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鴨的身、頸、尾翼部的軸根短、管細軟而羽絲多的羽毛以及腹部、背部、呈半球狀的羽絨(絨毛),經過加工以及處理和消毒滅菌後,就可以製得體輕松軟、彈性好、保溫性能好、禦寒能力強的羽毛、羽絨。
手工收集鵝鴨羽毛、羽絨的方法,主要有濕拔毛和干拔毛兩種。
濕拔就是將鵝鴨宰殺後,放在7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燙二、三分鍾,取出進行拔毛,但水溫不宜過高,浸燙的時間也不宜過久,以防毛絨捲曲、抽縮、色澤暗淡而影響品質。
干拔,是在宰殺後的鵝鴨血未流盡,體溫未涼,尚未乾僵時進行拔毛,用這種方法拔下的毛,光澤較好,品質亦好。
收集的干或濕的羽毛、羽絨,都須用溫熱水洗滌一、二次,以洗去羽毛、羽絨沾附的灰塵、泥土和其它臟物,然後薄薄而均勻地攤在竹席或竹篩、竹籮里,放在陽光下晾曬干。有風時遮黑布或紗布罩,以防羽毛、羽絨吹散飄失。未經洗的羽毛、羽絨,不能存放,否則就會變色、發霉,甚至腐化而失去價值。曬干後的絨毛要用細布袋或光面尼龍袋裝好,扎緊袋口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以利加工處理。
加工處理前,先用60-70度的肥皂水(加少量純鹼),或泡沫少、除脂去污力較強的溫熱洗衣滌,以除脂、去污,洗後用清水沖洗干凈。但要注意:肥皂水和洗衣粉水的溫度不宜過高,洗時不能過分搓擰捏。洗凈的羽毛、羽絨經過晾曬干或烘乾,即可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用高壓鍋、蒸鍋或蒸籠消毒滅菌:將經過洗滌曬干、烘乾的鵝鴨羽毛、羽絨裝在細布袋內紮好口,放在高壓鍋內,等上汽以後滅菌三十分鍾左右,待放冷即可取出。若放在蒸鍋或蒸籠里,待上汽後經蒸氣滅菌三、四十分鍾取出,過一天再經三、四十分鍾滅菌一次亦可。經過消毒滅菌的羽毛、羽絨,用細布袋包好,放在日下曬干或經烘箱低溫(60-70度)烘乾,就可供作絮被、衣服、枕頭等的填充料。做絮被填料,一般以三分羽毛與七分羽絨混合使用。
做枕頭等填料,羽毛和羽絨各半或羽毛6-7份與羽絨3-4份混勻使用。做衣服填料,多是純羽絨。
『貳』 從鴨毛中怎麼提取出羽絨,它的工藝與流程
鴨的羽毛是制備羽絨服的原材料,鴨毛經加工處理和消毒滅菌後,就可變成輕巧、蓬鬆、柔軟、彈性好,保暖性能優良的羽絨服填充料。
鴨毛上粘有油污、塵土和汗漬等污垢,並有羽毛氣味,需用清洗劑加以洗滌除去污垢和氣味後方能利用。
羽絨服鴨毛清洗劑成分較簡單,配合簡單的水洗工藝,導致清洗效果差,一些油污、難溶污垢無法清洗干凈,從而影響羽絨服鴨毛的使用性能。
因為中性洗滌劑對衣料和羽絨的傷害最小。這種洗滌劑超市都可以買到。 要注意不宜使用鹼性洗滌劑,因為如果漂洗不幹凈,那麼殘留洗滌劑會使羽絨服失去彈性和光澤,羽絨變得乾燥、發硬和老化,影響羽絨的蓬鬆度,大大降低保暖性,縮短羽絨服的使用壽命。
而且還容易在衣服表面留下白色的痕跡,影響美觀。 比如肥皂或普通洗衣粉、加酶洗衣粉等,都具有較強的鹼性,不太適合在清洗羽絨服。
如果沒有中性洗滌劑,而只能用洗衣粉來清洗羽絨服時,一定要注意洗衣粉的量,不能濃度過高、難以漂洗。 在漂洗時盡量多幾次,減少羽絨內的鹼性殘留物。
『叄』 羽絨服生產流程
網友問答七:羽絨服的設備、工藝流程、價格?
相關專題: 羽絨服 時間:2004-04-08 00:00 來源: 阿里巴巴「紡織論壇」
問:開一家羽絨服工廠大致要那些設備?
答:羽絨服工廠:裁剪,縫紉,充絨!最基本的。
問:製作羽絨服的工藝流程大致情況?
答:我沒有做個羽絨服,做羽絨被的基本流程:裁減,縫制,檢驗,充絨,封口,檢驗,包裝!我想羽絨服和這個是一樣的!
問:推薦幾家生產羽絨面料的工廠?
答:江蘇的羽絨面料廠很多,我們都是從那邊進!特別是在無錫!
問:大致的價格為多少錢1噸.
答:價格由成分決定!比如現在的10%白鵝絨現在的浮動價格在26元每千克。
問:如果是10萬/噸,那是哪一類?
答:10萬/噸,不同絨份鵝絨鴨絨都可能有這個價格!40%左右的灰鴨絨30%左右的鵝絨10萬/噸!
『肆』 羽絨服壓花是什麼工藝
服裝壓花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一個生產流程,首先原料調色。第二步抽真空。第三步上料自動點膠機點膠。第四步是壓花機熱壓成型。第四步就是冷凍台冷模了,這就是整個生產工藝的流程。
軋花和壓花是以一對刻有一定深度花紋的軋輥在一定溫度下壓軋織物,而使織物產生具有浮雕風格的立體效應和特別的光澤效果的凹凸花紋的工藝。
購買須知
填充物
羽絨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見的是鵝絨和鴨絨,這兩種按顏色分,又可分為白絨和灰絨。在市面上的羽絨服按照價格來看,排序為: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可能受到售價排序的影響,很多人因此就認為這些絨在質量上也是這樣排序,其實不然。
通過對羽絨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體驗,一般來說相同質量和含絨量的鵝絨比鴨絨的保暖性、蓬鬆度等好些,但顏色與羽絨服質量的好壞沒有太大的關系。
至於為什麼白色的絨會貴一些,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因為白色的絨比灰色的好看,不管在淺色還是深色的面料裡面都不透色;而灰色的絨比較挑,只羽絨服能放在深色面料中。
考慮到白色顏色淺,適宜面料范圍更廣。第二點原因:白絨的纖維構造原因。其纖維組織相對而言較細、軟、長、纖維長使其蓬鬆度更好,更容易保暖。
『伍』 羽絨服怎麼做出來的
一種羽絨服的製作方法,屬於服裝加工技術領域。
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用於網裹羽絨的網體;先將羽絨原料進行蓬鬆化梳理,然後由機器將羽絨鋪敷到底層的網體上,並在羽絨的上部再覆蓋網體,再由針刺機將羽絨與網體刺合為一體,收卷得到捲筒狀的網裹羽絨。
(5)羽絨服的製作工藝與流程擴展閱讀
羽絨服的面料:
防水型塗層(覆膜)面料
這類面料有點類似於沖鋒衣面料,具有防水透濕的性能,用於高山專業型羽絨服。
不同的是,面料整體會比沖鋒衣面料更加輕薄柔軟一些。另外因為羽絨服一般在寒冷環境下使用,針對的主要以冰雪的固態水的融水為主。
因此面料耐水壓的要求不會像沖鋒衣那麼高,而且大多數採用防水面料製成的羽絨服是不用壓膠的。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低廉的羽絨服為了防止漏絨而使用不透氣的塗層面料。
高密度防水面料
本身織物的密度就很高,一般在290T以上。然後再通過高溫融合表層織物以減小織物空隙的後期處理工藝,提高防絨性。
面料的輕薄、柔軟程度是所有羽絨服面料裡面最高的,同時具有防風、防潑水、透氣性能。這類面料是羽絨服和羽絨睡袋使用最廣法的面料。
後期處理工藝的高低對於面料的防絨性影響很大。目前也有一些戶外品牌使用超輕細密材料,以增加羽絨服的防潑水防水功能與防鑽絨功能。
普通梭織面料加防絨布
採用密度較低的尼龍或者滌綸,在製作羽絨服的時候,在面料里側添加防絨布,可以起到防絨的作用,防絨性能不錯。
缺點是,防絨布影響了羽絨服的柔軟度,並起增加了整衣的重量。最重要的是如果使用的是低劣防絨布的話,羽絨服的透氣性會大大降低,而且在洗滌之後,防絨布容易破損或結塊。另外一種方式是作防絨處理,其工藝是在面料里層刷上一層防絨膠,面料手感很差,並且不透氣。
『陸』 羽絨生產主要流程是什麼
根據中國羽絨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羽絨原料行業龍頭柳橋集團對羽絨生產流程的講解,主要流程分為4個步驟,細致的羽絨生產流程應該有20多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水洗:將收來的羽毛羽絨進行專業清洗
2、分毛:從處理過的羽絨里,分離出高純度絨朵
3、流鐵:再從各個品質的羽絨中將鐵質去除
4、拼堆:將所有處理過的羽絨合成客戶要求絨含量
『柒』 羽絨服的製作材料
羽絨服的製作材料主要是羽絨和塗層織物。
①羽絨:小羽片和絨子(也稱朵絨)的混合物。前者稱羽,後者稱絨。多用鴨和鵝的毛,經選洗分離出小羽片和絨子用作羽絨服的絮料。羽絨有灰白兩種,白者為佳。羽絨服的質量與充絨量和含絨量有關。
②塗層織物選用經緯紗高密的絲綢、棉布、棉滌等織物,經軋壓處理,使經緯紗之間的空隙縮小,再塗以高分子漿料,使之與織物形成交鏈的透明皮膜覆蓋層,以封閉織物經緯間隙,在塗層漿料內加入氟磷樹脂或有機硅類防水劑,使織物具有防露絨、防滲水的性能,舒適。
(7)羽絨服的製作工藝與流程擴展閱讀
羽絨服的來源:
中國周代已用鳥獸的毛羽製成羽衣,也稱毳衣。漢代有用氂牛毛做衣服絮料 ,唐代有取鵝的毛絨做衣被絮料。
中國羽絨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流行,當時面料檔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款式也比較單調,含絨率低,填充量大,外觀臃腫,被稱為麵包服。隨著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羽絨服成為服裝領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消費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八十年代初,我國第一代羽絨服裝以輕、軟、暖的特點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例如中國最早興起的羽絨品牌之一雁皇羽絨,當時用的是塗層尼絲紡面料,其板型、款式造型為滑雪衫式的麵包服、登山服,結構比較簡單,後又打破傳統設計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