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裘海索的主要參展
1984年
染織服裝《金色回想》、《馬蹄蓮》 《全國絲綢服裝表演》 上海
1988年
染織服裝《紅色的草垛》 《中國美術學院60周年校慶作品展》 杭州
1989年
服裝《旗袍新概念》、《藍嵐》 《亞太博覽會》和《輕紡交易會》 香港 杭州
1994年、
染織服裝《藍花花》 《94』第二屆兄弟杯中國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師作品大賽》 北京
1995年
染織服裝《古風如來》 《95』第三屆兄弟杯中國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師作品大賽》 北京
染織服裝《藍花花》 《浙江省巧女手工藝作品展》 杭州
1996年
演出服裝《宋城千古情》 《宋城首場演出》 杭州
1997年
演出服裝《再鑄輝煌》 《浙江大學百年校慶大型歌舞晚會》杭州
針織服裝《太陽花的故事》 《世紀彩虹》香港回歸慶典 北京 人民大會堂
皮革服裝《雪蓮花》、《穎》、《旭》等 《首屆全國真皮標志杯皮革服裝設計大賽》 浙江 海寧
1998年
皮革服裝《暖》、《凱悅》(之一) 《第二屆全國真皮標志杯皮革服裝設計大賽》浙江 海寧
染織服裝《西子情》 《98』杭州新年聯歡晚會》杭州
染織服裝《靚麗紫金》 《獻給母校的歌——中國美術學院七十周年校慶時裝表演》 杭州
1999年
染織服裝《春天的故事》、《藍花花》 《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北京 中國美術館
演出服裝《飛躍世紀》 《中國國際傳統武術暨絕技大賽大型歌舞晚會》浙江 台州
演出服裝《世紀彩虹》 《全國科技發明獎頒獎大型文藝晚會》浙江 寧波
2000年
染織服裝《春天的故事》 《全國美術作品精粹展》香港 香港文化博物館
皮革服裝《福來》、《凱悅》(之二) 《全國「真皮標志杯」皮革服裝設計大賽》浙江 海寧
2002年
演出服裝《看戲》 《全國荷花杯舞蹈比賽》 (該舞蹈獲二等獎)
服裝《豐年衛士》 《聖絲之夜中華女性禮儀服飾展演》 杭州
圍巾設計《京昆絲巾秀》 《杭州中國絲綢文化節開幕式》 杭州
2003年
演出服裝 《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服》(首席設計) 北京
染織服裝《HAND-海索》和《HAND》 《2003中國國際女裝節》 北京
2004年
染織服裝《尋鳳·行鳳·循鳳》 《第十屆全國美術獲獎作品展》北京 中國美術館
染織服裝《春天的故事》 《第四屆中國女裝節中的「工藝美術精品展」》 杭州
染織服裝《2003 永遠的玫瑰》 《華人活動中心年度募款服裝表演》美國 達拉斯
壁掛《銜橄欖枝的龍》和服裝《尋鳳·行鳳·循鳳》 《浙江省第十一屆美術作品展》 杭州
染織服裝《郵票時裝》 《中國郵票節》 杭州
服裝《龍宇軒昂》和《花之語》 《「2004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開幕式大型時裝晚會——金富春之夜》 杭州
2005年
演出服裝 《好日子》、《鼓風》 《國際舞蹈比賽——四月之春》 朝鮮 (二個舞蹈均獲金獎)
染織服裝《HAND-海索》和《HAND》 《深圳國際時裝節》深圳
染織服裝《HAND-海索》 《華人活動中心年度募款服裝秀》美國 達拉斯
❷ 午夜蝴蝶廖國香的白旗袍在哪裡買的
可以在網上搜廖國香的白旗袍,就會推薦出來了。
《午夜蝴蝶》是海寧惠楓文澤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永利盛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年代劇,由張族權執導,宣璐、韓燁、傅穎、周宸佳、邱心志、侯天來等主演。該劇以民國時期大上海為背景,講述了幾個花一樣的少女遭遇不同命運的故事。
❸ 上海哪裡有買旗袍的地方
如果要做那些比較傳統的,陝西北路與茂名南路之間的長樂路就是出了名的「旗袍一條街」,營業員比較不理人,價錢不便宜,不過是上海老師傅做的,做工非常的好.
如果是想要那些比較年輕,比較花俏的,那就要去淮海路和南昌路之間的茂名路上.服務還不錯,也不便宜,不過有時候會有成品大減價,不過款式非常好,適合年輕,時髦的姑娘,做工也是很好,我就在那裡買了7件.
如果是想便宜點的,就要去布料市場了,地址是上海十六鋪面料城
東門路168號二樓,你可以任選布料製作旗袍或風衣及外套。除了合身又便宜!而且兩天就能完成!有些商店一天就能完工還包送服務,送到你的酒店去。價錢$250人民幣一套,包括布料. 已經是最便宜了。 有些店主會出$300人民幣或以上。你要自己看值不值得啦。
❹ 為什麼把上海人稱為「阿拉」呢
「阿拉」來源於吳語寧波方言。以寧波方言為例,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清末及民國時期,大批寧波人進入上海,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伲」,但在寧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後,「阿拉」從中下層市民中興起繼而卻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於許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另外浙江義烏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稱。
(4)海寧定做旗袍擴展閱讀
近代第一批移民主要來自浙江省和江蘇南部的吳語區,其中一般又按照清代府屬細分為寧波人、紹興人、蘇州人等,他們構成了上海中心城區居民的主體,其中尤以寧波籍為最多。清末年間,由於社會的急劇動盪,浙江和蘇南一帶大量占據社會中上層移民流入上海尋求庇護,同時一些中下層階級也隨之進入上海工作生活,希冀安穩。
當時寧波人利用地緣和語言優勢,迅速勝過廣東籍買辦,成為上海最有影響的商。上海話中的「阿拉」即是來自於寧波話。 當時有寧波人掌金融,無錫人掌實業之說。
寧波籍的著名人士眾多,如嚴信厚、朱葆三、秦潤卿、邵逸夫、董浩雲、「阿德哥」虞洽卿、五金大王葉澄衷、鋼鐵大王余名鈺、企業大王劉鴻生、顏料大王周宗良。寧波商人執當時上海的航運業與錢庄之牛耳,長期控制上海總商會。
寧波商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華人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家五金店、南貨店、綢布店、火柴廠、染織廠、化學製品廠、印刷廠、燈泡製作廠、日用化工廠、機器染織企業、國葯店、鍾錶店。
第一套中山裝,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條公共汽車線,最早的民營儀表專業廠,甚至最早的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證券交易所,最大的計程車公司,中國農業銀行。就連「大世界」游藝場都是在寧波人的手裡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