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瑩一一影壇才女的愛恨情仇
1974年3月3日下午,在一間陰暗的房間里,躺著一個骨瘦嶙峋的老婦人,她奄奄一息,欲哭無淚……
沒有人回答她,她喊累了,終於不動了。
這天下午,她死了,她還差5天才61歲。
她的死亡證明上沒有名字,只有一個犯人代號6742。
這個悲慘去世的老婦人名叫王瑩,曾經是著名的話劇演員、電影女星,美女作家。
王瑩,原名喻志華,乳名寶姑,安徽省蕪湖市人。
王瑩的童年十分的悲慘,本來喻家是一個沒落的書香門弟,母親頗有些才華,很早就開始教女兒讀書。
可惜,王瑩的幸福日子沒過幾年,在8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不久之後,父親又娶了一個女人。
這個後母很討厭王瑩,把她當成眼中釘,肉中刺。
王瑩的父親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他對這個女兒關心甚少。
到了後來,後母索性把王瑩賣給一戶人家,做了童養媳。
王瑩在婆家受盡了虐待,倔犟的她曾兩次自殺,都被人發現救了過來。
婆家人怕鬧出人命,將王瑩趕了出來。
王瑩離開了婆家,卻難回自己的家,無奈之下,她投奔了舅母家,隨舅母姓王。
舅母給自己的外甥女取名王克勤,為了生活下去,王瑩去湘雅護士學校學習。
湘雅護士學校是所教會學校,王瑩在這個學校里打下了扎實的英文基礎。
由於出生貧苦,王瑩思想進步,內心傾向革命。
「四一二」 事變後,王瑩到上海參加了共產黨外圍組織 「濟難會」 。
此時,王克勤已經上了 「清黨」 黑名單,作家謝冰瑩取自己名字中的 「瑩」 字,為王克勤改名為王瑩,寓意為潔白透明。
王瑩在濟難會結識了夏衍、洪深、陽翰笙等左翼戲劇家,他們發現了王瑩具有表演天賦。
於是,夏衍等人決定把王瑩培養成為話劇骨幹,幫助她相繼進入上海藝術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和中國公學學習戲劇與文學。
1930年,在王瑩入大學的那一年,17歲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王瑩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悟性,表演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
王瑩在上海藝術劇社時,主演了話劇米爾頓的 《炭礦夫》 ,從此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1932年,以夏行同志為首的電影小組進入電影界,介紹了 「左翼劇社」 許多新文藝工作者加入電影公司,王瑩自然也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王瑩第一部影片是由沈西岑編導的 《女性的吶喊》 。
這部電影根據夏衍的 《包身工》 改編而成,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正面表現工人生活的影片。
王瑩在 《包身工》 中主演包身工葉蓮,她純熟的演技受到左翼電影評論界的好評,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
王瑩參演的第二部電影是陽翰笙創作的 《鐵板紅淚錄》 。
王瑩在影片中飾演貧苦農民女兒小珠。
《鐵板紅淚錄》 上映後,轟動了整個影壇,各地報刊一致盛贊該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
各大報刊還對王瑩的表演贊賞有加,他們認為對王瑩這位 「大學生」 能把一個農村姑娘演得那麼真實,實在是太難得了。
王瑩主演的第三部電影是 《同仇》 ,這是一部以團結抗日為主題,歌頌女主人公小芬捐棄前仇,歡迎遺棄自己的青年軍官上前線殺敵的故事。
王瑩在劇中把殷小芬這種國仇大於家仇的思想變演藝得層次分明,塑造了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愛國婦女的形象。
王瑩接連拍了幾部進步電影,她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女英雄。
在左翼電影公司中,能夠稱為明星的,唯有王瑩一人。
盡管自己已經是個大明星了,可王瑩卻一直保持著樸素的生活。
王瑩不燙頭發,身穿布旗袍,不去歌舞廳,也不作應酬。
因為在王瑩心中,自己拍戲不是為了成名,而是為了喚醒民眾的心智。
王瑩又接拍了一部電影 《自由神》 ,可是此時的她己經被人盯上了。
王瑩正在拍 《自由神》 的時候,被警察以莫須有的罪名帶走了。
在看守所里,王瑩不卑不亢,堅決抗議。
「自由神」 不自由,民眾對王瑩很同情,他們紛紛支持王瑩。
迫於民眾的壓力,警署不得不放人。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王瑩認識到社會的黑暗,電影界也是魚蟲混雜,光怪陸離。
為了揭露電影界的黑暗和虛偽,王瑩寫了 《沖破黑暗的電影圈》 ,在這篇文章中王瑩對電影界腐朽、庸俗的作風,發出了憤怒的呼喊。
王瑩不僅會演戲,她的文筆也很好,她是標準的才女演員。
王瑩有一個好姐妹艾霞,也是一個能演能寫的奇女子,可惜艾霞受了有婦之夫導演李萍倩的欺騙,又被小報記者騷撓,在絕望中服毒自殺了。
艾霞的死讓王瑩感到很內疚,因為艾霞自殺的那一晚找過她,當時的王瑩正在拍 《同仇》 ,所以就讓艾霞先回去了。
王瑩恨自己為什麼看不到艾霞的反常,更氣憤小報記者在艾霞死後還在作文章。
憤怒的王瑩寫下了悼文 《沒有和艾霞說最後一句話》 ,在文章中她控訴了黑暗的電影圈。
後來,艾霞的故事被蔡楚生改編成電影 《新女性》 搬上銀幕,由當紅女星阮玲玉主演。
讓人嘆息的是,阮玲玉在拍完 《新女性》 不久,也因為張達明、唐季珊和小報記者的壓迫,吞安眠葯自殺了,年僅25歲。
電影界真的太黑暗,王瑩心生厭倦,她決定息影了。
王瑩獨身一人上了去日本東京的輪船,她在離開的時候沒有跟任何說,只是留下了自己寫的一段文字一一
王瑩去日本呆了一段時間,又學習了表演藝術,她日夜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國,所以又踏上了歸途。
這次王瑩回到中國,不再拍電影,而是專心演話劇。
1936年夏衍編寫了話劇 《賽金花》 ,不料卻發生了爭角風波。
金山和趙丹都想演李鴻章,而王瑩和藍蘋想演賽金花。
金山和趙丹是好兄弟,兩人有事好商量,最後趙丹退出了。
可王瑩和藍蘋卻水火不容,據說 《賽金花》 原本定的是王瑩,可藍蘋也想要演這個角色。
王瑩和藍蘋結識己久,兩人演過幾部電影,不過主角都是王瑩。
藍蘋除了在話劇 《娜拉》 里出過風頭外,就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所以藍蘋想要打個翻身仗,就必須拿到「賽金花」這個角色。
當時的王瑩與金山已經成為戀人,金山見有人爭奪女友的角色,自然憤憤不平。
金山拉了一隊人馬自行建立了 「四十年代劇社」 ,單獨和王瑩一起排演話劇 《賽金花》 。
話劇 《賽金花》 推出之後,反響熱烈,此劇從上海演到南京,轟動一時。
爭角失敗的藍蘋覺得顏面無存,她一個人去了延安。
此時的王瑩不知道藍蘋去延安對她意味著什麼,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撲在工作上,閑暇之餘與金山談情說愛。
1938年,金山與王瑩組織了「救亡劇團」,先後到香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義演兩年多,為抗戰籌集資金。
王瑩在新加坡義演的時候,還見到過郁達夫和王映霞,他們三人交談甚歡。
王瑩在馬來西亞義演的時候,她精彩的演出,高貴的氣質,深受當地僑胞歡迎。
於是,王瑩有了 「馬來西亞情人」 的美譽。
可是,在風彩的背後,是情感的不順。
金山17歲就到上海來闖盪江湖,身上有很重的江湖習氣,這點讓潔身自愛的王瑩難以忍受。
王瑩把不滿藏在心裡,她知道輕重緩急,她不想因為私事耽誤了義演。
王瑩在新加坡演出短劇 《放下你的鞭子》 時,恰好徐悲鴻也在新加坡,他為王瑩畫了一張 《放下你的鞭子》 的油畫,還在畫像上提字 「中華女傑王瑩」 。
1940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在日本壓力下,將王瑩等驅逐出境。
1941年,王瑩去了香港,在這里她參加「旅港劇人協會」。
為配合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宣傳,王瑩參加 《馬門教授》 (又名《希特勒的傑作》)演出,並得到香港 「保衛中國大同盟」 領導人宋慶齡和外國友人的幫助。
不久之後,香港港督向日軍投降,自己撤離了香港。
迫於嚴峻的形勢,王瑩、夏衍、金山、蔡楚生、司徒慧敏等輾轉來到了重慶。
到底了重慶之後,王瑩向金山提出了分手。
原來,王瑩與金山在桂林演出的時候,認識了白崇禧的秘書謝和庚。
謝和庚表面上是桂系軍閥白崇禧的秘書,其實他是中共地下黨員。
謝和庚學識豐富,舉止得體,王瑩對他很有好感。
最初,王瑩因為謝和庚是白崇禧的秘書,而不願走進他;當她知道謝和庚的真實身份後,不由得欣喜萬分。
謝和庚也喜歡熱情能乾的王瑩,只是當初他被迫娶了白崇禧的表妹,這可如何是好?
但是愛情的到來是無法阻擋的,王謝兩人深深地相愛了。
金山聽王瑩說她要和謝和庚一起去美國,他什麼都明白了。
既然得不到,不如就放手。
金山放棄了王瑩,不久之後,又去追求張瑞芳了。
1942年,王瑩與謝和庚以國民黨政府 「選派留學生」 的名義,前往美國學習。
在美國,王瑩與謝和庚約定,一切以工作為重,在謝和庚沒有離婚之前,兩人決不住在一起。
在美國的歲月里,王瑩一邊學習藝術,一邊創作小說。
王瑩和謝和庚在美國還四處奔走宣傳抗戰。
1943年,應美國政府之邀,王瑩在白宮用英文演出了 《放下你的鞭子》 。
此劇受到了羅斯福總統夫婦和高級官員的熱烈好評,王瑩成為第一個在白宮演出的中國演員。
王瑩的演技征服了美國觀眾,當時很多美國報刊都在說一一
謝和庚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和妻子離婚了,他與王瑩在美國結為夫妻。
1946年,王瑩開始自傳體小說 《寶姑》 的創作,這部長達30多萬字的小說的寫作整整用了兩年多時間。
王瑩創作這部小說極其辛苦,他們沒有什麼錢,而當時的王瑩己經懷有身孕。
因為操勞過度,又缺乏營養,王瑩小產了。
從此以後,王瑩再失去了生育能力,這對她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可是,王瑩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 《寶姑》 ,在小說中她以細膩而溫情的筆觸詳盡地描述了故鄉蕪湖的風土人情,生動地講述了自己和祖母、母親三代女人各自不同的故事。
在此其間,王瑩還將這部小說翻譯成了英文。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王瑩與謝和庚高興極了,可是美國政府卻不許他們回國,要他們加入美國國籍。
王瑩與謝和庚的不合作態度,讓美國政府惱羞成怒,當時的美國移民局將他們逮捕入獄。
後來,經過中國政府的嚴正交涉,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王瑩與謝和庚於1955年元旦之夜回到了北京。
飄迫多年的遊子終於可以回家了,王瑩與謝和庚感到無比的輕松。
可惜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1957年謝和庚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勞動。
王瑩只能遷居北京香山,繼續她的創作生涯。
謝和庚回來後,夫妻倆謹慎度日……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場大動盪開始了。
王瑩和謝和庚先在家審查,後來夫妻分別進了監獄。
在這場可怕的災難中,謝和庚挺了過來,而王瑩卻沒能熬過來。
謝和庚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妻子已經不在了,他每天呆坐在家裡等著王瑩。
王瑩真的不會回來了……
1979年7月6日,文化部正式為王瑩平反昭雪,而王瑩所寫 《寶姑》《兩種美國人》 等著作也陸續出版。
2006年11月1日,安徽省蕪湖市神仙台陵園建起了王瑩和謝和賡同志合葬墓,墓碑上刻著原國務院外交部長黃華親筆題寫的 「革命精神垂範千古」 。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痴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② 迎建黨百年 盛世譜華章
迎建黨百年 盛世譜華章
6月30日晚,由蕪湖市婦聯指導、蕪湖市旗袍協會主辦的「永遠跟黨走,盛世譜華章」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演出在蕪湖古城盛大舉行。市婦聯副主席陳娉婷女士、市婦聯組宣部部長謝曉瓊女士、蕪湖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杜繼文先生等領導應邀來到現場指導並觀看了節目。
陳娉婷副主席代表市婦聯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蕪湖市旗袍協會取得的佳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祝賀本次文藝匯演如期舉辦並預祝圓滿成功!
本次活動由協會忻瑋老師、吳曉玲老師負責,蕪湖市旗袍協會會長張琳女士、副會長江翠華女士、秘書長歐臘英女士、財務總監王桂蘭老師等核心團隊成員現場指導。
本次活動由杜仲國先生與旗袍協會會員丁靜、陳敬主持。
「永遠跟黨走,盛世譜華章」,獻禮建黨100周年主題活動是協會年初制定計劃的重頭戲,協會領導工作組在年初就開始制定方案、統籌安排。各班級老師在完成學期教學課程的同時,編排節目積極備戰,各班會員克服困難積極參加排練,大家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在黨的生日之際,一定要呈現一台高水平高質量的文藝晚會,向黨獻禮!
《把一切獻給黨》
來自蕪湖市旗袍協會160名會員表演的《把一切獻給黨》大方陣旗袍秀拉開本次文藝匯演的帷幕!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蕪湖市旗袍協會成立以來,始終以傳承旗袍文化 ,彰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已任,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以旗袍文化為核心形體培訓、國學文化講座、社會公益等活動。聚集了一批喜歡旗袍,熱慧毀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江城女性朋友,她們分布在各行各業,有醫生、有老師、有企業家、有公司職員還有家庭主婦、退休職工等,她們懷著一個共同的願望,以旗袍修身,以文化修心,在不斷學習修煉中提升女性優雅品質。看,她們身著民國、京派、海派和禮服的旗袍正邁著優雅的步伐向我們款款走來!通過方陣秀獨特的方式演繹百年旗袍歷史。充分展示了中華女性的才華、美麗與智慧,彰顯中華民族女性德才攜碧跡兼備、內外雙修的美好品質和迷人風采。壯觀的景面吸引遊人駐足觀賞,贊譽一片,掌聲不絕。
旗袍協會手鼓班表演的手鼓《再唱山歌給黨聽》拉開晚會的帷幕!
一百年前的七月,偉大中國共產黨庄嚴宣告成立,一面火紅的旗幟迎風冉冉升起。鮮紅的黨旗,經歷了一百年的洗禮,顯的更加鮮艷。庄嚴的黨徽,經過了一百載的錘煉,顯得更加堅如磬石。旗袍協會工作領導小組四名成員均為中國共產黨員,在市非公黨建的指導下,協會正在積極籌備功能性黨支部,擬由副會長江翠華同志任黨支部書記,江會長帶領協會黨員代表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率先垂範,不斷進步,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隊列展示《軍中姐妹》
萬綠叢中一點紅,剛強的隊伍中蘊藏著一股溫柔美辯並,那就是我們共和國女兵,訓練場上她們揮灑著青春熱血,訓練場下她們就是相親相愛的姐妹,旗袍協會時裝班姐妹們表演的《軍中姐妹》,讓我們感受女兵的堅強與柔美。
提起祖國,多少人滿懷深情、飽含熱淚,祖國母親曾飽經滄桑、貧窮凋敝。祖國與人民共同經受苦難屈辱、共同掙脫羈絆、走向希望,走向新生。英雄的人民齊聲吶喊: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旗袍協會朗誦班學員們為大家朗誦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愛旗袍是每個女人的天性。從老上海的弄堂里,從聞名遐邇的百老匯劇場穿越到蕪湖古城的一群旗袍女人,輕搖薄扇優雅地向我們走來。請欣賞蕪湖市旗袍協會舞蹈班帶來的舞蹈《上海謠》。
江城蕪湖素有半城山半城水的美譽之說,旗袍行走提高三班的佳麗們用她們優美的身韻在這一山一水之間演繹出她們的優雅與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