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張學良大風衣

張學良大風衣

發布時間:2022-03-09 11:16:10

1. 張學良被釋放後,為何還能過上揮金如土的日子

張學良號稱少帥,他的爸爸是張作霖,曾經是東北軍的老大,不過因為皇姑屯事件,所以張作霖去世了,張學良就接替了他的位置,而張學良的思想是非常先進的,一直都反對國共兩黨對戰,所以後來還挾持了蔣介石,讓他一同抗日。

大多數長壽的老人,心態都非常平和豁達,對任何事情都不斤斤計較,這樣的人看起來大大咧咧,遇事卻表現出極寬容的心態,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最終得利的終是自己,者或許就是所謂的智者吧,張學良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長壽了。

2.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去美國卻過上奢侈生活,他的錢從哪來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去美國卻過上奢侈生活,他的錢大部分是妻子於鳳至在美國經商賺取的,然後留給了他。

盡管張學良被捕五十年是艱難的,但容忍蔣介石的富有同情心的態度。在始終自信的趙四的陪伴下,他為自己的孤獨生活帶來了很多安慰。在那段時間里,他的原妻子於鳳芝去了美國,與丈夫一起離開美國,直到病情加重後才離開美國。江蘇鄂良在過去的50年中已返回台灣,直到20世紀末蔣介石的兒子蔣介石去世後,江蘇梁才恢復了自由。

張學良雖被軟禁半世紀但依舊能在晚年過著奢侈的生活,不可謂不幸運了,這個人物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張大帥「。

3. 張學良的東北軍最後哪去了

不褒不貶。分開來說,第一點,先說你們知道的張作霖,有他在一天,就能護住國門一天,日本知道張作霖有實力有手段不敢造次,只有暗殺了才能進一步動作。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暗殺的第一位將軍,犧牲的第一位將軍是張作霖。第二點,張作霖本是袁世凱舊部。除去中央革命軍,其他各地軍閥如此,都是老奸巨猾之輩。並且互相沒有合作只有算計,包括中央革命軍這是事實 ,人心不齊。第三點,張學良經驗不許足太嫩。張作霖一死東北軍各懷心思蠢蠢欲動。再加上蔣介石的命令,和日本的實力和野心錯失戰機。全國統一抗戰8年總計抗戰時間11年東北淪陷3年。全國之力打了8年,要不是歐洲戰場勝利不知道還要打多久。日本浪子野心,東北軍扛不住的。第四點,東北尚未徹底淪陷之時,求援無果,四方仁人志士,安享太平,不願發援,眼看東北同胞身陷厄難無動於衷,想獨善其身,錯失最後的機會,戰火燃遍全國。第五點東北軍被蔣介石分割打散,防著,看著。這是當時的軍隊被打散,還有好多當時撤出來的國恨家仇的百姓從軍,或是加入國軍或是加入了八路軍,或是在淪陷區用著大刀和長矛,在冰天雪地里艱苦抗戰。東北軍,除了徹底蔣化的,(立場不同,內戰時全軍覆沒),化整為零的參與了全國所有重大戰役,打出了血性,打沒了編制,軍官都算上回來的不到100人,(蔣有一支蔣化部隊雖然部門起義八路,解放內戰時全部陣亡)其餘的全國東北遍布萬人坑,受到的傷害無以言表。第六點,日偽軍,哪裡都有日偽軍,沒有骨氣的人,不作反駁,不作評判,就是現在哪種小人宵小也很多。第七點,解放後,入朝作戰,東北軍人未曾退縮,在短暫享受到來之不易的和平後,毅然決然奔赴朝鮮,一批又一批無懼犧牲,多少無名烈士的墓碑,多少白發蒼蒼老人老淚祭奠……。不曾退縮。第七點,支援全國建設,無私奉獻,自己千瘡百孔。東北不背那個鍋。東北對的起國家,不要歧視偏見東北,搞地域黑。另外,裡面的內容參考整理於網路文庫,雖然抗戰勝利了,但是要銘記血的教訓,吸取經驗教訓,要團結統一,要發奮圖強。最後,抗戰革命的先烈們英魂不散,庇佑我中華,萬年不衰,繁榮富強。

4. 張學良比張作霖如何

我說兩句。。說起張作霖,作為東北人心中永遠的大帥,他的一生波瀾起伏,大開大闔,具有傳奇色彩的一部中國近代綠林小說。1875年生人,綠林起家,可謂白手打天下的最直接的代表性人物。此人雖沒有讀過什麼書,但城府極深,並且在適當的時機接受招安,以東北為根據地幾次問鼎中原,並在1924年進入中南海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領導人。在那個朱嘯天演的東京審判裡面,日本當時政府唯一承認的就是張政府。另外張大帥算是一個愛國軍閥,之所以這么評價,原因在於日本人為什麼要炸死他?!他若是個賣國者,日本人為什麼要置他於死地?!張作霖算是個傳奇,統治東北13年,勵精圖治,沈陽當時叫奉天,起了幾家當時國內少有的民族工業,類似於,八王寺汽水廠之類的,為民族工業做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一生不必太多評價,本人心中東北人的驕傲!
至於少帥張學良,本人評價他就要另作一番審斷,本人一直認為,張學良的歷史評價出自於紅色政權的主觀臆斷,張學良歷史功績,怎麼說呢,首先是率領當年「天下第一精銳」出關幫蔣介石立棍,讓蔣介石中原大戰立於不敗之地,再者我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他要易幟?!跟日本人打呀!廢什麼話,再者蔣介石的「堅決不抵抗」也有待歷史性的推敲,當時9.18的時候蔣介石在一艘渡輪上面,根據本人歷史性的反復推敲,我覺得9.18不全是蔣介石的錯誤,然後據這位少帥老年自己的回憶錄,他是錯誤分析了9.18的形式,造成了千古遺恨。。至於西安事變就見仁見智了。。怎麼說蔣當時也是他的領導!哈哈。。少帥風流,曾經一首打油詩,寫得好,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哈哈,風流鄉是英雄種,哪管東師入沈陽!!怎麼說,呵呵。少帥為人中肯,但是此人屬於易感人群,怎麼說呢,吃,喝,嫖,賭,抽,無毒俱全,確活了101歲。哈哈哈這簡直是。。我只能說張家的基因好!呵呵
綜上所述,我覺得張大帥,依據「紅色政權」的論斷,大軍閥!殺了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是他人生的敗筆。這也是見仁見智了,至於少帥更是見仁見智了,為什麼他能跟共產黨合作?不是受了當時的共產人的激進談話么,易感人群。。。少帥要是夠能力,憑借當年他爹打下的江山完全能一統中國,當時的東北軍堪稱「天下第一精銳」確在不抵抗的口令中。。。不堪回首啊!至今經過大帥府門前,還能看見少帥的塑像,令人感慨萬千,其實我覺得立個大帥的塑像能讓人對那時的歷史做一個更好的詮釋。。小日本,有朝一夜,夢里東北軍跨海征東,學良掛帥。。。

5. 張學良再東北能打過當時的日本人嗎

應該是不能,雖然奉天的裝備很多,張學良帶入關的軍隊也有不算太弱的戰斗能力,但與日本人戰斗張學良是要擔風險的,不只是戰敗的風險還有有人給他拖後腿 穿小鞋的風險,再有日本當時正處在少壯派奪權的風頭上,不只是被派遣有挺入東北任務的日軍想奪取東北,將東北變成他們的大糧倉,和入侵周邊國家的根據地。更有駐扎在朝鮮的日軍在,急需證明自己,以期獲得權力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不是當時日本內閣所採取的一中治中,文化侵略,緩慢蠶食的政策,所以日軍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占據東北,且不說張學良他個人的心思是怎樣的,但就從戰力分析的話,日本當時軍中士官們大多都是接受過近代化軍事教育的,還有武士道精神的忠於天皇,敢於赴死的精神,再有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軍對日本對中戰爭的勝利可謂是信心滿滿,而中國近代基本上沒打過一場勝仗,軍中的士官也大多是一些土匪呀什麼的收編過來的,中國人自己的培養的青年士官都還在學校里,中日雙戰力懸殊,還有當時整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外交的懦弱,軍隊與入侵東北也是蓄謀已久,再加上之前炸死張作霖這個主心骨,我覺得即使張學良當時帶兵返回了東北,並下令抵抗,由於日本人動作實在太快,在作出及時反抗之前,東北估計也已有小半淪陷。且早已把朝鮮變成他們的兵營駐扎地,後方根據地,即使這場戰爭日本人會打得艱難一些,張學良最終還是不能抵擋日軍入侵。還有別忘了張學良他帶兵入關是為了干什麼的,中原軍閥並立,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那點小九九,即使張學良帶領軍隊抵抗並且成功的抵擋住了日軍的入侵步伐,但後繼無力,日軍又不可能甘心讓到嘴的鴨子飛了,東北最後可能還是守不住。

以上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興趣可查看當時的軍力對比資料, 包括當時中日軍隊心態的對比,及相關文章。尤其是中方軍隊對高素質的中下層軍官的極度匱乏,以及有軍官但軍官又不在帶領軍隊,而是有軍官自己組成一支特殊的軍隊的奇怪現象……等等,以及相關文章,謝謝。

6. 張學良做到最錯誤的決定是什麼

張學良做的錯誤決定是,在日本挑釁東北軍的時候決定不抵抗,導致了九一八事變的發生,致使東三省全部淪陷。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張學良接到報告以後,下令東北軍收繳武器不許抵抗。

從而讓日均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6)張學良大風衣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北京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

9月22、23日,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也分別發表講話和告國民書,要求「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希望我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沖突」,事實上默認了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張要求其率領的東北軍力避沖突,並退守錦州。

在「不抵抗政策」指導下,張學良和蔣介石都寄希望於國聯。但到1931年10月24日,國聯作出決議,要求日方撤軍,而日本不但不加理會,反而於11月進攻嫩江黑龍江守軍。

日本野心已暴露無遺,張學良自謂:「國聯自身本無實力,僅能調解糾紛,不能強判執行,中日事件最好能自謀解決辦法。」但在嫩江橋戰役中,當日軍和偽軍張海鵬部向嫩江橋進攻時,張學良令守軍於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亂地方,仍舊依賴國聯。

7. 張學良丟了東北三省為什麼不遺臭萬年

過去長期認為九一八事變為蔣介石一貫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實際上「不抵抗政策」是張學良和蔣介石在面對日本威脅問題上的共識。張學良之「不抵抗」,是由於東北軍沒有能力單獨抵抗日本的軍事攻擊,日本最希望能夠挑起戰端,所以不斷升級挑釁行為。

而張一旦與日本開戰,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來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結果只會是丟掉東北的領土和損耗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百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而蔣介石之「不抵抗」,則是為了貫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路線。

在九一八事發當時,乃是張學良下令撤退,而蔣介石日記表明其遲至1931年9月19日晚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張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憶錄中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



(7)張學良大風衣擴展閱讀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次日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再度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日軍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至9月19日10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

8. 張學良靠什麼順利接掌東北軍

1928年7月3日,年僅29歲的張學良向全國通電就職「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在張作霖死後一個月,順利接手東三省的軍政大權。

那麼,在張學良接班的問題上,張作霖起了怎樣的作用?他如何在自己突然出現意外的情況下保證了張學良接班的順利進行?

給張學良網羅一個團隊

一個人想成就大業,單槍匹馬肯定不行,得有人幫忙。這些幫忙的人,按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團隊,只有有了自己的團隊,創業才成為可能。張作霖身邊就有這么一個團隊。

張作霖起家靠的是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等一干拜把子兄弟,這些人成了張氏團隊的早期人員,也是核心人員。在這個「保險隊團隊」的努力下,靠著幾把土銃,從窮鄉僻壤來到奉天這個大都市,又從奉天走向北京,走向全國,開創了威震民國的奉系,張作霖是其中的天然領袖。

可張學良呢?那可說是純正的富二代,含著金鑰匙長大。說張學良是公子哥,也沒什麼不妥。當別人還在學怎麼騎馬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私人飛機。要讓這樣的人去接班,難度不是一點點,可張作霖做到了!

張作霖明白,自己活著,大家還尊你張學良是大公子,可真等我故去了,人家會怎麼待你呢!要想順利接班,首要條件是接班人必須有自己的團隊。這一點,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即是。李世民能頂著「殺兄弒父」的罪名順利成為一代英主,關鍵是有尉遲恭、侯君集、李靖等天策府十八學士的鼎力支持;曹丕之所以能在曹操死後成功逼迫漢獻帝禪讓,靠的還是曹丕跟著父親曹操南征北戰培植的親信華歆等人。自小熟知三國、隋唐演義的張作霖怎能不明白其中的訣竅。

怎樣才能讓張學良擁有自己的團隊呢?

有槍便是草頭王。要讓張學良接班,就得讓他掌握軍權,要掌握軍權就得當兵。可真要把張學良派去當個大頭兵,卻是不大可能的,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沒有先例可循,你見過歷史上哪個太子、阿哥從小兵干起?還不是年紀輕輕就已經是親王、郡王了。這種事,只有在西方的王室貴族中才有能,比如,英國的哈里王子就被派去阿富汗打仗。

在中國人看來,讓子孫從大頭兵干起總不是那麼一回事。直接派去當高級軍官,也不是沒有先例。但在奉軍那種講究資歷的地方,保險隊的老人們是不會買張學良賬的,結果是樹立不起威信,和沒去一個樣。最好的辦法是進軍校,軍校畢業後再出來當軍官。一來,軍校可以使張學良接受初步的軍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麼一回事;二來,為將來奉軍的改頭換面做准備。當時的奉軍匪氣十足,官兵雖然槍法准,但軍隊作戰畢竟不是打家劫舍。拿破崙曾說過:「兩個馬木留克兵可以對付三個法國兵,但是一百名法國騎兵就不怕一百名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國騎兵則能擊潰一千五百名馬木留克兵。 」軍隊作戰講究的是組織性、紀律性,而且軍事技術的進步,導致軍事組織結構日益復雜。讓一群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字不識一籮筐的人去和那些德國、日本教官訓練出來的軍隊打仗,那不是找死嗎?所以,張作霖讓張學良入軍校也算是為將來奉系軍隊的壯大、發展,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做准備。

東北講武堂是張作霖為培養奉系集團的軍事人才而專門設立的軍事學校。入校的主要是奉軍的下級軍官。張學良曾自誇說,自己一進講武堂就考了個第一。有些人認為這還不是沾了張作霖兒子的光。其實不然,當時講武堂招收的都是奉軍連排級軍官,雖然挑的都是能識文斷字的,但數學,物理學對這些人來說不啻於天書。而張學良自小文化基礎比較好,能考第一確實不是因為他是東北王的大公子。

軍校畢業後,張作霖並沒有急著讓張學良去當什麼高官,而是「回鍋」去當講武堂的監督。本來講武堂的最高領導人是張作霖,日常事務由教育長負責。但為了能讓張學良參與到講武堂的日常事務管理中,張作霖計上心來,特設了監督一職交給張學良。

自從有了張學良這個監督,講武堂的事情基本上是張學良管。這樣,從職務上來說,張學良與老師們是上下屬關系,與學生就是師生情誼。我們常說黃埔軍校是國共雙方將領的搖籃,而東北講武堂又何嘗不是奉軍軍官的搖籃呢?張學良長期掌管東北講武堂,對講武堂的師生人品、才能可以說是了如指掌。這是一個領袖人物成長的開始,也是一個接班人建立自己接班團隊的基礎。這一切全都在張作霖的計劃之中。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果如張作霖所預料的那樣。隨著奉軍的不斷擴軍,大量東北講武堂的畢業生被充實到奉軍各級部隊當中去。而在人事方面,張作霖又放手讓張學良做主,所以像日後比較著名的東北軍將領如黃顯聲、許庚揚、牛元峰,甚至開國上將呂正操、萬毅都與張學良有師生情誼。而當時在講武堂任教官的郭松齡、何柱國等人也恰是在此時與張學良建立了特殊的友情。

這樣,張學良就以東北講武堂的教官和畢業生為基礎,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團隊。

讓張學良打出威信來

如果認為張作霖僅僅讓兒子當個東北講武堂的監督就能確保日後能夠接班的話,那就太小看張作霖了。老謀深算的張作霖明白,在部隊中立威的關鍵是能打仗、會打仗、打勝仗。一個娃娃兵,沒上過戰場,別人是不會服你的。

於是,在兒子還沒畢業時,張作霖就從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東三省巡閱使衛隊旅中挑選了一個團的士兵,配屬騎兵、炮兵、機關槍各一連,工兵、輜重各一排,組成一個超強的加強團讓張學良率領去剿匪。剿滅幾個土匪需要這么強的兵力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就叫殺雞用牛刀,保證只勝不敗。張作霖的目的有二:一來給張學良樹立打仗的自信心,這個自信心太重要了,你總不能讓一個人剛從軍校畢業就去打敗仗吧?萬一打敗了,弄不好,張學良一輩子不敢上戰場,那張作霖的精心培養不是全白費了嗎?二來呢,在奉軍中立威,要讓奉軍將士知道,虎父無犬子,我張作霖的兒子也是憑本事走到這一步的。

張學良果然不負父望,剿匪馬到成功。張作霖的把兄弟、時任吉林督軍的孫烈臣極為識趣地公開通電:張學良在吉林剿匪指揮得當,作戰勇敢,敬請提升為衛隊旅旅長。張作霖推辭了幾次後,就順水推舟任命兒子為衛隊旅旅長。張學良當上旅長後,所遺團長一職就交給了軍校教官郭松齡。這是張學良第一次把自己人推薦上來任職,也是打造自己班底的開始。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奉軍一潰千里。張作霖眼看局面無法收拾,馬上派人讓張學良丟下部隊趕快跑。要是連兒子都給吳佩孚抓了去,丟人現眼不說,接班人大計可就全玩完了!可沒想到,張學良在郭松齡的協助下,張弛有度,打得有板有眼,最後還是在兒子的保護下才壓住陣腳。這一下,奉軍的老帥們真正的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小瞧這個公子哥了。但這種令人刮目相看還是有保留的。為什麼?雖然打了勝仗,可誰都明白,這其中郭松齡起了很大作用,你張學良到底有沒有兩把刷子還不一定呢。但在不久發生的郭松齡反奉事件中,張學良的出色表現則讓所有人都閉了嘴。

郭松齡舉起反奉大旗後,一路勢如破竹殺向奉天。張作霖被打得沒了招,把前線的一切事務全權交給張學良處理。張學良先是組織部隊抵抗,成功地把郭松齡部隊阻擋在巨流河一線,然後以情感聯系瓦解郭部。因為郭部的軍官大多由張學良提拔,張學良在前線一喊話,這些軍官大部分自動放下武器。事後,張學良又力主對這些軍官既往不咎,一概重新留用。這一手極其漂亮,雖然張作霖裝模作樣地大罵一通,聲稱要對參與反奉的官兵追究責任,但他心裡也明白,真追究起來,奉軍還打不打仗?所以當張學良提出所有軍官一律留用的主張後,張作霖也就同意了。他知道:好人讓兒子做了,這些人出於感恩,將來對張學良會更加忠心!

在這件事中,張作霖及奉系的老派看到了張學良的指揮作戰能力和在軍隊中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從此再也不敢小瞧張學良。張學良自己也說:「我真正在東北軍中樹立威信是在郭松齡反奉後。」從此,張學良開始獨當一面,張作霖也對張學良完全放權。

後來奉軍和北伐軍對抗,張作霖把所屬軍隊編成七個方面軍,其中嫡系三、四方面軍完全由張學良指揮。雖然最後奉軍吃了敗仗,退入關內,但作為主力的張學良的三、四方面軍並無多大損失。在政治上,張作霖也開始讓張學良適度參與。比如,張作霖退出北平,就把與蔣介石和談的重任交給了張學良。

這樣,經過一系列的歷練,張學良在奉系乃至全國都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人雖死恩威還在

有自己的團隊,有資歷、有能力,但這並不成為能夠接班的必然條件。還有一個條件是各方派系的支持,特別是實力派的支持。

任何一個軍政集團都不是鐵板一塊,大多分成形形色色的派系,奉系集團也不例外。在1928年,奉系大約可以分為老派和新派。老派中又可以分為以張作相、湯玉麟為首的一派和張海鵬、王永江、於芷山一派。前者跟著張作霖起家於八角台保險隊,後者主要是張作霖在一次次高升的過程中加入的。雖然其中很多人也和張作霖結拜了兄弟,但畢竟屬於外來者。新派主要是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陸大和東北講武堂的土派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洋派。土派早期以郭松齡為首,郭死後以張學良為首,洋派的首領是楊宇霆。

歷史上為了爭奪最高權力,統治集團各派別爭得你死我活導致分崩離析的比比皆是,為何奉系集團內部各派別卻能達成妥協,一致支持張學良呢?那得從各個派系的具體情況分析。

先說楊宇霆為首的洋派。楊宇霆加入奉系後深得張作霖信任,歷次奉軍出關作戰,楊一直擔任總參謀長的角色,全權策劃奉軍的戰斗。大樹底下好乘涼,在楊的手下,聚集了一批出身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留學生。他們人數雖少,但卻擔任奉軍的關鍵職務,力量不可小視。但在郭松齡反奉中,楊宇霆為了一己私怨,慫恿張作霖槍斃了郭松齡,得罪了奉軍中一大批軍官,這些人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楊力量。所以在爭奪最高權力斗爭中最先被PK掉的就是楊宇霆。

再來看老派,其主要勢力范圍是地方行政,說白一點就是有錢。其中又以張作相等人最為重要,他們長期擔任吉林、黑龍江等省的督軍,勢力盤根錯節。按理來說,張作相是最有可能接張作霖的班。張作相長期追隨張作霖,對張作霖忠心耿耿,而且一直擔任奉系二把手的角色,讓張作相接班是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事實上,事情也果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1928年6月24日,東三省議會聯合會發表通電推舉張作相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吉林保安司令,張學良為奉天省保安司令,萬福麟為黑龍江保安司令。但張作相「堅辭不就」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之職,並建議張學良擔任「此一重要職務」。

張作相為什麼自己不願意擔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呢?首先,張學良子承父業繼承「大統」乃當時天經地義之事;其次,張作相對張作霖懷有深厚的感情,他不想「乘人之危」奪權;再次,新派和老派矛盾深重,如果處理不慎,容易引發內訌。洋派和土派雖然有矛盾,但在對付老派的態度上卻是目標一致。老派在歷次奉軍出關中摟錢、佔地盤,新派認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盤卻和自己沒什麼關系,這也是郭松齡反奉的原因之一。張作相雖然得到老派的支持,但並不容易全盤掌控奉系,弄不好滿盤皆輸。

在這種情況下,張作相分頭說服老派們支持張學良子承父業,以維護奉系團結。其他老派人也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關內是蔣介石的北伐軍,身邊是狼子野心的關東軍,局勢危如累卵。憑自己手中那點兵力,如果處理不好,弄不好再來一次「郭松齡反奉」,大家都一起玩完。所以,他們也同意了張學良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1928年7月3日,夏日的陽光明媚,沈陽郵局的發報員向全國的郵局發出了一份「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電報。與此同時,在沈陽的大街小巷,也貼出了一張同樣內容的布告。落款是: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張學良。

奉天的精英們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他們有了新的領導人,一盤散沙的奉系又成了鐵板一塊。關東軍司令部里那些虎視眈眈的軍官們則恨得咬牙跺腳,本以為張作霖一死,東北肯定會因為搶班奪權出現大亂,沒想到,張學良竟然異常順利地接了班。

9. 歷史上對張學良的評價

1、政治上他在西安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促成了國共合作的基礎,是對中華民族有功的大功臣。

2、軍事上他在父親張作霖死後,東北易幟,維護了國家形式上的統一,避免了日本趁虛而入。

3、在民族大義上,他在和紅軍的對抗中,採取明打暗和的態度,是共產黨的朋友。

(9)張學良大風衣擴展閱讀:

1、在政治上,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在軍事上,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維持了中國領土完整。

3、在民族大義上,張學良不與紅軍為敵,積極與紅軍進行合作,1936年6月末,在中共北方局領導下,東北軍內的地下黨員成立了東北軍內工作委員會。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指引下,東北軍內和西北地區的地下黨組織互相配合,不斷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10. 張學良被軟禁半生,晚年卻有上億存款,這么多的存款是怎麼來的

如果說在民國軍閥中,有沒有我們應該要感謝的人,那必然是有的,而這其中過的最委屈的,莫過於東北王的後代張學良了。原本在東北躲過第一批日本人的侵略後,他大可以什麼也不管,安心聽從派遣就行了。可是他卻還是按不下屬於中國人的良心,毅然抗日了。在此之後,他被領導軟禁了整整52年,哪都去不了,什麼也幹不成。可是在被釋放之後,他去了美國,卻搖身一變成了大富豪,住豪宅,開豪車,生活奢侈。原來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妻子於鳳至。

這些財產里,既有張學良當年收藏的一些書畫古董,也有於鳳至這些年辛苦打拚積攢下來的財富,若是都要換成錢,恐怕遠不止上億元了。而張學良也在餘生,靠著於鳳至留給他的這筆巨款,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從此定居夏威夷,再也沒有回過國。

與張學良大風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什麼褲子跑更快 瀏覽:619
臨沂春童牛仔褲采購批發 瀏覽:24
男士風衣模特走秀 瀏覽:857
一件阿迪衛衣多少錢 瀏覽:318
以純長袖襯衫如何搭配 瀏覽:179
探路者男士戶外抗寒羽絨服 瀏覽:911
男士粉色衣服套什麼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51
皮帶接頭起層怎麼處理 瀏覽:42
中學生衛衣加絨外套女裝 瀏覽:312
兒童衣動物提花圖解 瀏覽:189
招募旗袍 瀏覽:838
衣外套長了怎麼改成 瀏覽:706
珊瑚絨的睡衣睡褲 瀏覽:36
男士三角內褲哪種款最好穿 瀏覽:206
灰色衣女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641
第一次洗牛仔褲如何不掉色 瀏覽:306
羽絨服表布用什麼面料 瀏覽:511
校花校服屈辱 瀏覽:533
男款冬天風衣好看嗎 瀏覽:606
淺藍色制服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