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歌你拍一我拍一織毛衣
吃雞肉
2. 這首童謠的謎底是什麼!
這是一首在民間流傳已久的兔子童謠,據說起源於1985年左右,曾經有一段時間被廣為談論,頭兩年又有大肆傳播之勢。有人說,它預示著人類生老病死的整個過程;有人說,它記載了兔族歷史上一場最大的瘟疫;又有人說,它其實是一首藏頭詩等等。最為流行的一個說法,是說這其實是一起密謀殺兔事件。乍一看,這是一首童謠,詞句通俗,押韻順口,以兔子的故事為主題。再一聽,這是一首詭異的童謠。終一想,這是一個恐怖的故事。是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這首兔子的兒歌,諸位如果不知道這首兒歌的,是否覺得這首兒歌很正常,並無什麼奇怪之處?但是,請諸位再聽,再看,去想,去想……您知道它藏著怎樣的玄機?而我搜集到的解釋,又有多麼詭異?
解釋版本之一:數字的版本:
這個童謠的詭異之處不在其內容,而在每一句的字數。每一句的字數是:5,4,5,4,5,4,5,4,10,9,4,8.按數字音譯就是:我死,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這也許是「微笑的兔子」給它自己的一種祝願吧。
解釋版本之二:諧音的版本:
這個謎語還有另外的諧音版本,不累舉,現解釋其中較有名的。謎底是去掉兔子,數字同音。因為中國地方話多,具體只有查證謎語的出處才能得到最准確的答案。但是,無論如何,都得到一個隱晦的謎底:
「大病了,兒瞧,想買葯,死熬——死命的熬or死了才熬or熬葯的時候死掉了,我死了,驢抬,去(妻)挖坑,不(爸)埋,就(舅)坐在地上哭起來,試問他(她)為什麼哭,就(舅)說:我一去不回來……」
謎語的詭異處在以死人的口吻寫出,也就是這個謎語是死掉後的人寫的。再看謎語的意境,此人身世似乎十分悲慘,按以上搭配,想像力豐富點甚至可以推測舅舅和死者妻子有姦情(根據另個版本這個推測有力點,由於謎語容易被孩子傳唱,再加上封建保守思想,可能被人為改成現在的版本),所有解釋在加上「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的無奈,不僅讓人深感悲哀和凄慘……
解釋版本之三:形狀的版本:
把整個歌謠每行字居中,就是一個墓碑的形狀:
_____大兔子病了_____
______二兔子瞧______
_____三兔子買葯_____
______四兔子熬______
_____五兔子死了_____
______六兔子抬______
_____七兔子挖坑_____
______八兔子埋______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來
__兔子問他為什麼哭__
______九兔子說______
__五兔子一去不回來__
解釋版本之四:螺旋的版本:
盡管童謠中出現了十個兔子,但有直接承接關系的每次只有四個。也就是說,要是把這童謠拍成電視的話,每個鏡頭出現的兔子最多不會超過四隻。再加上對數字的討論,就可以推斷出,其實這首童謠里只有四隻兔子,並且這童謠是以四局為一個回環的。這樣,大兔子就變成五兔子。
如此推理,這首童謠就變成了: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買葯,四兔子熬;
大兔子死了,二兔子抬,三兔子挖坑,四兔子埋(!)
大兔子突然醒了坐在地上哭起來(!!)
二兔子問它為什麼哭?
大兔子說:大兔子一去不回來(!!!)
正是這樣,這首童謠的詭異之處就在於:表面上有十隻兔子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事實上只有四隻。
如果只有四隻兔子,那麼這個故事真是寒意習習……
有句話說得好,恐怖源於未知。而這種「後來才發現自己熟悉的東西是未知的」或許會讓人有一種後怕吧,這正是這首童謠的詭異之處。
解釋版本之五:一個人深邃思考的版本:
如果上一個版本有點寒意的話,這一個版本中,諸位盡可以再想像成只有一隻兔子:
兔子病了——感覺自己病了,
兔子瞧——給自己看病,
兔子買葯——自己去買葯,
兔子熬——在煎熬,
兔子死了——死了,
兔子抬——自己抬自己,
兔子挖坑——自己挖坑,
兔子埋——自己埋自己,
兔子坐在地上哭起來——!!
兔子問他為什麼哭——自問,
兔子說——自答,
兔子一去不回來——幽幽的微笑……
解釋版本之六:推理的版本:
好了,不再陰森森的解釋了,來一個智慧一點的版本:
這是一樁密謀殺兔事件。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買葯,
「四兔子熬……」
這四句,平平淡淡,除了朗朗上口的韻律外,沒有什麼特別。
「五兔子死了……」
等等,為什麼突然有個五兔子死了?
那麼,懷著這個疑問,先看看下面有沒有線索,故事繼續。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來,
「十兔子問它為什麼哭,
「九兔子說:
「五兔子一去不回來!」
這後七句,我們沒有找到線索。好,再回到開始。
「大兔子病了」。
大兔子病了,怎麼死的是五兔子?
嗯,我們有了初步判斷:五兔子的死跟大兔子有關。現在,問題就變成:五兔子是怎麼死的呢?有了這個初步判斷和這個新的問題,我們再來抽絲剝繭:
1, 首先,「大兔子病了」。有人來看病嗎?
2, 有,「二兔子瞧」。因此二兔子是醫生。
3, 「五兔子死了」。病的是大兔子,五兔子卻突然死了,顯然與大兔子的病有關。
4, 原來,兔子也是有階級的。「大兔子病了」。要治他的病,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犧牲其他兔子做葯引。五兔子被做成了葯引。
5, 可想而知,大兔子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6, 「三兔子買葯」。其實「買葯」是黑話,指的是弄葯引,這個「買葯」就是去殺掉做葯引的五兔子。三兔子是一個殺手。
7, 「四兔子熬」。四兔子是一個葯師。
8, 可是做葯引的為什麼是五兔子?因為哪只兔子適合做葯引是由醫生決定的,而「二兔子瞧」,二兔子就是醫生。
9, 一二兩只兔子的關系原來是緊密的,昏君奸臣型:大兔子是皇帝,二兔子就是他身邊進讒言的小人。奸臣進讒言,哪怕要害死另一隻兔子,昏君都接受。
10,二兔子無緣無故為什麼指認五兔子做葯引?可以假設,二兔子是惡意的,借刀殺兔搞死了五兔子,可是他們之間有什麼過節呢?
11,我們不妨猜測可能是情殺,由於一隻母兔。
12,誰是母兔呢?想一下,全歌只有一句「九兔子哭了」,女人愛哭的天性,所以九兔子是母兔。
13,九兔子為什麼哭?因為她愛的是五兔子,然而五兔子死了。
14,「六兔子抬」,看似合理,實則有差,一隻兔子怎麼抬?他顯然是被抬。
15,他為什麼被抬,因為他也死了。
16,既然五六兔子都死了,為什麼只有六兔子被抬?很簡單,五兔子死是預謀之內要拿去做葯引的,而六兔子死是預謀之外的。這一點,坐實了五兔子之死是有計劃也即要去做葯引的這一判斷。
17,那為什麼預謀之外還會導致六兔子之死呢?我們現在暫時不知道。只知道抬他的兩只兔子隨後一個挖坑,一個埋屍。「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沒錯,抬他的就是七八兩只兔子。
18,六兔子是被七八兩只兔子殺的嗎?應該不是,因為歌謠裡面沒有給出適當的理由。而迄今所知的兇手只有三兔子這位殺手,因此六兔子多半也是被三兔子殺死的。
19,七八兔子同時出現,從他們一起抬六兔子並合夥挖坑埋屍可以看出來。然而他們為什麼沒有幫助五六兔子抵抗三兔子?那隻有一種解釋:他們屬於隨風倒的主,為了保命,什麼事都肯做。
20,接著分析,事情是這樣的:當五六兩兔被三兔幹掉後,七八兩兔出現了,但是他們平時都很聽話。於是三兔就放過了七八兩兔,並讓他們把六兔抬走,挖坑埋了。七八一看,命保住了,反正事情也發生了,無法挽回,只好照辦。
21,看來,七八兩只兔子的關系也比較緊密,爛兄爛弟型。
22,三兔子殺了五兔子,為什麼還要再殺六兔子?這就回到剛才的問題——預謀之外的六兔子為什麼死了?我們只好猜測六兔子基於某種理由,在三兔子殺害五兔子的過程中,不幸成了意 外受害者。合理的判斷是:六兔子與五兔子感情篤深,在三五兩只兔子的搏殺中站在五兔子一方,作為殺手的三兔子才把他們一起殺了。
23,六兔子幫助五兔子抵抗殺手三兔子,最終為友喪命,可見六兔子是正直的。諸位想,五六兩只兔子是一對生死兄弟,但是從他們合力都打不過三兔子來看,這對好朋友應該都很文弱。 沒錯,這兩位都是才華橫溢的正直文人。原來五兔子是因為這種風度才被九兔子所愛,而被奸臣二兔子嫉妒呢。
24,嗯,五六兩只兔子的關系也是緊密的,難兄難弟型。
25,現在,大家發現沒有?每相鄰的兩只兔子關系都是微妙而緊密的。1-2,昏君奸臣關系;5-6,難兄難弟關系;7-8,爛兄爛弟關系。
26,上述三對六隻兔子的關系如此,我們可以猜測其他一些相鄰的兔子也有類似緊密的關系:3-4,他們有什麼關系呢?我們現在好像知道了:三兔子是殺手,四兔子是葯師。三兔子當殺手 ,是助紂為虐型,四兔子也該差不離,至於四兔子怎麼個助紂為虐呢?回去想想「大兔子病了」,哦,我們終於推理出來了:四兔子經常給皇帝做一些長生不老葯什麼的,把皇上搞生病了 ,又親自熬兔子葯引。9-10,在女人哭的時候,身邊一定會有愛她的男人,而她的哭泣一定是為了她愛的男人。可惜,愛她的兔子和她愛的兔子不是一隻兔子。很明顯了吧,十兔子暗 戀九兔子,關心她,看到她哭,他當然要去問原因。
這樣,一件事情算是說完了。但是,真的說完了嗎?
後記:
1, 情殺不是隨便猜出來的。觀全局,二兔子位高勸重,但即便這樣,也有他得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九兔子的愛。所以二兔子要殺五兔子的原因很可能是這個,而且五兔子既然才華橫溢又 為人正直,應該平時就經常與他作對,所以二兔子才起了殺心。
2, 其實五兔子死的非常慘,因為二兔瘋狂妒忌他,所以不想讓他成為一個正常的男人。再說皇上平時吃了葯師的長生不老葯,荒淫無度,哪裡最虛弱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所謂吃什麼補什 么,其實五兔被做成葯引的部位應該是……
現在,諸位覺得怎樣?
還沒結束。
推理的補充:
1, 作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必然要有因果關系。這個故事有了果,即情殺,但沒有因,所以顯得不完整。就是大兔子為什麼病了?無緣無故的病了便引發了血案么?顯然不是。
2, 從一個嚴密的邏輯上來看,這個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出現都是有聯系的,且每一個按序列排下來的兔子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動機),比如:大兔和二兔,二兔和三兔,三兔和四兔,這個上文已經大致說明了,我就不進一步講了。但大家有沒有覺得,十兔子的出現好象在這個邏輯中顯得微不足道,即使沒有十兔子,這個故事也能順理成章的結束,因此十兔子在這個邏輯中的動機顯得蒼白。
真是這樣嗎?
結論:
根據以上推理,我們都忽視了這個故事的重點,就是十兔子。他為什麼出現在這個故事中?難道僅僅為了引出九兔子的一句話么?錯了,這是一個有預謀的兇殺案!而且,十兔子就是這個案件的主謀——不是二兔子!其他所有兔子都是在他全盤計劃中的一枚棋子。
案發過程大致如下:
1, 十兔子喜歡九兔子——上面已經判斷過了。而九兔子不喜歡他。
2, 五兔子和九兔子相愛。
3, 十兔子嫉妒。
4, 原來十兔子才是朝中最大的奸臣,是大兔子身邊親信的人,並且對其他兔子之間的關系了如指掌,也就是說,他很清楚大兔子如果病了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事。
5, 但五兔子也是有身份的,十兔子沒辦法隨便處置他。
6, 所以,十兔子就想辦法利用四兔子讓大兔子生病,再想辦法讓二兔子進讒言。
7, 接下來的一切就像上文說的那樣發生了……
最終解釋:
所以,貫穿整個這個故事的主線就是:十兔子。他是這個故事的結尾也是這個故事的開頭。這樣,這個邏輯才顯得天衣無縫。故事的名字就是:借刀殺人!
解釋版本之七:微型推理的版本:
假如諸位覺得上一個推理版本太復雜,那就來一個簡單的。
「大兔子病了」,大兔子生病,這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二兔子瞧」,這里可以理解為兩只兔子來瞧,就是二兔子和三兔子,應該是大兔子手下的親信兼干將吧。
「三兔子買葯」,二兔三兔看完大兔子,認為生病該吃葯,於是三兔子就負責去買葯。
「四兔子熬」,三兔子的葯方終於出來了,要用四隻兔子來熬。同樣四兔子也成為第一個被熬的,這是第一個被害者。
「五兔子死了」,於是五兔子也死於被熬,第二個被害者。
「六兔子抬」,六兔子抬可以理解為被抬,也死了,第三個被害者,這也可以解釋之前的關於「抬」字的疑點:抬這個動作需兩個以上的人才可完成,單一個六兔子如何作到?因為他是被抬的……
「七兔子挖坑」,七兔子為了免於一死,趕忙去挖坑,在二兔三兔面前博取好感,不如說是信任度吧。
「八兔子埋」,同樣八兔子也為免一死,趕忙去埋死去的三隻兔子。為苟且偷生甘願當其爪牙。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來」,這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九兔子要哭?因為葯需要四隻兔子,下一個死的就是他,所以九兔子哭起來。看來九兔子是明白形勢的。
「十兔子問它為什麼哭?」十兔子不知道情況,於是問九兔子。
「九兔子說:
「五兔子一去不回來!」為什麼五兔子一去不回來?這里五的意思是五隻兔子,但明明只需要四隻兔子啊?原因在於七兔子、八兔子為免一死,一個跑去挖坑,一個跑去埋,然而葯還需要一隻 兔子,下一個死的就是我,我沒辦法逃了,如果逃了,死的就是你。可是即便我們四隻兔子死了做了葯,大兔子還是一樣會病死。竟然全是二兔和三兔的陰謀:一共要死五隻兔子。所以,九兔子的意思是「我們五隻兔子一去不回來!」
解釋版本之八:無奈的解釋: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買葯,四兔子熬。
這個過程不知在多少人身上循環了多少次。今天你是買葯的,明天你也許就是垂死在床上的。任何人都不再驚奇,不再感慨。生命的來去,就像一抹浮雲,誰也抓不住。
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
人們對死亡已經司空見慣。人們已經忘記了悲痛,而變得麻木而遲鈍。只是機械的做著以前做過無數次的動作。當把親人埋掉的時候,心裡就像在說:出門啦?路上小心點,早點回來哦。
當九兔子忽然哭起來時,十兔子甚至表示驚訝。唉,只有九兔子還有一點點清醒,他意識到,離去的兄弟再也不會回來了。但也只有他一個人還清醒。
解釋版本之九:無聊的解釋:
無論如何,前面的內容還是會讓諸位感到壓抑吧,下面來點活躍氣氛的:
大家可以把前面從一到十的兔子全部遮掩起來看一下。結果,我們得到了什麼?
病了,
瞧,
買葯,
熬,
死了,
抬,
挖坑,
埋,
坐在地上哭泣來,
問他為什麼哭?
說:一去不回來!
突破口在「瞧」字上。去哪裡瞧呢?肯定是醫院了,然後整個故事的主線就很明了了。
一個人病了,去醫院瞧,買了葯,熬煮以後服用,結果卻死了,大家抬出醫院,在墳地挖坑,把他埋了,死了的那個人的一個家屬坐在地上哭泣來,別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去醫院看病,一去不回來!
然後呢,這首童謠就是在罵當今社會醫院道德淪喪,只為賺錢而對病人的病毫不關系的態度吧!
解釋版本之十:另類的解釋:
如果諸位已經從恐怖氣氛中解脫出來了,那麼再來見識一個另類的:
其實這應該是記錄著兔族歷史上的一次大瘟疫的傳染。
災難是從大兔子開始的,大兔子病了——>導致了二兔子也去看病——>三兔子也得買葯吃——>四兔子也得了病在家苦熬——>五兔子終於熬不住病死了——>六兔子也病死了被抬走——>七兔子挖坑其實是深知自己不久於兔世為自己准備的(我們人類也有這種風俗)——>八兔子埋了(這不用說了吧)——>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族裡的兔都死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身染重病能不傷心嗎?)——>十兔子是代表族中從外歸來而不知情的兔子(每個群體都有這么一部分人)所以就問啊「咋哭得那麼厲害捏?」——>九兔子就說了「五(通:吾)們兔族將一去不復還了!」
真是一片死兔露於野、千里無兔鳴的悲慘景象啊!死者十之八九啊(十隻兔子死了七隻還有兩只也快死了)!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買葯,
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來,
十兔子問它為什麼哭?
九兔子說,
五兔子一去不回來!
童謠的起源
一.原版 《無人生還》(不確定真實性,不管怎樣,大家當個故事看吧)
原版:
本來不是兔子,是蝦子。
大蝦子病了,二蝦子瞧,三蝦子買葯,四蝦子熬,五蝦子死了,六蝦子哀,六蝦子坐在地上哭起來,七蝦子問他為什麼哭?六蝦子說,五蝦子一去不回來!
一、隱形墓碑
這首童謠是民俗學家司馬子鑒從岳家村回城的路上聽到的。
那天,他們的車剛經過一個山道,突然發現前面發生了滑坡,從山上沖下的泥土和石頭把公路截斷了。山路狹窄,掉頭回去,也不可能,看來只有堵在這里,等待清障的工程人員疏通了公路才能回去了。
司馬子鑒和楊樂樂在車上悶得心慌,便下了車,走到路邊透透風。
這是一條盤曲的山路。路邊有幾個五六歲的小孩正在玩耍,他們一邊玩,嘴裡一邊唱著這首童謠。
司馬子鑒聽到這首童謠,突然來了興趣。他想起自己正在收集各地的童謠,准備編一本童謠集,便讓楊樂樂去車上拿來錄音筆,將童謠錄了下來。
「這真是一首奇怪的童謠,」聽著童謠,司馬子鑒的眉頭慢慢皺起來,他轉身問楊樂樂:「為什麼生病的是大蝦子,卻是五蝦子死了呢?這似乎不太符合邏輯啊。」
見司馬子鑒一臉認真,楊樂樂差點笑起來:「我小時候還唱過『小老鼠上燈台』呢,難道小老鼠真的會叫奶奶?這不過是小孩子們用來練習數數的童謠罷了。」
司馬子鑒搖了搖頭,並不同意楊樂樂的看法:「我了解中國的文化。很多童謠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也有來歷,至少跟當地的民風民俗有一定的關系。」
司馬子鑒從幾個小孩那裡得知,這里距離一個叫槐樹村的村子不遠。他決定和楊樂樂去村子裡看看,希望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見有客人要去村裡,幾個小孩叫喊著往村裡跑去。
車沿著山路,拐了一個彎,便看到一個村子。這個村子有幾十戶人家,房屋全都散落在附近的山坡上。聽說來了個外國人,許多村民都圍了過來。司馬子鑒便向他們詢問起這首童謠。
很快,他發現,這里很多年輕人小時候都唱過這首童謠。可是年齡大一些的人小時候卻沒有聽說過這首童謠,而且也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從哪裡傳來的,只是覺得,似乎在突然之間,很多孩子都會唱了。從時間上推算,這首童謠在本地只有三十來年歷史。在如此封閉的村子裡,當時的孩子們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司馬子鑒打開電腦搜索,發現其他地方並沒有關於這首童謠的記載。這首童謠像是從天上掉到槐樹村來的!
司馬子鑒正在琢磨。這時候,有人叫道:「村主任來了!」司馬子鑒轉身一看,來的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村主任得知司馬子鑒是調查民俗的專家後,非常高興,一再邀請他們在村子裡多住幾天。這時傳來消息,公路一時還無法修通。司馬子鑒就決定暫時留在村子裡,等路修通了再回城。
在村主任家吃過晚飯,村主任安排司馬子鑒和楊樂樂在兩間空房住下。
整理好床鋪,司馬子鑒來到楊樂樂的房間,讓她根據錄音將童謠記錄到文檔中。楊樂樂剛輸入完,司馬子鑒突然「啊」的一聲大叫起來!楊樂樂嚇了一跳,忙問道:「怎麼了?」此時司馬子鑒不知道是因為驚恐還是興奮,臉色一下變得通紅。他指著電腦上楊樂樂剛剛輸入的童謠,顫聲問道:「你看,這首童謠現在像什麼?」楊樂樂朝屏幕看去,只見文檔上的那首童謠每句一行,居中對齊地排列著。
「像什麼?」楊樂樂還是不明白。
「墓碑!」司馬子鑒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解釋,「這里是碑頂,這里是碑身,這里是墓碑的基座!」聽司馬子鑒這么一說,楊樂樂果然發現屏幕上那首童謠的外形的確像一座屹立在白紙上的墓碑!
當故事看吧當故事看吧
此時,司馬子鑒眼睛一亮,又發現了什麼:「你看,在這座『墓碑』上,最中間的部分正好是『五蝦子死了』這句,說明……」沒等司馬子鑒說完,楊樂樂接過話道:「說明這個『墓碑』是為童謠中死去的這個『五蝦子』立的!」
「對!」司馬子鑒贊許地點點頭,「墓碑的作用就是告訴別人這里埋藏的是誰,而這首童謠其實就是『五蝦子』的墓碑!要揭開這首童謠的秘密,關鍵就要知道童謠里這個死去的『五蝦子』是誰!」
楊樂樂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山村寂靜的夜晚突然變得有些陰森和恐怖。楊樂樂再也不敢一個人睡了,說什麼也要司馬子鑒陪她。司馬子鑒只好在楊樂樂的房間和衣坐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司馬子鑒用鉛筆將童謠排列顯示出的「墓碑」外形勾畫下來,拿去找村主任。沒想到村主任告訴他,村裡的山民死了後很少用墓碑的。他怕司馬子鑒不相信,還找來兩個村民陪著司馬子鑒到山上找了一圈,果然沒有發現一個墓碑。
這讓司馬子鑒對自己昨晚的推測產生了懷疑:難道真是自己大驚小怪,這不過是一首普通的童謠?
二、死就死吧
司馬子鑒回到村裡,楊樂樂正和網友聊天。她見司馬子鑒站在身後看著自己,立即打了個「886」下了線。司馬子鑒腦袋裡突然像一道閃電劃過,他一把奪過電腦,飛快地敲下了一串數字。
楊樂樂嚇了一跳,伸過頭,見司馬子鑒在電腦上寫下的是:5、4、5、4、5、4、10、9、4、8。
「這是什麼意思?」楊樂樂問道。
「字數,每一行的字數!」司馬子鑒指著電腦說,「你看,這首童謠每一行的字數連起來就是這串數字!」
楊樂樂數了數童謠里每一行的字數,果然和司馬子鑒寫下的那串數字吻合。不過,她依然不明白:「可這又說明什麼呢?」
「諧音!」司馬子鑒因為激動,呼吸都有些急促了,「『5』就是『我』,『4』就是『死』,這串數字連起來就是……」沒等他的話說完,楊樂樂一下子明白了,脫口而出:「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
楊樂樂的話音一落,屋子裡一下變得死一般寂靜。司馬子鑒發現楊樂樂已一臉驚恐,而他也感覺一股冷汗從脊背冒了出來!
片刻後,司馬子鑒打破沉默,低聲分析說:「從這句話看,童謠的作者就是這個死了的『五蝦子』,而且他知道自己會死,所以才說『死就死吧』!」
司馬子鑒的話提醒了楊樂樂,她接著說道:「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找不到死者的墓碑。因為死者料定自己死後不會有墓碑,才編了這首童謠來給自己立一個墓碑!」
「對!」司馬子鑒點點頭,「他不但沒有墓碑,說不定連墳墓也沒有。而且,他很可能已經猜到,自己死亡的真相也會被掩埋,所以才寫下這首童謠,告訴我們一些他不願被人知道的秘密!」
這首童謠里竟隱藏著一個秘密?楊樂樂覺得不可思議,但司馬子鑒的分析似乎也有道理。「可是,這山裡的村民,別說將一個秘密藏在童謠里,恐怕就連最普通的童謠,他們也編不出來吧?」楊樂樂問道。
司馬子鑒微微點了點頭,這也是他一直想不通的地方。他又輕聲將童謠讀了幾遍,然後望著窗外沉思。
不知道過了多久,司馬子鑒突然站起身來,跑出屋外,向院子里玩耍的幾個小孩問道:「小朋友,你們這里的河在什麼地方?」領頭的小孩答道:「叔叔,我們這里沒有河。水都是從水井裡挑的。」孩子的話剛講完,司馬子鑒立即轉身回到屋裡,一臉興奮地說:「蝦子!蝦子!這首童謠里的『蝦子』有問題!」
「什麼問題?」楊樂樂起身問道。
故事故事故事
司馬子鑒端起一杯水,一飲而盡,這才解釋道:「這里沒有河,自然就沒有『蝦子』。可童謠里怎麼會出現這種大家都沒見到過的東西呢?他們應該編老虎、編狐狸、編兔子啊,就算編狗、編貓也不會編一個『蝦子』啊!這說明『蝦子』這個詞一定是有深意的!」
聽司馬子鑒這么一說,楊樂樂也連連點頭:「對!兒歌、童謠里還真的沒有見過有唱蝦子的。我就說這童謠怎麼這么別扭,原來問題是在這里!」
「可『蝦子』是什麼意思呢?」楊樂樂想不通。
司馬子鑒似乎早已想到了,他拿起鉛筆,在桌上的白紙上寫下了四個大字「下鄉知青」,接著又分別在「下」字和「知」字上各畫了一個圈,然後才說道:「『蝦子』是『下』和『知』的諧音,會不會是指『下鄉知青』呢?」
楊樂樂一下醒悟過來,如果這首童謠是下鄉知青寫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知青有文化,能編出這樣的童謠不足為奇;而童謠出現的時間是三十來年,那時也正好是知青們下鄉的年代。而這童謠里隱藏的秘密很可能就是關於七個知青的故事!
倆人覺得一下子接近了童謠的謎底。
司馬子鑒很快找到村主任。村主任證實,三十多年前,村裡確實來過知青,不過,卻不是司馬子鑒猜測的七個,而是只有六個。
村主任的回答讓司馬子鑒有些失望,怎麼會是六個呢?這首童謠里說了七隻「蝦子」,如果自己的推理是正確的,應該有七個知青才對啊!
村主任見司馬子鑒對自己的回答有懷疑,便說道:「知青下鄉那會兒的生產隊長可能更了解情況,我讓他給你們說說吧。」
不一會兒,村
3. 關於春節的童謠
春節童謠
(一)
過年啦, 貼花啦, 滿窗子, 都紅啦。貼個貓, 貼個狗, 貼個小孩打滴溜, 貼個老猴抽煙斗, 貼個沒牙佬滿窗走。
(二)
新年到,穿新,,戴新帽;
舞龍燈,踩高蹺,迎財神;
大家樂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過年啦,貼花啦,滿窗子,都紅了。
貼個貓,貼個狗,貼個小孩打溜溜,貼個老爺貼煙頭,貼個沒牙老滿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熱鬧。
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長一歲,祝我個子快長高。
(三)
財神爺, 打南來,反穿著皮襖踢拉著鞋, 隔著牆頭扔元寶來!
(四)
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初六捏面團,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飯,
十一、十二八寶粥,
十三、十四竄湯丸,
正月十五元霄圓。
(五)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八;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忙年歌為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民間兒童歌謠。又稱其為過年謠。忙年歌通過童謠的方式,完整的描繪了各地民間的春節習俗。
春節期間各地的民謠,是當年生活的寫照,雖然它產生的時間十分久遠,但今天回憶起來,仍然使人遐想,甚至難以忘懷。
4. 尋一首童謠! 歌詞記不全了,就一句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不是《年節時光》
這個是洛寶貝的五福六順 在優酷網上打 洛寶貝萌版拜年曲 大家就可以找到了!
5. 兒童歌謠怎麼說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織毛衣,你拍二我拍二那個…
你拍 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 你拍 二,我拍二,兩個小孩梳小辮; 你拍 三,我拍三,三個小孩吃餅干; 你拍 四,我拍四,四個小孩寫大字; 你拍 五,我拍五,五個小孩在跳舞; 你拍 六,我拍六,六個小孩拍皮球; 你拍 七,我拍七,七個小孩猜謎語; 你拍 八,我拍八,八個小孩吹喇叭; 你拍 九,我拍九,九個小孩找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十個小孩立大志。
6. 有誰知道拍手兒歌,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織毛衣 後面怎麼說
你拍 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 你拍 二,我拍二,兩個小孩丟手絹。 你拍 三,我拍三,三個小孩來搬磚。 你拍 四,我拍四,四個小孩寫大字。 你拍 五,我拍五,五個小孩敲鑼鼓。 你拍 六,我拍六,六個小孩揀豆豆。 你拍 七,我拍七,七個小孩穿新衣。 你拍 八,我拍八,八個小孩吃西瓜。 你拍 九,我...拍九,九個小孩齊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個小孩在學習。
7. 一針一線娘啊娘,是什麼兒歌的歌詞
越劇龍鳳花燭四季衣歌詞 春季里穿春衣,一針一線娘血淚。 莫忘慈母手中線,織成遊子身上衣。 女兒你天生命可憐,更很運不濟。 三歲就喪親生父,而今又告母女離。 夏季里穿夏衣,衣薄似紙情萬千。 樹下納涼莫受寒,一件單衫定要披。 六月仲夏三伏天,也熱似火難入眠。 寧可燈下勤攻讀,莫撫枕席苦思戀。 秋季里換秋衣,海棠葉落北風起。 須知秋寒勝冬冷,及時添衣莫大意。 蘆花翻白時,北雁向南飛, 你像天邊失群雁,無爹沒娘全靠己。 冬季里調冬衣,冰天雪地風似劍。 娘親不在你身邊,你衣食寒暖須自理。 從今後叔叔教導要牢記,寒窗勤讀莫荒廢。 但願你有朝一日身自主,娘死九泉目也閉! 希望喵喵能夠幫助到您哦!
8. 請問 「你拍一,我拍一,織毛衣…」這首兒歌全部的歌詞是怎樣
你拍一我拍一織毛衣 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 你拍三我拍三爬雪山 你拍四我拍四少林寺 你拍五我拍五抓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扭一扭 你拍七我拍七唰牙齒 你拍八我拍八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喝啤酒 你拍十我拍十看誰是個不老實 求採納
9. 那首兒童歌謠還記得麽你拍一我拍一,接著是什麼來著。然後你拍二我拍後……
《拍手歌》
你拍一 我拍一 一個小孩坐飛機
你拍二 我拍二 兩個小孩打電話
你拍三 我拍三 三個小孩爬高山
你拍四 我拍四 四個小孩寫大字
你拍五 我拍五 五個小孩跳跳舞
你拍六 我拍六 六個小孩吃石榴
你拍七 我拍七 七個小孩刷油漆
你拍八 我拍八 八個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 我拍九 九個小孩喝啤酒
你拍十 我拍十 十個小孩不許動
《拍手歌》是傳唱很廣的兒歌,也是伴隨很多人一起成長的經典兒歌,更是一首非常適合小朋友的啟蒙歌曲。拍手歌是一首兒童歌曲,拍手歌有很多個版本,各地區可能都不一樣,廣泛採用具有娛樂或教育意義的歌詞,從小培養孩子懂禮貌講文明的良好習慣。兒童歌曲或是一種民間兒童游戲。
其他版本
《拍手歌》
你拍一 我拍一 天天早起練身體
你拍二 我拍二 天天都要帶手絹
你拍三 我拍三 洗澡以後換襯衫
你拍四 我拍四 消滅蒼蠅和蚊子
你拍五 我拍五 有痰不要隨地吐
你拍六 我拍六 瓜皮果核不亂丟
你拍七 我拍七 吃飯細嚼別著急
你拍八 我拍八 勤剪指甲常刷牙
你拍九 我拍九 吃飯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 我拍十 臟的東西不要吃
《拍手歌》
你拍一 我拍一 一個小孩穿花衣
你拍二 我拍二 二個小孩梳小辮兒
你拍三 我拍三 三個小孩吃餅干
你拍四 我拍四 四個小孩寫大字
你拍五 我拍五 五個小孩敲大鼓
你拍六 我拍六 六個小孩吃石榴
你拍七 我拍七 七個小孩坐飛機
你拍八 我拍八 八個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 我拍九 九個小孩交朋友
你拍十 我拍十 十個小孩站得直
10. 有關新年的童謠
一、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每年一進臘月便有了年味兒,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特別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時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麼好東西,可是到了過年的時候,父親母親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給孩子們准備一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時候,只要一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一天一個花樣,年也就越來越近。
二、糖瓜祭灶,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襖。
祭灶是過年時的舊俗,一祭完灶,離年就更近了。這時候,孩子們不僅可以吃到關東糖,還可以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鞭炮。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點上燈籠,可以盡情地玩耍。放過了鞭炮之後,子夜時分吃過了餃子,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了。
三、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這時候,孩子們都變得很乖,一個挨一個地給老人們磕頭。老人們則笑容滿面地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個要發給一個小紅包,以求孩子們平安吉祥,這紅包里裝的便是壓歲錢。
(10)一個一兩一織衣兒歌擴展閱讀:
童謠的特點:
一、具有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
即兒童的思維特點、心理特點、語言特點,還有兒童的游戲特點和情趣特點等。如大膽、怪誕的想像力,正象皮亞傑說的「兒童的設想所涉及的現實遠比我們的現實要浮動得多,它不斷地從觀察的對象變成想像的對象,又從想像的對象變成觀察的對象」。
二、在內容上,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大多反映兒童的生活
兒童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至動物花草和食品等無不可以詠唱而成歌謠。至於形式則或用諷刺,或用嘲笑,或僅屬滑稽性質,或只是描寫實狀,或但求音韻和葉,短的兩三句,長的數十句。
兒童的生活與成人的生活具有不一樣的生活特性,因兒童的生活具有原初性、適應性、游戲性和完整性,所以生活中任何一個物象都會成為他們的娛樂對象和歌詠對象。
三、在兒童中廣泛流傳
的歌謠在內容和藝術上雖然沒有兒童的特點,但卻在兒童中廣泛流傳也歸入童謠范疇。例如生活謠中所涉及的內容與兒童沒有直接關系,但由於在兒童中廣泛流傳就把它算作童謠。
四、口口相傳,沒有具體可考的作者
童謠作為歌謠的一個分支,和歌謠一樣是口頭文學的一種,是口頭創作,口頭流傳,口頭保存。大量的童謠都是以方言俚語為載體的,所以又被稱作方言文學。
用於作者的不可考,就很難說哪一個地方的版本為最先,哪一個是原創的,而且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會發生或多或少的一些變化,但總體的主題和精神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