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秀是由國內部分文化公司、旗袍協會所舉辦的宣揚中國傳統旗袍服飾文化的活動。
旗袍秀是為了弘揚和發展旗袍服飾文化而採用的一種表演形式,有形地體現了旗袍服飾文化和旗袍禮儀,隸屬於藝術模特的范疇。旗袍秀融合了舞蹈身韻以及藝術走秀的姿態,所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
旗袍秀必須做到:柔而不懈、挺而不僵、婷婷玉立;要求上挺、中柔、下放鬆、落地輕柔;形體優雅大方、動作幅度不易過大,遵循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為准則。
(1)梁祝旗袍舞蹈表演擴展閱讀:
旗袍秀的盛行,跟旗袍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民國時期。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
近年來國內盛行舉辦旗袍秀活動,再一次印證了旗袍秀具有鮮明的標桿意義。旗袍的創意是中國追尋現代化步伐的一塊原創里程碑。經濟、政治、軍事、科學、社會、文化、藝術,只有更多這樣等級的里程碑的出現才表明中國正走在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頂峰的路上。
❷ 生活旗袍和舞台旗袍的區別
舞台表演旗袍,以2007年央視春晚舞蹈《小城雨巷》為例,演出服裝以旗袍為樣本,進行了大膽的舞台藝術創作,演繹了旗袍做舞蹈服裝的神話,是一次成功創作的範例。《小城雨巷》的演員在舞台上動作誇張,輕盈、自如,顯現出舞蹈藝術的韻味。雖然面料飄逸,下擺兩側開的高衩,袖子的改變,卻沒有失去原有的風格,整體還是旗袍結構,再結合嫵媚的設計,燈光運用,舞台背景襯托,將小城在雨中的情絲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隨著旗袍款式和作用不斷變化,舞台上的旗袍也隨之有了明顯的改進,很多舞台藝術中的旗袍經過設計者再次藝術創作,更具有藝術欣賞價值和新的視覺效果,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性典型代表。
而生活中的旗袍則更偏向大眾化
❸ 梁祝共有幾個片段(請附帶每個片段的故事解析及音樂情境)
作品簡介
<<梁祝>>創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聰明掃盲情的祝員外之女祝英台,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朴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出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台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來到梁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梁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這首絢麗多彩,抒情動人並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在民族化,群眾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與成功的嘗試,在國內外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群眾稱之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會上,與其它一些文藝傑作被譽為:"是一個階級,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志."它已在歐,亞,美各大洲演出,並以其中華民族的鮮明風格與特點,得到國際公認.香港藝術家們把它改編成高胡協奏曲,清唱及舞台劇,美國的舞蹈家還根據它改編成美麗動人的冰上舞蹈.八十年代初,彩蝶又飛過海峽,台灣唱片廠翻版出售<<梁祝>>,受到普遍歡迎,台灣刊物還發專論評介,引起各界人士很大的重視.香港唱片公司由於該片發行量超過一萬張和兩萬張,曾獎給作者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如今<<梁祝>>已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彩蝶了.
(一)呈示部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 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復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復),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弦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松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 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舍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二)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斗爭中。
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F徵調,4/4拍子) 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全奏,襯托小提琴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斗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在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台會 B徵調、4/4拍子,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得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 音樂急轉直下,弦樂的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里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再現部
化蝶 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彷彿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❹ 今年春晚旗袍舞蹈歌曲是什麼
數10位舞者身著旗袍,演繹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風情,共舞《晨光曲》,成為今年春晚的「爆款」。
領舞的小姐姐是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歌舞團首席朱潔靜,素色旗袍配黑發紅唇,似江南煙雨中緩緩走來的女子,別有一番韻味。
❺ 帶紗幔的帽子叫什麼宰相的女兒叫什麼梁祝中英台在青樓表演的舞蹈叫什麼
帶紗幔的帽子叫烏紗帽
宰相的女兒叫相府千金
梁祝中英台在青樓表演的舞蹈是段古典舞
應該是 蝶
❻ 梁祝裡面的舞蹈步伐是什麼
格式不符,依吧規刪除,請於貼名前綴【07梁祝】重發。
❼ 梁祝舞蹈有古典版和現代版結合的嗎
其實梁祝的話網上流傳的最廣的是一個男女的古典舞蹈,在春晚就出現過和雜技芭蕾結合的梁祝,其實我覺得都是可以的,你加一點現代雙人舞的動作沒有什麼不可以。
❽ 有什麼舞蹈是穿旗袍跳的
《茉莉花開》(女子三人舞)、《鏡中緣》(男女雙人舞)、《家·梅表姐》(女子獨舞)、《胭脂扣》(女子獨舞)這些都是穿的旗袍```
❾ 旗袍 舞蹈
有一個爵士舞,叫《蒂恩貓舞》,你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