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認為娛樂圈中誰穿旗袍最美
陳數是最有知性氣質和巔峰氣質的旗袍女神,她演的《傾城之戀》,展示了民國旗袍美女白流蘇,她所穿的旗袍配合了她的氣質,優雅嫻靜,端莊動人。
她充分展示了中國旗袍的美,無論是做少女時代的寬口旗袍,還是做少婦時期的緊口旗袍,都能夠將旗袍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
說實話,我覺得穿旗袍最好看的居然是劉亦菲。雖然她的旗袍演出並不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她身上,我竟然感受到那種非常宏大的古典,清純的美,讓人過目不忘!
『貳』 中華民國選美大賽相貌美麗的阮玲玉為何落後胡蝶
民國時期第一次選美活動是由陳蝶衣發起,定名為「電影皇後的選舉大會」。最後胡蝶以21334票評為第一名,而阮玲玉只得第三名。說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眾參與的選美活動,不得不提到陳蝶衣。陳蝶衣是流行歌曲之王,比較有名的歌曲《南屏晚鍾》、《鳳凰於飛》、《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他》均出自他手。可就是這樣一個寫流行歌曲的男子,早期卻是個辦報人。民國時期的小報也競爭激烈,陳蝶衣15歲就在《新聞報》做實習生,20歲在編輯部作校對,後來在辦報上摸索出一點經驗。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陳蝶衣就想能不能辦一份與娛樂有關的報紙。《明星日報》誕生後,並沒有預期的銷售量,雖賣大洋一分也還是賣不動。為這事,陳蝶衣還很郁悶。有一次,陳蝶衣下班回家,路途侯車,聽得幾個人議論胡蝶與阮玲玉誰更美,爭執不下,竟吵了起來。這給了陳蝶衣一個啟發。既然是明星日報,為何不搞個選美活動,這樣不是能與大眾共鳴互動嗎?有了這個想法,陳蝶衣馬上行動,這個選美活動定為「電影皇後的選舉大會」。這個選舉活動一直持續兩個月,為了刺激讀者參與進來,陳蝶衣還想到一個妙招,就是把投票讀者的名字與明星的票選同時刊在每天的報紙上,這樣,讀者在看報時,會更關心選舉的進程。 在這期間,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及天一公司的陳玉梅選票遙遙領先其他演員。最後,胡蝶以21334票評為第一名,而阮玲玉只得第三名。此後,在1934年的十大影星選舉中,胡蝶當選的是最美麗的女明星,而阮玲玉則被選為演技最佳的女明星。半個世紀之後,胡蝶在回憶錄中對自己當選影後之事曾經做過簡要的記敘:蝴蝶 阮玲玉 「1933年另一件有趣的事是選舉電影皇後,這是因美國電影女明星瑪麗·皮克福特得了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後,就有'電影皇後'之譽。瑪麗·皮克福特來滬訪問後,《明星日報》也在每日報端附印選舉票,把收到的選票放入特製的選舉箱,並且鄭重其事,當眾開票,由於我的票數最多,就得了這個稱號。幾十年來這個像游戲之舉的稱號一直跟著我,這是觀眾對我的愛護,我卻不敢妄自尊大。」看看老照片,不難發現,胡蝶的姿色並不在阮玲玉之上,阮玲玉本人比照片還要美麗,在過去的一些電影片花中,阮玲玉秀氣中有一種嫵媚,內里的妖嬈與悲哀的性情並存,是很讓男人迷惑的。胡蝶臉盤大,雖是端莊,卻不耐看,甚至稍嫌粗笨。胡蝶並未以天下第一的姿色,卻獨得第一美女的稱號,原因何在?說起來,胡蝶還是比阮玲玉更會做人吧。她們也是共事過的。在影片《白雲塔》中,導演張石川要胡蝶演一個正派的小姐,要阮玲玉演一個品質比較壞的小姐。原因是導演喜歡胡蝶,因為胡蝶聽話,是有名的乖少女,讓她咋演就咋演。阮玲玉卻總喜歡按自己的體會演繹角色,這難免會與導演發生爭執。導演一煩,就不願給她好角色演,甚至後來都不願重用她。阮玲玉失意之中,只好換到聯華公司。聯華公司雖也重用阮,但這個公司的新派人物比較多,更加關注的是演員的表演,而不是選美這類帶有娛樂性質的事情。所以,也不會去為阮玲去買選票。而胡蝶在的明星公司,則極力吹捧胡蝶。他們捧胡蝶,還因為胡蝶性格好。在各種派別紛爭中,胡蝶總是保持沉默,不參與意見。與人相處總是周到友好。阮玲玉更情緒化一些。不管怎樣的渠道,胡蝶在當選為最美麗的女明星之後,得到的實惠是數不盡的。當時的一些雜志報紙關注胡蝶的一舉一動,把胡蝶的打扮從頭到腳分析給讀者看,以她作為最美麗的範本。而胡蝶的酒渦成為美的標質,她的影像紛紛出現在廣告畫中,甚至這種美一直延續到她去香港之後,還以胡蝶牌暖水瓶為丈夫做生意用之。究竟什麼樣的女人才算第一美女?是姿色、名氣還是好的人際關系?就說當今的美麗級天後張曼玉、鞏俐以及章子怡,誰又是真正的第一美女呢?就連西施、貂嬋、楊貴妃也不過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罷了,如果放在今天,她們的姿色未必傾國傾城,就如胡蝶,民國的第一美女在隔了70年的歲月之後,很多人連她是誰都不再知曉。可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處處可見胡蝶的芳姿靚影,如此招搖,而阮玲玉只是她身邊那朵最沉默的花。
『叄』 穿著旗袍的民國女人有多美,看了這些照片你就挪
民國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時代,雖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總以為還發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匯吃飯的時候,看到店裡面穿著民國學生服裝的服務員,就更有這種體會了。回望民國時,那些身著華麗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舉手投足之處,皆是東方式的嫵媚與溫婉。
▲
杭穉英,我國最早的商業美術家之一,設計的商品包裝、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為素材,這是一幅西湖泛舟圖,確實不錯。
『肆』 電影《阮玲玉》都有哪些令你感動的細節
我在《阮玲玉》中比較感動的細節阮玲玉在《新女性》里最後一場戲,女主自殺之後進入垂死狀態,但是她緊閉的雙眼突然一睜,緊緊地拽住醫生的手,用有氣無力但又飽含悲憤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說:「救救我!我要活!」
說到演員,我不得不說,張曼玉在電影里光芒四射。可是正是這種光芒,經常讓我出戲。每當我看到張曼玉穿著旗袍扭著腰肢演繹阮玲玉的時候,我分不清這到底是真正的阮玲玉還是張曼玉式的阮玲玉。當然,阮玲玉不是一個單純的虛構角色,她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女演員,關於她的故事和傳聞太多太多,而真正的阮玲玉已經長眠數十載。要張曼玉分毫不差、十全十美地演阮玲玉,可能根本沒必要。可是,我們心裡都明白:如果阮玲玉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也就罷了,可她偏偏是那麼真實的存在過。
『伍』 阮玲玉和胡蝶有張合影,是一張集體照 第一排有個美女叫 X 燕燕,是裡面最美的,比阮玲玉和蝴蝶漂亮
《過往紅塵:八個女人的人生解讀》這本書也不錯。【過往紅塵】——解讀阮玲玉、張愛玲、林徽因、林海音、胡蝶、陸小曼、蕭紅、潘玉良
『陸』 民國影星阮玲玉照片價格是多少
阮玲玉照片
成交價:RMB 43,700
拍賣專場:箋影留痕—影像及名人墨跡專場
公司簡稱:泰和嘉成
『柒』 有誰有間接害死阮玲玉的張達民和唐季珊兩人的照片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廬山面目:廬山真面目
【出處】語見(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用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李老先生說,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首二句點題,猶人所能。」
【解說】自正面而觀廬山,山嶺綿延起伏,由側面而望之,則峰巒巍然聳立;復自遠而視或趨近而看,處高而俯瞰或處低而仰望,千姿百態,所見不同。何為難辨廬山真面目哉?只緣置身於此山中之故也。
亦作【廬山面目】(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十下•附編•舊序•奚序》):「痛遺文缺殘,訪得於義興之故家,塗抹刪改,非復『廬山面目』。」
亦作【廬山真面】(蔡東藩《後漢演義•第八一回》):「劉氏乃推起少婦,囑令道謝。不留心注視,已哭得花容狼藉,脂粉模糊,但一種嬌羞情態,已是欲蓋彌彰,動人伶惜;當下攬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經去垢,露出『廬山真面』,端的是桃腮杏臉,妖艷絕倫。」
【釋義】① 嶺:相連之山。② 峰:高而尖之山巔。③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臨水,西臨陸地,萬壑千岩,煙雲彌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據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④緣:緣故。
【廬山真面目】原指廬山三面臨水,煙雲彌漫,千岩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窺其全貌。後喻不易窺知事物之真相或原貌,常用此語。
東坡這首詩最早見於他的游記《記游廬山》,在這篇三百來字的游記很有特色,它沒有記述詩人在廬山十多天里所見所聞,山川景觀,卻重點記述了他初游廬山所寫的五首詩(在漱玉亭,三峽橋所作詩只是提起沒有記入)。古人寫詩當時大多沒有題目,以後整理詩縞時再補上,東坡的這首詩也不例外,在當時也無題,後來給它加的題是《廬山》(見廬山歷代詩存)。當然,此詩寫的不是某一景點而是對廬山總的印象,以《廬山》為題到也恰當,只是中規中矩,毫無詩意,其中詩的第二句原為「到處看山了不同」,到此處已改為「遠近看山各不同」了。此詩以《題西林壁》為題並最終將第二句改為「遠近高低各不同」,最早見於明人程宗始編的《東坡七集》中。
『捌』 阮玲玉長得什麼樣啊
http://ke..com/view/34091.html?wtp=tt
『玖』 請問這張劇照出自阮玲玉那部電影
神女 (1934)
導演: 吳永剛
編劇: 吳永剛
主演: 阮玲玉 / 黎鏗 / 章志直 / 唐槐秋
類型: 劇情
『拾』 不是說阮玲玉死的時候只有25歲,可我在網上看她本人的照片,感覺像30多歲的樣子
那個年代與現在的人打扮不同,現在的人用現在的審美觀去審視過去的古典美,標准不一樣,現在的人穿著較暴露,胸影影超超全露出來,背也露出來,吸引眼球。而過去女人較封閉,沖其量穿件性感的旗袍,露個大腿,也沒有整容,沒有現在的過妝術,純天然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