世紀末期日本國內媒體所刊載的「中國形象」。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在山口守的文章里,介紹了一本名為《團團珍聞》的漫畫刊物,其中1894年10月13日和27日的兩期上都有刊登了「中國形象」——一幅是個光頭暴眼拖著「豬尾巴」的男子盤膝而坐,醜陋而萎縮;而另一幅更加赤裸裸,一個撒腿逃跑的中國軍人,背上寫著一個巨大的漢字「弱」字。③日本人眼中中國是如此的衰弱不堪,影像呈現了更加慘痛的歷史記憶。雖然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和橫光一分別在作品《支那游記》和《上海》中詳細描述了中國印象,也許他們的文字描述更加細膩,但其震撼顯然無法與漫畫相提並論。
在傳記的視覺過程中,圖像並不是文字的簡單附庸,而是具有獨立品格和美學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獨立的審美功能。圖像和語言彼此演繹,互相豐富,產生的內涵超越了單一的語言文本或單一的圖像文本。兩者的對話和互動,彌補拓展了傳統傳記的內涵,提升了視覺時代傳記的學術地位。

學人傳記是傳記的重要領域,知識分子研究一向是學界熱點,以往的焦點基本集中於文字的闡述和剖析,而李輝主編的「大象人物聚集書系」以突出歷史照片和圖片資料見長,在眾多傳記中脫穎而出。茅盾、豐子愷、常書鴻、鄧拓等歷史人物通過一個個生活場景,一張張肖像從歷史走出來,凸現歷史場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狀態,加深了對知識分子文化性格和歷史命運的理解。
陳平原的近現代文史研究也凸顯了在學術研究中圖像的不可替代性。從1999年《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到2000年《點石齋畫報選》,再到2001年《圖像晚清》,陳平原編著了「讀圖三部曲」。把「讀圖」作為一種研究思路引入學術研究,「在圖與文字間的縫隙處」做文章,藉助「圖文互釋」,帶領讀者「回到現場」,承繼「左圖右史」的古老傳統,為「以圖像為中心」的文史研究打開了「一扇奇妙的小窗」。④
李歐梵的《上海摩登》則收錄了大量舊上海的廣告、電影院海報、美女月份牌、雜志、相片,所有這些斑駁雜亂的影像資料構成了上海城市志傳,構成了上海記憶,也構也了中國現代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圖文並茂」成為讀圖時代的文化趣味和風向:出版界由此拓展出巨大的市場和閱讀空間,傳記寫作者們也開掘了嶄新的寫作資源,而作為傳記終極目標的閱讀接受者體驗了直觀、愉悅的閱讀過程。
當然,簡單的圖配文或者文配圖方式不能解決傳記視覺化出現的問題,必須在圖與文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一是圖像和文字本身都應該具有獨立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圖像和文字的組合應該創造一種新的意義空間,從而產生一種新的閱讀快感,形成真正的圖文共讀與互釋。

娛樂化:消費性表徵

在消費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是生存的基本秩序,主體性的產品(如文學、藝術等)只是消費鏈條上的一個環節,藝術自律原則走向市場的他率原則,其所蘊涵倫理的、審美的、思想的內涵都發生巨大變化。只有消費是文化生產鏈條的核心環節,也是終極目標,它決定了生產的樣式、數量、以及流通的途徑。
當藝術完全淪為消費品之後,銷量、收視率、排行榜成為唯一指標,它不得不以大眾的趣味、習慣作為座標,而強調刺激震撼、感官愉悅是消費文化的核心趣味。於是不能免俗地,文化領域中物質主義、感官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成為風尚。根據鮑德里亞的消費文化理論,隨著商品化程度的加劇,人類的消費行為由產品消費演變為符號消費、慾望消費、擬像消費,時尚化、娛樂化、商品化成為文化消費的特徵。
傳記作為一種文化商品進入消費市場流通環節,讀者的閱讀和接受是其終極目標。在此過程中,消費文化的市場准則不可避免會對傳記的創作產生影響。名人崇拜、偶像崇拜是消費社會媚俗文化最典型的表徵之一,名人傳記理所當然成為消費社會的興奮點,出版界和讀書界都樂此不疲。古今中外、政商文娛幾乎無所不包。而且每每名列暢銷排行榜前列,跟風者、仿效者大抵集中在此領域。
名人傳記歷來是傳記的重要門類,從中可以體察時代、社會、個體的風貌。但當代名人傳記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首先體現在傳主身份的轉換上,文娛明星和商業人士成為主體,而政治領袖與文化名人則冷清許多。其中尤其以電影演員,體育明星,小品演員、節目主持人等活躍於傳媒與影視界的知名者為主。這種身份的轉換,標志著當代名人傳記內涵的深刻轉變。繼以往強調宏大敘事的偉人傳記走下神壇之後,當代名人傳記幾乎一邊倒地呈現生活化、世俗化的傾向。從早年劉曉慶《我的路》、倪萍的《日子》、黃宏的《從頭說起》到白岩松的《痛並快樂著》、黃健翔的《像男人一樣去戰斗》等,大抵如此。
世俗化的趨勢一路發展,在娛樂至上的大眾文化需求和利益至上的市場策略的推波助瀾下,傳記內容日益八卦化、娛樂化、庸俗化、利益化。閑言碎語、隱私緋聞、內幕花邊為主要內容,表述上則語不驚人不罷休,炒作、獵奇、吹捧、製造話題成為家常便飯。而企業家傳記則充滿溢美之詞,甚至阿諛奉承欲蓋彌彰。內容上有的道聽途說、缺乏證據,有些甚至粗俗卑鄙、醜陋不堪。
「星、性、腥」,成為名人傳記的三大特色。名人傳記,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公共交流場所,映射出讀者的興趣取向,其娛樂化趨勢與受眾、市場、文化等幾大因素有著直接的關聯。
首先它滿足了受眾的窺私慾。日常生活是消費文化的發生地點,其本質是平庸和重復,工作、娛樂、家庭三者組成了封閉的日常生活,單調和狹隘令人難以忍受,於是必須以另外一種對立的方式維持其寧靜和優勢,即:消費時間、消費明星。由於美貌、名氣、財富等因素,明星成為時尚潮流的化身,人們對其生活具有探求的興趣和窺視的慾望,閱讀、觀看明星私生活無疑是找到了一個滿足窺私慾望的正常渠道。明星的成長、挫折、奮斗、成功,成為公眾話題、公眾事件,滿足了受眾的娛樂、宣洩心理。通過隱私、緋聞、丑聞的報道,以往頭頂神秘光環的領袖、明星,被推下了舞台,徹底置身於「被看」、被「品評」處境。受眾在閱讀中消遣、評論、批評,從而獲得滿足,心理獲得平衡與安慰。
市場的競爭和壓力也造就了傳記的娛樂化。著名專欄作家莫林·多德曾有一段名言:文藝的娛樂化是因為「我們不能停止,攝影師不能停止,記者不能停止,製作人不能停止,編輯不能停止。而且,消費者不能停止。」娛樂化潮流既是轉型時期文化的必然結果,又是媒體飛速發展、競爭加劇的產物。眼球、賣點、獨家、重磅的追求必然導致內幕與隱私。
消費社會追求娛樂、快感、輕松,厭倦深度、思想,希望閱讀對象具有通俗、獵奇、戲劇性等特點。當代名人傳記的娛樂化,體現了當代文化語境中大眾的訴求,「在政治、理想、信仰的『宏大敘事』之外,還有瑣碎卻真實的民間大眾社會;在理性之外,還有非理性的存在……在堂而皇之之下還有種種隱秘的內心角落。」⑤受眾心理的需求造就了名人傳記的娛樂化,反過來它也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兩者互為前提不可分割。
但是,一味地遷就市場、追逐時尚,必然帶來傳記文本靈魂的缺失,美學的空洞,排行榜上的暢銷作品轉眼也許就成為文化垃圾。當代名人傳記層出不窮但缺乏精品,缺乏經典,症結大概在於此。

媒介化:觀看之道

技術是世界的構成方式和展現方式,也是人類認識世界表達自我的重要途徑。數碼藝術、虛擬現實、網路生存、超級文本等數字技術和網路的大面積使用為尖端技術與藝術創新的結合提供了方便的條件,藝術的邊界不斷被拓展。本雅明在《作為生產者的藝術家》中指出,「一切技術都具有點金術的性質」,藝術家成了技術革新能手。
技術的飛躍意味著媒介的日新月異,新的現實世界可以稱之為媒介的現實,「媒介即信息」,麥克盧漢指出了技術在當代的意義。由機械化、電氣化到信息化、數字化,媒介鋪天蓋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思維。按照馬克·波斯特爾的理論,這種新的信息方式、媒介方式如同19世紀馬克思研究的生產方式一般具有深廣的意義。媒介與傳記的關系可以從兩個角度闡釋,一是媒介對傳記審美要素、審美關系的影響,二是媒介對傳記外部環境的改變。
媒介化生存成為傳記的重要特點。對現代傳記理論做出重要貢獻的胡適,20世紀以來一直是各種傳記的傳主,但只有在消費社會媒介的強力操持之下,才能最終完成其偶像化、符號化的過程,胡適傳記才能從文化界學術界擴大到公眾文化領域,被不斷地建構借用。進入「消費」領域後,胡適傳記也不可避免陷入獵奇、聳動的漩渦。胡適的日記、婚戀、情事成為傳記最大的噱頭。而張愛玲在大陸的走紅過程,也是消費社會媒介化的後果。沒有媒介就沒有暢銷,當然也就不能經典。
在消費社會,如何才能成為經典?這是每個寫作者的夢想。黛安娜·克蘭一語道破其中關節,「通往文學上的不朽的道路要經歷暢銷書這一關」。⑥不僅一個作家的成功離不開傳媒,公眾受傳媒的引導,而且,批評家也受傳媒組織和制約。圖書的暢銷與經典基本能用一個流水線來形容,即:作家寫作——圖書出版——廣告——書評——暢銷排行榜——暢銷——專業批評推介——經典,在此流水線上,作家、批評家、文學鏈條上所有的人員最終都必須受制於「資本」,即掌握了作品商品屬性的傳媒,媒介的力量幾乎決定了一切。
媒介的多樣性決定了傳記表達多樣化的可能。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內涵意蘊。傳統傳記以印刷介質為主,圖書是其主要的方式。而網路時代媒介的多元帶來傳記形態的多元,非印刷介質的傳記成為重要表徵——電影、繪畫、雕塑、攝影、視頻等形態,擴大了傳記的內涵和外延。傳記的跨文化、跨學科性質通過多元媒介得到體現。
作為古代傳記重要典籍的《史記》,其研究和考注歷來困難不小。韓兆琦的《史記箋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藉助多媒體的手段,吸收考古資料,利用出土文物,訪術、采錄古代遺跡,收錄地圖文物,使《史記》變得形象化、視覺化,古老的典籍煥發了時代風采,堪稱里程碑式的新經典。
媒介的多元化提升了人物傳記的表現力。美國歷史頻道推出的《人物誌》影像系列,當屬成功的影像傳記範例,輯錄了古往今來近千位名人,包括彼得大帝、林肯、貝多芬、狄更斯、梵谷、聖女貞德、黛安娜等重要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從細節入手,通過實地拍攝、現場采訪和旁徵博引,對歷史人物進行畫面再現。影音的雙重魅力使觀眾猶如親歷現場,觀眾與歷史人物所產生的心靈碰撞,如同與歷史人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2006年獲得奧斯卡獎的影片《卡波特》,是一部關於美國小說家杜魯門·卡波特的傳記片。雖然卡波特小說早就蜚聲美國文壇,但只有電影獲獎之後,人們才真正知道這位舉止怪誕、不合世俗、恃才傲物的文學家。媒介造就了這位文學與電影「明星」。
隨著媒介的轉換,傳記的接受方式從「閱讀」「發展為」「觀看」,接受方式的轉變將傳記引入了「景觀化」的消費社會,觀看行為與觀看權力成為關注核心。媒介技術的未知性、不可預測性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網路化生存、虛擬人生使得人類的知行方式具有了無限可能。
網路博客的興盛給傳記研究和寫作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所謂博客,原義為網路日誌,即寫在網路上的個人日記。但媒介的特殊性決定其與傳統的差異性。一是其寫作方式打破了私人與公共的界線,將私人生活用公共平台進行展示,而且過程幾乎完全開放,讀者可以隨時評論和參與。二是簡單的操作方式產生了大量民間寫作者,眾多散落在網路各處的寫作者們有了一個自由展現的平台。三是博客帶來了文學的民間化狂歡,但經典卻漸行漸遠。
作為網路日記,博客的寫作者、閱讀者跟傳主基本趨同,按傳統范疇屬於自傳性質,但網路的傳播方式又是開放式的,可以隨時修改刪除,讀者也能參與其中進行互動。那麼其真實性問題該如何定位?博客中傳主的身份又是如何構建的?其創作視角如何區別於傳統?博客與傳記的多元化、多媒體化具備何種關聯?博客所引發的諸多理論問題發人深省,亟需進一步探索研究。
傳統的認知中,人的主體性、真實性是一切藝術、技術的先決條件。但電子時代的主體本身是虛幻的、想像的、游戲的,網路主體常常是一個代碼、一個符號而已,IP地址後面真假莫辨、雌雄莫辨。在超文本鏈接中個體只不過是一個節點,沒有等級和高下,節點與節點之間可以無窮鏈接,知識體系變成了網路資料庫。網路化生存跨越時空,文字、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介方式在此交互、融合、轉換。顯然,新的工具不僅改變了生產力,也改變了社會關系,從機械復制到電子傳媒時代,作者身份出現了泛化、去主體化、集體生產化等趨勢。以張揚傳主的個性生命為美學要旨的傳記應該如何面對無主的網路化生存?這是傳記不容迴避的問題。
消費文化給傳記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事實上,消費文化與傳記之間的關系,也正是當代文化面臨的問題。世界被圖像符號所把握遮蔽,形成了居伊·德波所謂的「景觀社會」,主導著社會生活的模式。語言的魅力正在消退,讀圖、讀屏成為主要閱讀模式,快感沖擊美感,意義被形式所覆蓋。這種事實,正在改變著當代文化和當代寫作。
尋找消費文化與傳記文學兩者之間互動互補的內在關系,建立一種良性互動的藝術空間,才能接近事實與生活真相,才能通向傳記本原,才能產生經典,完善傳記美學體系。

裡面可能有你要的.

❻ 哪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喜歡竇唯,不接受反駁

這個問題我已經先後三次作答,但是因為個人電腦原因,和世界之窗瀏覽器的崩潰,都讓我還未提交的回答「付諸一炬」,所以我借來以下來自火車怪客ESKARE博客的內容 對你的問題進行回復。

因為我比較認同筆者的觀點,他很全面的分析和介紹了竇唯的過往,請各位看官圍觀來吧……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評價竇唯說「他的成就,沒有幾人能達到」,這個話放在整個華語音樂圈應該也不為過,雖然他的音樂風格還沒有取得完全的突破,還欠缺一些野心和徹底的解放。但他這種勇於開拓、敢於寂寞的音樂精神,放眼華語樂壇,似乎真的無人能敵,我相信他還能走的更遠些。

❼ 女生日記的主要人物有誰

冉冬陽:冉冬陽長得並不漂亮,也不是特別聰明。但是她善良溫柔、善解人意、情感豐富,待人接物親切自然。為幫助家境困難的梅小雅,她想方設法,不遺餘力。

梅小雅:冉冬陽的朋友,她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但她拒絕別人的憐憫,勇敢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在跟她交往的日子裡,冉冬陽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體會到了堅強。

《女生日記》著重關注的便是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小說開篇便講述了身體開始發育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因感到害羞而由不自在開始向不自信的心態發展,女主角冉東陽在媽媽的引導下,穿上了特製的胸衣,並重新挺直背走路。還有因為對生理現象缺乏了解,南柯夢在月經初潮時害怕並羞怯大哭,並招來男生的不理解。

(7)旗袍美女日誌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楊紅櫻在訪談中說道,《女生日記》的寫作緣起於她的女兒。楊紅櫻說,當看到身邊的女兒即將告別童年,從一個小女孩長大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時,她意識到,這是所有的女孩生命中都會經歷的一段非常重要、美麗的階段,有必要將這段美麗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因此她創作了小說《女生日記》。

楊紅櫻在《女生日記》中採用了第一人稱限知視角。和第三人稱全知全能的視角相比,第一人稱限知視角有其獨特性,故事的敘述者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看待人與事,不進入其他人物的內心世界。正是這一點,增加了作品中人物不可揣摩的神秘感,留下了想像的空間,符合兒童富於幻想的特點。

❽ 想念女朋友的日誌100字

1、我的心中的公主啊,您人中龍鳳,高貴典雅,大方得體,美貌與智兼備,英勇和善良集於一身。
2、你笑起來的樣子最為動人,兩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長長的眼睛在笑,腮上兩個陷得很舉動的酒窩也在笑。
3、春花秋月,是詩人們歌頌的情景,可是我對於它,卻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著梨渦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4、盡管你身材纖弱嬌小,說話柔聲細氣,然而卻很有力量,這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美!
5、美女在您面前自慚形穢,帥男甘願死於您的石榴裙下,孩子見了您親切熱烈,老人見了您感懷青春,病人見了您立即健康,甚至殘疾人都會因您而斷臂再生、瞎眼重明。
6、你蹦蹦跳跳地走進來,一件紅尼大衣,緊束著腰帶,顯得那麼輕盈,那麼矯健,簡直就像天邊飄來一朵紅雲。
7、你帶著一串笑聲從屋外走進客廳,輕松隨便地穿一套紅色運動衫,那麼美麗多姿,那麼熱情似火,又那麼恬淡簡朴,一種不可名狀的愛慕之情,驀然在我心中升起。
8、你慢慢地向我走來:棕綠色的春衫,鑲著白花邊的翻頸;墨綠色的褲子,兩條褲絲似刀削一樣;乳白色的高跟鞋,啊,簡真是一尊婷婷玉立的悲翠雕像!
9、你那瓜子形的形,那麼白凈,彎彎的一雙眉毛,那麼修長;水汪汪的一對眼睛,那麼明亮!
10、你娉婷婉約的風姿,嬌艷俏麗的容貌,嫵媚得體的舉止,優雅大方的談吐,一開始就令我刮目相看。
感謝欣賞本文,更多經典語句請關註:贊美女人的語句 贊美女人的成語
贊美女人的話語 酒窩也在笑(2)
11、你其有點像天上的月亮,也像那閃爍的星星,可惜我不是詩人,否則,當寫一萬首詩來形容你的美麗。
12、你身著一件紫紅色旗袍,遠遠看去,真像一隻小蝴蝶飛過一樣,既美麗稱身,又色彩柔和。
13、你是花叢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無論什麼衣服穿到你的身上,總是那麼端莊、好看
14、你是那樣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詩。你全身充溢著少女的純情和青春的風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雙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長長的、一閃一閃的睫毛。像是探詢,像是關切,像是問候。
15、你是一尊象牙雕刻的女神,贊美女人容貌漂亮的詞語大方、端莊、溫柔、姻靜,無一不使男人深深崇拜。
16、你像一片輕柔的雲在我眼前飄來飄去,你清麗秀雅的臉上盪漾著春天般美麗的笑容。在你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裡,我總能捕捉到你的寧靜,你的熱烈,你的聰穎,你的敏感。
17、您是天上仙子,我是凡夫耕牛,您彩袖飄飄,遊走於秀美山川,而我則躬耕南陽,做一犁地農夫。
18、平心而論,你雖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有距離,但你膚色白皙,身材苗條,五官端正而顯得秀氣,頗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和你剛剛接觸的一瞬間,我就強烈地感到你身上散發出一種妙不可言的溫柔氣息。
19、瀑布一般的長發,淡雅的連衣裙,標準的瓜子臉,聰明的杏仁眼,那穩重端莊的氣質,再調皮的人見了你都會小心翼翼。
20、其實,我最先認識你是在照片上。照片上的你托腮凝眸,若有所思。那份溫柔、那份美感、那份嫵媚,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與旗袍美女日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色褲子屁股磨白了怎麼辦 瀏覽:666
burberry風衣女價格 瀏覽:261
黑色短皮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702
兔耳朵氣囊帽子男生能帶嗎 瀏覽:102
古代制服邪惡動態圖 瀏覽:766
軍綠色褲子可以配灰色上衣嗎 瀏覽:775
服裝店掛褲子橫掛法 瀏覽:209
石家莊品牌男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451
皮草帽子女款 瀏覽:766
襯衫的商標如果剪掉 瀏覽:875
你准備怎麼制服我 瀏覽:844
介紹牛仔褲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516
寶石藍衛衣男配什麼褲子 瀏覽:391
酒紅色衣配藍色襯衫好看嗎 瀏覽:473
白衣搭什麼大一 瀏覽:61
虎門黃河女裝批發 瀏覽:365
牛仔中長棉衣搭配 瀏覽:382
霧霾藍衣開衫搭配圖片 瀏覽:494
睡衣穿紫色顏色好嗎 瀏覽:180
女式黑色長款羽絨服搭配圖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