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最初是誰設計的 又是在哪一年開始盛行的
僅供參考旗袍起源於中國上海。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 性情與氣質。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旗袍,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徵,為什麼它會成為經典,答案也正在這里。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我們不能設想一個菜販身著旗袍腳趿拖鞋的模樣,這是對美的糟塌,我們同樣也不能接受一個身著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願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 間。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鳳冠霞帔,母儀天下,如果說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把婦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這里 , 那麼最能說明一切奧妙的關鍵字眼就是「表 現」。把美好的體貌表現出來的唯一媒介 是好的服裝。
「霓裳羽衣」也好,「鳳冠霞帔」也罷,除了對那種繁華尊貴的追求之外,無論如何 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麗、渴望風采浪漫。旗袍的出現或許就因為如此吧。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女性的服裝也隨著歷史不斷改變。比起科技帶給世界 的巨大變化,人體卻頑強地保持了原狀,這雖然不能算是奇跡,卻為服裝發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1.特徵
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2.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3.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清代男人旗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的。
清代婦女的旗袍色彩鮮艷復雜、對比度高,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⑵ 上海著名的一個街,各國服裝設計師來上海都回去看一看的地方。 好像是一個裁縫起家的。
茂名南路:上海灘上的唐裝旗袍一條街
南北走向位於原上海法租界內的茂名南路在舊上海時期的1919年至1943年之間被稱作邁爾西愛路,長1275米,是一條有深厚歷史背景的馬路。
特別是從淮海中路到南昌路的一段,今天已匯聚成旗袍與中式服飾商店一條街。旗袍下的性感曲線與婀娜多姿的身影,仍是現代中國女性所追求的復古對象,從古典樣式到改良式的量身訂制旗袍店與個性精品小店,順著街道兩旁一直往南延伸,通過各店的櫥窗陳設,大概可以揣摩到當今滬上最新的中式服飾流行元素與「穿衣經」。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當時的上海,是亞洲時尚的中心,是社會名媛的樂園。
請及時採納,謝謝
採納可以拿到5分滴,呵呵
⑶ 誰是第一個發明旗袍的人
旗袍的具體發明人不詳。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綜述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當今時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誕生如今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的民國旗袍的,在上海誕生的證據雖不甚確鑿,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狹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凝練。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⑷ 中國的著名服裝設計師有哪些有什麼樣的作品
中國的著名服裝設計師——郭培,這個郭培設計師一生的成就非常大,她的代表作有“輪回”“童夢奇緣”“一千零二夜”和“龍的傳說”等多個系列的40件作品。1986年畢業於北京二輕工業學校服裝設計專業,她是我們中國第一代服裝設計師,也是我們國家目前最早的高級定制服裝設計師。
他也是國內知名演藝名人、一線明星出席時裝周、婚宴禮服的設計師,例如曾經范冰冰走紅毯為她精心設計的“龍袍“,就讓網友大為贊嘆的,還有張靜初的“夢回盛唐”都吸引了廣大媒體的眼球,許建樹的名聲更加大噪了,被譽為紅毯的第一人,還曾為俄羅斯的元首特朗普的孫女阿拉貝拉設計過,為她設計了一件旗袍。
⑸ 中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有哪些 、
1、馬可
馬可是我國非常有資歷的設計師,是無用設計工作室創建人,她的設計和思想很多時候都是反時尚的,大多衣服都是線條簡潔流暢,裝飾較少。她的衣服非常的有風格。
2、郭培
郭培是一名80後,畢業於北京二輕工業學校服裝設計專業,是中國第一代服裝設計師,也是中國最早的高級定製服裝設計師。春晚里的90%的服裝都出自她的手,非常的厲害。
3、許建樹
許建樹也叫勞倫斯·許,是我國第一位受法國服裝協會邀請的設計師,並登上了2013年巴黎服裝高級定製周T台。許建樹是山東人,後留學法國,是法國知名服裝設計師、藝術家弗蘭西斯·德洛克郎的得意門生,他的作品非常有特點,也是主打的中西風格合璧,完全西化的立體裁剪,設計元素卻極其古典、東方,在國際上非常受歡迎。
4、王陳彩霞
王陳彩霞是一位在國際上非常有聲望的服裝設計師,是夏姿·陳品牌的設計總監。王陳彩霞也是台灣非常有名的設計師,她設計的肌膚柔和了中國的元素,非常的有特點,是我國女明星非常喜歡的一款時裝品牌。
5、韓楓
韓楓是一個美籍華人設計師,她設計的衣服非常的有風格,是別人模仿不來的。韓楓本來是學裝潢設計的,但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在名師薈萃的世界時裝之都---紐約白手起家,還創建了自己的品牌,這非常的不容易,並且她還是女生。華裔設計師韓楓的成功頗具傳奇色彩,她的衣服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充滿個性和現代色彩。
(5)著名設計師旗袍黃頁擴展閱讀:
國內服裝史
傳統的漢族服飾:從黃帝即位(約公元前2698年)到晚明(公元1368 - 1644)。它被稱為漢族服,因為時尚是在漢代改進和推廣。形式通常是長禮服,衣領,包裝翻領在左、右松寬的袖子,沒有按鈕但是有腰帶。雖然設計簡單,但它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傳統的滿族服飾:它是滿族的傳統服飾種族國籍,通常長禮服的形式,有時一件夾克或背心外面。因為滿族是清朝的他們的禮服被大力推廣,這樣的衣服很受歡迎。特點是圓形或直領,與按鈕從右邊衣領和腰帶系在腰部,兩個或四個縫,緊袖袖口形狀像馬的蹄。
服裝結構設計
在設計圈裡,人們把服裝製版師稱為服裝結構設計師。之所以被稱作結構設計師,是因為服裝製版師們的工作主要是將設計師的平面服裝效果圖,立體化、現實化。一幅幅的服裝平面設計圖,通過服裝製版師一系列的工藝分解被結構化,從而能夠使服裝以適合工業生產的方式從服裝生產企業生產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服裝製版師是服裝設計與生產的橋梁。
服裝製版師對服裝的處理不僅要符合設計師唯美、時尚、個性化的要求,還要適合工廠可操作性、工業化,經濟化的要求。這也意味著版師不僅要了解時尚,更要了解生產時尚的各種制衣設備的發展趨勢和設備性能。相對於設備銷售市場對機器的流行、性能的反饋,服裝製版師們對縫制設備的信息反饋更具有前瞻性、引導性和創造性。
⑹ 旗袍有哪些品牌
上海徐的還不錯,穿的人挺多的,口碑也挺好的
如果你要了解的多的話,你可以去參考好牌子網www.ONKOO.com/上面的十大旗袍品牌吧,比較潮流的牌子了!
⑺ 定製旗袍品牌從哪裡找
量出准確身高數據,交押金,約好面料和顏色,就可以了,最好要設計師親自給你量身高等好些…………
⑻ 花樣年華中旗袍的設計師是誰
著名服裝設計師張叔平。
⑼ 中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1.Uma Wang王汁 「Instagram: @umawangofficial」
自從推出個人同名品牌Uma Wang之後,中國設計師王汁開始在倫敦、巴黎和米蘭時裝周的秀場上展示設計系列,得到Franca Sozzani、洪晃等業界關鍵人物的賞識。由於設計中現代感濃厚的垂墜手法,以創新方式將立體感面料組合運用,她被義大利版《Vogue》點名為「值得重點關注的新生代設計師」,亦曾被授予「2011年奧迪進取設計師獎」、2010 CCDC中國時裝設計創意邀請賽「最佳設計師大獎」、上海時裝周頒布的「最佳工藝獎」和「最佳創意獎」。在2012年,王汁成為首位入圍「CFDA設計師協會/《Vogue》雜志中美交流計劃」的中國設計師,與業界最為重要的行家會面,並在美國市場上攢足曝光率。 王汁曾在上海的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學習紡織與服裝設計,後進入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學習時裝設計。Uma Wang的海外銷量非常不錯,很良心的是國內的定價比海外還稍微低一點。
2.Ziggy Chen陳翔 「Instagram: @ziggy_chen」
Ziggy Chen算是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男裝品牌,海外銷量佔比較高,很受認可。Ziggy Chen的創作靈感源自上海,尤其是不同文化引起的碰撞與演變:新與舊,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這種方法呼應了道家的中國哲學:道家二元性和相互依存的概念。正是這種哲學極大地推動了他的創造力。他還從1900年至1920年間拍攝的上海人的照片中汲取了很多靈感。這些照片混合了不同文化和人物意象:工人、和尚、牧民、士兵。服裝的線條和隨意的外觀體現了旅行、在偏遠地區徘徊的概念以及廣闊的空曠地區的啟發力量。熱愛樸素和精湛的工藝。具有古老根源的風格已被一個世紀的動盪和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所掩蓋。使用羊毛,麻和亞麻等織物,再加上皮革和上等棉布製成具有無窮能量的有機衣物。織物具有一定的堅固性,並帶有經典的優雅氣息。融合現代感性與永恆的東方美學。
3.Yiqing Yin殷亦晴 「Instagram: @yiqingyin」
殷亦晴於1985年出生於北京,4歲時離開中國前往法國,畢業於巴黎國家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熱愛雕塑的她在學生時期創作了許多實驗性的服裝,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與審美,更贏得「Grand Prix de laCréation」和「Award of First Collectionsof the ANDAM」 國際大獎。2011年,她獲得了ANDAM獎,並參與高級訂制時裝周,成為首位華裔高定設計師;2013年至2015年擔任Leonard成衣系列創意總監;2018年,她被委任為闊別時裝界十九年的品牌Poiret的主理人,成為2018年秋冬巴黎時裝周的一大亮點。她在2011年創立了個人品牌Yiqing Yin,2014年獲得了來自法國風險投資機構 Mode et Finance 的少數股權投資,2015年該品牌被授予高級定製稱號。她的品牌風格具有雕塑感和幾何感,擅長使用堆疊織物和勾勒絲線的方式創作出獨一無二、美輪美奐、如夢如幻的服裝,藝術造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