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睡覺打呼嚕聲音很響怎麼辦
一般打呼嚕分為兩種:病理性和非病理性。建議可以到醫院檢查下~
病理性打呼嚕是比如鼻炎或者扁桃體腫大之類的引起的。這需要配合醫生治療。
大部分人是非病理性打呼嚕,通常是因為平躺時呼吸道狹窄,氣流通過快速,引起軟骨組織震動發出鼾聲,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憋氣症狀,容易缺氧。這種情況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睡覺要保持側卧,這樣呼吸道才能通暢。側卧方法包括墊一個枕頭,在睡衣上縫一個小皮球,不過這樣確實不舒服,所以國內有團隊研發了一個叫ESUN智鼾墊,是當監測到鼾聲再自動幫助側卧的,那就沒那麼難受了。
❷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結局是什麼
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結局是:集中營里的猶太男孩(什穆埃爾)告訴集中營外的小男孩(布魯諾)自己的父親失蹤了三天,將要離開此地的小男孩布魯諾決定利用最後的時間為他的朋友做些事情,於是也穿上了一件條紋睡衣,從一塊松動的鐵絲網下爬進集中營。不巧且諷刺的是,兩個涉世未深天真爛漫的小男孩剛好遇上集中營要集體處理掉一批猶太人。兩個小男孩手牽著手跟著其他猶太人一起被趕進了一間封閉的屋子,士兵們粗暴地讓屋子裡的每個人都脫掉條紋睡衣,屋子裡面的人互相安慰到只是淋浴而已,但隨著大門的封鎖,士兵們向屋子裡注入了毒氣,兩個小男孩就這樣在毫不知情毫無准備的條件下離開了這個世界。小男孩的母親在鐵欄外哭得撕心裂肺,盡頭一轉,封鎖的屋子裡,只有到處掛著的條紋睡衣。
拓展資料:
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基本信息:是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2、影片評價:《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現實的殘酷就越是讓人心血尤滴。
❸ 穿睡衣為什麼不能出酒店房間的門口
酒店只要除了自己房間就都算是公共場所了。穿睡衣出現在公共場所還是有些不禮貌的,而且也不安全。
因為穿睡衣還走出酒店門口對其他人影響不好。常出差或者旅遊的朋友,應該會或多或少相信在外旅遊時候住酒店的禁忌,對於房間的樓層雖然重要,但比樓層更重要的是房間號,酒店的床單被套雖然每天都更換,皮膚敏感的人還是覺得不舒服,普通人在酒店住也不要光著身子睡覺。
穿睡衣出酒店房間在風水上並不好,因為酒店走廊上陰氣比較重,穿睡衣的你是一點防備都沒有的狀態。
❹ 打呼嚕的危害求助。
我來給你正確答案吧。打呼嚕的病因復雜,可能因為肥胖,也可能因為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疾病,甚至有可能是全身疾病引起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對症下葯吧。平時可試試以下方法:1.花椒 花椒5-10粒,睡前用開水泡一杯水,待水涼後服下(花椒不服下),連服5天,可治療打鼾。 2.漱口液 只要在臨睡前將3~4滴漱口液用溫水稀釋後漱漱口就可以使鼾聲減弱、停止。這種漱口液中含有一種樹脂油,能提高咽喉部黏膜的血液供應,使咽喉腔黏膜處於充分供血狀態,軟齶和懸雍垂就不會因鬆弛而振動,鼾聲也就減弱、停止。 3.鄂托法 找口腔醫生造一個鄂托,每天晚上戴在口腔里,可以托住下垂的軟齶,抵住舌頭使之不致壓縮,達到預防打鼾的作用。 4.玻璃球法 把一粒兒童玩的玻璃彈子鬆鬆地縫在睡衣領下的肩葉片內,要使它能左右滑動。打鼾者一般在側卧或俯卧時是不打鼾的,當打鼾者要轉身仰卧時,就會壓著後背的玻璃球,從而立即轉身側卧或俯卧,這樣,鼾聲就不會出現或明顯的減輕。或在睡衣後背正中縫一個小口袋,裡面放一個兒童最小號的皮球或網球,這樣可以使打鼾者不致仰卧,也能大大減輕鼾聲
❺ 在震動前有那些生物可以預知
能預報地震的動物
人們在長期報震、抗震工作中,已經觀察到許多動物在震前有種種異常反應:畜不進圈狗狂叫,冬眠蛇出老鼠鬧,鴨不下水雞上樹,蜜蜂飛遷魚上跳,鸚鵡撞籠鴿驚飛,獅虎哀吼狼悲嚎等等。我國邢台地區人民通過對預測預報地震的實踐,還編成這樣的諺語:「雞在窩里鬧,豬在圈裡跳,羊跑狗也叫,地震快來到。」
從大量地震資料來看,已知地震前有異常反應的動物約有近100種,包括昆蟲、魚類、蛙、蛇、鳥類。獸類和家禽家畜。其中以狗、魚、貓、雞、鳥和豬等反應最為明顯。
1969年7月18日13時24分,我國渤海發生了一次7.4級地震。在震前,天津市人民公園的工作人員,觀察到許多動物的行為都出現了異常反應,就連那平時逗人喜愛的大熊貓也躺在地上,抱頭怪叫,喚它也不起,檢查卻無病。根據這些異常反應,公園地震預報小組在當天11時10分向天津市防震辦公室報告「可能要發生大地震」的預報。果然不出所料,兩小時以後發生了地震,天津市地動房搖。
1975年2月4日,海城、營口發生了7.3級地震。震前一段時間,盡管天氣寒冷,冬眠的蟒蛇仍爬出洞來,它們一出洞口就凍僵了。此外,青蛙、泥鰍等冬眠動物的提前蘇醒,可能與震前地溫的局部升高有關。
1976年7月28日3時,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強烈地震。震前的動物異常反應與歷次大震一樣,也是十分普遍而強烈的,特別在臨震前幾個小時更為明顯。
日本是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科學家發現深海魚類的異常行為預示著地震即將來臨。早在1923年夏天,一位秘魯的魚類學家在日本的葉山沿海,發現了一種僅棲息在深海中的胡須魚上浮,這是一種異常現象。果真事隔一天,發生了關東大地震。1963年11月11日清晨,日本新島的漁民捕到一條長2米的深海魚,電視台記者為采訪這條新聞,邀請正在研究地震前深海魚的反常行為的未廣教授,希望他一同乘坐直升飛機前往現場。當時,未廣教授有課不能前去,在同記者分別時他開玩笑地說:「請多加小心,不久將有地震發生。」誰知,事隔兩天,在新島附近真的地震了。
狗,可能是因為它具有特別靈敏的嗅覺,所以被列為震前反應最明顯的動物。在雲南通海地區一次地震前夕,山區一戶人家,4個人圍坐一桌,正在興致勃勃地玩撲克牌。突然,從大門外跑進來一隻狗,對著主人叫個不停,主人只顧打牌,不予理睬。狗可急了,上去咬住主人的衣服不放,還把他往門外拖。主人覺得這只狗不識事務,大煞風景,於是將它趕出大門外。可是他剛坐下打牌,狗又奔了進來,仍然是咬著衣服拚命將主人拖著往外跑。這時,主人惱火了,站起來對准狗亂打亂踢,趕著一起沖出大門。這當兒,突然一陣轟響,大地顫抖,房屋倒塌,留在屋內的那3個人都被壓死,唯獨他保全了性命。唐山大地震前,有個農戶家的一隻狼狗,當晚咬了主人,不讓他睡覺。主人將狗打跑,剛睡下,狗又來亂咬。他又氣又驚,就下床打狗,邊追邊打,剛出大門,地震發生了。1973年7月23日,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斯皮可埃市地震前,有個女職員睡得很熟,被狗吵醒。狗舔主人的臉,咬睡衣,將她拽下床來。她開了門,狗咬著主人的睡衣朝外跑,剛踏上人行道,地震發生了。從這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狗不僅是出色的活報震儀,而且在地震災害中救主有功。
動物為什麼會預報地震
地震是地球內部巨大的能量釋放現象之一。有人曾作過計算,一次7級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20多枚2萬噸級原子彈釋放的能量,所以在震前必然有各種物理、化學和氣象等變化,如地熱、地電、地磁、光、聲、氣候、地下水化學成分都會有一定的局部變化。這些變化,即使是非常輕微的,但對一些動物卻具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於是引起它們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反應,這就是動物在震前的異常行為。
目前,人們雖然已經知道有些動物能預報地震,但是對於它們預報地震的機理還沒有完全清楚。據上海師范大學動物學家虞快教授介紹,科學上有以下三點解釋和推測:
第一,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感受。魚類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能感受到人所不能感受到的超聲波和次聲波。一般人所能感受到的聲波范圍為 16~20 000赫,小孩可以達到22000赫,高於或低於這個聲波范圍就不能感受到。魚類內耳和身體兩側有側線感受器,這是一種機械感受器,能感受1~25赫的次聲波,即使對水流壓力的微小變化或微弱的水流波動也很敏感;水母(海蜇)的傘體邊緣有感覺球,能感受8~13赫的次聲波。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母,能在暴風到來之前,感受到由於流動的空氣與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因此及時離開淺海,避免被巨浪砸碎的災難;在海洋中的海豚,能感受50~100000赫的聲波,又具有完善的聲納系統。因此,它能利用超聲波正確地追蹤數千米以外的魚群,並能分辨出種類。由此可見,魚類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在震前出現異常反應的原因,很可能是與強震前有次聲波和超聲波發生有關。
第二,對熱的變化的高度敏感。在地震前,穴居動物都有明顯的異常反應。例如,蛇類具有頰窩或感覺小窩,窩內的感覺細胞對「熱」極為敏感。有人用南美洲的蟒蛇作過試驗,在波長為10600納米的紅外線下,熱量在每平方厘米0.084焦時,就有熱感覺反應。由此推測,蛇在震前的異常反應,可能與地熱變化有關。
第三,對微弱的機械振動的感受。家禽和鳥類的腿部具有微小的感振小體,它們憑此能感受到枝頭或地面上十分微弱的機械振動(幾十至一二千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曾做過這樣的試驗:用100隻家鴿分作兩組,每組50隻,將其中一組家鴿的感振小體與中樞神經之間相聯系的神經切斷。結果,在一次4級多的地震前,切斷神經的一組家鴿基本上安靜如常,而另一對照組家鴿都驚飛了。這說明家鴿的感振小體能感受到震前的波動。在強震前,豬、牛、羊等家畜普遍出現異常反應的原因,可能與它們的腿部、趾部和腹部腸系膜等部位,分布著大量對感受機械振動非常敏感的環層小體有關。
此外,蝙蝠能感受1500~150000赫聲波。它的超聲定位系統極為優越,不僅解析度高,而且抗干擾性強,能從比信號高出200倍的雜訊背景中接收小昆蟲身上反射回來的信號。因此,蝙蝠在地震前遷飛,是與感受超聲有關的。
人類能否預感地震
根據柏林弗里大學赫爾穆特·特裡布楚教授測定,來自地面的充電離子釋放,引起「先地震」,使狗、豬、鳥和其他動物出現緊張不安情緒,這就是人們在地震前所經常觀察到的動物異常行為。
那麼,人類能否預感地震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科學家認為人類沒有動物那樣預感地震的本領,只有動物才能感覺人類視為「靜止」的震前外界變化。後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科學家首先提出,人類也能夠像一些動物那樣,在地震前的短時間內,表現出異常行為。例如在舊金山海灣地區,那裡的居民在地震前72小時內,出現煩躁、易怒、頭昏眼花、頭痛、惡心等徵兆。由於每個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況不同,所出現的徵兆也有差異。
不久前,美國蒂姆研究所的生物學家馬沙·亞當斯,根據人類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分析,在8天內預報的准確性可以達到80%。亞當斯把人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歸因於地磁場的改變影響到人體的結果。
進一步探索動物報震
首先,在從事動物報震工作中要分清動物的異常行為是地震預兆還是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否則就會造成錯誤報震。因為自然現象是非常復雜的,一些非地震預兆的環境條件變化,也會促使動物產生異常行為,而且往往與動物震前出現的異常反應相似。例如,天氣悶熱,雷雨之前,由於氣壓低,濕度大,水中溶解的氧氣減少,魚兒就會泛塘,蜻蜓和蚊子聚群飛行,螞蟻也忙於向高處搬家,表現出異常行為。又如狂風暴雨到來之前,大群海鳥會向著陸地飛行,許多魚兒結群上浮,深海魚類游到淺海甚至上浮到水的表層,連鯨類也會群集在海面。再如飼養條件的改變,包括畜舍的改變,飼養員的調換,飼料種類的更換,往往也會使動物出現各種異常反應。此外,動物在繁殖季節里,由於本身的生理變化,也會表現出行為失常。豬、馬、牛、羊等發情時,常常出現煩躁不安,胃口不佳,相互追逐;狗在發情期有嚎哭的現象,貓在發情期則往往叫個不停,魚兒會進行生殖回遊等。這些異常行為,都與地震沒有關系。
其次,在地震以前有異常行為的動物,開始時往往是個別種類和少數動物,而且還會受到動物個體差異的影響,在同種同類動物中會出現無異常反應、異常反應不明顯和明顯三種情況,這對動物報震工作同樣會帶來困難,所以必須密切注意動物出現異常反應的種類、數量、涉及的范圍以及異常反應的程度。因為沒有一定數量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第三,利用動物預報地震是一項新的研究課題,動物行為的變化與地震之間的聯系,目前知道的還不多,必須在今後防震、抗震工作中進一步探索。土耳其「愛貓者協會」的專家們發現,貓的腳掌能感受最輕微的震動,可比人類和一般動物早知地震的來臨,而貓的嗅覺和聽覺也相當敏銳,所以一些學者已將貓的「第六感覺」。
參考資料:http://bbs.wgol.com.cn/dispbbs.asp?boardid=27&id=17927
❻ 在室內做有氧運動穿睡衣 光腳可以嗎
可以的。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等等。
在房間里的有氧運動有:步行、快走、慢跑、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等。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簡單來說,有氧運動是指任何富韻律性的運動,其運動時間較長(約15分鍾或以上),運動強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0%)。有氧運動是一種恆常運動,是持續5分鍾以上還有餘力的運動。
是不是"有氧運動",衡量的標準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鍾的運動量為有氧運動,因為此時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 因此,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要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於30分鍾,每周堅持3到5次。這種鍛煉,氧氣能充分燃燒(即氧化)體內的糖分,還可消耗體內脂肪,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是健身的主要運動方式。所以說,如果體重超標,要想通過運動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建議選擇有氧運動,像慢跑、騎自行車。
❼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遠比影片更讓人窒息,這部影片的結局是什麼呢
比起其他所有反戰題材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擁有最諷刺,也是最殘酷的結局。
布魯諾原本就對鐵絲網里的世界很好奇,他見過很多穿條紋睡衣的人,但並不知道他們是幹嘛的。他常常這樣坐在鐵絲網外面發呆,或者與施穆爾交談玩耍。
孩子總是單純的,他們以絕對的善意來面對這個世界,卻要去承受他的父輩釀成的惡果。
盡管《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以小孩子輕松的視角來講述一個戰爭故事,但是它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反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