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戰爭時期的旗袍真有這么短嗎符合那個年代嗎還有si襪也有了嗎
絲襪進口是有的,不過好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樣有縫線,旗袍有長有短,不過一般大家閨秀良家婦女沒有很短和高開叉,趙薇的姚木蘭部分復合,參照上海舊畫報
2. 女主穿越到二戰德國,剛開始是囚犯,後來因做飯好吃被男主帶回家,男
軍裝與旗袍
3. 二戰里有哪些動人的愛情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一個年輕的日本男孩被迫從軍而與她的未婚妻分手。
在分手前,他們每次約會總約在苦棵大樹下見面,那男孩因為工作關系,每回總是遲到。每次他遲到的第一句話,都是靦腆地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但那女孩總是笑著對他說:「還好, 我也沒有到很久。」
那男孩起先以為是真的,後來有一次他准時到,卻故意在一旁等了一個小時才過去,沒想到,那女孩一樣露出微笑說著同樣的話。他這才知道,不管他遲到多久,她總是為了不讓他尷尬而體貼地騙他。後來,他在被派去從軍前,為了怕一去不知幾年,或回來人事已非,便與她約好,回來彼此如果找不到對方,就記得到這棵大樹下等。
時光荏苒,二十幾年過去了,那男孩都沒有回來,因為他流落到韓國,曾被炸葯就擊中的他,因昏迷而失去了記憶力,直到十來年過去了,他才在無意中恢復記憶,無奈。。。。。。他已經在韓國娶妻,而他相信他的未婚妻就座以為他已死了。
又過了5年,他的韓國妻子去世。他於是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日本。
他想起這段刻骨銘心的舊情,帶著緬懷的情緒,下飛機的第一天,他就直接驅車前往那棵舊時的大樹下。計程車飛馳駛到,他在距離米左右的地方下車了。但第一眼映入眼簾的卻是繁華喧嚷的商店街,還沒完全走近,他就心碎了,哪裡來的大樹呢?
他惟一的記憶也被分割了。
他站在原地發了一陣子呆。
正想該走了吧!又忽然看到不遠處有個攤販,於是想,買包煙抽抽也好。他走上前,向那位攤販說他要一包煙,那蹲在地上的攤販說緩緩地抬起頭,兩人目光交會的一剎那,他看清楚那個擺攤的歐巴桑意是他昔日的未婚妻。
他滿滿的熱淚頓時無法抑止,只有幾秒鍾他就可以整理出答案,她一定是為了怕他回來找不到他,又不知他會什麼時候回來,於是決定在這個地方擺攤子等他。
他不知該說些什麼好,他只好依舊輕輕對她說了句:」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沒想到她照樣還是給他一個微笑:「還好,我也沒有到很久。」她溫柔地回答他。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1054419/answer/127222162
來源:知乎
4. 二戰時宋美齡是怎麼一次次飛到美國的
宋美齡有著與生俱來的聰明、美麗與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支持與留美背景,使她在權力、財 力與魅力的交織中,成為中國近代百年史上最有爭議與影響的女人。她兼具中國古典氣質和西方優 雅風度,而又帶有犀利、精明的作風,使西方人如醉如痴、又愛又恨。羅斯福、威爾基、陳納德、 馬歇爾、麥克阿瑟等都對蔣夫人有著錯綜復雜的情結。蔣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衛台灣,處處 需要美國的支持,而宋美齡就是他獲取美國援助與道義支持的最大本錢。
1943年2月18日,應美國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華萊士邀請,宋美齡要在國會發表一篇相當重要的 演說。她必須把中國人民奮力抗戰的情況,生動地介紹給美國國會和美國人民,以喚起美國朝野對 中國的同情與更進一步的支持。
羅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齡至國會,議員席和旁聽席座無虛席,她向鼓掌歡迎的參議員微笑頷首。 宋美齡一開始即說:「余本非善於致辭之演說家,其實余並非演說家;然余亦非絕無勇氣。余今日 在此臨時發言,諸君當能諒我。」
宋美齡在參院的演說,舉出了美國飛行員杜立德上校1942年4月率隊轟炸日本後,數名飛行員 在回航時降落我國山區獲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如同回家。她說:「余在貴國度過余身心長育之時 期。余操諸君之語言,不但操諸君內心之語言,且操諸君口頭之語言。故今茲來此,亦有如見家人 之感。」
宋美齡的演講不時被熱烈的掌聲打斷,她在結語中的一句話,更獲得了滿堂彩,她斬釘截鐵地 說:「我中國人民根據五年又半之經驗,確信光明正大之甘冒風險,較諸卑鄙可恥之接受失敗,更 為明智。」眾院議事廳爆出了歷久不歇的掌聲,一位議員說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宋美齡差 點讓他掉下眼淚。
這次宋美齡的國會演說經由收音機轉播全美,打動千千萬萬美國人的心。每天有數百封來自全 美各地的信件如雪片般飛至白宮,收件人是宋美齡。
在國會演講後的第二天,記者招待會在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舉行,172名記者擠滿了辦公室, 爭睹「亞洲第一夫人」的風采。在記者招待會上,宋美齡身著一襲黑色旗袍,胸前別了一支中國空 軍軍徽。美國記者們一開始就提出一系列尖銳問題,有個記者問她:聽說中國並沒有充分運用其人 力?臉上露出不悅之色的宋美齡,提高聲調回答說:中國在人力上已盡全力,但缺少軍火,中國不 缺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但沒有足夠的飛機和汽油。一個記者馬上追問:中國如何獲得軍火?宋美齡 很技巧地把難題推給羅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轉向羅斯福說道:總統解決過許多重要問題,度過許多 危機,最好由總統來回答這個問題。羅斯福總統馬上接著說:要把飛機和空需品運到中國去,可說 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但美國政府正全力以赴把這些重要物資送到中國去。他還說,我們將以上帝 所允許的速度,把物資運往中國。羅斯福說完後,臉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一位記者立即問宋美齡,她對美國加速將軍火運華一事有何建議。宋美齡站起來,兩眼盯著前 方,然後轉向羅斯福總統,緩緩說道:他剛剛說過將以上帝所允許的速度把物資運往中國,「但我 提醒大家要記住:自助者天助之。」羅斯福聽了大笑,並說他非常同意,「自助」乃是一件非常了 不起的事。有位記者問及飛虎隊在中國表現如何?宋美齡立即大加贊揚美國志願飛行員對中國抗戰 的貢獻。
宋美齡此行最受矚目的是在好萊塢露天大會場發表來美的第三次演說,向3萬名聽眾呼籲支持中 國抗戰,以及會見200多位支持中國抗日的美國影劇界人士。如中國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勞勃·泰勒 、賈利·古柏、英格麗·褒曼、凱瑟琳·赫本、亨利·方達、秀蘭·鄧波兒等都一一和宋美齡寒暄 ,宋美齡對好萊塢電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們驚喜,亦使影劇記者大為佩服。美國影星均踴躍捐巨 款給中國抗戰。
5. 二戰前,日本家庭的生活是怎樣的
說到2006年上映的影響力最廣的日本動畫電影,可能大部分人都會首先想到《你的名字》,但事實上界內評價最高的卻是《在這世界的角落》。
這部電影是在《龍貓》之後,又一部登頂日本「電影旬報十佳之首」的動畫,獲得了包括第40屆日本奧斯卡最佳動畫以內的39個獎項。
這個動畫的原著作者河野史代是日本新生代漫畫家。獲得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漫畫大獎,優秀作品獎。
《在這世界的角落》是一部爭議很大的小說。不僅在日本本國內有很多人給這部動畫差評,在中國也有很多人看過了之後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坦白說,這個評價可和影片的本身質量並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因為它的內容非常具有正義。為什麼這么說呢?一起看完這本書就知道啦~
這本書全書共十四萬六千字,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用三天的時間一起讀完。
故事的開始是在昭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33年)。
昭和是日本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從1926年12月25日到1989年1月7日,共63年,是日本年號中所用時間最長的。
在昭和時代前期,日本先後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使很多國家受到了深重的傷害,也給日本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戰後,日本經濟獲得了快速的恢復和驚人的高速增長,到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昭和時代至此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939年到1945年,也就是從昭和13年到19年。一個走過二戰的日本普通家庭,在戰爭開始之前,生活的日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1.
昭和八年十二月。
這是鈴第一次出去送貨,托生病了的哥哥的福,鈴順利的來到廣島最有名的街道――中島本町。
鈴在這個繁華的街道上邊走邊看。一不小心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這時,一個穿長袍的大叔從旁邊走過。拎伸出手,抓著他的衣服下擺問:「請問,這附近有一個名叫雙葉的餐館,您知道在哪裡么?」
大叔的聲音略微有些沙啞:「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可以用這個來看一下,」說著,遞了一個望遠鏡給鈴,又把她舉到自己的肩上:「坐在高處看的會比較清楚。」
鈴坐的他的肩膀上,通過望遠鏡看出去,世界彷彿就在她眼前一樣。這時候突然一個顛簸,鈴向前傾斜,直直的掉了下來,正好掉到了大叔的籃子里。
籃子中還有一個小男孩兒,他告訴鈴說,這個大叔是個人販子,他們都被抓走了,晚上回不了家了。
鈴不禁皺起了眉頭:「那可怎麼辦呀?我晚上還要回家去曬貨呢。「小男孩也跟著說,自己晚上回去也要幫家裡做事。
」我也要在天黑前回去,回不去就完了。「人販子聽到他們這么說,也跟著一起說道。
鈴聽到這句話,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她從自己背包里拿出了一張海苔,在上面刻上的星星和月亮,又把海苔貼在望遠鏡,給人販子。
人販子通過望遠鏡看過去,一片漆黑的天上掛著星星和月亮,晃了一晃,就倒在地上睡著了。鈴和小男孩從籃子里爬了出來,互相告別。臨走的時候,小男孩回過頭,對鈴揮了揮手,說:」蒲野鈴,再見啦。「
鈴站在路上,好奇對方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名字的,卻不知道,自己的褲子上,就縫了名字。
回到家後,鈴把這件事情畫成畫,收了起來。
2.
鈴的家裡是做海苔生意的,一家五口:爸爸媽媽,還有哥哥要一,鈴,和妹妹阿澄。一般出去送貨,都是哥哥去,這次因為哥哥病了,才讓鈴去送貨。
到了昭和18年,年滿18歲的鈴已經是個大姑娘了。這一年的春天,哥哥因為服兵役去參軍了,家裡只剩下了四個人,房間里感覺空曠了許多。
12月的時候,鈴去草津的叔叔家幫忙做事。午飯後休息時,嬸嬸告訴她說,有人從很遙遠的吳市過來,向她家提親。據說是可能因為上學的時候曾經見過,就一直記了下來。
奶奶聽到這么說,就從裡屋拿出了給鈴縫制的結婚用的旗袍,叮囑道:」鈴啊,你去之後,會問你有沒有帶傘,你要說帶了一把新傘。如果問你能不能撐開呢,你要說能。「
鈴好奇的問道:」為什麼?「
奶奶卻一臉嚴肅的告訴她:」不要問那麼多,照著說就是了。「
幾個月後,鈴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了吳市,拜訪了之前向鈴家提前的北條家。
幾天後,就在小林伯母的見證下,完成了自己小而精緻的婚禮,成為了北條家的一員。
結婚的這天,北條周作的姐姐――徑子也來了,但是因為在婚宴上並沒有說什麼話,鈴對她一點印象都沒有。
等到婚宴散了,家裡只剩下幾個人的時候。鈴規規矩矩的向周作的父母行了大禮,換了衣服,開始煮飯打掃。
周作呢,此時正蹲在燒洗澡水的灶口,用報紙點柴火。外邊,海軍的軍艦進正在進行照射練習。順著燈光的方向看過去,是星星點點地散布著的住家的燈光,一直延伸到山谷的盡頭。恍惚之中,鈴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嫁人了。
結婚後沒多久,鈴在收拾東西的時候,突然翻出了一件周作姐姐,也就是徑子出嫁前的衣服。那是一件非常時髦的連衣裙,腰間裝飾的大大的蝴蝶結。鈴拿著它想了一下,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想像出自己穿著它出去吃飯跳舞的樣子,就把衣服放回了原處,繼續打掃衛生。
這是,徑子從外面回來了,看到正在努力打掃的鈴的褲子上面,一條條小小的裂口不斷崩開,不禁嘆氣道:」真是沒用啊,快去做一條褲子吧。這樣也是丟周作的臉。「
一起回來的,還有她的女兒晴美,一個乖巧懂事可愛的小女孩兒。很快就和鈴的關系變得非常要好。
姐姐回來之後,就在北條家住了下來,沒再提過要回去的事情。雖然和晴美成了好朋友,可徑子始終態度很高傲,連帶著晴的心情也不是很好。
這一天徑子從外面買回東西來,拿出了一個小紙包遞給鈴,說裡面裝的是小松菜的種子。據說,這種種子無論在哪都可以發芽。
於是鈴和清美就比賽著,看誰能把種子種到更好玩的地方去。就在兩個人比著,誰種的地方更好玩的時候,遠洋艦大和號回來了。
第二天鏡子就帶著晴美回了家,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今日問題:
為什麼日本結婚要問:帶沒帶傘
6. 穿旗袍造原子彈,在楊振寧背後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如果要說到20世紀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恐怕很多人會想到居里夫人。的確,居里夫人不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還曾摘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她在物理學和化學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正也是因為居里夫人一生奉獻於科學事業,她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中國也曾有一位女科學家,與居里夫人相比也不遑多讓。她曾經幫助楊振寧和李政道摘得諾貝爾獎桂冠,因此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那麼,這么一位中國女科學家,一生都有著哪些不平凡的經歷呢?
1957年的時候,楊振寧和李政道在科學領域突飛猛進,但是卻沒有人認可他們,這個時候,吳健雄站了出來,與楊振寧,李政道一同投身到科學實驗當中。並最終在科學領域掌握了新的發現,而就在這一年,楊李二人均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多人都為吳健雄沒有獲獎而感到惋惜,但是吳健雄卻說,我一生熱愛的是科學,不是諾貝爾獎。除了諾貝爾獎之外,吳健雄可以說基本上拿遍了所有的榮譽,就像天上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楊振寧星"一樣,天上還有一顆小行星,叫做"吳健雄"星。
7. 推薦一些好看的二戰言情小說
愛在硝煙下,柏林請別為我哭泣,戰起1938,穿越二戰,他的白鴿,我的納粹情人,風雨傾城路,似是故人來,歲月如梭...都挺好看的(超喜歡看這種類型的)
8. 民國時期女人們旗袍里穿的是褲襪還是絲襪
絲襪。
民國時期褲襪還沒有出現,所以,旗袍里應該是穿的絲襪。
20世紀60年代,英國設計師瑪麗·奎恩設計的超短裙風靡全球。裙子越來越短,高筒襪相形見絀,吊帶襪被拋棄。襪子與內褲成為一體,連褲襪誕生。它的舒適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對它寵愛有加,這一款型經久不衰。同長襪一樣,連褲襪材質很多,有棉質、尼龍、天鵝絨、包芯絲、羊毛混紡等。通常為絲襪。
(8)二戰與旗袍擴展閱讀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
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說明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當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
9. 日軍二戰為什麼喜歡中國旗袍女子
不只是二戰,到了現在中國旗袍被日本分到「萌」的一類
但主要原因還是不懂世事的日本小兵們對中國的憧憬
10. 求二戰期間德國軍官和中國女主的愛情小說文章
是不是男主是古德里安(還是古里德安)男配有海因里希。女主是個穿越的中國女生叫伊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