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的立領下的斜型領口和盤扣典麗工細,也是寥寥幾筆中無波可動情的纏綿。旗袍上衣上淡墨的手繪予人一點兒豁然,花葉合攏來可見密麗,分散開仍見精微,下身搭配一襲白色長紗裙,似江南梅雨淅瀝朦朧。
旗袍上衣源自於東方的高貴優雅,改良圓領設計,裝飾手工盤扣,韻味十足,符合東方女人的氣質,凹凸有致的流暢線條切合女性身材。下裝推陳出新,選用白色雪紡中裙,優雅大方,兩件搭配既有傳統女性的復古氣質,舉手投足間又具現代風情。
『貳』 醉憶江南作文
詩中畫,詞中景,一筆一畫勾勒出水墨江南。
——題記
幼時起,我便一直憧憬著江南水鄉的景色。每每捧起詩書,品讀名家筆下的江南景色,心底總會滋生出對江南的嚮往之情。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的《江南春》中的景色,便是我閑遐之時,腦海中勾勒出一番圖景。江南之畔,臨水依山。煙雨迷濛之中,隱約透出亭台樓閣的輪廓。海棠桃紅,垂柳新綠,在煙霧中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看得不真切,卻帶著朦朧婉約之美。詩中的江南,大抵是這樣罷。
後來有幸去江南遊玩,親自領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美好意境。我們所至之處是著名的水鄉周庄。依水而建的閣樓,傳統古樸的民居,頗有古典氣息。
江南多雨果真不是徒有虛名。在周庄落腳的翌日清晨,天空就下起了細密的小雨。綿綿春雨,纖密如煙,所謂煙雨,便是如此。撐一方油紙傘,輕踏於青石板上,穿梭於小巷中,看遍那雨中景,觀盡那霧中亭。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怨愁的姑娘。」誰家碧玉,娉婷綽約,三千青絲一簪而綰,一襲旗袍,一方紙傘。擦肩而過,醉於我心。
綿綿不絕的細雨彷彿浸軟了全身,骨子裡都透著酥癢。趁雨叫了一戶船家,談妥了價錢,便乘船瀏覽,雨天遊人並不多,平日街道的熱鬧非凡,如今行人卻是寥寥無幾。正因如此,給煙雨凄迷中的周庄平添了幾分美麗。停靠在岸邊的漁船上,幾只鸕鶿仍站在船沿。偶有浮到水面換氣的鱸魚,往往都被這些「守株待兔」的鸕鶿抓了個正著。搖櫓的船家娓娓道來周庄橋話:富安橋、貞豐橋、太平橋……橋橋相望,橋橋相連。小橋、流水、人家,確是江南水鄉的意味。
煙雨未盡,船行漸遠,迷樓雙橋幻作潑墨江南,躍然紙上。「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正如白居易所說,如此秀美溫婉,誰不憶江南?
『叄』 沈陽 旗袍 夢至超 秀觀唐 憶江南 東方格調 陶玉梅
天人合一熱騰騰發個我的
『肆』 誰憶江南春色好,小橋流水看蠻腰
七絕/再唱旗袍美
娥眉愛美秀旗袍,勻稱身裁曲線條。誰憶江南春色好,小橋流水看蠻腰。
『伍』 江雪 小池 憶江南 回鄉偶書 遊子吟的作者 朝代詩句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小池
宋·楊萬里
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陸』 朱熹的 憶江南原文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賣炭翁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柒』 白居易的詩有那些啊《憶江南》太老套,有新穎點的沒
白居易的詩沒有不「老套」的呀!都不新穎。
不能怪他呀,人都死了千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