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演出了,我彈吉他,請問穿什麼服裝好 我是初三女生 是樂隊成員之一
白襯衣牛仔褲吧,畢竟是樂隊嘛,也不用太嚴肅
㈡ Vans的衛衣一般什麼價位
穿L的就可以了 VANS的衛衣一般價位是400-700之間的 也有些不帶帽子的衛衣 就像最近新推出的 與spitfire合作的 套頭的衛衣才390塊 但是和 性手槍樂隊合作的 帶帽子的衛衣就是500多的
㈢ 有沒有五種像組合或樂隊那樣的統一卻不一樣的衣服
軍裝款?不同的造型,但是風格很接近,軍綠、卡其色調也很好配
㈣ fred perry旳 衛衣 哪裡買的便宜
英國的老網球品牌,總多明星歌星都對他情有獨鍾,特別是樂隊在拍MV時都會穿上一件醒目FRED PERRY.
後來在COMME DES GARCONS的帶領下,品牌走向時尚化~
不知道樓主是哪裡的
這個牌子在很多城市是沒有正品的
比如我在沈陽就沒看到啊
也許是我沒注意吧
但是如果你買的高仿的話是比較便宜的
一般50-60元就可以買到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你
㈤ 求一個歐美男子樂隊說唱組合 都穿著誇張肥大的衛衣嘻哈褲 裡面有個胖子 看下詳解
d12
㈥ 有沒有五種像組合或樂隊那樣的統一卻不一樣的衣服
塞在褲袋子里,綁在帽子上等最近流行的籃球足球號碼衫,就好了,再買個像權志龍那樣的方巾
紅白黑比較好,買一樣的顏色不一樣的號碼,長短,用不同的系法,綁手上,放頭上,掛脖子上。很酷的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㈦ 娜扎縫紉機樂隊同款衛衣在哪裡買可以一件代發嗎
一件代發?你打算做某淘嗎?
㈧ 《縫紉機樂隊》劇里娜扎同款衛衣
淘寶找下
㈨ 搖滾范的著裝是怎樣的
每種搖滾風格都有特定的裝束。嬉皮年代人們喜歡穿流蘇的衣服褲子之外,還喜歡穿各種軍服,一般以美軍的M65居多,而在英國這種潮流變成了Mod文化引領這股潮流的就是著名的The Who,他們的著名的靶標logo也是源自於英國皇家空軍的標志。這是因為戰後物資剩餘而形成的一種現象,名廚Jamie Oliver就是其死忠。Mod文化同時也影響了之後的Skinhead和朋克文化,現在很多Skinhead和朋克都喜歡穿美軍的MA-1外套。時至今日,軍隊元素還依然深受搖滾樂手和愛好者們的親睞。 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70年代和80年代很多重金屬樂隊的裝扮,長發金屬年代,緊身的皮褲或者喇叭口的牛仔褲,誇張華麗色彩繽紛的外套成為舞台的主角。不過這些對於很多樂迷來說似乎門檻有點高。這里我暫且不提。 朋克風格服飾是貢獻搖滾裝扮甚至時尚圈最大的,朋克講究DIY,因為他們沒有錢去置辦昂貴的行頭,所以朋克們喜歡買舊的皮衣(緊身的摩托車皮衣),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樂隊的logo,牛仔服也是朋克喜歡的,人們喜歡在舊的牛仔服上故意弄破或者直接把袖子剪了當坎肩穿,並在上面縫滿了各種樂隊的標志,小徽章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些都標志著你支持哪些樂隊,表明自己的身份,哦,還不能忘記各種金屬釘子。 一直以來Rancid都是朋克的經典,不管是音樂還是服飾。當然朋克也是很講究品牌的,也很講究著裝規范,這里主要指代的是英國的那些朋克,朋克搖滾誕生於工人階級,人們從身邊能夠找到的品牌入手,尋找屬於自己的品牌,馬丁靴,Fred Perry的Polo衫,Schott皮衣,Ben Sherman的襯衫,Levis牛仔褲(緊身的),匡威鞋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如果你不喜歡匡威,你還可以選擇VISION,這也是很多朋克喜歡的牌子,值得一提的是,當你穿馬丁靴的時候褲腿往往會表明你的身份。褲腿捲起,表示Skinhead,而褲腿收到靴子里,表示朋克。白色的馬丁靴攜帶一般被認為是白人至上新納粹分子(事實的確如此)。不過很多朋克樂隊也會用白色鞋帶,因為它也表示暴力。 圖中的這位就是比較典型的SKINHEAD裝扮,不過小夥子太白凈,沒什麼殺傷力。到了90年代,滑板和搖滾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後各種滑板鞋成為了New School的最愛,而人們對於搖滾著裝也越來越寬容,基本上一件T恤,一條合身的褲子就能體現你的風格,當然如果你要做的完美一點的,買一件黑色的連帽衛衣,New Era帽子,或者貨車帽就差不多了,天熱了如果你肌肉線條夠美,一件籃球背心是你不錯的選擇,現在很多樂隊也會做這種背心。補充一點的是,盡管現在人們對於搖滾著裝越來越寬容,但也不要選擇那些色彩繽紛的潮衣,和潮鞋,那樣會顯得你很不合群。 樂隊T恤是搖滾范兒必不可缺的行頭之一。樂隊T恤往往由樂隊自己製作,一般是作為宣傳品在演出時售賣。人們買這些T恤表示對樂隊的支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樂隊的,最好不要穿自己樂隊的T恤。在國外樂隊一般會穿其他樂隊的T恤,以表示支持。除非自己很大牌,否則沒有人會去穿自己樂隊的T恤,那樣會顯得自己很不謙虛。 hatebreed的每個人身上都是不同樂隊的T恤。褚碩 上了一些圖,可以參考一下。其實我覺得那些圖有點標簽化了。
㈩ 哪兒批發打口CD呀
打口CD探源----轉自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
打口cd探源
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2003年1月27日文章:怪碟(作者:尼爾·高夫/NEIL GOUGH)
原文內容提要:唱片公司和零售商把它們扔在垃圾堆里,但是這些廢棄的"打口"音樂CD卻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穩定的市場。
李明宇(音)有時會跪在Nirvana(涅磐樂隊)的音樂中,有時會沉浸在B-jork(比約克)或是Aerosmith(空中鐵匠樂隊)的作品中,有時也會被Moby(魔比)的專輯所淹沒。李先生(非真名)是個供貨商,他向他的家鄉--中國廣州市--最前沿的CD零售商提供劣質的音樂CD光碟,現在的他正如期出現在汕頭碼頭上。在一條小巷的巷尾處有一排磚砌的倉庫,在這些倉庫中儲藏著成千上萬張外國音樂人的CD光碟,有主流音樂,也有另類歌手。裝著光碟的紙盒子或是柳條筐垛在一起,足有幾米高。李先生便一頭扎進了這樣的CD海洋中,就像一個在海濱碼頭上拾廢品的流浪漢一樣,尋找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以每張12美分的價格從這里購進光碟,再以每張兩美元的價格在廣州賣掉。百忙之中,李先生對我們說:"這里就是我的天堂。"
世界的幾大唱片巨頭為了中國的CD盜版商給他們帶來的傷害而苦苦抱怨了好幾年。一些人估計,中國內地市場上出售的CD光碟中,有90%多都是非法的盜版商品。侵權者對於知識產權的侵犯以及音樂作品的網上傳播不過是音樂盜版侵權問題的兩個側面。在2001年,全球音樂市場在銷售額上減少了5%,在銷售量上減少了6.5%;而在2002年,全球音樂市場又分別在上述兩項數據上分別狂降了9.2%和11.2%。
但是,如果低迷不振的音樂出版業是被狂斬1000刀致死的話,那麼,它應該發現,其中的很多傷口是其自殘所致。這是因為,汕頭倉庫里堆積如山的音樂光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盜版。他們系出名門--由BMG、EMI以及Universal等唱片業大家製作,並且由家樂福商場這樣的法國知名零售商庫存;只不過,在積壓滯銷很久之後,它們被商家拋棄。但是這些遭人冷漠的CD並沒有被熔毀回收,而是歷經輾轉反側,最終被另外一個經銷網路以及李先生這樣的中間人銷往中國的商店。再次出售時,它們的價格已經僅僅是官方進口價格的1/10了。
沒有辦法統計究竟有幾百萬張這樣的CD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國商店的櫃台。大多數音樂出版公司的官員都對此緘口不言,而且也沒有人監控這樣的銷售渠道。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這種無影無形的灰色市場的切實存在。那些廢棄的--或者說是多餘的--CD光碟在西方被稱為"過時貨",而在中國則美其名曰"打口CD",因為這些CD的盤盒或者是光碟本身上經常會有一個標志性的刻痕。很多音樂蟲子都更喜歡這種光碟,而不是盜版CD,因為這種CD的價格更加劃算,質量也是一流的,還有就是,能找到一些很難在內地買到的國外樂隊不錯的專輯:汕頭倉庫中的庫藏就包括Otis Redding(奧蒂斯·瑞丁,美國六十年代著名靈魂樂歌手--譯者注)、Iggy Pop(伊基·波普,美國六七十年代朋克樂歌手)、Run-D.M.C.(美國著名黑人說唱樂隊)、Compay Segundo(樂士浮生錄,古巴當代歌王)、Brigitte Fontaine(法國現實主義歌手)等等另類歌手和樂隊。
在一些光碟被打口的CD專輯上,會有一兩首歌不能播放,本來零售商是希望這樣的刻痕會令這些CD無法出售的。但是大多數的CD,而且是越來越多的CD都是完好無損的,它們仍然穿著那身褶皺的外包裝,身上還經常帶著海外零售商的價簽。
源源不斷的供貨孕育了中國內地的這個特殊的小產業。在一條廣東省繁華的商業街上,就有15家音像店;在這里,有數千張"打口CD"出售。每周還能進兩次新貨。"競爭相當的激烈,所以我們不得不變得更加專業化。"一位專門出售Techno音樂(電子音樂)CD的中年老闆說。一個全國性的孕育溫床已經逐漸成熟,培養出了"打口音樂"一代。打口CD有自己的音樂迷,還有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打口CD的銷售信息還被印刷成雜志傳播,雜志上還會登有英文歌曲的中文翻譯歌詞以及推薦評語。
打口CD介入的是一個莫大而空曠的市場。根據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區域主管仇俊強(音)先生的說法,2001年中國僅僅引進了700左右張專輯。實際上,在過去的許多年裡,打口CD都是中國人接觸國外音樂最大的窗口。"之前,人們了解國外音樂的唯一途徑就是書籍報刊。如今,打口CD能夠讓我們真切地聽到聲音。"廣州的大眾文化作家歐寧(音)說,他在1999年曾經出版了一本有關北京樂隊的書。
仇先生說,類似的灰色市場在1997年才在內地浮出水面。一直致力於打擊盜版侵權行為的IFPI曾經追蹤過一批廢舊CD的去向,他們看見這些CD被運到了中國東北的一家回收公司里,便從此再也無人問津。但是仇先生說:"在那個時候,哪一位音樂巨頭也沒有想到這些CD會對他們的事業產生影響。"不過,盜版問題比這種CD的販賣更加惡劣一些。"這種產業的罪惡性相對小一點,"他解釋說,"你是想要這些過時貨呢,還是想要盜版貨呢?"
盡管如此,這一灰市交易仍然給幾大主要出版商帶來了難以解決的難題。通過中國政府的審查而合法進入中國市場的正版CD不僅要和盜版做斗爭,還要和這些打口CD競爭。"這也就是說我們要在三條戰線上戰斗。"某出版商的一位執行官員說。舉例來說,邁克爾·傑克遜2001年的新專輯在被索尼公司刪去了若干曲目後,通過官方渠道進入到了內地市場。但是就在正版CD剛剛落下腳之後,歐洲市場上大量的滯銷CD便流入了內地市場,並且上面還帶有正版CD刪去的曲目,價格也要比正版便宜得多。
打口CD還可能會引起音樂出版商與音樂人之間的摩擦。根據業內執行官員的說法,為了減少生產過剩以及市場操作失誤帶來的損失,大多數出版商都會將多餘或是滯銷的CD以每張1美元的低價出售給中間商。唐納德·帕斯曼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歌手是不能從這些被扔到積壓倉庫或是被打口銷毀的CD上面拿到版稅收入的。帕斯曼先生是《音樂產業必知》一書的作者,還是瑪麗婭·凱麗、甄妮·傑克遜以及R.E.M等知名歌手的私人律師。然而,很少有歌手抱怨這個問題,所以"我不認為出版商會在這個問題上興師動眾。"IFPI的仇先生說。
盡管如此,至少還有一家公司正在致力於該問題的解決。五年之前,WEA(華納-埃利科特拉-亞特蘭蒂斯)公司開始在將廢棄CD交給回收公司之前,事先自己進行粉碎。
"直接扔掉它們當然更加省事,也更加便宜,"WEA公司的聯合首席運營官李克·魏茨瑪先生說,"但是,那也會造成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不希望留下任何可以被人鑽空子的餘地。"這種新的操作方式不僅改善了公司與歌手之間的關系,因為他們不會再抱怨沒有拿到全部CD的版稅;也給零售商吃了一顆定心丸,因為他們不必再費盡心思地與打口CD作斗爭。"總的來說,這也許是一種更好的操作方式,可以擺脫\'過時貨產業\'的糾纏。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專注於統計製造和銷售的專輯數量。"魏茨瑪先生說,"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對自己說,你可以在最後關頭挽回一些損失。"
最終,打口CD也許會成為陳年舊事。整個音樂出版業正逐漸向互聯網上轉移,這樣會減少生產過剩帶來的損失。就像一位出版公司執行官員所說的那樣,"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會把我們事業數字化,我們再也不必去銷毀CD光碟。"但是,只要CD光碟仍然存在,中國內地的打口CD交易就會蓬勃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