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馬識途的識與慧眼識金的識意思一樣嗎
請看360網路對識的解釋:知道,認得,能辨別。~貨,~字。
老馬識途既是老馬認得道路。慧眼識金既是慧眼認得金子,因此兩個成語中的識字意思是一樣的。
『貳』 慧眼識金的委婉說法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希望你們是我等待的伯樂。
『叄』 有古今中外「伯樂」發現「千里馬"慧眼識金從而獲得成功的故事簡介么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干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肆』 委婉的表達慧眼識金的成語
別具慧眼,漢語成語,拼音是bié jù huì yǎn,意思是指為具有獨到眼光、高明的見解。[1]出自《愛日齋叢鈔》。
知人善任,漢語成語,拼音是zhī rén shàn rèn,意思是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出自漢·班彪《王命論》。
『伍』 慧眼識金什麼意思
眼力敏銳能夠識別寶物、人才.
『陸』 什麼是慧眼識金
你會識別偉大的作品嗎?對於偉大的作品,有很多或神秘或半真半假的解釋。請參加這個快速測試,看你的慧眼敏銳到什麼程度。正確的陳述寫對號,錯誤的寫錯號。
是真是假
——1.我們都會識別好的作品。
——2.好的作品令你廢寢忘食。
——3.偉大的作品是你願意同朋友分享的短篇小說。
——4.它是令你百看不厭的劇本。
——5.優秀的作品是那部令你百感交集的電影。
——6.好的作品可以在抒情詩中找到,它令你久久難以釋懷。
——7.偉大的作品是那首在艱難時使你感到慰藉的詩。
——8.好的作品可以是詩或者散文。
——9.好的作品可以是紀實的或者科幻的。
——10.只有天才才能創作偉大的作品。
答案
1-9項為真,只有第10項為假。
下面舉出三篇傑作。第一篇是戲劇詩,第二篇是一部小說的開頭,第三篇摘自篇散文,看看你能否識別和品味其中的妙處。
修辭,修辭,修煉措辭
第一篇:請說出獨白者和本篇的美妙之處。
輕聲!那邊窗子里亮起來的是什麼光?
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
起來吧,美麗的太陽!趕走那嫉妒的月亮,
她因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麗得多,
已經氣得面色慘白了。
既然她這樣妒忌著你,你不要皈依她吧;
脫下她給你的這一身慘綠色的貞女的道服,
它是只配給愚人穿著的。
那就是我的意中人;
啊!那就是我的愛!
唉,但願她知道我在愛著她!
出處:
寫作特色:
這篇文章選自莎士比亞的《羅米歐與朱麗葉》。你當然知道這是一篇佳作,因為莎士比亞的每一篇作品都被文學界奉為圭臬。但是,請讓我們把這篇文章作為樣本,進一步加以剖析和欣賞。
莎士比亞在這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修辭—詞語的比喻性用法。修辭是生動、形象地使用詞彙,激發讀者想像力的一種方法。修辭包括:明喻、暗喻、轉喻、誇張、擬人等。在這篇摘自《羅米歐與朱麗葉》的獨自中就可以找到兩種修辭方法。
●暗喻。這種修辭手段是指將兩個互不相同的東西進行比擬,即用我們所熟悉的一事物描述不那麼熟悉的另一事物的一種比擬方法。暗喻不使用「像」、「如」這樣的詞進行比擬。「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就是暗喻。
●擬人。擬人是指給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人的特徵。有效的擬人能使事物像人一樣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在這里,莎士比亞把太陽和月亮比擬成人,「起來吧,美麗的太陽!/趕走那嫉妒的月亮,/她因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麗得多,/已經氣得面色慘白了。」
在寫作中使用修辭能讓你對人、地點和事物的描述更加精確,更富有詩情畫意,創造令讀者永久回味遐想的意境。
錯落有致:排比和重復
第二篇:請體味這篇獨具匠心的文章。
那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時代,那是壞得不能再壞的時代;那是閃耀著智慧的歲月,那是充滿著愚蠢的歲月;那是富於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一切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長夜漫漫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絕望的冬日;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下地獄。簡言之,那時候的情景和我們現在的時代極其相似。因此,專門研究那個時代的喧囂一時的權威們,無論他們是褒還是貶,都認為必須用色彩最強烈的字眼兒去描繪它。
出處:
寫作特色:
這是查爾斯·狄更斯的經典革命小說《雙城記》的開篇。在這里,狄更斯運用了排比和重復這兩種寫作技巧,既生動有力,又形象具體。像這篇小說一樣,很多正式體裁的散文的魅力大多來自詞句的重復。
排比句
可以用相關的對偶詞,如「男女老少」或相關的對偶片語,如「那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時代,那是壞得不能再壞的時代」創造平衡句,這種平衡結構就稱為排比句。狄更斯每句話的開始都是:那是……。然後使用了形容詞,介訶和名詞。
狄更斯也運用了排比來取得幽默的效果:「我們都將直接走上天堂,我們都將直接走下地獄。」他的這種排比的使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雙城記》的開篇成為文學史上最經典的段落實在是名至實歸。
白宮的發言人
排比和重復對許多最著名的演說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約翰·肯尼迪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就運用了排比和重復,使得他的演說朗朗上口,韻味十足,成為20世紀的經典演說:「因此,美國同胞們,你們要問的不是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是你自己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
亞伯拉罕·林肯在《在葛底斯堡的演說》中充分運用了排比和重復,使這篇短短不足三分鍾的致詞,古韻豐溢,氣勢磅礴,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但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這塊土地我們不能夠奉獻,我們不能夠聖化,我們不能夠神話。」請注意其中「我們不能夠」的重復使用。
恰如其分:措辭
第三篇:請指出本文的藝術效果。
這是考驗人們靈魂的時刻。在這場危機中,夏日裡的戰士和陽光下的愛國者將在他們對這個國家賦予的責任面前臨陣退縮;但是,現在能夠挺身而出的人,是值得男女老少的熱愛和尊重的。暴政如同地獄,並不容易征服;然而,令我們感到寬慰的是:沖突越激烈,勝利越榮耀。我們得到的過於容易,我們就會過於輕視它。它之所以寶貴,就是因為它被賦予了全部的價值。上帝知曉該怎樣衡量它的價值。如果像自由這樣的神聖之物都得不到崇尚,那實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出處:
寫作特色:
對於這段文字,你一定非常熟稔,甚至引用過,可是你能真正道出它的藝術魅力嗎?這是英國散文家托馬斯·潘恩的《美國危機》的開篇。《美國危機》是托馬斯·潘恩所寫的一系列激勵美國人民投身獨立戰爭擺脫英國統治的戰斗檄文中的一篇。在獨立戰爭前,潘恩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當過教師、煙草商、雜貨商等。他寫的這篇充滿戰斗激情的作品鼓舞了人民的鬥志,對獨立戰爭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成為美國殖民時代最暢銷的書籍,永載史冊。
潘恩准確地運用了詞彙,表述觀點,吸引讀者。比如,他恰當地把握了「夏日裡的戰士」和「陽光下的愛國者」的內涵意義,暗指那些只在風平浪靜之時才支持你的人。他還使用了「神聖」一詞來描述自由,從而表達了獨立的崇高無價。
措辭是指對詞語的選擇。好的措辭使你的意圖表達得簡潔、有力。措辭從正式的多音節的繞口令到非正式的俚語和方言。兩者不存在本質的好壞之分,只不過適用於不同的語境。
●文雅用詞。這段文字是摘自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的作品:「欲成人者,必先悖逆。欲得神助者,必不畏聖名,為善行而探求。」
●方言。本段摘自馬克·吐溫的大白話:「俺怎麼也弄不明白這只跳蛙到底給這個國家鼓搗出了什麼玩意兒——俺懷疑它有病——但它看起來又是那麼活蹦亂跳的。」
請判斷一下潘恩在這篇文章中的措辭的層次。
『柒』 慧眼識金相近的成語
獨具慧眼
dú jù huì yǎn
【解釋】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
【出處】豐子愷《談自己的畫》:「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獨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賞者。」
【結構】動賓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獨特的眼光
【近義詞】別具慧眼
【例句】曹禺《作莎士比亞的知音》:「獨具慧眼的偉人,在昏昏不明處,卻看穿知識的根苗。」
【英譯】can see what others cant
『捌』 慧眼識金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
慧眼識金,褒義詞。
慧眼,huì yǎn ,一般為佛教語。五眼之一,指二乘的智慧之目。亦泛指能照見實相的智慧。慧眼又稱靈眼,其來源於印度教濕婆神的巨大慧眼,可以洞察凡間一切。可見是褒義。
識金,也是褒義。
慧眼識金,就是用敏銳的洞察力發現金子發現寶貴的東西。褒義。
『玖』 慧眼識荊什麼意思 和慧眼識金意思是否一樣
原本就是"慧眼識荊",後以訛傳訛為"慧眼識金"。就象"有眼不識荊山玉"訛傳為"有眼不識金鑲玉"一樣。呵呵,拜金主義自古就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