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土家族的民族校服

土家族的民族校服

發布時間:2021-06-06 21:20:25

⑴ 土家族簡介、服飾特點及習俗,政治書上的資料,不要太長了

簡介: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雲貴高原東端余脈的大婁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圓10萬余平方公里區域,分布於湘、鄂、黔、渝毗連的武陵山區。漢族人大量遷入後,「土家」做為族稱開始出現。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意思是「本地人」。1956年10月,中共中央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後又相繼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長陽、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縣。通用語言為土家語和漢語。

服飾特點: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穿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但是並沒有苗族那樣的銀頭飾、銀項圈。

土家族習俗:
居住: 土家族採取倚山建房,一般為吊腳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間,居中的一間要設祖先神位。正側左右兩房住人,多為兩小間,叫住「小二間」。小二間前設火鋪,火鋪中間置火炕,火炕用於取暖的煮飯,火炕上放著鐵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別是春節之前,用以烘炕臘肉和香腸等物。
喪葬 :土家族的喪葬,老人去世,大都要舉行隆重的葬禮。要請土老師主持選擇安葬日期和墓地以及座山、向山。發喪時,路上要丟「引路紙錢」,墳內禁放有鐵的東西。因此,要自己的親人挖井,待死者埋葬以後,才能離開。埋葬的過程中,要請土老師開棺、清棺、「拋米」。拋米時,親人在棺前跪地用背後衣服接米,有的當場將米嚼細吞下,也有的將米帶回煮食,表示後代要團結和睦,衣食不愁,繼承老人的遺風。
節日: 土家族有過「趕年」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日過年,現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這一習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蟲的節日,要自念諺語,祈望莊稼免遭蟲害,五穀豐登。

⑵ 求土家族的風俗,還有服裝圖片!

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織綉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土家語支,也有人認為歸入緬彝語支,是藏緬語族內一種十分古老獨特的語言。絕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現時使用1984年創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文化禮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擺手舞、酉陽民歌、酉陽古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酉陽縣2010年10萬人同跳擺手舞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被文化部命名為2011∽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0年10月18日,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被命名為「中國土家山歌之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樂器有木葉、「咚咚喹」、「打傢伙」等。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吃新節,舍巴日,趕年,牛王節,花朝節,洗神節等。
禮儀主要有:見面要互相問候,家有來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節到土家人家裡做客,主人還會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兩面金黃開花時,吹拍干凈,往裡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有的地方給客人吃糍粑還有些講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給客人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就咬,這時主人會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再給客人。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節慶、禮儀食俗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染成紅、綠色,晾乾而成,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重陽節打粑粑,女兒「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樑拋粑粑。節日里饋贈親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還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穀粑粑等。臘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過,將大塊的豬肉用
鹽、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掛在火炕上,下燒柏樹枝田,煙熏而成。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蓋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精肉和排骨。為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來裝。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於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土家族置辦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餘均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過後辦的席桌)、參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襯(4個盤子、5個碗,均為葷菜)。入席時座位分輩份老少,上菜先後有序。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梁釀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歷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糍粑)臘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粉(米粉),用大米綠豆等原料製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⑶ 我特別喜歡土家族和苗族的女孩。穿著民族服裝特別好看。清秀。能介紹一個么😌

苗族: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 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

⑷ 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的服飾,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不斷地改進和變化著,而且較為顯著。
服飾所用的布料,建國前,多為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俗稱「家機布」,史稱「賨布」、「幏布」、「傒布」、「峒布」、「斑讕布」。土家人普遍喜用青、藍、白三種顏色的布料。在服裝式樣上,到土司統治時期,男女服布還大致相同。他們都穿對襟上衣和綉有花邊的八幅羅裙,頭戴刺花巾帕,並佩戴首飾。一般女子喜歡耳飾、項飾、手足飾,而男子只在左耳戴耳環,左腕帶手圈,頭發或編或挽髻。

成年婦女上衣有左開襟、右開襟、矮領、無領等多種式樣。上衣的袖口、衣襟都鑲有花邊,一般袖子短而寬大。下身著筒裙、百褶裙或褲子。土家女子穿綉花鞋,上綉花草、蝴蝶、蜜蜂等,腿上纏青藍布或白布裹腳。

土家姑娘的嫁衣是精美、艷麗的土家服飾之精品。這種嫁衣,人稱「露水衣」。它左開襟,大袖大擺。下配八幅羅裙或白褶裙,布料以絲綢為貴重。新嫁娘腳穿綉花鞋,再配上很講究的首飾,使露水衣看起來十分華貴,若帶帽子,帽前要釘一個銀寶花,寶花兩邊有一對龍,人稱「二龍搶寶」。龍後有一對鳳,鳳後一對蝦,蝦後一對銀帽襟,帽前下檐還有九隻鳳,每隻鳳嘴裡銜三顆銀針。這種帽,便是土家人的鳳冠。

土家青年男子上穿多扣對襟上裝,下穿寬腿褲子。中老年人穿大襟衣,纏長腰帶。男子夏天穿麻布汗衫,腳穿草鞋。土家人不分男女,都喜歡包青、白、藍顏色的頭帕。

土家族孩子的服飾隨年齡的增長、季節的更替而不斷變化,主要表現在帽子上。有嬰兒時期戴的金爪小帽,有幼兒時期戴的虎頭帽、魚尾帽;帽子做工講究,上綉「長命富貴」、「福貴雙全」、「福祿壽喜」等字樣或十八羅漢像,文武八仙等,正中綉土王菩薩、帽上吊銀鈴。孩子們穿虎頭鞋,鞋上綉有花、草、虎頭等。

孩子們的鞋帽、婦女衣褲及鞋襪、男子的荷包和腰帶、男女鞋墊等都有綉花裝飾,綉花技藝精巧,為土家服飾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照片見參考資料

⑸ 土家族的人穿什麼衣服

一、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穿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但是並沒有苗族那樣的銀頭飾、銀項圈。
二、服飾圖片
三、服飾特點
土家族服飾的結構款式以儉朴實用為原則,喜寬松,結構簡單,但是注重細節,喜寬松、衣短褲短、袖口和褲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無領滾邊右衽開襟衣,衣邊衣領會綉上花紋
,綉工精彩,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
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

⑹ 土家族服飾特點

上衣布:

一、大襟,左開襟袖大而短,無領,滾邊,衣襟和袖口有兩道不同的青邊,但不鑲花邊。

二、銀鉤,這種衣為矮領,衣襟和袖口鑲寬青邊,袖口青邊後再加三條五色梅花邊,胸襟青邊則用綵線綉花。

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鑲16.5厘米寬邊,領高1.65厘米,鑲三條細邊。四、結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紅衣),這種衣長而大。女鞋較講究,除了鞋口滾邊挑「狗牙齒」外,鞋面多用青、蘭、粉紅綢子。鞋尖正面用五色絲線綉各種花草、蝴蝶、蜜蜂。

綉花鞋墊,是姑娘贈給意中人最珍貴的禮物哦。

(6)土家族的民族校服擴展閱讀

用色彩綠、紅、黃或為黃、綠、紅,這種形同色異,不換形而換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單一連續的紋樣豐富起來,艷麗多姿,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精巧的服飾,可說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飾的珍品。

由於土家族歷史上漢化較早,傳統土家族服飾已經基本消失。由於表演的需要,現代的土家族服飾大多各自研製不同款式,種類非常繁多。有的地方不斷的借鑒貴州,湖南等地的苗族銀飾以及苗族服飾改良成土家族服飾。往往使人們經常把苗族服飾混淆進去。一般來說,土家族傳統銀飾沒有苗族銀飾的多,占不顯眼的部分。而且土家族服飾一般都以樸素見長。沒有苗族服飾的花哨。

⑺ 土家族有哪些衣著特點

男子服飾
頭包青絲帕或青布,白布帕2.3至3米,包成人字路。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銅扣,衣邊上貼梅條和綉「銀鉤」,後來逐漸穿滿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對胸衣,青年人多穿對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對布扣。褲子是青、藍布加白布褲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編輯本段]女子服飾
頭包1.7至2.3米青絲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一、大襟,左開襟袖大而短,無領,滾邊,衣襟和袖口有兩道不同的青邊,但不鑲花邊。二、銀鉤,這種衣為矮領,衣襟和袖口鑲寬青邊,袖口青邊後再加三條五色梅花邊,胸襟青邊則用綵線綉花。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鑲16.5厘米寬邊,領高1.65厘米,鑲三條細邊。四、結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紅衣),這種衣長而大。 女鞋較講究,除了鞋口滾邊挑「狗牙齒」外,鞋面多用青、蘭、粉紅綢子。鞋尖正面用五色絲線綉各種花草、蝴蝶、蜜蜂。
綉花鞋墊,是姑娘贈給意中人最珍貴的禮物哦。
[編輯本段]小孩服飾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帽」、「風帽」等。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喜鵲鬧梅」、「鳳穿牡丹」和「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祿壽禧」等花鳥和字外,還在帽沿正面縫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
[編輯本段]服飾設計
土家族婦女服飾上的衣袖與褲腳圖案完全採用「挑花」法,也就是在布上用針刺上連貫的「小十字」,以之聯成線條或方塊,再組合成花鳥魚蟲等圖案。在構圖中,運用色彩變換,體現出律動感覺。用色彩綠、紅、黃或為黃、綠、紅,這種形同色異,不換形而換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單一連續的紋樣豐富起來,艷麗多姿,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精巧的服飾,可說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飾的珍品。
[編輯本段]服飾色彩
在土家族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紅色則最受人青昧。紅色有著熱烈、鮮艷、醒目、樣和之感,因此喜紅者諸多。有色必有紅,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飾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無紅不成喜,有喜必有紅之俗。「改土歸流」後,由於受封建王朝的壓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強大影響,土家族的服飾男女服裝均為滿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飾不分」的民族服裝,加以土家族的家織花邊,保持著本民族服裝的濃厚特色。
[編輯本段]服飾特點
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顯示出土家婦女的心靈手巧。
[編輯本段]孩童鞋帽
土家族的孩童衣褲不多講究,主要注重的是鞋帽。小孩一般戴貓頭尾巴帽,帽子前額用金銀打就的十三個菩薩像,中間大的一個為觀音坐像,兩邊釘有十八羅漢像,虎帽兩側至兩腮前有銀勾,用於小孩系帽用,帽頂兩側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上前掛銀鈴,虎帽用大紅綢緞做面料,前檐綉有一個「王」字,後腦綉有雙龍搶寶等圖案,胸前持有金鎖銀牌,上打有「福、祿、壽、禧」字樣,帽後懸有金鏈銀梁。小孩的鞋也為老虎鞋;用紅綢緞做面料,鞋尖向後翻,兩耳插上兔毛,前綉一個「王」字,兩側綉花。土家族是祟虎的,小孩穿戴虎帽、虎鞋是受虎的「圍撫」,邪惡不敢侵害,可避邪壯威,既可使小孩顯得天真活潑,伶俐威武 。

⑻ 有關於土家族的服飾資料

如今的土家族服飾,女裝為短衣大袖,左襖開襟,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或裙;男裝為對襟短衫。「過趕年」,即提前l~2天過年,是其重要節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但不如苗族的銀飾,一般占不了太顯眼的部分。改土歸流後,受漢族影響,有色必有紅,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飾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無紅不成喜,有喜必有紅之俗。

「改土歸流」後,由於受封建王朝的壓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強大影響,土家族的服飾男女服裝均為滿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飾不分」的民族服裝,加以土家族的家織花邊,保持著本民族服裝的濃厚特色。

⑼ 土家族是否是少數民族

土家族是少數民族。

土家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1、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

2、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

3、重慶市主要分布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布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9)土家族的民族校服擴展閱讀

獨特的民族節日:

1、向王節

向王節的主要祭祀活動是殺雞祭向王,也稱為血祭。《後漢書》記載:「廩君死,魂魄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人們最早祭祀向王,是用人祭。隨著社會文明進步,改人祭為畜祭,後又改為用雞血祭祀。土家人六月六除到向王廟拜祭外,清江船工祭奠活動最為隆重。

2、花朝節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3、三月寒食節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家族

⑽ 土家族的服飾特點及環境和生產的關系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穿著左襟大褂, 土家族服飾
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 秦漢之後,土家族先民服飾已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徵,《後漢書》中所記述的「武陵蠻」、「五溪蠻」「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斕」 服飾的審美傾 向。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興起的織錦業此時已進入全盛時期,同時,用五彩華美的織錦製作服飾亦自然成為了土家人的最愛,南宋《溪蠻叢笑》對此有描述:「績五色線為方,文采斑斕可見。俗用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稱峒布。」。《大明一統志》、同治年間《龍山縣志》亦多有記載。土家人崇尚繁麗多姿的服飾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改土歸流」之前,改土歸流前,土家服飾沿襲舊習:「男女垂發,短衣跣足」「男女服飾均皆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刺花邊。」(清乾隆《永順府志》)。到了乾隆二十年間,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圖形式在《皇清職貢圖》里清晰呈現:此時永順、保靖等地區的部分土家男人已開始著褲,上衣為圓領短袍,衣長至大腿,包頭巾,系腰帶,裹綁腿;女人則「高髻螺鬟」,內穿立領短袍,外套對襟背心,下著過膝百褶裙,以布纏腿。
編輯本段服飾考證
2001年,張家界出土了一具完好的明代土家族女屍,是迄今為止所能看到最早的土 土家族服飾
家族婦女服飾實物,與《皇清職貢圖》所繪制的及文獻資料所記載的土家婦女服飾幾乎一致。雖然出土實物上衣為交領右衽大襟,而《皇清職貢圖》所繪制的為立領短袍外套對襟背心,但兩者皆為中國明代典型的婦女服飾形制。只是衣長要短於漢族貴族女子的長度,這是因為明時對庶民服飾有嚴厲規定:「庶人衣長,離地5寸」。由此也可看出,在長期與漢民族的交往當中,土家族文化與漢民族文化之間的交匯融合。 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遠古時代「裳」的遺風。在我國古史記載中,有「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之說。這是最古老的裙子樣式,類似圍裙的形狀,為一簾式樣。 「改土歸流」,成為了土家服飾的重要轉折點。當時清政府派去的流官,不斷對土司時期的習俗加以禁止,也包括服飾在內。永順知府袁承寵在雍正八年頒布:「服飾宜分男女也」 ; 保靖知縣也「限一年,爾民歲時優臘,婚喪宴會之際,照漢人服色。」從此,土家族服飾男女一式的外觀形式得以徹底改變,男性由穿刺花衣裙而改穿滿裝;婦女則上穿滿裝,下著漢裙,即八副羅裙。 這一時期,由於漢人商賈把大批進口「洋布」帶入土家地區,洋布的質優價廉,逐漸替代了土家人自己紡織的溪布、斑布。織錦除了用於被面、祭祀時的披毯或孩子的蓋裙外,幾乎不再用於服飾。大多數土家民眾服飾非常簡朴,據湘鄂渝黔部分土家族聚居地方誌記載:土家服飾「俗尚簡朴」,「無奢靡之風」。 此時的土家族服飾已不如以前那樣鮮艷,喜好「五色斑衣」的習俗逐漸向「尚簡朴」演變,就如土家俗諺所雲:「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不過,土家服飾雖然在外在形制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的沖擊和融合,但卻在內在的靈魂里保留著土家族自身的民族性格,主要體現在圖騰崇拜、工藝特徵和獨特的審美視覺等方面。
編輯本段男子服飾
頭包青絲帕或青布,白布帕2.3至3米,包成人字路。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 土家族服飾
」,安銅扣,衣邊上貼梅條和綉「銀鉤」,後來逐漸穿滿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對胸衣,青年人多穿對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對布扣。褲子是青、藍布加白布褲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編輯本段女子服飾
土家族服飾
頭包1.7至2.3米青絲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一 土家族服飾
、大襟,左開襟袖大而短,無領,滾邊,衣襟和袖口有兩道不同的青邊,但不鑲花邊。二、銀鉤,這種衣為矮領,衣襟和袖口鑲寬青邊,袖口青邊後再加三條五色梅花邊,胸襟青邊則用綵線綉花。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鑲16.5厘米寬邊,領高1.65厘米,鑲三條細邊。四、結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紅衣),這種衣長而大。 女鞋較講究,除了鞋口滾邊挑「狗牙齒」外,鞋面多用青、蘭、粉紅綢子。鞋尖正面用五色絲線綉各種花草、蝴蝶、蜜蜂。 綉花鞋墊,是姑娘贈給意中人最珍貴的禮物哦。
編輯本段小孩服飾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 土家族服飾
「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帽」、「風帽」等。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喜鵲鬧梅」、「鳳穿牡丹」和「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祿壽禧」等花鳥和字外,還在帽沿正面縫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
編輯本段服飾設計
土家族婦女服飾上的衣袖與褲腳圖案完全採用「挑花」法,也就是在布上用針刺上連貫的「小十字」,以之聯成線條或方塊,再組合成花鳥魚蟲等圖案。在構圖中,運用色彩變換,體現出律動感覺。用色彩綠、紅、黃或為黃、綠、紅,這種形同色異,不換形而換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單一連續的紋樣豐富起來,艷麗多姿,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精巧的服飾,可說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飾的珍品。
編輯本段服飾色彩
在土家族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紅色則最受人青昧。紅色有著熱烈、鮮艷、醒目、樣和之感,因此喜紅者諸多。有色必有紅,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飾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無紅不成喜,有喜必有紅之俗。「改土歸流」後,由於受封建王朝的壓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強大影響,土家族的服飾男女服裝均為滿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飾不分」的民族服裝,加以土家族的家織花邊,保持著本民族服裝的濃厚特色。
編輯本段服飾特點
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 土家族服飾
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顯示出土家婦女的心靈手巧。
編輯本段孩童鞋帽
土家族的孩童衣褲不多講究,主要注重的是鞋帽。小孩一般戴貓頭尾巴帽,帽子前額用金銀打就的十三個菩薩像,中間大的一個為觀音坐像,兩邊釘有十八羅漢像,虎帽兩側至兩腮前有銀勾,用於小孩系帽用,帽頂兩側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上前掛銀鈴,虎帽用大紅綢緞做面料,前檐綉有一個「王」字,後腦綉有雙龍搶寶等圖案,胸前持有金鎖銀牌,上打有「福、祿、壽、禧」字樣,帽後懸有金鏈銀梁。小孩的鞋也為老虎鞋;用紅綢緞做面料,鞋尖向後翻,兩耳插上兔毛,前綉一個「王」字,兩側綉花。土家族是祟尚虎的,小孩穿戴虎帽、虎鞋是受虎的「圍撫」,邪惡不敢侵害,可避邪壯威,既可使小孩顯得天真活潑,伶俐威武 。

與土家族的民族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gone戴過的帽子 瀏覽:475
女裝艾比男裝 瀏覽:64
羊品牌長款女裝大衣圖片和價格 瀏覽:744
外套怎麼拍 瀏覽:499
我想找一個美人魚的校服短袖的 瀏覽:951
襯衫的法式袖口適合什麼人群 瀏覽:798
火焰風衣隱身 瀏覽:353
jk制服裙子長短 瀏覽:945
皮外套怎麼搭配鞋子 瀏覽:528
多少sb織衣 瀏覽:319
大好時光選旗袍劇集在第幾集 瀏覽:884
約會戴什麼帽子 瀏覽:62
明制帽子如何獲取 瀏覽:560
喇叭褲搭配衛衣好看嗎 瀏覽:698
件加大碼女裝胖人服裝批發 瀏覽:198
肥褲子穿著搭配 瀏覽:179
美女制服個人圖片大全 瀏覽:158
淺灰色短袖可以牛仔褲搭配嗎 瀏覽:153
穿校服小姑娘簡筆畫 瀏覽:977
三歲女寶寶不喜歡穿褲子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