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帶輪鑄造工藝
皮帶輪鑄造工藝應用鑄造有關理論和系統知識生產鑄件的技術和方法。包括鑄件工藝,澆注系統,補縮系統,出氣孔,激冷系統,特種鑄造工藝等內容。
鑄造工藝設計內容包括:鑄件工藝圖的設計,鑄件圖的設計,鑄型裝配圖的設計以及工藝卡的製作等.
❷ 皮帶輪怎樣區別型號A·B.C.D型和怎樣測量皮帶輪的高度
這四種型號皮帶輪,它們的槽型是不一樣的,各自的槽項寬、槽深、槽中距都不一樣。
比如說節徑236、3槽的A、B、C三種皮帶輪,A型輪子最小,C型最大。
皮帶與輪槽的斷面尺寸不一樣,a型皮帶當然不能用於b型皮帶輪。從原理上講,v型皮帶傳遞動力或運動是靠兩側的40°的傾斜面傳動的,皮帶底部(皮帶內側)是不接觸輪槽的,如果有接觸則是不合格的。
直接使用歐姆龍的圖像感測器來測量。
(2)五家渠皮帶輪及鑄件批發擴展閱讀:
1、按造型方法分有手工造型和機器造型
手工造型操作靈活,適應性強,但產量低、質量不穩定,適宜於小批量歐標皮帶輪、大型皮帶輪生產。機器造型生產准備工作量大,要求皮帶輪鑄件形狀簡單,適宜大批量生產,其產量高,質量穩定。
2、按照模樣種類分有實樣模造型和刮板造型
實樣模造型制模要消耗較多工時和材料,但造型簡單,鑄件尺寸易保正;刮板造型制模簡單,經濟、但造型操作復雜,只適宜單件或小批量皮帶輪生產。
3、按砂型的固定方式分有模造型和地坑造型
一般大型皮帶輪鑄件多採用沙箱造型,便於鑄型的翻轉和搬運,若遇情況特殊,則可地坑造型。
4、按砂型是否烘乾分有濕型、表面干型和干型
干型的強度、透氣性能較好,但增加一道烘乾手續,適用於對鑄件要求較高的歐標皮帶輪鑄件。
❸ 球墨鑄鐵製作皮帶輪用熱處理嗎
球鐵450-10或400-18的材料吧,把硅提高到上限,就可以不用退火處理了,不過球鐵成本比灰鐵高不少,並且灰鐵做皮帶輪性能足夠了
❹ 請教皮帶輪問題
孔徑呢(及插銷槽)
還有皮帶輪的槽距
❺ 皮帶輪鑄造全過程13大關鍵點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在鑄造過程中,難免會因為一些操作不當導致皮帶輪鑄件產生缺陷,因此別小瞧這些關鍵點,一不留神,你可能就到了離你只有一步之遙的彼岸。 -——(帛揚)解說
1、使用混砂機前,必須檢查各傳動部位是否轉動靈活,各支承架、橫梁有無破損等隱患,各緊固件、擋板、刮板、敷板等是否牢靠,刮板與敷板及碾盤外圈間隙不得大於100mm。並應對所有潤滑部位進行檢查和注油。
2、向混砂機內加料時,嚴禁將使用的工具伸入碾盤內。混砂機開啟關停只能由你這樣的操作人員進行,不得隨意交給他人操作,操作人員離開時,應將混砂機停止運轉後再離去。
3、造型前應檢查模型是否符合技術要求,起模是否安全可靠;造型所需用具是否齊全,安裝、連接是否牢固,砂箱的把手、吊耳是否牢固,有無裂紋或損傷,用行車吊砂箱時,必須綁好後再起吊。
4、使用起重機械開箱起模時,索具要掛平,大、小車要對正後再起吊。如砂型需要修理時,應將砂箱平放在地面或架子上。嚴禁站在吊起的砂箱下修型。需要進窯烘乾的砂型,碼高不得超過2m。 5、在合箱前除按工藝要求將損壞的部分修好外,還應檢查各部分砂型是否牢固,氣眼是否通暢,需要翻動的砂箱必須墊好,掛牢索具,嚴防翻轉時脫箱,碰傷操作人員。合箱後應用砂泥或石棉繩抹箱,防止澆鑄時跑火。
6、熔煉前,必須檢查爐內是否完好,爐周圍有無冰雪、水和障礙物;整個作業區內通道是否通暢,有無積水、雜物等防害作業的隱患;所用盛裝金屬熔液的容器和各種工具,必須乾燥並進行預熱。所有起重機械、吊具、索具必須符合本規程起重機械安全的有關規定。
7、向爐內投料前,必須對原料進行認真檢查。嚴禁將潮濕原料,密封容器、爆炸物品及其它危及安全作業的雜物投入爐內。
8、運進原物料的工具、料斗、吊具等器具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隱患.工作完畢應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亂扔亂放,更不能將其壓在物料下面。
9、在熔煉過程中,不得加入過量的氧化劑,不要劇烈攪動金屬熔液。防止發生噴濺爆炸事故。
10、扒渣、擋渣、攪拌別用空心棍,不能將扒渣棍倒插或隨意亂放;自動流渣時,嚴禁使用潮濕材料掩壓。
11、落砂清理鑄件皮帶輪時,應將鑄件皮帶輪放平穩;不論是用手工工具,還是使用電動、風動工具清理皮帶輪鑄件時,禁止朝向其他任何人操作;用行車起吊或翻轉鑄件時,不得吊掛鐵鑄件的澆冒口;用撬棍翻轉鑄件時,不得將撬棍插在鑄件孔內,防止撬棍滑脫、回轉。
12、使用風動、電動工具時,嚴禁用人體任何部位去扶運動部位或連接部位。其動力源供應部分,必須聯接牢固,無泄漏;操作閥門、開關應靈敏可靠。
13、合格的鑄件錐套皮帶輪產品,還可使用的砂箱應碼放整齊,下大上小,高度不應超過1.5m,廢品、破損砂箱不得與其混放,避免誤用。
❻ 大型灰鑄鐵皮帶輪生中產生的問題的原因
生產大型灰鑄鐵皮帶輪的技術流程
接到大型灰鑄鐵皮帶輪的訂單,首先要對鑄造對象的使用條件、技術要求、驗收標准、驗收方法以及某些商業操作條例進行審驗及分析;同時分析本企業的生產能力及生產條件能否適應;在確認有條件、有能力生產後即可進入技術審查階段。
第一步:要對鑄件結構仔細審核,發現某些局部從鑄造角度考慮需要作些許修改而又不會影響零件使用時,則可與客戶協商作必要的結構改進,以保證鑄件質量和生產順利進行。
第二步:對模樣、附屬工具、砂箱、芯盒、裝配工具等進行考慮。實際上在進行這些工裝和工具設計時,必須事先對鑄造方案有個初步認定。如澆注位置,如何分型,澆冒口初步設想,型芯設計及安裝,鑄型如何裝配、吊裝和檢查,最後還有鑄型如何夾緊、如何澆注,鑄件如何出箱,出箱後如何放置,等等。上述工具及工裝准備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模型及砂箱的設計,其中縮尺的選定極為關鍵。
第三步:進入具體的技術設計階段。根據要求對鑄件進行工藝設計。內容主要有:澆注位置的選定,如何分型,澆冒口的安排及設計,如何防止變形。對長型的機床鑄件來說,要確定其變形量參數,一般為1~1.5 mm/m,非長型的如工作台有時可選0.6~1.2 mm/m,要看具體的鑄件及工藝決定。——(帛揚)廠家解說
❼ 請問旋壓皮帶輪的工藝是什麼
先沖壓下料,後旋壓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