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旗袍秀三月煙花下揚州

旗袍秀三月煙花下揚州

發布時間:2023-02-05 02:11:27

Ⅰ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二、出處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旗袍秀三月煙花下揚州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當在李白出蜀漫遊以後。

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遊,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省)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這時他正想出遊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著名詩篇。

Ⅱ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哪裡,全詩是什麼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2)旗袍秀三月煙花下揚州擴展閱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Ⅲ 煙花3月下揚州,這首詩選自哪裡出自哪裡作者是誰全詩是什麼

1. 詩詞原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Ⅳ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如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句話在詩詞中的意思是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聯合在整句詩詞的意思: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這里所表達的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誼和對友誼的珍惜和重視。

揚州故事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南臨滔滔的長江,東依靜靜的京杭大運河,歷來就是風光秀美的風景城、人文薈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

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其由來是因「州界多水,水揚波」,遂以「揚」為州名。揚州建城始於2400餘年前的春秋時期,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揚州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和豐富的旅遊資源。

春秋時代的運河,漢代廣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剎大明寺,隋代迷宮、隋煬帝陵,唐城遺址,宋元時期的普哈丁墓、仙鶴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時期的樓、台、亭、閣、園林等,更使古城揚州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平添了揚州這座古城名邑的無限風韻。

古詩里的春天總是最美好的,萬物蘇醒,春光明媚,什麼都是剛剛開始的,什麼都是希望滿懷的。在這個春天裡,應該到揚州去看一看,這個時候正是那裡最美的時候。那裡的天氣,那裡的煙柳,那裡的瓊花,都帶著濃濃的春的氣息。

Ⅳ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Ⅵ "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全詩是什麼

全詩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作者:唐·李白

(6)旗袍秀三月煙花下揚州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Ⅶ 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指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處及原文解釋

1、「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指的是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春季美景,並非指某一樣物。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Ⅷ 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的意思是

煙花原指霧靄中的花,後來泛指綺麗繁華的春景。也用來形容風,月,情,愛。
李賀《蘇小小墓》: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杜甫《洗兵馬》: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
1.霧靄中的花。 南朝 梁 沉約《傷春》詩:「年芳被禁籞,煙花繞層曲。」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八:「其四序雲:『 葛氏 侄女子告歸,作《少女游》送之:「雨晴雲歛,煙花澹盪,遙山凝碧。驅車問征路,賞春風南陌。」』」 清 魏憲《西湖春曉》詩:「十里寒塘路,煙花一半醒。」
2. 泛指綺麗的春景。唐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 唐 杜甫《清明》詩之二:「 秦城樓閣煙花里, 漢主山河錦綉中。」
3. 指妓,女,或,藝,妓。唐 黃滔 《閨怨》詩:「塞上無煙花,寧思妾顏色。」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四折:「只教那媒人往來……早將一個潑賤的煙花娶過來。」
4. 猶風月。指情,愛。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診祟》:「病躲在煙花,你葯怎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於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
「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盪盪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唐汝詢《唐詩解》雲:「『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別之情,俱在言外。」
蘅塘退士評曰:「煙花三月下揚州,千古麗句。」
1、煙花三月下揚州(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2、煙花部、不免差排(宋·黃庭堅·《滿庭芳》)
3、玉簫吹遍煙花路(宋·晏幾道·《虞美人》)
4、煙花巷陌(宋·柳永·《鶴沖天》)
5、雪散煙花遍海隅(宋·宋太宗·《緣識》)
6、柳煙花霧迷春(宋·曾覿·《朝中措》)
7、煙花整(宋·洪適·《滿江紅》)
8、煙花不堪剪(唐·李賀·《蘇小小墓》)
9、賞煙花(宋·柳永·《其二》)
10、尚趁得、柳煙花霧(宋·吳潛·《賀新郎》)
11、紫禁正耐煙花繞(唐·杜甫·《洗兵馬》)
12、有煙花繞(宋·劉過·《賀新郎》)
13、日暮煙花簫鼓鬧(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14、尚趁得、柳煙花霧(宋·王之道·《賀新郎》)
15、煙花不是不曾經(宋·曾覿·《鵲橋仙》)
16、煙花象外幽(唐·孫逖·《宿雲門寺閣》)
17、萬國煙花隨玉輦(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18、暝煙花上輕(宋·姚寬·《菩薩蠻》)
19、大勝草煙花雨(元·許有壬·《摸魚子》)
20、煙花斂暮寒(宋·仇遠·《南歌子》)
21、煙花三月春愁(宋·鄭覺齋·《揚州慢 瓊花》)
22、柳煙花霧間(宋·毛滂·《更漏子》)
23、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清·曹雪芹·《好了歌注》)
24、永棄卻、煙花伴侶(宋·柳永·《迷仙引》)
25、失卻煙花主(唐·李煜·《梅花》)
26、煙花羞暖(宋·王千秋·《沁園春》)
27、煙花弄晚(宋·陳允平·《瑞鶴仙》)
28、縹緲燭煙花暮暗(宋·賀鑄·《攤破浣溪沙/山花子》)
29、賞煙花(宋·柳永·《鳳銜杯》)
30、煙花春復秋(唐·李珣·《巫山一段雲》)
31、煙花春復秋(唐·李珣·《巫山一段雲》)
32、爛熳煙花里(唐·孫光憲·《生查子》)
33、每歲煙花一萬重(宋·陳與義·《傷春》)
34、暮色在煙花紫處(元·馮子振·《鸚鵡曲》)
35、煙花飛御道(唐·陳子昂·《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36、秦城樓閣煙花里(唐·杜甫·《清明二首》)
37、御苑煙花(宋·陳允平·《齊天樂》)
38、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元·關漢卿·《【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
39、歌談不帶煙花(宋·趙長卿·《漢宮春》)
40、奈驀被、煙花浪手(宋·陳著·《寶鼎現》)
41、風月煙花豈有情(唐·韋庄·《雜感》)
42、煙花澹盪(宋·孫道絢·《少年游》)
43、煙花過眼須臾滅(宋·蔡格·《山居十三首》)
44、漠漠煙花處處通(唐·翁洮·《春》)
45、塞上無煙花(唐·黃滔·《閨怨》)
46、回首煙花如夢寐(近代·寧調元·《粵東感賦》)
47、煙花恆獻賦(唐·沈佺期·《答魑魅代書寄家人》)
48、門外煙花看不厭(宋·仲並·《官滿趨朝留滯吳門即事書懷十首》)
49、日暮煙花簫鼓鬧(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六》)
50、鶯聲巧作煙花主(唐·溫庭筠·《醉歌》)
51、一軸煙花滿口香(唐·李咸用·《送人》)
52、煙花紫禁(元·王惲《水龍吟 郭宣徽善甫開宴娛賓,命樂工郭仲禮》)
53、柰雨柳煙花(元·張雨·《木蘭花慢 龜溪寄張小山》)
54、三節煙花次第春(宋·陳師道·《木蘭花減字;減字木蘭花》)
55、翦煙花、帶蘿同結(宋·王庭珪·《解佩令》)
56、故國煙花想已殘(唐·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57、煙花輛屏(宋·董嗣杲·《春遊》)
58、煙花寄酒酣(唐·張九齡·《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
59、倏忽煙花霽(唐·盧綸·《奉陪侍中春日過武安君廟》)
60、來作煙花主(宋·王仲甫·《驀山溪》)
61、煙花已作青春意(宋·蘇軾·《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62、枝條綠煙花白雪(宋·王安石·《春日晚行》)
63、虎闈麟閣靜煙花(元·王逢·《錢塘春感六首》)
64、煙花換客愁(唐·沈佺期·《從驩州廨宅移住山間水亭贈蘇使君》)
65、煙花雲幕重(唐·元稹·《表夏十首》)
66、榻畔煙花嘗嘆杜(宋·蘇軾·《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
67、何時滿眼送煙花(宋·姚寬·《下章安杜瀆七首》)
68、開年雲夢送煙花(唐·李商隱·《宋玉》)
69、煙花零落過清明(唐·崔櫓·《春晚岳陽言懷二首》)
70、煙花麗景縱遜昔(清·乾隆·《秦淮歌》)
71、煙花春事濃(宋·韓元吉·《過松江寄務觀五首》)
72、煙花紫禁及青春(宋·王之望·《和尚書李丈六絕》)
73、前洲幾路入煙花(唐·劉長卿·《上巳日越中與鮑侍郎泛舟耶溪》)
74、煙花異國春(唐·錢起·《江陵晦日陪諸官泛舟》)
75、煙花望錦城(唐·徐凝·《送馬向入蜀》)
76、日暖煙花曾撲地(唐·陸龜蒙·《奉和襲美登初陽樓寄懷北平郎中》)
77、低著煙花漠漠輕(唐·章碣·《雨》)
78、煙花夜泊紅蕖膩(唐·吳融·《富水驛東楹有人題詩(筆跡柔媚,出自纖指)》)
79、秋風急處煙花落(唐·黃滔·《寄蔣先輩在蘇州》)
80、應作煙花出隴頭(唐·黃滔·《馬嵬二首》)
81、塵世煙花夢寐中(唐·劉望·《九嶷山(山在萍鄉,上有九嶷仙觀)》)
82、要煙花、三月到揚州(元·白樸《滿江紅 用前韻留別巴陵諸公,時至元十四年》)
83、春融紫禁煙花繞(元·王冕·《宣和殿畫水仙鴝鵒圖》)
84、春靜煙花秀(唐·趙嘏·《覽卷贈張山人》)
85、日晚煙花亂(唐·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二首》)
86、煙花卻為相公貧(唐·章孝標·《上浙東元相》)
87、春來萬壑煙花醒(唐·陸龜蒙·《句曲山朝真詞二首·迎真》)
88、對客煙花拆(唐·貫休·《送崔尚書朝覲》)
89、焚香虛室對煙花(唐·吳清妻·《仙詩五首》)
90、遲遲好景煙花媚(唐·魏承班·《木蘭花》)
91、當年紫禁煙花(元·王惲《水龍吟 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92、煙花南部舊知名(元·王惲·《浣溪沙 贈朱簾綉》)
93、煙花萬戶暖風輕(明·於慎行·《長安道》)
94、回首煙花繁(唐·劉長卿·《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別岑單父》)
95、年少煙花處處春(唐·王麗真·《與曾季衡冥會詩》)
96、煙花場上沒人驚(近代·魯迅·《剝崔顥黃鶴樓詩吊大學生》)
97、煙花故國五雲鄉(元·元好問·《臨江仙 相下與王以道飲,席間走筆為賦。王》)
98、聊欲玩煙花(宋·釋紹嵩·《山居即事》)
99、陽崖煙花媚(唐·韋應物·《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中道先歸寄示》)
100、煙花山際重(唐·杜甫·《泛江送客》)
101、四望煙花匝郡樓(唐·高駢·《錦城寫望》)
102、瓊樓玉殿煙花繞(元·王冕·《題墨梅圖》)
103、煙花錦不如(宋·仇遠·《三疊》)
104、兩岸煙花鶯帶來(宋·張栻·《春日西興道中》)
105、帝里煙花匝酒船(元·馬祖常·《楊花宛轉曲》)
106、煙花歲後來(唐·王羨門·《都中閑居》)
107、月照煙花迷客路(唐·皇甫冉·《赴李少府庄失路》)
108、繞郭煙花蓮茂苑(宋·賀鑄·《錦纏頭/浣溪沙》)
109、竹煙花雨細相和(唐·王建·《江樓對雨寄杜書記》)
110、巫陝煙花自不同(唐·李遠·《長安即事寄友人》)
111、兩岸煙花春富貴(唐·劉兼·《中春登樓》)
112、紫禁煙花邃(宋·方有開·《挽崔舍人》)
113、煙花空憶古揚州(宋·林泳·《揚州雜詩》)
114、煙花亂晴日(唐·韋應物·《任鄠令渼陂游眺》)
115、翦煙花、幽蘭啼露(宋·張先·《山亭宴》)
116、煙花滿練塘(唐·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
117、獨恨煙花(元·元好問·《江城子 東原幕府諸公,送予西湖,行及陽谷》)
118、三月煙花古所雲(清·乾隆·《天寧寺行館雜詠》)
119、癲狂合入煙花院(清·陳維崧·《悵悵詞》)
120、掃園有限舊煙花(宋·程師孟·《次韻元厚之少保留題朱伯原秘校園亭三首》)

Ⅸ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的服裝是什麼族的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有各具特色的各族服飾,令人神往。苗族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朴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或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綉花鞋。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綠兩色珠串連成三條套邊,袖口和下擺以貝紋、人紋、動植物紋等裝飾,前後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圖案。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有些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袖口上綉白色花紋,後背有一道橫條花紋,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設在前面,盛裝時頭插銀釵,頸戴銀鏈、銀項圈,胸掛珠鈴,手戴銀圈。頭系黑布頭巾。黎族婦女擅長紡織。黎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斕,圖案新穎,質地細膩,經磨耐用傈僳族傈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德宏傈僳族男子佩戴長刀,頸戴貝殼頸圈,身背手工縫制綴有紅綠色小絨球的花包,穿白色護腿。女子多穿長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長褲,系圍裙,用青布包頭,身背手工縫制的掛包,頭戴白色硨磲片和紅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樂」,有的絢麗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極有特色.(註:硨磲音為車渠,一種蛤)佤族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下著黑色或青色的大襠寬筒褲,剪發,用黑、青、白、紅色的布包頭,喜歡戴銀鐲,佩竹飾,出門肩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形領緊身無袖短衣,下穿紅、黑色橫條紋的筒裙,披發,佩戴銀、竹、藤製的飾物,喜歡用竹或藤做成圈狀飾物裝飾在頸、腰、臂、腿等處。男女老少都喜歡佩用極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掛包,男女青年還用作愛情的信物。服飾原料多為自製棉、麻土布,染成紅、黃、藍、黑、褐等色,配上各種色線,織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畲族畲族男子過去一般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冬天套沒有褲腰的棉套褲。老年男子扎黑布頭巾,外罩背褡。結婚禮服為青色長衫,祭祖時則穿紅色長衫。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畲族婦女服飾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即在服飾和圍裙上刺綉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扎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畲族對自然之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除此,紅、黃、黑也是畲族婦女服飾常用的顏色。服飾條紋圖案排列有序,層次分明,衣領上常綉一些水紅、黃色的花紋。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有的身穿對襟長袖短衣,下著長裙,胸前掛一塊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個背心,下身橫圍一塊腰布,冬天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頭戴木製八角頭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歡佩戴飾物,如貝料、獸牙、羽毛、獸皮、花卉、錢幣、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裝點得五光十色。婦女刺綉享有盛名。水族水族男子過去多穿對襟上衣,戴馬尾帽或遮陽帽。現多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穿草鞋或布鞋。婦女過去多穿圓領寬袖的對襟上衣,飾以銀扣、下配百褶裙,打綁腿,穿翹尖綉花鞋。現在多穿圓領大襟藍色的寬大半長衫、長褲,系青色綉花圍腰,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穿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的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聞名遐邇的「水家布」,質地細膩,紡織均勻,染工技藝純熟,洗、磨都不褪色。布的紋樣有平紋、人字紋、斜紋、方格紋等多種紋樣。「豆漿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發明的工序復雜的獨特技藝。東鄉族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穿用時,用飄帶扎住褲腳。喜慶節日則身穿綉花裙,足蹬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蓋頭的顏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別,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結婚一年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戴蓋頭時只露面孔,全部頭發都須遮住。婦女的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納西族納西族過去是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歡黑色,以表現其二元對立的宇宙觀。現在婦女服飾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演變和發展。永寧的納西族女子喜歡穿紅、藍、紫色且用彩色布鑲邊、釘雙排扣子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百褶長裙,用絲線綉五彩花邊。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青布綉花鞋。納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飾是婦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層結構的體現,蘊含著納西族豐富的歷史和思想內涵。景頗族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飾、包頭都習慣用黑色的。男子穿黑色的對襟短衣,老年人裹黑色的包頭。褲子的款式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一般用白布包頭。男子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體現了景頗族尚武的習俗。婦女的上衣一般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上面綴滿銀泡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的護腿,筒裙的花色非常鮮艷,喜歡佩銀制物。過去景頗族男女都跣足。藏族藏族的服飾在藏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製作的精美首飾。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綉花布鞋。男服習慣綉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坎肩多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下穿緋紅色鑲白邊的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未婚婦女著紅色,已婚婦女穿藍色或黑色。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姑娘梳根發辮,已婚婦女梳雙辮,末梢綴珊瑚、松石,外面戴織錦氈帽。土族婦女的傳統頭飾最講究的是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在一起,長長地垂在胸前。婦女的傳統手工藝為刺綉、盤線。滿族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滿族婦女的旗袍最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筒式,長至腳面。領、襟、袖的邊緣鑲上寬邊作為裝飾。坎肩是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製作精緻,不僅鑲上各色花邊,而且還綉有花卉圖案。頭飾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過去男子留長發、結辮。而婦女的發型則富於變化,不僅留發、結辮,還綰或髻等。滿族把深絳色看作福色,倍加寵愛。另外還崇尚白色,常用作鑲邊的飾物。滿族婦女擅長刺綉,服飾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頭上,到處都可看到龍鳳、鶴鹿、花草等吉祥圖案羌族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羊皮坎肩兩面穿用,晴天毛朝內,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腰帶和綁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織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歡在腰帶上佩掛鑲嵌著珊瑚的火鐮和刀。女子衫長及踝,領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等處都綉有花邊,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綉著花紋圖案。婦女包帕有一定的講究,姑娘梳辮盤頭,包綉花頭帕。已婚婦女梳髻,再包綉花頭帕。腳穿雲雲鞋。喜歡佩戴銀簪、耳環、耳墜、領花、銀牌、手鐲、戒指等飾物。羌族婦女挑花刺綉久負盛名。布朗族布朗族過去男子穿花上衣,系青綠小條繩腰帶,膝下系黑藤,裹紅布包頭。婦女上穿花衣,下著筒裙,崇尚黑、藍色,發式為挽髻於腦後,戴青綠珠,飾海貝、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環。現代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男子頭飾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布朗族很早就會用藍靛染布,用「梅樹」皮、「黃花」根作原料,經過一定加工程序,分別染成經久不褪的紅、黃色,極具大自然的風韻。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輔以必不可少的刺綉。撒拉族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黑色或白色的圓頂帽。腰帶多為紅、綠色,長褲則多為黑、藍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襖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則在外面掛上布或毛料面。婦女穿各種顏色和質料的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穿綉花布鞋。撒拉族婦女喜歡戴金、銀戒指,玉石、銅或銀制的手鐲,銀耳環等首飾。姑娘從小就開始戴頭巾,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毛南族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邊褲。上衣的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一寬兩窄,十分別致。毛南族衣料多為青、藍色,以銀質的手鐲、項圈、麒麟等裝扮,藍白分明,格外清秀。小姑娘系一塊綉著精美花紋的長方形圍腰,更顯得婀娜多姿。「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毛南族婦女視為精美、珍貴的裝飾品,帽頂編幾十個蜂窩眼,內襯以油紙及花布,使蜂窩眼與周圍花紋相映襯,極其美觀。防雨防曬,美化容顏,兼具實用與裝飾兩種功效。錫伯族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長袍的樣式是大襟右衽,左右兩邊開衩,喜歡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還喜歡穿紅、綠、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擺處多褶的連衣裙,外套短坎肩。新娘的婚禮服飾特別講究,面料質地優良、色澤鮮艷,製作精緻考究。並佩戴額箍、簪子、鬢釵、絹花等首飾。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則喜歡戴各色頭巾,老年婦女一般用青色或白色的頭巾包頭,冬季戴青色棉帽。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刺綉是錫伯族婦女必備的技能,擅長將花鳥魚蟲等圖案綉在服飾及生活用品上。阿昌族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出門喜歡背「筒帕」和「戶撒刀」。男子包頭和婦女衣飾都有著婚否的區別。未婚婦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也有穿對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青年婦女的銀質裝飾非常多,有的在胸襟上釘四顆銀紐扣,掛銀鏈,拴銀盒,還在銀盒內裝著石灰、檳榔等物。阿昌族男女均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基諾族基諾族的服飾具有古樸素雅的風格。男子一般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用長布包頭,戴著花紋的竹木或銀制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鑲七色紋飾,內襯緊身衣或戴菱形刺綉胸兜。下著前面開合式的短裙,裹綁腿,頭戴披風形的尖頂帽。基諾族的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其間點綴黑紅色條。織布技術原始簡易,織出來的布不潤滑、無光澤,但卻結實耐用,深受基諾族的喜愛。怒族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典雅,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紮成袋狀,以便裝物。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則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系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衣裙上都綉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男女都喜歡用紅藤作纏頭和腰箍。貢山一帶婦女喜用精緻的竹管穿耳,體現其獨特審美觀。回族由於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製做,式樣為無檐小圓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以成為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鄂溫克族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過去主要為獸皮,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服,衣邊、衣領等處都有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皮套褲製作講究,外面綉著各種花紋,既美觀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時穿在皮褲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鄂溫克族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已婚婦女還要戴上套筒、銀牌、銀圈等。德昂族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有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為衣褲式或衣裙式兩種。稱為「別列」支系的婦女上穿對襟上衣,下著及踝長的紅色條紋筒裙,佩戴耳墜,耳筒和銀項圈。稱為「梁」的支系的筒裙則是藍、紅等條紋。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保安族保安族男子平時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黑、白色圓頂小帽;喜慶節日喜歡穿翻領、大襟、鑲邊的黑色條絨長袍,腰束15尺長的彩色長帶,頭戴禮帽,足蹬牛皮長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領皮襖。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多以燈芯絨為原料,喜紫紅色、綠色等艷麗的色彩,並鑲有花邊;一般要戴蓋頭,姑娘戴綠的,少婦戴黑的,老婦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長辮,戴彩色紗巾,節日戴紅、綠色禮帽。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為自豪的手工藝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飾,同時還是表達男女愛情的信物和饋贈親友的禮品。其工藝精巧,外形美觀,鋒利耐用。漢族漢族有1042482187人,佔中國人口的92%。分布在全國各地.漢族是秦漢之際在夏、商、周人融匯為華夏族體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以農業為主,部分從事現代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創造了高度繁榮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漢族有北方、吳、湘、贛、閩、粵、客家七大方言,語音差別大。方塊漢字是統一的書面語言。漢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發達,在***、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各個領域名人濟濟,造詣博大精深。漢族以大米、麵粉為主食,喜吃蔬菜和肉類,烹調技術考究。住房依地區而不同,木樑立架承重,座北朝南,門樓影壁,斗拱飛檐是其民居的基本特徵朝鮮族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襠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去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斕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為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蹺起的船形膠鞋,無布別具一格。赫哲族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用胖頭、鮭、鯇、鯉魚等皮製成衣褲、靰鞡、腰帶、綳腿、圍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製做魚皮服飾,先將魚皮剝下曬干,然後用特製的熟皮工具反復捶打、揉搓,直至柔軟,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魚皮服飾具有抗寒、抗濕、耐磨、防水、美觀等特性(註:靰鞡音同兀拉,亦做烏拉)哈薩克族哈薩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要便於騎乘。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主要是冬季穿用。襯衣、長褲多選用白布為原料製作而成,襯衣採用套頭式,青年男子還喜歡在衣領處綉有花紋圖案,五顏六色,十分漂亮。婦女多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姑娘和少婦的連衣裙,袖子綉花、下擺縫花邊,十分艷麗。婦女的帽子、頭巾頗為講究。哈薩克傳統的手工藝術是頗具盛名的刺綉,手法有挑、貼、補、鉤、刺等,各種美麗圖案處處可見,顏色五彩斑斕。塔塔爾族塔塔爾族的傳統服飾,男子一般多穿套頭、寬袖、綉花邊的白襯衣,外加齊腰的黑色坎肩或黑色對襟、無扣的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農、牧民喜歡扎腰帶,行動起來比較方便。冬季穿皮棉大衣。婦女多穿寬大荷葉邊的連衣裙,顏色以黃、白、紫紅色居多。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子喜歡戴綉花小帽和圓形平頂絲絨花帽冬季戴黑色羔皮帽,帽檐上卷。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還加披頭巾。特別喜歡佩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首飾。男女皆穿皮鞋或長筒皮靴。牧區婦女喜歡把銀質或鎳質的貨幣釘在衣服上。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男子夏季喜歡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襯衣的領口、袖口和前襟開口用紅、綠、藍相間的絲絨綉成各種美麗的彩色圖案花邊。春秋兩季,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棉布製成的三角形綉花腰帶。冬天穿毛衣、毛褲、羊皮襖等。婦女夏天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老年婦女穿的連衣裙一般褶多且寬大,顏色單調。青年婦子穿的連衣裙色彩艷麗,胸前綉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婦女穿的冬裝除毛衣、毛褲、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歡穿狐皮、裘皮大衣,更顯得氣質高雅,雍榮華貴。烏孜別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註:袷袢音為掐盼)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族男子傳統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邊。短上衣的式樣為豎領、對襟扣領。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適宜游牧騎乘,女子服飾為寬大無領,長不及膝,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下端鑲有皮毛的多褶長裙或下端帶褶襇的各色連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爾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綉,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綉上美麗、精緻的幾何圖案。色彩以紅、藍、白為主。編織也表現出精湛的技藝,用染色羊毛、駝毛編織的掛毯、地毯,用芨芨草、紅柳枝編成的簾子、圍子等都著稱於世.維吾爾族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綉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紐扣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綉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艷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綉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綉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塔吉克族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連衣裙,冷天外罩大衣。男戴黑絨布製成的綉著花紋的圓形高統帽。女戴圓頂綉花棉帽,外出時再皮上方形大頭巾,顏色多為白色,新娘則一定要用紅色。男女皆穿皮靴,皮靴製作講究,舒適保暖。塔吉克族婦女最擅長的手工技藝是刺綉。衣帽、腰帶上大都綉有花紋。女帽的前沿綉得五彩繽紛,逢盛裝時帽檐上還加綴一排小銀鏈。同時佩戴耳環、項鏈和各種銀質胸飾。新娘婦女在辮梢飾以絲穗,已婚少婦在發辮上綴以白紐扣,美麗的裝飾把婦女裝扮得如花似玉。傣族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圖案編織在衣物上彝族彝族服飾集多種裝飾工藝於一身,美觀大方,紋樣豐富多變,色澤沉著和諧,色調簡潔明朗。在色彩應用上,彝族服飾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藍等色為主,襯以紅、黃等色。這與彝族長期歷史文化所積淀的尚黑、喜紅黃的審美意識有直接關系。彝族認為,黑色象徵剛強堅韌,紅色象徵他們崇拜的火,黃色象徵善良和友誼。彝族服飾尤為注重紅、黃、黑三色的搭配和圖案的選擇,單純之中顯露出豐富的感覺。特別是彝族婦女的服裝最為考究。

Ⅹ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的意思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註解】: 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 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 3、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天相接的地方。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楚的黃鶴樓;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游歷揚州。 一葉孤舟,遠遠地消失在碧空盡頭; 只見浩浩盪盪的長江,向天際奔流!

與旗袍秀三月煙花下揚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邵氏電影 顏色 瀏覽:355
韓國電影軟體免費 瀏覽:621
韓國怪物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233
多倫多的冬季穿什麼褲子 瀏覽:234
不需付費的網站 瀏覽:668
夜魔3絕殺電影完整版在線 瀏覽:52
蘋果大尺度鏡頭在第幾分鍾 瀏覽:671
布娃娃那個鬼片叫啥名字 瀏覽:306
羊羔拼真皮羽絨服服怎麼洗 瀏覽:245
黑西服白襯衫配黑領帶 瀏覽:713
香港羊衫品牌大全 瀏覽:482
中童裝羽絨服 瀏覽:126
林正英僵屍片大電影全部免費 瀏覽:276
上海皇帝有幾部 瀏覽:405
周星馳電影 在線 瀏覽:911
查派機器人2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44
文胸填充物什麼合格 瀏覽:800
黃色動畫 瀏覽:621
有沒有向一路向西那樣的電影 瀏覽:620
香港色愛情電影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