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在外國穿旗袍視頻

在外國穿旗袍視頻

發布時間:2025-08-06 10:10:45

旗袍文化:兩位60多歲的老奶奶身著旗袍,成為巴黎最亮麗的風景線

2019年,兩位60多歲的中國老奶奶,身著旗袍爆紅巴黎,一條短視頻的發布,驚艷無數外國網友。

兩位老奶奶梳著干凈整潔的頭發,戴著中國風耳墜,踩著高跟鞋,身著旗袍,優雅自信的走在巴黎街頭。

她們妝容精緻、舉止優雅,渾身散發著東方女性之美,一時間成為了巴黎街頭最亮麗的風景線,引得外國人紛紛跑來和她們合照。

兩位老奶奶的年齡,加起來有120歲,但他們玩的卻比90後、00後更加時髦,她們打卡網紅店品法式甜點,她們遊玩盧浮宮賞巴黎風情,他們在埃菲爾鐵塔下拍照、在塞納河畔拍視頻,誰能想到這兩位 時尚 大咖,都是年過半百的60後呢?

這兩位中國奶奶,用行動詮釋了「優雅和美麗不分年齡」,只要有自信,走到哪裡都是T台,60歲一樣可以優雅和美麗。

兩位老奶奶之所以能爆紅外網,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身著旗袍。旗袍是中國女性最具代表的傳統服飾,曾被譽為女性「國服」。

1929年,民國政府將旗袍,確立為國家禮服之一;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旗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中國人民對旗袍的重視。

上個世紀20年代起,旗袍就開始在全國流行,時至今日,旗袍依然是中國最為重要,且最受歡迎的女性服飾之一。每逢重大節日,旗袍一定是當代女性首選服飾。

關於旗袍的 歷史 起源,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目前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旗女之袍說,也就是旗袍是源自清代旗女之袍,後經過演化發展成了民國時期的旗袍。

其實,這個觀點是比較片面的,理解成旗女之袍,更多的是字面上的意思。東華大學藝術學教授卞向陽認為,此旗非彼旗,旗袍之所以叫旗袍,完全是一種誤稱。

1912年2月11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正式結束,而旗袍是在1920年之後才開始流行,作為漢人,長期被滿人壓迫,是不可能去復辟清朝服飾的。在這一點上,就否定了旗女之袍說。

旗袍,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服飾的西方化,融合馬甲和西式裙裝的風格,構成了獨具東方特色的 時尚 袍服。

清朝末年,漢族女性的穿著,依然保留著上衣下裳制,一般的女性是不會穿袍服的,只有旗人女性才會穿著袍服。漢人被清朝統治了300多年,腦子里潛移默化的就認為,女人穿袍就等於旗女穿袍。於是,旗袍的叫法就這么來了。

1926年2月27日,《民國日報》上還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叫《袍而不旗》,其主要思想就是表達,旗袍不能跟旗女混為一談,應該稱之為中華袍。但是,這么多年來兜兜轉轉,旗袍還是沒能更名為中華袍,人們還是稱之為旗袍。

所以,旗袍是一種民間的通俗叫法,而非官方學名,這個名字的來歷,完完全全就是一場誤會,跟旗女之袍沒有任何關系。

上世紀20年代,旗袍之所以能迅速躥紅,除了旗袍本身漂亮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權的解放。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迫、殘害太深,例如《女兒經》中寫道:「為葚事,兩截衣,女人不與丈夫齊,百凡事體須卑順,不得司晨啼母雞。」可見,女性在封建 社會 ,是怎麼被迫害的。

民國建立之初,西方思想開始融入中國,年輕人紛紛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尤其是女性,極力的追求男女平權,刻意模仿男子穿著長衫袍服。

辛亥革命之後,年輕女性們紛紛放足、剪發、穿長衫,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長衫女,北京的報紙還曾發文:「如今的女子剪發了,足也放了,連衣服也穿長袍了。」可見,當時穿長衫已經是流行風氣了,只不過 社會 輿論多有批評之意。

隨著思想的解放,旗袍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從20年代至40年代,旗袍飛速發展,就連學生的校服,也都做成了旗袍樣式。一時間,旗袍成了中國女性最為標準的服飾,上至達官貴人的富貴太太,下至市井鄉村的民間婦女,無不穿著旗袍。

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旗袍深受廣大女性的喜愛,尤其是一些文化女性,對旗袍更加情有獨鍾,例如張愛玲、吳貽芳、阮玲玉、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等等,她們對旗袍的喜愛,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愛玲和宋美齡,搜尋此二人的 歷史 照片,我們不難發現,她們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是身著旗袍,她們穿旗袍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每一個仰慕者的心中。

張愛玲的一生,製作並穿著過幾百種樣式的旗袍,少女時期穿碎花旗袍,青年時期穿高雅的紫、綠旗袍,中年時期的素布旗袍,每個時期都有著不同的風格。

曾給張愛玲做旗袍的裁縫回憶道:「我給張愛玲做過的旗袍,都數不清了,但每一件旗袍都是她親自設計,我只是按圖施工。她冬天的旗袍有絨夾里,緊身、窄長袖、兩側開到膝部,春秋旗袍都是束腰、低領,夏季旗袍是無領、短袖、長衣至膝蓋。」直到現在,張愛玲的這種夏式旗袍,依然非常流行。

宋美齡更是一位旗袍的深度痴迷者,由於身份特殊,宋美齡還專門雇了裁縫,為自己縫制旗袍。這位裁縫名叫張瑞香,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做旗袍,平均兩三天就能做一件,除了過年休息幾天之外,其餘的時候都在趕工。

按照三天一件的速度,張瑞香一年就能做100多件,十幾年來,他給宋美齡做過的旗袍足有幾千件。如果說宋美齡的衣櫃,是世界上最大的旗袍儲藏室,也真不為過。宋美齡晚年去美國生活,從大陸運走19箱衣物,其中有15箱都是旗袍,可見宋美齡有多愛旗袍。

​對於中國女性而言,旗袍堪稱是服飾美學之最,顯與隱、色與戒之間的和諧,將中國女性含蓄的身姿表達的淋漓盡致。

風韻、輪廓、婀娜、婉約、妖嬈、華麗、高雅、端莊、嫵媚都是形容旗袍的絕佳詞彙,字字充滿誘惑,是女子,就該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的美,是一種高貴的美,它對穿著者的要求十分苛刻,只有中國女性才能穿出那種東方神韻,西方女性永遠都穿不出那種旗袍之美。

旗袍作為一種服裝,已經完全超越了人們對服裝的定義,旗袍所傳遞出來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華麗,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一種透漏著民族精神的藝術語言。

作者/老黑

喜中國文化,愛 歷史 傳承,盡綿薄微力,揚卓越俗成。

Ⅱ 為什麼網紅都喜歡在旗袍上夾夾子

1. 抖音近期流行一種旗袍變裝視頻,背景音樂通常是熟悉的旋律,伴隨著主角跌跌撞撞地穿鞋。
2. 視頻中的旗袍往往不合身,主角會在背後夾夾子或綁皮筋來調整。
3. 初次看到這樣的視頻時,我感到困惑:既然是為了拍攝抖音,為何不把鞋穿好,非要夾夾子呢?
4. 一些博主會解釋說,衣服穿著大並非刻意模仿夾夾子,而是確實大了。
5. 然而,如果衣服大了,為何不買小一號或找裁縫修改,而非要夾夾子呢?
6. 有時,夾上夾子後,衣服緊得像保暖衣,旗袍雖修身,但並非要勒緊。
7. 近期,一位女演員發布的跳舞視頻中,她穿著合身的衣服,轉身時夾了夾子,展現了她的身材和自控力。
8. 這在抖音上引發了一陣夾夾子熱潮,似乎衣服上夾了夾子就能展現極致身材。
9. 因此,旗袍變裝視頻中總能看到明晃晃的夾子。
10. 似乎一夜之間,所有旗袍都大了一號,只有夾夾子才能穿,所有的高跟鞋都崴腳,只有在變裝那一刻才合腳。
11. 無論是故意還是不故意,觀眾心中自有判斷。明星即便穿S碼也需要夾夾子,而網紅則是故意買大碼夾上夾子。
12. 然而,這樣的做法並不美觀。每次看到這樣的視頻,都覺得故意得讓人做作,希望博主們在視頻開始時就展示夾了夾子的衣服。
13. 評論區有兩種畫風,一種是誇贊博主好身材,另一種是質疑為何衣服看起來不大卻要夾夾子。
14. 網紅博主通常會回應:「懂自懂,不跟你計較。」這往往會引起粉絲對評論者的攻擊。
15. 旗袍變裝,本應優雅,但現在變成了展示夾子的方式,讓人聯想到東施效顰的故事。
16. 希望網紅們在拍攝旗袍變裝時,選擇合身的旗袍,穿好鞋再進行場景轉換,別再故意展示明晃晃的夾子了。

Ⅲ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Ⅳ 穿旗袍這么拍照對不對說說你的看法

【 穿旗袍這么拍照對不對?說說你的看法? 】

從純粹的攝影角度來說,這兩幅圖確實有一些不足之處。

我們拍攝照片時,應該做到:

1.拍攝主題是什麼?

2.通過什麼主體來體現這個主題?

3.為了達到這個主題,怎麼組織畫面元素?

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對這兩張照片進行點評
1.拍攝主題是什麼?

圖一中的畫面,模特身上穿著旗袍,然後周圍的環境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 歷史 舊建築的一部分,並且門框兩邊還有一副對聯,所以,它的主題就是:通過模特的傳統服飾——旗袍,再輔以具有濃郁 歷史 年代感的建築環境進行烘托,來展現一個「古往今來」的 歷史 與現代結合的旗袍秀,來體現「中國風」的流行。

圖二中的畫面,說句老實話,實在沒有看出什麼明顯的表達主題。要說是為了展現旗袍的魅力多姿,旗袍幾乎全被遮擋了,只有鏡子里的投影稍微多一點,但卻嚴重被構圖截取了一半,並不完整;要說是為了體現人物的表現,但只是看到人物左側的身體結構,臉部也是純側面而已,並不能說明什麼,所以很難看出作品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2.通過什麼主體來體現這個主題?

圖二中,由於主題的表達不是很清晰,所以,需要對模特的位置及拍攝角度進行重點優化,才能體現出主體來,比如,讓模特的躺椅與牆面呈45 夾角進行布置,同時考慮將鏡面中的人物投影也囊括在畫面中,形成遠近大小的構圖比例,會讓畫面更加豐富一點。拍攝的角度與模特構成30 至60 之間的角度,稍稍靠近一點,從上往下拍,這樣就能將旗袍的完整狀態拍攝下來了。另外,背景顯得有點雜亂,尤其是背景處的那一大塊白色牆紙特別顯眼,盡量避開它,或者盡量虛化隱藏它。

3.為了達到這個主題,怎麼組織畫面元素?

這就關繫到畫面的取景與構圖了。

圖一中,除了要將旗袍的下半身與模特的腿部結合更加緊密一點外,建議將牆上的對聯也拍攝完整,從而獲得一個完整的「中國風」的體現,讓觀者的體驗更加完善與深刻。

圖二中,背景的取景內容要更加簡潔干凈一點,可以通過現場的拍攝角度與機位的變化來找到最佳的效果。還有,旗袍與模特的搭配要更加緊實一點,因為旗袍的裁剪與款式,與其它服飾是有很大區別的,高貴,大氣,溫和中帶著欲罷不能的張力,所以應該將旗袍與模特的結合體現得更加親密,才能最充分的表現這些特質。

每天一點人像拍攝技巧,拍照不求人!

影像洪辰班歡迎你的光臨!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下面以視頻形式回答吧,希望能幫到你

穿旗袍這么拍對不對呢?

就這個問題,我個人看法是對的。旗袍是上個世紀20年代乃至建國初期都是很流行的,她是中國文化其中一個符號,也是中國 歷史 長河中那一抹多彩的倩影。就旗袍本身來講就是很華美精緻了,穿上身來那身段展露的淋漓盡致,婀娜多姿,風華絕代。

回到本題當中,穿著旗袍的女子出現在這個環境當中也是合適的,時間一下著回到20年代民國時期。環境合適,再看拍攝角度沒有什麼問題,尤其是二張女孩子的臉型掌握的非常到位,漂亮至極。顯得是多麼的優雅。

分享到這吧,說實話真沒什麼可說的,(為了湊字,說的太水了)多多包涵[祈禱][祈禱]

個人愛好吧,只要身材好,怎麼拍照都好看,我最喜歡穿旗袍雖然沒別人穿的好看,自己感覺好比什麼都好

從照片本身,在模特的充分配合下,這些照片很符合宅男審美,但違背的旗袍的內涵,與中國傳統審美不合,傷風敗俗

這么拍沒什麼對不對的,看你拍的主題,旗袍穿出來的風格是高貴大方優雅,露大腿就不合適,你如果拍青樓女子這個對題

曲徑幽坊月暗微,

山影敗壁色已灰;

怎奈相思悄無計,

倚門悵望盼郎歸。

個人以為,這一幅旗袍美人幽怨圖把一段民國往事胭脂扣的故事演繹得比較到位,看那旗袍的錦綉,看那美人幽怨的眼神,使我不由得想起如花苦戀十二少,即使變成女鬼也忘不了纏纏綿綿的愛情故事。毫無疑問,旗袍美人攝影這么拍是一個很好的創意。

《愛上旗袍愛上你》

著一襲素雅的旗袍

款款地,你走進我心裡

風擺楊柳荷花顫

聘聘婷婷,煢煢孑立

那一刻,輕風不言楊柳無語

滿滿的眼裡都是你

我愛上了旗袍我愛上你

也愛上那被旗袍包裹的身體

你盈盈地回眸,春色慾滴

含笑的酒窩盛滿了江南的細雨

宛若油油青荇中的仙子

花開時節,亭亭玉立

也許你是北方的山野村姑

或者你是來自江南的小家碧玉

有這一襲旗袍加身

你便是我心中最艷羨的美麗

(圖片選自提問者題圖)

個人感覺挺好看的,很具有柔和感和古典美

答:我不評論二圖拍攝得對不對/好不好。

本人意見:

1、旗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後人應尊敬/繼承和傳承,

2、建議我們的美女穿著需得體,常規穿法是腿的左右側半露不露,體現東方女性之美,

3、我們的攝影藝術: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本人的攝影理念)。

民國風旗袍是一個非常好也非常火的題材,我也專門拍過4年旗袍商業攝影,發現一個共同點,顧客基本上以30歲以上女士為主,年齡最大的超過八十歲。年齡小的女性反倒拍不出旗袍的韻味。

確實,成熟女性才能真正駕馭旗袍。一張好的旗袍照片,不只是把人拍漂亮,照片里要有她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經歷過的事。

我在拍攝的時候,會播放老上海的音樂,把人代入那個最美的年代,去找民國的感覺。

這兩張照片,第一張環境人像,造型姿態都不錯,模特有一定表現力,但是門兩邊的對聯太搶戲了,後期處理去點會更好。

第二張,鏡子是一個非常好的道具,但是照片里沒有體現出來,鏡子旁邊太雜亂,後期也應該暗化處理。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鏡子里的人像上,模特做為前景,效果會更好。

Ⅳ 為什麼感覺穿旗袍的女人,看著特別有女人味

旗袍,作為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我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精巧的剪裁能夠完美展示女性的身材,突出玲瓏曲線,而精美的配飾(如盤扣等)又能在細節方面進一步體現女人的溫婉細膩。穿上了旗袍,女人不由得挺胸收腹,走起路來往往會收斂起大刀闊斧的陣勢,展現裊娜娉婷的儀態萬千。
如今的社會,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古典的旗袍已經不再是一種日常的服裝。但仍然不能減少女人們對它的喜愛,於是延伸出很多改良旗袍,例如降低了領子的高度,減短了旗袍的長度等等,使之更方便日常的穿著。
如今走上街頭,常常會不經意間發現穿著旗袍的倩影,也引起了許多文人墨客的爭相贊美。旗袍的氣質是符合中國女人的,所以它穿在女人身上顯出來的美麗優雅,精緻知性以及靈動聰慧是別的服裝很少體現出的。旗袍的美,典雅而高貴,它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適合穿旗袍,能把旗袍穿出味道的,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她不一定有嬌美的容貌,但言談舉止一定端莊典雅,待人接物一定自信內斂。穿旗袍的女人,是優雅而脫俗的,有著高貴驕傲的氣質和從容淡定的風度……由內而外流動的都是文化沉澱的素養,如此氣質又怎能不令人迷戀呢!
旗袍設計,講究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讓東方女子穿上的那一刻,綻放驚艷之美。精剪與裁製將小巧的立領環繞著纖柔的頸項;對稱的襟型點綴精緻的珠扣;凹凸有致的流暢線條緊貼著挺拔的身軀;開叉的下擺伴著輕盈的步履款款搖曳,精湛的印花工藝讓面料與花紋色彩交相輝映,雍容華貴的錦絲綢緞,一朵朵花雕妖嬈綻放,艷花錦緞盡情的渲染著女人的風韻與生動。未經華麗的渲染,靜靜的佇立,隨性而又低調的優雅,只是看著就很美!
旗袍是中國最為傳統的服飾,專門為中國女性設計的服飾,自然最大限度的展現出中國女性的美,而且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對旗袍進行優化設計,博採眾長,融合了許多的民族服飾元素,變得更有現代感、設計感,能很好地展現出中國女性的身材與柔美,無論什麼年紀穿起來都很有韻味。
這是時尚奶奶團,平均年齡65歲,穿起旗袍走出了國門,讓別人認識到了中國老人不一樣的一面,我也很喜歡她們。她們穿起旗袍來,很有韻味,超級時尚。旗袍確實是非常性感和女人味的。總覺得女人一定要有一兩條旗袍。其實旗袍看似很挑身材,其實並不是。胖瘦都可以駕馭,瘦一點的會線條玲瓏我見猶憐。胖一點的穿會豐腴性感。只要選對了適合自己的旗袍都會穿出自己的味道。旗袍無論長短無論低衩還是高衩或者無衩只要合身它穿出來的都是優雅又不失性感的。還有旗袍不一定非得是長發才能穿出它的韻味,其實短發也同樣可以,短發會有一絲俏皮但也不失女人味。我的衣櫃里長長短短的旗袍有很多條,愛美的小夥伴們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為什麼感覺穿旗袍的女人,看著特別有女人味?只要不是太胖和太瘦的女人,穿旗袍,既好看,又有身段,有一種高貴的氣質感,還特別有女人味!
我是微胖型身材的女人,我一直認為旗袍跟我沒緣份,自己偏胖,身材不好,覺得這輩子都不可能穿旗袍,有一天,家裡人給我買一件旗袍,我沮喪地說「我身材不好,怎麼買這種衣服」,「不管穿與不穿,買回來了,你試一下。」買回來了是該試一下,我換上旗袍,踩上高跟鞋,往衣櫃鏡子面前一站,哇!這是我嗎,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旗袍也收了腰還遮一點小肚子,這旗袍是黑板子顯小紅花,穿起顯瘦而有身材,本來我皮膚適應穿黑色的。做夢都沒想到,我能穿旗袍,走人戶去作客,逛街,一天只能穿幾小時,穿久了人覺得還是沒有普通衣服舒服,但確實好看!
很多女人和我一樣的自卑,以為旗袍很擇人,其實不然,只有試在身上才知道到底是否適應,一般成熟的女人穿上旗袍,玲瓏曲線,端莊大方,雍容華貴,具有東方女性獨特的美,讓人魂牽夢繞!
綜上所述,是我親身的經歷!請不要笑話我!
旗袍能有多好看呢?
(多圖預警,圖片、視頻皆來源於網路)
旗袍好看在不同的質地、不同的樣式可以帶來截然不同的韻味。如韓雪,暗藍色的旗袍,雪白的肌膚,讓她如梅花一般冷傲。如倪妮,鮮艷欲滴的紅唇,配上玫瑰紅的旗袍,讓她如貓一樣魅惑。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曼神。在【花樣年華】中,當曼神著旗袍娉婷裊裊向你走來時,不用說話,你都知道她的心情。就如張愛玲所說的,對於不會講話的人來講,衣服就是一種語言,是隨身攜帶著的袖珍戲劇。
戀愛時,是這樣的
憂傷時,是這樣
工作時,是這樣
......
但是僅僅於此,就夠展現旗袍的美了嗎?
遠遠不夠。
據說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是:旗袍、包子、團子頭、大熊貓。旗袍甚至戰勝了大熊貓排在了第一位!在Quora上有外國網友問「什麼才代表中國的時尚」,收到最多贊的就是旗袍了。
這些作品不是由專業畫師畫的,而是以為叫jseason的外國網頁設計師畫的。因為他本人喜歡旗袍也喜歡畫畫。
還有去年一件頗有爭議的新聞,美國一位高中生穿了旗袍去參加畢業舞會,沒想到引發軒然大波,許多華裔在她推特上大肆炮轟。個中細則在這里就不討論了,只想說明一點,由此可見確實很多外國小姐姐也被旗袍迷得不要不要的呀。
當然,外國影星著旗袍出息重要場合也不是新聞了。這里就不得不提妮可基德曼了。仙女就是仙女,披塊抹布都好看,何況是美美的旗袍呢。
你以為到了這里就夠說明旗袍的美了嗎?
還是不夠,旗袍的美,何止女人無法抵擋,男人也一樣。這是某高校男生拍的畢業照,滿屏的大長腿有沒有,誰說男生就不能穿好看的小裙子了?還有楊洋老師(楊麗萍老師的御用造型師)在某秀場的驚艷亮相。

與在外國穿旗袍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多福商城有大碼女裝嗎 瀏覽:234
在外國穿旗袍視頻 瀏覽:816
高腰衣配什麼 瀏覽:322
zara2019女式羽絨服 瀏覽:61
衣搭牛仔襯衫圖片 瀏覽:784
孩子經常放屁拉褲子 瀏覽:519
雅鹿羽絨服加盟熱線 瀏覽:818
如何用絲巾穿出時尚感 瀏覽:786
襯衫質量排名 瀏覽:354
怎樣洗羽絨服沒水印 瀏覽:469
西裝外套配伴娘裙 瀏覽:524
男裝外套京東 瀏覽:765
愛在春天第幾集白牧丹送小蝶旗袍 瀏覽:207
長款黑色夾克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839
風衣女的文章 瀏覽:490
褲子破了縫個葉子視頻 瀏覽:334
超短旗袍美女戰士 瀏覽:585
這些褲子多少錢翻譯 瀏覽:305
後益防曬帽子怎麼樣 瀏覽:172
深藍綠色大衣怎麼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