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有穿旗袍的電影日本
上海夜鶯。
2. 中國旗袍對比日本和服哪個更有魅力
兩者代表了各自國家衣飾文化,有著各自的魅力。 旗袍,原為滿洲旗人婦女服裝。現代旗袍在滿族旗裝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並成為中國女性傳統的服裝。它選料精良,剪裁得體,講究沿邊、盤扣精美。穿上它,能較好地體現東方女性窈窕的身段和典雅端莊的風度。因此不少外國服裝設計師說它集中表現了中國服裝設計的傳統審美意識,稱它為中國服裝設計的智慧和結晶。旗袍作為宴會及其他莊重場合的禮服,尤顯風姿綽約,因而,旗袍的美又富有另一含義:既有對出席場合和主人表示尊重之意,又包含了對民族服裝的喜愛之心,同時還顯示了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個性特點。 由中國的旗袍,人們會十分自然地聯想到日本的女性傳統服裝和服。和服的歷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公元六世紀,逢中國盛唐之世,唐朝女裝衣領開闊、輕紗蔽體的風格,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於是,日本人模仿唐朝女裝,精心設計出了和服,並在日本盛行。由於和服的穿著既適應日本氣候濕潤的特點,又能在日本人的體形上揚長避短,所以和服也就逐漸成為日本的傳統服裝。 無論是旗袍,還是和服,都構成了不同民族的服飾文化內涵。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衣著是一個人氣質風度、乃至文化修養的外在體現,所以現代人越發重視穿著。 不同的人喜愛並選擇不同格調的服裝,不同格調的服裝又使不同的人顯示出或氣派或平庸、或樸素或奢華、或端莊或卑微、或瀟灑或呆板、或嚴謹或隨意等風度,進而在交際場合中產生不同的作用。
3. 日本和服與中國旗袍的區別
不是一看就明白了嗎?和服很寬大,腰後有枕頭一樣的東西,旗袍很貼身。和服如下
4. 盤點穿旗袍的日本女星,看看哪個最驚艷
我喜歡張子儀穿起旗袍來絕對是世界第一美女
5. 舉例論述中山裝和改良旗袍進化發展的時代特點、象徵意義以及審美特徵,1000字以上
中山裝的由來
在清朝(1644—1911年),中國男子都是按照滿族的式樣梳理頭發,穿衣戴帽,一直延續到20世紀之初。雖然中國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傳統服裝仍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服裝仍沿用著傳統的長袍、馬褂、瓜皮帽等式樣。1900年之後不久,傳統服式開始受到外國服式的一些影響,出現了一些改變,但基本式樣仍保持著原有的狀態,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才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變革,它象徵著清王朝的徹底崩潰和一個時代的終結。辛亥革命不僅帶來了社會的劇變,而且也促使服裝的變革更為迅速而明顯。中山裝就是在這一變革中誕生的。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這是辛亥革命後流行起來的服裝,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流行於世,故稱中山裝。毛澤東主席對「中山裝」很欣賞,他一直堅持穿中山裝,因而國外朋友又稱中山裝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國民族的特點,穿著簡便、舒適、挺括,在民國18年制定國民黨憲法時,曾規定一定等級的文官宣誓就職時一律穿中山裝,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裝的由來,據說是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樣式繁瑣,穿著不便,而中國服裝在實用上亦有缺點。1902年,孫中山到越南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河內由廣東人黃隆生開設的洋服店,為了節省外匯,並能體現中國國情而授意黃隆生設計一種美觀、簡易而又實用的中國服裝,黃參考了西歐和日本服裝式樣,並結合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和學生裝而設計縫製成的。但是,也有資料稱,中山裝原由當時的軍裝改制而成的。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陸軍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軍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由於孫中山先生在海內外聲望很高,這種服式便不脛而起,迅速流傳全國。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鈕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後來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款式:關閉式八字形領口,裝袖,前門襟正中5粒明鈕扣,後背整塊無縫。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如依據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而確定上衣前身設4個口袋,依據國民黨區別於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而確定前門襟為5粒鈕扣,又依據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而確定袖口還必須有3粒扣子等。袖口可開叉釘扣,也可開假叉釘裝飾扣,或不開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對稱,有蓋,釘扣,上面兩個小衣袋為平貼袋,底角呈圓弧形,袋蓋中間弧形尖出,下面兩個大口袋是老虎袋(邊緣懸出1.5—2厘米)。褲有三個口袋(兩個側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後口袋),挽褲腳。很顯然,中山裝的形成在西裝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國傳統意識,整體廓形呈墊肩收腰,均衡對稱,穿著穩重大方。
中山裝的做工
中山裝做工比較講究,領角要做成窩勢,後過肩不應湧起,袖子同西裝袖一樣要求前圓後登,前胸處要有胖勢,四個口袋要做得平服,絲縷要直。在工藝上可分精做和簡做兩種,前者有夾里和襯墊,一般用作禮服和褲子配套穿用,後者不加襯料,適合於日常作便服穿用。中山裝的優點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對稱,外形美觀大方,穿著高雅穩重,活動方便,行動自如,保暖護身,既可作禮服,又可作便裝。其缺點是領口緊、卡脖子等。中山裝素以其特有的沉著老練、穩健大方的風格吸引了廣大的中老年人和海外華人的青睞,尤其是知識分子仍然視中山裝為自己的日常服裝。在穿著時,要注意由中山裝所傳遞出的意蘊與其人生態度相吻合,要把風紀扣彌合,有人圖一時的舒適而敞開領扣,這樣會使自己在眾人眼裡顯得不倫不類,有失風雅和嚴肅。
6. 請問日本也有旗袍嗎
日本也有旗袍,不過不是本民族服裝,穿的人很少
就像中國也穿西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