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韓國人穿紅色外套嗎

韓國人穿紅色外套嗎

發布時間:2021-06-08 15:17:26

㈠ 韓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紅色衣服和運動衣啊

紅色衣服是韓國人遊行與街頭鬧事時穿的!!!
韓國棒子喜歡暴力,是全球出名的!

㈡ 韓國人的習俗和禁忌

一、韓國政府規定,韓國公民對國旗、國歌、國花必須敬重。在重要活動開始前播放國歌時,在場人員須起立。外國人在上述場所如表現過分怠慢,會被認為是對韓國和韓民族的不敬。

二、韓國立法在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吸煙需到指定地點,不能邊行走邊吸煙。

三、由於受儒教影響較深,尊敬長者、孝順父母、尊重老師是韓國全社會風俗,重視地位、輩分、老幼、男女之別。對地位高、輩分高的、年長者和男性都要表示尊重,說話要用尊稱,見面要先問候,同行時要讓路。

四、對師長和有身份的人,遞交物品時要用雙手,並躬身行禮。晚輩一般不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不向其借火或接火。

五、進入韓國人住宅或韓餐廳時應脫鞋。在傳統韓餐廳用餐時,需要在地炕上席地盤腿用餐。盤腿時,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

六、韓國人喜歡相互斟酒,不能自斟,年輕人要主動為長者斟酒。

七、韓國的重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春節(陰歷正月初一)、獨立運動紀念日(3月1日)、佛誕日(陰歷四月初八)、顯忠日(6月6日)、制憲節(7月17日)、光復節(8月15日)、中秋節(陰歷八月十五)、開天節(10月3日)和聖誕節(12月25日)。

(2)韓國人穿紅色外套嗎擴展閱讀:

韓國簡介:

1、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韓民族,通用韓語, 首都為首爾。

2、韓國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14℃,年均降水量約1300-1500毫米。

三、韓國武裝力量正式名稱「大韓民國國軍」。韓國軍事武力的主要任務是國土防衛和特別是防禦朝鮮軍事威脅,但人道救援和災害救濟亦是其任務之一。

四、韓國非常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據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KISTEP)的調查顯示,韓國政府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居OECD國家榜首,預算規模排名第六。韓國的製造業與科技產業發達,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五、韓國主要旅遊點有首爾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

㈢ 為什麼韓國人和朝鮮族人不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請朝鮮族朋友和韓國朋友回答,謝謝

誰說的啊?沒有的事兒,我在韓國N年了,從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兒,相反,在有韓國足球對比賽時候,譬如世界盃,那街上和市廳附近全都是穿紅色衣服為球隊加油助威的人,簡直是紅色的海洋。所以你聽說的是子虛烏有的東西。

㈣ 韓國人也就是朝鮮近代都穿什麼衣服

成型於自李氏朝鮮時代(西元1392年-1897年)的朝鮮服,韓國、港台以及西方國家叫한복(韓服/Hanbok),北朝鮮叫조선옷(朝鮮服/Josenon-ot)。
現代女性韓服的普通著叫做「赤古里裙(여성의복/chima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高腰背心裙。男性韓服的普通著叫做「赤古里巴基(남성의복/paji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褲。普通百姓再正式點的女性韓服還在赤古里裙外唐衣,男性則在赤古里巴基外增加周衣。傳統高級韓服通常用明紬(明朝製法的絹絲)製作。老百姓的韓服通常用大麻、薴麻或者棉製作。高麗時代朝鮮的白色薴麻經常進貢給唐朝。由於韓服穿著不便,除了在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古老鄉村外,現在已很少韓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韓服。近年亦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

1、男式穿法
韓國男人的韓服包括赤古里-巴基(남성의복)、周衣、道袍(도포)、鶴氅衣(학창의)、深衣(심의)、馬褂子(마고자)以及直領袍(직령포)。通常是赤古里巴基打底,外面再穿其他的外套。
2、女式穿法
女性日常式韓服就是赤古里裙,即赤古里+背心裙;傳統的色彩安排是紅色裙子淡淡的淺綠色或白色、藍色短上衣,藍色裙子則配紅色或白色、黃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淺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紅色或玉色短上衣.
3、勾背鞋
在中國朝鮮族、韓國和朝鮮都有流行,源自漢族女性的翹頭鞋。朝鮮族歷來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飾多用白色,樸素大方,極富民族特色。朝鮮族古代多穿草鞋、木屐,後發展到淺口勾背鞋。勾背鞋,口淺,便於穿脫,而且晴雨兩用。
5、頭飾
男性和女性都會在頭上扎辮子,直至成年或結婚為止。成年或已婚男子會把頭發結成發髻在頭頂,成年未婚的少數女性和一般宮女(巴只、內人)、醫女等則把辮子盤在腦後並以粗緞帶束起(古代朝鮮人多數早婚,大部份人在未成年前已經結婚)。已婚女性、妓生(藝妓)、高級女官(尚宮、尚儀、尚服等)會戴上加髢(가체),即把假發弄成盤狀戴上,始於高麗,忠烈王下令高麗全國穿蒙古服、留蒙古發髻(編發)。後來朝鮮太祖李成桂開國,采「男降女不降」政策,男性恢復漢制,女性則「蒙漢並行」,後來發展成「發盤」樣式。

發盤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有錢人和貴族婦女喜歡在發盤上加上各種飾物,有些婦女,尤其是貴族婦女,發盤甚至超過三圈,宮中甚至發展出「木頭假髻」,平民及家境一般的婦女則只有一圈。內命婦常服及外命婦禮服的發盤正面正上方有玉板一個,左右各有花簪作為頭飾,通稱為「鳳首」,這也是牒紙的一種,代表身份與地位,有嚴格規定。後妃、內命婦、尚宮會於發盤和頭頂之間放一「子供枕」。

至純祖時有婦女因發盤過重摺斷頸項至死,宮中才撤銷後妃必須佩戴發盤的規定。後來已婚婦女就改為只把辮子盤成發髻並插上發簪而不戴發盤。
6、紋樣
和優雅的線條, 色彩一起, 更加突出韓服美的是花紋。裙子的邊, 袖領肩部等部位加上花紋, 更加突出華麗的風格。 紋有植物, 動物, 自然等。

7、韓服的構成和特點構成
1 外套–指男士在短衣和褲子之外的衣服,通常在外出時穿著

2 褲子–指男性所傳的下衣

3 短衣–相當於上衣,男女服裝存有差異。男的一線條組、平坦為主,女服以裝飾美麗、曲線段而優美為特點。

4 領沿–指領子部位白色的線。

5 長一帶–為便於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長帶。

6 袖口–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7 裙子–為女性的下衣,呈褶皺狀與背心相連,分為單裙、襯裙、套裙;優雅的紋路、線條和色彩。突顯韓服華麗的風格。

8 足套–像現代的襪子。
8、特點
韓服的種類:韓服可以根據身份、功能、性別、年齡、用途、材料進行分類。在現代使用觀點中,按用途分最具代表性。

9、根據生活風俗用途,韓服可分為以下幾種

1 節日服 2 花甲宴服 3 周歲服 4 儀式禮服 5 婚禮服

㈤ 我是歌手,The one張淳元的助手是誰 就是那個穿紅衣服那位,也是韓國人嗎。

金恩聖

㈥ 韓國人的穿著

呵呵,你好

其實我個人覺得韓國人稍稍有點虛偽的

非常注意外型 你去看韓國一些進口的小食品就知道了

不一定很好吃但是外型非常槍眼和美觀

韓國人都喜歡疊穿 層層疊疊的很有層次感 顏色上也大膽運用亮色

韓國小孩小時候校服都是短裙和短褲

所以一般還都比較耐寒 冬天一般室內都有暖氣 韓國人均收入也比中國高很多 所以汽車也多 在室外的時間不是很多的

韓國男生冬天一般 喜歡 格紋襯衫羽絨背心馬甲 牛角扣大衣加超級亮色比如紅色 櫸色 格紋 圍巾

長款帽衫衛衣 加短款皮衣等等

總之非常喜歡疊穿 混搭

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帥帥的過個秋天吧

祝福~~~~~~~~~~~~~~~

㈦ 韓國人忌諱什麼顏色

韓國人忌諱紅色 ,韓國人是以「白衣民族」自居的。

其他韓國風俗:

一、姓氏與鄉親觀念

韓國人的姓名大都三個字,少數是二個字。第一個字是姓,第二個字和第三個字是名,其中有一個字表示宗代,這個字一般附在男子的名字中,每一代都不同,可任意放在第二個或第三個字的位置上。據李朝末期《增補文獻備考》記載,韓國的姓氏計有496個,但在1960年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只有411個,其中最大的10個姓氏是:金(約佔21.7%)、李(約佔14.8%)、朴(約佔8·5%)、崔、鄭、姜、趙、尹、張、林。大多數是單姓,少數為復姓,如鮮於、雨宮、岡田、長谷川等。法律規定,同籍貫同姓不能結婚。如擅自強行結婚,不僅父母不予承認,而且政權機關也不予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是,近年來,要求取消這條規定的呼聲很高。

韓國人"血緣"、"鄉土觀念"非常強,親戚關系網特別發達,即使是遠親,交往也都比較膊,同鄉往往是見面熟。政治關系也受地域觀念的影響,選民一般只支持本地區的候選人。強烈的鄉土觀念也造成一些消極影響,如慶尚南北道與全羅南北道就存在地區對立。一千多年前,慶尚道是古代新羅國家的發祥地,金羅道是古代百濟國家的所在地,後來新羅滅百濟統一了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自古至今統治韓國的大多是慶尚道人,朴正熙、金斗煥、盧泰愚和金泳三等四位總統、大財閥李秉哲(三星)、具仁會(金星)、金宇中(大字)和70%-80%的軍隊高級將領都出身於慶尚道。而在野黨最有名的領導人金大中、反對獨裁政權的著名詩人金芝河等均出身全羅道。1980年的光州反政府暴動也是發生在全羅道。

二、禮儀與忌諱

(一)禮儀

韓國受儒家教育的影響很深,禮儀方面的特點是重視地位、輩分、老幼、男女之別,對地位、輩分高的,對年長者和男性都要表示尊重,說話要用尊稱(韓國語持有的語法形式),見面要先問候,同行時要讓路,不能走在他們的前面。在家庭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提倡「賢妻良母」氣家務勞動幾乎全落在婦女身上。男女7歲以上不能同席。家庭經濟好些的,婦女婚後大多不參加工作,即使參加工作,報酬也比男子低。近年來女權運動有所發展,爭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要求將女性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從43歲改為50歲等。

1、問候認識的人見面時,一定要相互問候,可視身份關系用點頭、鞠躬、握手或擁抱等形式。

2、介紹家裡來客人時,父母與客人相互行禮,再向子女介紹每來客的身份、稱呼,並要求子女向客人們行鞠躬禮或行跪拜禮。如是在工作單位,則先將本單位的人介紹給來訪的客人。

3、招待韓國人十分好客,招待客人往往是盡其所能,將家中最好吃的都拿出來,而客人應盡量多喝多吃,吃得越多越能顯示感情的深厚。韓國男子普遍好飲臼酒,且酒量很大,互相敬酒,邊喝邊談邊唱,極為熱鬧。中國史書《魏史東夷傳》中就記述了韓國人飲酒、唱歌、跳舞的習俗。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81年的調查統計,韓國每年每人平均消耗的白酒量是9.2公升,名列世界前茅。飲酒時按身份、輩份的高低就座,依次斟酒。位高者先舉杯,依次相隨。地位相差太大的人不能同桌而飲,因情況特殊不得已時,地位低的人應背臉而飲。相互碰杯時,身份低的人應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否則是失禮。地位低的需向地位高的人敬酒時,應徵得其同意,上前敬酒時,先鞠躬,說些祝賀的話,右手持瓶,左手托瓶底。要注意的是,敬酒人只斟酒,而不陪飲,離開時也應鞠躬。接受敬酒的人要說些答謝的話。身份地位相似的人相互敬酒時,要相互斟酒,碰杯對飲。

4、敬煙向客人敬煙也是韓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一般情況下身份地位低的人不能在身份高的人面前抽煙。子女絕不能在父母面前抽煙,更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

5、注意穿襪子進韓國人家裡要脫鞋,到韓國式食堂進餐也要脫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干凈的襪子。襪子不幹凈或有破洞是失禮行為,被人看作沒有教養。入座時,賓主都要盤腿席地而坐,不能將腿伸直,更不能叉開。

(二)忌諱

韓國人普遍忌"四"字。因韓國語中"四"與"死"同字同音,傳統上認為是不吉利的,因此,在韓國沒有四號樓、四層樓、四號房,軍隊里沒有第四師,宴會廳里沒有四桌,敬酒不能敬四杯,點煙不能連點四人。此外,孕婦忌打破碗,擔心胎兒因此而裂嘴;婚姻忌生肖相剋,婚期擇雙日,忌單日;節慶期間要說吉利話;男子不要問女子的年齡、婚姻狀況;打噴嗖、打幅時要表示歉意;剔牙要用手或餐巾蓋住嘴;交接東西要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傳統觀念上認為"右尊左卑",認為用左手交接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等等。

三、服飾和帽飾

現代韓國男子多穿西裝,女子著連衣裙,款式很多。傳統服飾富有民族特色,男裝主要有襖、褲、坎肩、長袍等。襖多為白色,稱"則高里",襖的右襟在里,左襟在外,用襖帶在右胸前系以一定式樣的活扣。褲稱"巴基",褲的襠、腿和褲腳都較肥大。坎肩套在襖外,顏色花紋較豐富。女裝的最大特點是襖短,緊貼身。裙子分長裙和筒裙,長裙長及腳跟,是婚後婦女穿的,婚前婦女穿筒裙,長及小腿,腰間有許多細糟。婦女做飯洗衣時還穿圍裙,稱"幸州裙"。"幸州裙"的名稱是有歷史來歷的。傳說公元1593年2月,日本出兵圍攻離漢城20多公里的幸州山城。城中軍民在權律將軍指揮下,進行決死戰斗戶。幸州就婦女用圍裙運石頭支前,有力地鼓舞了守城將士的士氣,打敗了敵人,守住了城堡。從此,韓國婦女系的圍裙就改稱"幸州裙"。

韓國婦女喜歡戴頭巾。頭巾分為三角巾和四方巾,料子有絲綢、緞及化纖等。有的印花,有的綉花,年老的婦女多用白頭巾。男子外出勞動、旅行或生病在家時,頭上常纏一條毛巾,既可防塵土,又可擦汗洗臉。韓國民間傳統的男帽式樣很多,大體有:1、岩巾。用馬尾編成的一種帽子,頂部前低後高,呈梯形,現在戴的人已很少;2、笠.男人戴的一種寬檐帽子,最流行的是一種黑笠,呈圓筒狀,罩於頭頂,帽檐很寬,用來遮陽、擋雨雪。製作的材料為蘆葦、竹箴、松籮、綢緞、棉布、紙和馬察等;3、冠。亦稱紗帽,用人發或黑色馬寨編織而成。有方形、扇形和復翼形等。男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戴冠的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四、飲食習慣

韓國人對飲食很講究,有「食為五福之一」的說法。韓國菜的特點是「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昧和紅、白、黑、綠、黃五色調和而成。韓國人的日常飲食是米飯、泡菜、大醬、辣椒醬、鹹菜、八珍菜和大醬湯。八珍菜的主料是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條、椿梗、藏菜、蘑菇八種。

韓國人特別喜歡吃辣椒,辣椒面、辣椒醬是平時不可缺少的調味料。這與韓國氣候寒冷濕潤、種植水稻,需要抗寒抗濕有如泡菜是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冬季必備副食品。每年11月,把白菜、蘿卡洗凈晾乾之後,加辣椒、蒜、蔥、海鮮等各種調味料,用大缸掩漬起來,密封半個月至1個月後食用。每個家庭主婦都有腌制泡菜的獨特手藝和秘方,因此泡菜的口味,每家各不相同。

韓國人愛吃牛肉、雞肉和魚,不喜歡吃羊肉、鴨子以及油膩的食物。狗肉是他們喜歡吃的肉食之一。

韓國多泉水,泉水干凈清涼甘美,因兩韓國人一般不喝茶和開水。

韓國人都習慣在矮桌上吃飯,小桌上擺有飯碗、湯碗、盛醬的小碟,以及裝小菜的盤子。吃飯也使用筷子和湯匙。

韓國著名的鄉土名菜主要有:各種生魚片、木浦臭酶魚、光州燉乳豬、烤牛肉、生拌牛胃(即牛百葉)、人參雞、神仙爐(即悅口子湯,類似中國的火鍋)。

韓國人的飲食離不開脆製品,種類很多,主要為泡菜和腌魚。

韓國人喜愛喝湯。湯是韓國人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就餐時所不可缺少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大醬湯、狗肉湯等。

韓國人常吃甜點、糕點和麵食,主要有麥芽糖、油蜜果、打糕、蒸糕、發糕、甲皮餅,油剪餅、冷麵等。

韓國人的日常飲品,包括酒類和軟飲料兩大類。三亥酒是一種濁酒,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羅、百濟、高句麗時期。因系農家當釀制,俗稱農酒,清蜜混氈,但酒精度低,清涼可口;此外,還有保存期長的清酒和適宜冬天釀制的甘酒。軟飲料主要有民間自製的花茶和柿餅汁,前者與中國的花茶同名而實質不相干,後者多在元旦時飲用。

五、人生習俗

韓國人從出生到成人,要舉行許多儀式,現在已逐漸簡化。傳統的儀式主要有:

掛禁線生孩子的人家,必需在大門上攔根草繩,俗稱禁線。如生男孩,就將木炭、松枝和辣椒夾在草繩上;如生女孩,就將木炭、松枝和紙條夾在草繩上。禁線要掛21天,凡服喪與患有病者均不得進入。

三七嬰兒出生後的第蘭個7天稱蘭宅,婆婆要為產婦做特別好的食物,並把蒸糕和海菜湯分送給親戚、朋友和鄰居,表產婦和嬰兒健康無恙,此後近親可來探望。

取名一般由父親在滿月前為嬰兒取名。

賣子有些家庭怕孩子夫折,就認樹木載文在壁為父,祈其保佑孩子無病無災、健康校壽。為此,小孩的名字要作相應的改動。

百日嬰兒出生100天稱百日。這一天要宴請親友和鄰居。客人們向產婦和嬰兒贈送小衣服和禮品,祝願嬰兒健康成長。

周歲小孩出生一周年這一天?交母給櫻兒穿上彩虹衣服進行「抓周」到了現代,多為孩子周歲留影紀念;然後親戚朋友前來祝賀,主人設宴招待。

冠禮男子20歲時進行加冠禮節,表示已長大成人。古代冠禮禮儀式繁縟,現在已大大簡化,甚至不再進行了,儀式一般選陰歷正月的吉日進行。

笄禮女子年滿15歲舉行結發插替的儀式,一般由受笄者母親主持。

花甲60周歲生日稱花甲。祝賀花甲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儀式一般在長子家中進行,親戚朋友也來祝壽。祝壽儀式很隆重,兒孫、親朋按輩份依次施禮,贈送禮品,祝老人長壽。

進甲70周歲為進甲。父母到了進甲之年,子女們要為老人祝賀生日。儀式與祝賀花甲相同。

㈧ 韓國人最喜歡什麼顏色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問韓國人在穿衣服的時候一般會比較傾向於哪種顏色。如果是的話,他們穿得最多的,就是黑,白,灰,還有土黃。。。。就是一些看起來不會很鮮艷的顏色。

㈨ 韓國人出席時穿的衣服叫什麼名字啊

朝鮮服 ,韓國叫한복(韓服),朝鮮叫조선옷(朝鮮服)是一種傳統的朝鮮族服裝。朝鮮服的特色是設計簡單和衣服上並沒有口袋。
朝鮮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朝鮮民族的傳統服裝。朝鮮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朝鮮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一襲朝鮮服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合。
朝鮮服還可掩飾體形上的不足,使體形較矮的人看上去較高,較瘦的人看上去則較豐滿,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韓國國民是已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節慶日,或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朝鮮服是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艷華麗的錦綉。朝鮮傳統服裝-朝鮮服女裝由短上衣和寬松裙子組成,顯得十分優雅,男裝由上衣和褲子組成.作為白衣民族,朝鮮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朝鮮服是能按服裝的顏色和衣料演出各種感覺的衣服。一般來說,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為古典。
女子朝鮮服的情況是:傳統的色彩安排是紅色裙子淡淡的淺綠色或白色、藍色短上衣,藍色裙子則配紅色或白色、黃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淺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紅色或玉色短上衣。

㈩ 韓國人的禁忌

平時和韓國人交談,最好是談韓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少談政治問題,特別是當地政治。韓國政府禁止人們談論政治問題,所以,和韓國人談政治會給他們帶來麻煩。用餐時,不能隨便出聲說話,如不遵守這一進餐禮節,會引起人們的反感。韓國人很愛面子。所以,要尊重韓國人,不能當面出言指責他們。不能使用「不」字來拒絕韓國人,可以委婉地表示你的不同意見。
韓國人同第一次見面的客人之間交換禮品是很常見的事情。為了保全韓國人的面子,要讓對方先送禮;然後你再回送。送給韓國人的禮品可以是鮮花和一些小禮品,或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禮品。不要送食物做禮物,因為它們可能不適合韓國人的口味。在送禮時,還要注意禮品上不能有韓國製造或日本製造的標志。韓國人一般不當別人的面打開禮物。
韓國人忌諱的數字是「4」,「4」在朝鮮語中的發音、拼音與「死」字完全相同,是不吉利的數字。所以,韓國樓房沒有四號樓、旅館不稱第四層、宴會中沒有第四桌、喝酒絕不肯喝四杯,等等。
韓國人姓「李」的很多,但絕不能說「你是姓十八子李」之類的話。因為在朝鮮語中「十八因為在朝鮮語中「十八子」與一個淫盪詞相近。特別是不能在女子面前說此話,否則會被認為有意侮辱人。
該文章轉載自:中國企業信息在線《信息之舟》「旅遊知識」欄目,文由網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您的使用!歡迎您再來!:http://www.kepusoft.com/lvyou/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08
【了解】韓國人有什麼忌諱
民俗風情
一、姓氏與鄉親觀念
韓國人的姓名大都三個字,少數是二個字。第一個字是姓,第二個字和第三個字是名,其中有一個字表示宗代,這個字一般附在男子的名字中,每一代都不同,可任意放在第二個或第三個字的位置上。據李朝末期《增補文獻備考》記載,韓國的姓氏計有496個,但在1960年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只有411個,其中最大的10個姓氏是:金(約佔21.7%)、李(約佔14.8%)、朴(約佔8·5%)、崔、鄭、姜、趙、尹、張、林。大多數是單姓,少數為復姓,如鮮於、雨宮、岡田、長谷川等。法律規定,同籍貫同姓不能結婚。如擅自強行結婚,不僅父母不予承認,而且政權機關也不予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是,近年來,要求取消這條規定的呼聲很高。
韓國人"血緣"、"鄉土觀念"非常強,親戚關系網特別發達,即使是遠親,交往也都比較膊,同鄉往往是見面熟。政治關系也受地域觀念的影響,選民一般只支持本地區的候選人。強烈的鄉土觀念也造成一些消極影響,如慶尚南北道與全羅南北道就存在地區對立。一千多年前,慶尚道是古代新羅國家的發祥地,金羅道是古代百濟國家的所在地,後來新羅滅百濟統一了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自古至今統治韓國的大多是慶尚道人,朴正熙、金斗煥、盧泰愚和金泳三等四位總統、大財閥李秉哲(三星)、具仁會(金星)、金宇中(大字)和70%-80%的軍隊高級將領都出身於慶尚道。而在野黨最有名的領導人金大中、反對獨裁政權的著名詩人金芝河等均出身全羅道。1980年的光州反政府暴動也是發生在全羅道。
二、禮儀與忌諱
(一)禮儀
韓國受儒家教育的影響很深,禮儀方面的特點是重視地位、輩分、老幼、男女之別,對地位、輩分高的,對年長者和男性都要表示尊重,說話要用尊稱(韓國語持有的語法形式),見面要先問候,同行時要讓路,不能走在他們的前面。在家庭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提倡「賢妻良母」氣家務勞動幾乎全落在婦女身上。男女7歲以上不能同席。家庭經濟好些的,婦女婚後大多不參加工作,即使參加工作,報酬也比男子低。近年來女權運動有所發展,爭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要求將女性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從43歲改為50歲等。
1、問候認識的人見面時,一定要相互問候,可視身份關系用點頭、鞠躬、握手或擁抱等形式。
2、介紹家裡來客人時,父母與客人相互行禮,再向子女介紹每來客的身份、稱呼,並要求子女向客人們行鞠躬禮或行跪拜禮。如是在工作單位,則先將本單位的人介紹給來訪的客人。
3、招待韓國人十分好客,招待客人往往是盡其所能,將家中最好吃的都拿出來,而客人應盡量多喝多吃,吃得越多越能顯示感情的深厚。韓國男子普遍好飲臼酒,且酒量很大,互相敬酒,邊喝邊談邊唱,極為熱鬧。中國史書《魏史東夷傳》中就記述了韓國人飲酒、唱歌、跳舞的習俗。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81年的調查統計,韓國每年每人平均消耗的白酒量是9.2公升,名列世界前茅。飲酒時按身份、輩份的高低就座,依次斟酒。位高者先舉杯,依次相隨。地位相差太大的人不能同桌而飲,因情況特殊不得已時,地位低的人應背臉而飲。相互碰杯時,身份低的人應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否則是失禮。地位低的需向地位高的人敬酒時,應徵得其同意,上前敬酒時,先鞠躬,說些祝賀的話,右手持瓶,左手托瓶底。要注意的是,敬酒人只斟酒,而不陪飲,離開時也應鞠躬。接受敬酒的人要說些答謝的話。身份地位相似的人相互敬酒時,要相互斟酒,碰杯對飲。
4、敬煙向客人敬煙也是韓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一般情況下身份地位低的人不能在身份高的人面前抽煙。子女絕不能在父母面前抽煙,更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
5、注意穿襪子進韓國人家裡要脫鞋,到韓國式食堂進餐也要脫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干凈的襪子。襪子不幹凈或有破洞是失禮行為,被人看作沒有教養。入座時,賓主都要盤腿席地而坐,不能將腿伸直,更不能叉開。
(二)忌諱
韓國人普遍忌"四"字。因韓國語中"四"與"死"同字同音,傳統上認為是不吉利的,因此,在韓國沒有四號樓、四層樓、四號房,軍隊里沒有第四師,宴會廳里沒有四桌,敬酒不能敬四杯,點煙不能連點四人。此外,孕婦忌打破碗,擔心胎兒因此而裂嘴;婚姻忌生肖相剋,婚期擇雙日,忌單日;節慶期間要說吉利話;男子不要問女子的年齡、婚姻狀況;打噴嗖、打幅時要表示歉意;剔牙要用手或餐巾蓋住嘴;交接東西要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傳統觀念上認為"右尊左卑",認為用左手交接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等等。
三、服飾和帽飾
現代韓國男子多穿西裝,女子著連衣裙,款式很多。傳統服飾富有民族特色,男裝主要有襖、褲、坎肩、長袍等。襖多為白色,稱"則高里",襖的右襟在里,左襟在外,用襖帶在右胸前系以一定式樣的活扣。褲稱"巴基",褲的襠、腿和褲腳都較肥大。坎肩套在襖外,顏色花紋較豐富。女裝的最大特點是襖短,緊貼身。裙子分長裙和筒裙,長裙長及腳跟,是婚後婦女穿的,婚前婦女穿筒裙,長及小腿,腰間有許多細糟。婦女做飯洗衣時還穿圍裙,稱"幸州裙"。"幸州裙"的名稱是有歷史來歷的。傳說公元1593年2月,日本出兵圍攻離漢城20多公里的幸州山城。城中軍民在權律將軍指揮下,進行決死戰斗戶。幸州就婦女用圍裙運石頭支前,有力地鼓舞了守城將士的士氣,打敗了敵人,守住了城堡。從此,韓國婦女系的圍裙就改稱"幸州裙"。
韓國婦女喜歡戴頭巾。頭巾分為三角巾和四方巾,料子有絲綢、緞及化纖等。有的印花,有的綉花,年老的婦女多用白頭巾。男子外出勞動、旅行或生病在家時,頭上常纏一條毛巾,既可防塵土,又可擦汗洗臉。韓國民間傳統的男帽式樣很多,大體有:1、岩巾。用馬尾編成的一種帽子,頂部前低後高,呈梯形,現在戴的人已很少;2、笠.男人戴的一種寬檐帽子,最流行的是一種黑笠,呈圓筒狀,罩於頭頂,帽檐很寬,用來遮陽、擋雨雪。製作的材料為蘆葦、竹箴、松籮、綢緞、棉布、紙和馬察等;3、冠。亦稱紗帽,用人發或黑色馬寨編織而成。有方形、扇形和復翼形等。男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戴冠的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四、飲食習慣
韓國人對飲食很講究,有「食為五福之一」的說法。韓國菜的特點是「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昧和紅、白、黑、綠、黃五色調和而成。韓國人的日常飲食是米飯、泡菜、大醬、辣椒醬、鹹菜、八珍菜和大醬湯。八珍菜的主料是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條、椿梗、藏菜、蘑菇八種。
韓國人特別喜歡吃辣椒,辣椒面、辣椒醬是平時不可缺少的調味料。這與韓國氣候寒冷濕潤、種植水稻,需要抗寒抗濕有如泡菜是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冬季必備副食品。每年11月,把白菜、蘿卡洗凈晾乾之後,加辣椒、蒜、蔥、海鮮等各種調味料,用大缸掩漬起來,密封半個月至1個月後食用。每個家庭主婦都有腌制泡菜的獨特手藝和秘方,因此泡菜的口味,每家各不相同。
韓國人愛吃牛肉、雞肉和魚,不喜歡吃羊肉、鴨子以及油膩的食物。狗肉是他們喜歡吃的肉食之一。
韓國多泉水,泉水干凈清涼甘美,因兩韓國人一般不喝茶和開水。
韓國人都習慣在矮桌上吃飯,小桌上擺有飯碗、湯碗、盛醬的小碟,以及裝小菜的盤子。吃飯也使用筷子和湯匙。
韓國著名的鄉土名菜主要有:各種生魚片、木浦臭酶魚、光州燉乳豬、烤牛肉、生拌牛胃(即牛百葉)、人參雞、神仙爐(即悅口子湯,類似中國的火鍋)。
韓國人的飲食離不開脆製品,種類很多,主要為泡菜和腌魚。
韓國人喜愛喝湯。湯是韓國人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就餐時所不可缺少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大醬湯、狗肉湯等。
韓國人常吃甜點、糕點和麵食,主要有麥芽糖、油蜜果、打糕、蒸糕、發糕、甲皮餅,油剪餅、冷麵等。
韓國人的日常飲品,包括酒類和軟飲料兩大類。三亥酒是一種濁酒,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羅、百濟、高句麗時期。因系農家當釀制,俗稱農酒,清蜜混氈,但酒精度低,清涼可口;此外,還有保存期長的清酒和適宜冬天釀制的甘酒。軟飲料主要有民間自製的花茶和柿餅汁,前者與中國的花茶同名而實質不相干,後者多在元旦時飲用。
五、人生習俗
韓國人從出生到成人,要舉行許多儀式,現在已逐漸簡化。傳統的儀式主要有:
掛禁線生孩子的人家,必需在大門上攔根草繩,俗稱禁線。如生男孩,就將木炭、松枝和辣椒夾在草繩上;如生女孩,就將木炭、松枝和紙條夾在草繩上。禁線要掛21天,凡服喪與患有病者均不得進入。
三七嬰兒出生後的第蘭個7天稱蘭宅,婆婆要為產婦做特別好的食物,並把蒸糕和海菜湯分送給親戚、朋友和鄰居,表產婦和嬰兒健康無恙,此後近親可來探望。
取名一般由父親在滿月前為嬰兒取名。
賣子有些家庭怕孩子夫折,就認樹木載文在壁為父,祈其保佑孩子無病無災、健康校壽。為此,小孩的名字要作相應的改動。
百日嬰兒出生100天稱百日。這一天要宴請親友和鄰居。客人們向產婦和嬰兒贈送小衣服和禮品,祝願嬰兒健康成長。
周歲小孩出生一周年這一天?交母給櫻兒穿上彩虹衣服進行「抓周」到了現代,多為孩子周歲留影紀念;然後親戚朋友前來祝賀,主人設宴招待。
冠禮男子20歲時進行加冠禮節,表示已長大成人。古代冠禮禮儀式繁縟,現在已大大簡化,甚至不再進行了,儀式一般選陰歷正月的吉日進行。
笄禮女子年滿15歲舉行結發插替的儀式,一般由受笄者母親主持。
花甲60周歲生日稱花甲。祝賀花甲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儀式一般在長子家中進行,親戚朋友也來祝壽。祝壽儀式很隆重,兒孫、親朋按輩份依次施禮,贈送禮品,祝老人長壽。
進甲70周歲為進甲。父母到了進甲之年,子女們要為老人祝賀生日。儀式與祝賀花甲相同
六、民間游藝及農樂歌舞
(一)民間傳統游藝
韓國人民自古以勇敢、智慧、樂觀而著稱,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學習和發展了許多帶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游藝活動。
鞦韆韓國婦女和兒童逢年過節時的一種傳統游戲。比賽時以高度決定勝負。一般是指定一個樹梢為目標,看誰能踢到或咬到。有的是掛一個鈴鐺,秋干越盪越高,鈴鐺也越升越高,直到腳碰不到為止。
撓撓板韓國婦女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群眾性。每當農歷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婦女們穿上節日服裝,聚集在一起,參加燒曉板活動,盡情歡樂。有雙人跳、四人跳,既可比高度,又可比翻跟斗、鑽圈等驚險技巧。
績麻韓國婦女用麻或棉紡線時,往往是十幾戶甚至幾十戶在一起,相互幫助,邊勞動邊唱歌。
場院舞在農家場院舉行的一種舞會。舞會開始由樂隊進行演奏,繼而姑娘們持手絹表演舞蹈,接著青少年跳刀舞,最後是簫笛等樂器獨奏。
摔跤亦稱角戲、角力、角抵,是韓國人男子傳統的節日體育比賽活動之一。冠軍可得大黃牛一頭,其餘的按名次可豬、羊、雞、鴨獎品。
射箭韓國男子喜愛的節目競賽項目之一。根據射的距離遠近和中靶環數多少而定名次,比賽時,選手們身穿民族服裝,場面極為壯觀熱鬧。
拔河節日時常舉行倒的一種附傳統姍游戲,參加人數常達幾百至幾千。韓國的拔河與一般的拔河有很大不同。拔河用的草繩有主幹繩分支繩之分,根據參加人數,確定繩的粗細長短,幾百人參加比賽的主幹繩直徑為50-60厘米左右,長300-400米,每隔1-2米拴一根分支繩,多的有100多根支繩。正月十二日和十三日,先舉行兩村兒童的拔河比賽,規模較小。第二天進行大規模的成年男子拔河比賽。勝方除獎品外,還可扛走負方的全部拔河繩,回村舉行慶功活動。
馬術人騎在馬上表演各種技巧。有單人表演也有雙人表演。
除上述活動外,還有投石戰、車戰、擲骰、賽風箏、投壺、游覽勝地、陞官圖等娛樂游戲
(二)農樂歌舞
農民自春天准備耕種開始,到秋收為止,根據勞動內容不同,唱不同的歌,跳不同的舞。比較主要的勞動歌有:送肥歌、春耕歌、插秧歌、打麥歌、磨鐮歌和豐收歌等。主要的舞蹈有農樂舞、互助舞和嗡嗨呀舞等。
七、住房
韓國民間的傳統住房很有特色,反映了韓半島溫和美麗的自然條件和過去人們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活動的特點。傳統的住房都是平房,根據住房的位置和布置,可分為以下三類:
單排房由里間、外間和廚房組成。每個房間都有向外開的門,各間還有相通的小門,里間和外間的正面有前廊。里間和外間的地面為一長方形火炕,中間用拉門或間壁隔開。單排房前院有籬笆院牆,正面有大門。
雙排房由後面的正房和前面的門房組成,中間兩側以籬笆連接,構成庭院。正房由里間、外間、前廊和廚房組成,門房中間有門洞,右側有客房,左側分為客房與畜舍。庭院有正門和側門,來客從正門出入。
直角房由正房和廂房連接而成直角形。正房與廂房相接處有一寬敞廚房。正房由廚房、里間(有的里間又分上里間和下里間)、外間和前廊組成;客房分上客房、下客房和小走廊。每個房間都有向外開的門,相鄰房間還有小拉門相通。以籬笆圍成庭院。
四合房亦稱井字房,是一種四合院型的住宅,由直角房加上廂房和門房構成。廂房有兩間庫房,有的也住人;門房有兩個房間和簡易廚房,還有門洞和畜舍。
客人串門須先打招呼,主人回話後,客人把鞋脫在走廊,從正門進入外間,不能從廚房或里間進入外間。有廂房的家庭,專門設有客房,客人在客房與主人敘話。
以前封建禮教嚴格的家庭,成年男子一般不進廚房,男客人更不能隨便進入廚房。現在雖已不注意這種習慣,但男客人無特殊情況也應盡量避免進入。
八、婚姻及喪葬
(一)婚俗
韓國的婚姻習俗是傳統婚俗、新式婚姻和宗教婚禮並存,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韓國的婚姻習俗發展變化較大,主要表現為:一是結婚年齡從低漸高,過去13~14歲甚至更小的男孩就要娶一個比自己大幾歲的妻子,目的在於早抱孫子,並由妻子把丈夫侍養成人。現在法律規定男子20歲,女子18歲才能結婚,但在實際生活中,男女都致力於工作和學習,結婚比法定年齡還要晚。二是婚禮從繁變筒,費用大大減少。無論是結婚程序、賓客人數或是慶賀延續的時間和方式等等都日趨簡化,使人們從沉重的精神、經濟負擔中解放出來。新式婚姻是自由戀愛,訂婚儀式可有可無,結婚儀式各地雖不盡相同,但大體有如下程序:在音樂聲中,穿著婚禮服的新郎、新娘入場,相互致禮;主婚人介紹新郎、新娘簡歷,宣讀結婚證書,新郎和新娘互換禮品;主婚人致詞,男女方代表講話,新郎、新娘致答詞,來賓致詞祝福;在樂曲聲中新郎、新娘退場。儀式結束後,由男方設宴招待客人,人們載歌載舞,為新人祝福。
韓國傳統的舊式婚姻程序多,禮儀很繁雜,大體包括以下程序:議婚經媒人介紹,男女雙方家長為自己的兒女商議婚事和訂立婚約稱議婚。按慣例,男女雙方是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訂立婚約的。
納彩訂婚時,男方派人給女方送聘禮,亦稱"送函"(本盒)。函內裝書信與青、綠兩色的彩緞,供女方做上衣和裙子用。女方還要復信。
納幣結婚時,男方用兩個箱子,分別裝"禮狀"(書信)和禮品。禮品用紅絲線系好,先裝紅緞,後裝青緞。箱子由男方未婚的親友送到女家。
涓吉結婚前,女方將選定的結婚日期函告男方稱涓吉。婚前女方要按雙方的四柱、五行進行占卜(稱"宮合),並選擇結婚的良辰吉日。
迎親結婚當日,新郎早起,穿好結婚禮服(紗帽、團領、胸背、綉帶、黑靴),向父母行拜禮,由父母到祠堂告祝拜祖。此後,新郎騎馬與隨行者一道去新娘家迎親。隨行者中的上客,系指新郎的父親或叔父,需抱"木雁"同行。一路上撒鹽,以示視賀。新娘頭戴絲絨花冠,身穿美麗的彩虹婚服,向父母告別,父母則再三叮囑要孝敬公婆,注意禮節。親屬簇擁新娘,送到中門。在院中,新郎與新娘進行"奠雁"儀式。所謂"奠雁",就是指新郎抱雁進入女家,置於桌上,並拜見岳母,請她給雁喂面條,表示新婚夫婦將如大雁一樣愛情專一,白頭借老。獻雁之後,新娘出來會見新郎,相互鞠躬,以藍、紅兩色絲線連結手腕,共飲三盞交杯酒,並交換結婚戒指。接著新娘在母親或親屬攙扶下來到轎前,新郎掀開轎簾,新娘進入轎內。新郎騎馬在前引路,花轎尾隨其後。路過城惶廟時,要以白布條拴在廟前。花轎到新郎家後,新郎下馬入院,花轎隨後越過用草燃起的篝火,才能進院門。迎接的人向花轎投撒豆粒。院子的地上鋪著草席,桌子上點著一對花燭,放著二個插有松枝和竹子的花瓶,幾盤栗子、棗子和柿餅,另外還放有一隻母雞和一隻公雞。新娘下轎入院時,先向雁(由新郎家的人抱著站在院里)鞠躬致敬,與新郎對拜,相互敬酒,宴請賓客,進入新房。進新房以後,新郎揭掉新娘的蓋頭,親戚朋友可以捅破窗戶紙偷看,因此房中往往備有屏風,以利遮擋。新房中的燭火不能用嘴吹滅,必需用筷子或剪刀剪滅,否則據說夫婦之中必有一人會失去好運。結婚時,新郎、新娘一定要吃兩樣食品,一是冷麵,面條長,象徵白頭借老幸福安康;二是圓形的大年糕,象徵花好月圓,夫妻相親相愛,生活美滿。婚禮當天要宴請賓客。
披露宴婚後第二天,新娘拜見公婆後,公婆為答謝新娘而舉行的家宴叫披露宴。要邀請親友和鄰居參加,對因年邁或貧寒而不便赴宴的人,要送去酒食和菜餚,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關心。
再行結婚儀式後的第三天,新郎和新娘去妻子家拜見岳父、岳母及親戚,這叫再行。
覲親新婦回娘家拜見雙親稱現親。婚後兩個月或滿一年時,新婦由丈夫或公公陪同,帶著食品和禮物回娘家拜見父母。個別地方有三年之內不許覲親,甚至終生不能回娘家的習俗。但聰明的人想出了中途相遇的補救辦法,就是親家之間,事先約好時間、地點,婆家為媳婦備好食品並送到約定之處,同娘家人會面並在野外聚餐。
以上這種傳統婚俗,不僅禮儀繁多,而且帶來很重的經濟負擔。現在民間逐漸出現新式結婚儀式,但仍有些人沿襲傳統婚俗。

與韓國人穿紅色外套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西裝制服圖片韓版 瀏覽:96
車牌帽子怎麼裝 瀏覽:749
自己如何拍褲子 瀏覽:817
用卡紙疊褲子怎麼疊 瀏覽:188
勞保手套棉線批發 瀏覽:263
男生校服怎麼穿帥 瀏覽:991
絕緣手套外用什麼手套 瀏覽:568
川航換制服 瀏覽:613
白褲子配黑色馬丁靴 瀏覽:232
男孩衣外套戴帽 瀏覽:72
中式旗袍上衣 瀏覽:366
ins超火的褲子男 瀏覽:653
褲子39碼等於多少l 瀏覽:641
網上一個穿白藍校服的校花下載 瀏覽:920
日系襯衫配什麼外套 瀏覽:761
衣的斜肩後片收針 瀏覽:163
藍色衣配咖色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843
他想要一頂帽子英語怎麼 瀏覽:342
小孩睡衣什麼棉比較好 瀏覽:739
秋季怎麼穿衣顯瘦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