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男孩衣平綉圖案

男孩衣平綉圖案

發布時間:2022-01-23 06:12:39

A. 刺綉分為哪幾種

刺綉分為蘇綉、湘綉、粵綉、蜀綉、京綉、魯綉、汴綉、甌綉、杭綉、漢綉、閩綉等地方名綉。

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綉。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四大名綉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綉品商業化的結果。

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綉產地的不同,刺綉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刺綉產品銷路尤廣,影響尤大,故有「四大名綉」之稱。

(1)男孩衣平綉圖案擴展閱讀

手工刺綉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綉工精巧細膩絕倫。

就刺綉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綉、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採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產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手工刺綉藝術表現效果。

這種絲織刺綉工藝品的生產,不僅對中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國際文化生活中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到了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綉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綉品也成為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

由於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自古以來,富者以「閨房綉樓」為貞,北京的京綉、溫州的甌綉、上海的顧綉、苗族的苗綉等,產地不同,風格烔異。刺綉的針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等。刺綉的花卉不聞猶香,飛禽栩栩如生。走獸神態逼真。

解放後,中國將油畫、中國畫、照片等藝術形式運用於刺綉,使之達到遠看是畫、近看地綉的絕妙效果。刺綉品的用途也進一步擴大,從戲劇服裝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檯布、屏風、壁掛及生活服裝等等。此外,刺綉品還是中國傳統的外貿產品,經濟價值很高。

B. 民族風格的衣服刺綉是什麼素材

山東民間剪紙:

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

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

山東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的花樣子常常用煙火熏在土紙上到處流傳,成為遠近鄉村剪花的樣子。剪紙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戶。膠東的窗戶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貼一些小的花,婦女們開發自己的創意,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這種稱為「窗越」的剪紙一般貼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懸掛在窗前會活動的「斗雞花」等,構成了系列性的「欞間文化」。與節慶的居室布置相適應,剪紙還用於牆圍及天頂仰棚的裝飾,以及器皿的貼花。

山東剪紙從古發展到今,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它獨具有審美功能,因此,民間的「伎倆人」也就更加註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斷若連的線條和細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種凡人難以達到的絕妙。

山西民間刺綉
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綉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綉,在山西不獨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間刺綉,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朴、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綉工精緻。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綉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

山西刺綉,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綉工藝品最有影響。

忻州刺綉

忻州民間,刺綉在群眾中頗為普遍。代縣一帶,刺綉品有著嚴謹、華麗、雅緻的特色;五台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綉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綉產品風格較為淳樸秀麗。

忻州刺綉,大致可以分為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

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綉主要是作為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綉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綉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一片,常常嵌邊、綉花,而顏色多為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綉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綉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綉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綉花,甚為精緻。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綉花,一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 。也有綉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綉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綉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綉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為老虎鞋、前為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綉一綠色蟾蜍的名為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綉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

舊時嬰兒滿月時,親友都要綉制童帽作為贈禮。在這些刺綉中,贈男孩的以虎帽為多,分成單面虎、雙面虎、獅虎合身等等。而送給女嬰戴的是蓮花帽、女冠等刺綉品。

生活用品:忻州一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里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男女結婚時縫制的方型合枕,兩頭綉以魚采蓮,魚徵婚配性愛。

「砌花」,是忻州一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

「鞋墊」常常作為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綉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

「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一般情況下,「荷包」綉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為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

「針敝」,是供婦女插針使用的日用品。常分為上 、下兩部分 ,有魚、豬、虎、兔不同造型,也分外別致。

「粉線袋」,是城鄉農村婦女們剪裁衣服用的打線印工具,大多造型是動物,綉工一般也分外別致。

「鑰匙套」,是婦女外出時常常佩帶在身上的日用品。上面常常綉以各種圖案,既有實用價值,又是隨身佩帶的飾物,綉工也多別致。

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為孩子們綉制一些節日用品。

端午節,母親為子女綉制佩於胸前背後的五穀「香袋」。

平時,還有人們綉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綉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製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綉花「轎簾」、「車衣」等等。

祭獻物品:這一類綉製品,常常用干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綉物。還有的,綉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綉,用料和綉工都甚為講究。

晉南刺綉

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裡,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綉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綉圖案。

晉南民間刺綉,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為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綉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是晉南民間刺綉的一般題材。而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山川風景、亭台樓閣等,更是生活中百見不厭的刺綉體裁。

晉南的民間刺綉,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綉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里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綉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綉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綉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綉的作者,很善於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創造出無數既富有裝飾趣味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刺綉工藝品來。

晉南民間刺綉在表現方法上,取材范圍很寬,而且造型生動、有些刺綉藝術品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以晉南農村兒童頭上戴的花帽子為例,這種帽子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節令的變換而設計的。不獨造型優美,色彩艷麗,綉工精細,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頭都能晃動。加之以刺綉和披肩,非常引人,是一件難得的民間工藝品。

在色彩運用上,採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綉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綉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晉南刺綉,在綉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顏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在刺綉針法的運用上,晉南民間刺綉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綉和打子綉、套扣綉、盤金綉等多種針法,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針法,形成許多不同風格的綉品,反映了晉南農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情趣。

晉南民間刺綉,歷史悠久,地方色彩濃重,構圖嚴謹,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山西民間木版畫

02月20日16:36 華夏經緯網

以晉南臨汾一帶為中心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不但在民間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繪畫史上亦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作為一種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中介層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傳播和豐富了民族文化,也強健和完善了自身的藝術形象,成為一顆光耀三晉的藝術明珠。

山西民間木版畫歷史悠久,宋山西絳州著名的畫工楊威,以擅畫《村田樂》而聞名京華,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紙畫市場的搶手貨。1127年金滅北宋,將從汴梁擄來的刻印工人遷到平陽,這里成為繼汴梁之後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其分布以臨汾及西南的古平水縣為中心,並擴及洪洞、趙城、襄汾、曲沃、稷山等地。近代在甘肅發現的金《四美人圖》及《義勇武安王位》就分別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平陽徐家印」的字樣,可見這里刻印年畫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

明清時期山西晉南木版畫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特別是以戲曲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戲曲版畫,在中國木版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戲曲版畫題材中,又與當地地方戲曲蒲劇的主要曲目相吻合。在表現方法上,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形成了晉南木版年畫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

清道光、咸豐年間至本世紀初,晉南木版年畫的製作和銷售遍及城鄉,作坊、畫鋪隨處可見,僅絳州南關的益盛成,每年印銷年畫達十萬份左右。這些年畫在形式上滿足廣大群眾多方面的需要,如中堂、貢箋、條屏、三裁、拂塵紙、桌圍、窗畫、燈畫、門畫、歷畫、魚缸、福字燈等應有盡有,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彩印藝術世界。

晉南木版畫作為黃河流域民族文化的一枝,長期受歷史文化、戲曲藝術、民俗風情的影響,形成了自己極有特色的造型體系風格。黃河文化的粗獷豪放、地方戲曲的凝煉剛健,歷史壁畫的流暢舒雅,集中凝聚和形成了它在線條處理、造型格調、設色技巧以及題材選擇上的藝術特徵。

首先它在運用傳統白描手法雙勾鐵線概括地進行形體組合,再經雕刻製作,使刀味木味與線條的剛健相統一,形成了別具韻味的藝術形象。人物造型尺度與表現方法尺度相統一,不以形似為能,注重繪畫意識的體現,真正以繪畫語言傳達情感。在造型方法上,民間藝術隨意灑脫的自由尺度結合戲曲藝術程式化臉譜,典型化動態,再經雕刻工藝的制約,使各個藝術形象充滿了干練、典型、幽默的韻味,神態動態的極度誇張使不合比例的造型充滿了藝術的合理性。在構圖方法上,嚴謹飽滿簡約的概括,充分吸收戲曲表演中舞台造型和調度的藝術感染力,並常常以全景式、半景式、特寫式、連環式的方法隨心所欲地表現對象,安排構圖。設色方法以分版套印和手繪暈染相結合,巧妙地利用黑色主版的主導地位,以透明度極高的品色紅、綠、青、紫實施大強度對比和重疊,呈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同時民間藝術家們還注意到不同題材內容的作品又有不同的施色方法:神祗類的作品用色獰厲、強烈;戲曲類色彩設置活潑豐滿;仕女類的乎緩曲雅、暈染較多,其它童戲、傳說類的顯得概括、單純、輕松,沒有大起大落的強烈對比。

這種既有整體特徵,又有局部層次的表現手法,使晉南木版年畫形成了自己完整優美的藝術形象,從而毫無愧色地俏立於民族藝術之林。建國後,在老一輩美術家的積極倡導和組織實踐下,對晉南木版年畫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和發展,使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得以比較完整的保護和藝術上的更新。這里試從如下方面將山西民間木版年畫加以介紹。

一、驅邪鎮宅的護佑神

自秦漢時神荼、郁壘、白虎、金雞成為鎮守門戶,懲治惡鬼的護佑神祗之後,經歷代演變,古老的神眾已被新的神眾所替代,它所表現的鎮宅神大多是唐朝名將秦瓊、尉遲恭以及鍾馗等。傳說唐太宗病中受鬼魅縈擾,夢見秦瓊、敬德二人武裝守護,鬼魅全無,太宗大喜,遂命畫師繪之二人形象懸掛宮門永保安樂,後世沿襲,流於民間成為新的守護神。除了人中英豪可懾鬼魅外,鬼魅中的強者善者亦是人們心中驅邪護佑的偶像,鍾馗便是這樣由鬼成神的。此外獸中之王,鳥中之雄,如虎、獅、雞等都成為滿足人們心理驅邪意識的崇拜物。從晉南木版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門神的敬德、叔寶造型魁壯、飽滿富有內在的力度,色彩華艷明快,對比強烈,刻線流暢生動,加上鎧甲、靠旗、頭飾、寶刀,整個構圖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人物神態豪放而和藹,體現了人們對這二位神祗的崇敬與信賴,也使年節增添了祥和的氣氛。而鍾馗之像在造型上雖有神之威武、獰厲,卻缺少人間情致,從整體氣氛上與人的情感形成一定距離,構圖也採取動態的倒三角形式,形成動盪之感。從環境對比上則以比例極小的蝙蝠代表變異的鬼魅妖孽,以顯示鍾馗的威力之大。這種朴實直率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技巧,與大眾純朴的審美思想相吻合,滿足了人民大眾在心理上和視覺上的審美需要。此外在對雄雞、猛虎的塑造上也都極力誇張其壯美威武的氣勢,形成一種威懾力。

二、降祥納福的天地神眾

我國民間,可以說民眾有多少生活和心理的需要就塑造多少類神眾。就象供神牌上所寫的「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這種多方位的神靈崇拜信仰,為民間木版畫提供了無數創作題材,由此塑造出了許多具有我們民族內向、含蓄、沉穩、守成性格的眾神形象。

民間木版畫中數量最多的當屬灶神。老百姓稱灶爺爺、灶奶奶,這種稱呼本身就使他們的身份與民眾貼近了。因為灶神是日夜』與合家老小相伴,專司人間煙火的「現管」,所以在形象塑造上給他以長輩的慈祥而少有天神的威儀,假如在灶頭上一年四季日日夜夜蹲著一位吡牙裂嘴的黑臉大漢的形象,勢必在人們的心理上蒙上一層恐怖的陰影,不如這一對面帶笑容的老頭老太太使人感覺平易詳和。晉南木版畫中的灶神像採用組合空間構圖,把灶神的人間司職和上天述職放在同一畫面上。人們既把他看作是平易的長輩,又忘不了他是受命的天神。色彩上根據節日氣氛的需要以紅黃為主色調,綠和紫色作為對比色強化畫面增添了感人的效果。

財神是民間供奉的第二大神,這位面帶笑容,富態可親的形象,手執如意和批財大印,一到年底年初就笑咪咪地被虔誠的人們請進千家萬戶,滿足了人們對富裕生活嚮往的需求。藉人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天地神、馬王神、土地神、水草神、廁神、福祿壽三星、山神、水神、喜神等等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接受著人們虔誠的供奉。這些神眾個個造型飽滿富貴,設色優雅熱烈,充滿了人情味。

三、豐富多彩的戲曲版畫

以戲曲為題材的山西木版畫,其作品之多,造型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蒲劇的故鄉是山西南部,其傳統劇目達四百多個,上至宮廷生活,下至民情生活,遠至神話傳說,小至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它充實了當地民眾文化生活,也為民間木版年畫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地方戲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也是歷代民間文化教化的重要範本。然而季節性強,流動性大,並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每時每刻的需要。木版畫變動態的戲為靜態的戲,變瞬間的美為永恆的美,與傳統戲曲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民間藝術圈。民間戲曲版畫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打金枝》、《少華山》、《訪白袍》、《黃鶴樓》、《高平關》、《西廂記》、《白水灘》、《賣水》、《美人圖》、《三家店》、《通天犀》、《二度梅》、《三進士》等等。而其中所表現的故事又大都是以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民間傳說為主,這就更增加了它的地域性特色。這些戲曲版畫一般以燈畫、條屏、拂塵紙橫披等形式出現。其藝術特色正象山西民間美術專家王永豪同志所言:「……偶見之,似覺尋常,若仔細品摩,卻自有其不凡之處。筆者認為其特別能引人人勝的便是人物(角色)造型的准確得體與形象的生動傳神,即我國古代論畫者所謂的寓『神』於『形』中,而『形神兼備』。畫家似乎把戲中有關角色應具備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一整套傳統表現技藝,通過巧妙的構思、精湛的繪技,用畫筆與雕刀,神情畢肖,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使觀畫者猶有觀其畫如見其戲,聽無音恰似有聲的感覺」。「在畫面布局上,它突破了舞台藝術的局限,把傳統的戲劇人物、情節、背景和傳統小說、民間故事、現實景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得益彰,然後運用我國傳統繪畫的技法,根據劇情和畫面需要通過藝術概括加以再創造,使作品達到更完美的境界。這類作品的粗獷線條和較大色塊的處理,很有我國傳統國畫的寫意和近代黑白版畫的效果,它那誇張,意象的人物造型則又充滿著漫畫的情趣。她不僅是一宗珍貴的美術品,而且是研究戲曲史的重要資料。」(見《中國晉南戲曲版畫》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眾彩紛呈的世俗畫

作為民眾多層次的審美需要,幽默風趣的民間故事、傳說,優美典雅的閨秀氣質、裝飾,、充滿人情世態的日常事禮,都成為民間藝術家的表現對象,成為普通百姓裝飾、美化環境的文化需要。而雍榮華貴、秀麗典雅的人物仕女畫又成為世俗版畫中的代表作。

1909年在甘肅水城發現的金代木刻版畫《四美圖》,以優美豐滿的造型,准確的比例結構,不同時空人物的組合,合理的人物和景物造型的對比,健美流暢的刻線,把漢、晉時期的歷史人物王昭君、班姬、綠珠、趙飛燕塑造得顧盼生輝,成為我國雕刻印刷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從而也使我國的雕版印刷術從宗教題材轉向世俗內容,為中國年畫史上仕女畫的主導地位開了先河。

仕女畫藝術的繁榮與我國漢民族民俗內涵的母性特徵的影響分不開。母性是人性的本源,母性特徵就是傳統家庭特徵,母性的溫馨氣息是家庭的主要氣氛製造者,女性的魅力又是社會群體的粘合劑,而母性又是人類藉以世代繁衍的根本所在。這正是仕女版畫世代不衰的最本質的原因。對母性特徵的展示,對生殖繁衍意識的贊頌,加之對傳統文化忠孝節義的道德宣揚,綜合而成為世俗畫表現的主要范疇。

晉南仕女版畫多以貢箋、條屏的形式表現。整個藝術風格清雅嚴謹、設色明麗而豐富,以印刷、手繪、暈染相結合,線條疏密合理,流暢輕松,背景處理除主要道具外以大量空白形成一種空靈含蓄的氣氛,這些作品除滿足人民審美需要以外,還是研究各個時期服飾習俗、生活方式的寶貴資料。

多子意識是中國家族觀念的產物。這是封閉型文化傳統,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以及對自然災害的不可戰勝,綜合形成的一種歷史心理積淀。民間文化中通過各種顯性的和隱性的文化方式宣揚和贊頌這一永恆的觀念意識。如民間廣泛流傳的老鼠娶親的故事,通過幽默風趣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生殖繁衍思想的崇拜。木版畫中的老鼠娶親,以擬人詼諧的手法,表現了浩浩盪盪、吹吹打打的娶親全過程,實質是人間迎親風俗的縮影。並以貓鼠結親的悲劇性結尾,深化了生命主題,強化了人們善惡觀念。

在民間,《麒麟送子》是最普遍的求子題材。麒麟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一種祥瑞動物,在十六國前秦方士王嘉編造的孔子降生時「麟吐玉書」的瑞應故事在民間的廣為流傳,這一題材便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從深層文化結構上講,對這一題材的崇拜,表明了人們已把普通的傳宗接代,上升到高層次的文化意義加以崇拜,是文明的發展。此外如「蓮生貴子」、「天仙送子」、「送子觀音」等內容由於同屬這類主題而倍受青睞。

在宣揚傳統的忠孝節義思想方面,以關公題材和二卜四孝內容為最。對這種思想長期潛移默化的宣教,使封建社會中的人倫道德、家族觀念、民族意識得以凝聚和強化,這種方式在今天仍有一定積極的借鑒意義。

以晉南為代表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以它廣泛的表現內容、精湛優美的表現技巧、久遠的歷史傳統和普遍豐厚的審美層次,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精美一頁。它同時從民俗文化、戲曲文化、歷史文化等諸方面向各階層的文化學者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珍貴的形象資料。當代華美的彩印藝術已逐步地取代了木版畫在家庭中的裝飾地位,但它所開掘出的審美導向,依然是現代審美范疇的必行軌道。而且,民間木版畫的造型意識,已開始由民間俗物轉入文人視野中,成為專業藝術家吸收、借鑒、開拓新的藝術視野的優秀基礎養料,也是進行全新的藝術教育的基礎教材。

請採用本答案,O(∩_∩)O謝謝

C. 刺綉的民間

山西民間刺綉
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綉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綉,在山西不獨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間刺綉,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朴、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綉工精緻。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綉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
山西刺綉,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綉工藝品最有影響。
忻州刺綉
忻州民間,刺綉在群眾中頗為普遍。代縣一帶,刺綉品有著嚴謹、華麗、雅緻的特色;五台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綉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綉產品風格較為淳樸秀麗。
忻州刺綉,大致可以分為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
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綉主要是作為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綉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綉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一片,常常嵌邊、綉花,而顏色多為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綉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綉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綉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綉花,甚為精緻。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綉花,一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也有綉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綉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綉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綉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為老虎鞋、前為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綉一綠色蟾蜍的名為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綉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
生活用品:忻州一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里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砌花」,是忻州一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
「鞋墊」常常作為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綉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
「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一般情況下,「荷包」綉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為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
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為孩子們綉制一些節日用品。
端午節,母親為子女綉制佩於胸前背後的五穀「香袋」。
平時,還有人們綉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綉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製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綉花「轎簾」、「車衣」等等。
祭獻物品:這一類綉製品,常常用干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綉物。還有的,綉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綉,用料和綉工都甚為講究。
晉南刺綉
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裡,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綉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綉圖案。
晉南民間刺綉,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為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綉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是晉南民間刺綉的一般題材。而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山川風景、亭台樓閣等,更是生活中百見不厭的刺綉體裁。
晉南的民間刺綉,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綉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里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綉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綉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綉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綉的作者,很善於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創造出無數既富有裝飾趣味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刺綉工藝品來。
靈寶民間刺綉
靈寶民間刺綉歷經數代人的延綿傳續,並不斷發展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方風格,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豐富多樣,寓意吉祥
靈寶的民間刺綉多屬生活實用型。凡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以婦女、兒童為主),都以刺綉加以裝飾。如衣服的袖口、衣領、裙邊、圍裙、窗簾、被面、帳沿、幼兒兜肚、童帽、手帕、襪底等等。這類物品,都被各種不同寓意的吉祥紋樣所裝飾,表現出婦女們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靈寶民間刺綉的圖案紋樣,一般多採用喜慶、吉利的象徵。或是通過字音相同的「諧音」。表達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滲透著豫西地區的民間風情。如「蓮生貴子」、「喜鵲登梅」、「麒麟送子」、「鴛鴦戲水」、「並蒂蓮花」、「鳳凰戲牡丹」、「鯉魚穿蓮」、「百鳥朝鳳」、「獅滾綉球」、「鳳戲牡丹」等等。
傳播愛情,表現母愛
靈寶又是戲曲藝術之鄉,各種民間戲曲如「道情」、河南梆子」,還有「皮影戲」等,深受當地群眾所喜愛。因此,民間戲曲、皮影藝術中故事情節,服裝、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間接地移植到民間綉品中。最突出的內容是愛情故事.如「拾玉鐲」、「櫃中緣」、「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均被姑娘們精心綉制在荷包,枕頭頂、門簾、帳沿、被面、床沿上。綉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朴實純真,色彩艷麗明快,寄託著姑娘們對愛情生活、美滿婚姻的快樂心情。婦女們給子女們綉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傾注了全部的母愛。
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在靈寶縣,根據不同的節令和時尚,婦女們根據婚姻愛情和子女健康這兩件大事,綉制出具有不同內涵、不同內容的綉品和玩具。姑娘出嫁是大喜臨門,因此必須是「藍緞鞋、綉紅花.過了門就當家」。新郎、新娘的新房必須要布置得紅火、喜慶。又是什麼樣兒呢?「鴛鴦枕、龍鳳帳,紅綢子門簾綉鳳凰」。新娘子的嫁表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有民謠為證:王小姣作新娘,趕綉嫁農忙又忙.一更綉完前大襟,牡丹富貴開胸膛;二更綉完表四角,彩雲朵朵飄四方;三更綉完羅衫邊,喜鵲登梅送吉祥;四更綉完並蒂蓮,夫妻恩愛喜洋洋;五更綉完龍戲鳳,比翼雙飛是鴛鴦。婦女生育「作滿月」也非常隆重。姥姥家要送虎頭靴,虎頭帽,綉花兜肚,相公帽(都離不開刺綉)。五月「端陽節」是漢民族的重要節日。民謠說:「五月端陽太陽紅,做個香袋驅毒蟲。」靈寶農村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和巧手婆婆們一齊動手,綉出各式各樣兒的「香布袋」,什麼「八仙」、「十二生肖」、「孫悟空」、「搬腳娃」、「抱桃娃」,以及「雞心」、「壽桃」、「佛手」、「蝴蝶」等等。香袋裡裝滿蒼術、白芷等芳香葯料,既能驅除蚊、蠅毒蟲,又香氣襲人。姑娘們精心綉制是為了送給情人,作為愛情的信物。母親們精心綉制,是為了保佑子女們平安、健康。
完整地保留、繼承了刺綉的傳統技法
靈寶民間刺綉代表性的針法是「拉鎖子」、「辮子綉」和「打子綉」。除此以外,經常使用的針法還有「包針綉」、「納紗綉」、「平針」、「盤金」、「補綉一」等等傳統技法。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綳花」和「補綉」技法。綳花,是以針引單線,廖廖數針作放射狀,綉出生動的花朵,雖屬輔助技法,但卻在綉品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針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玩具上,如在威嚴的虎的額頭上和兩肋處各綳一朵小花,使兇猛的獅虎露出幾分憨態,形象十分逗人喜愛。「補綉」,在綉品中運用更為廣泛。其特點是能使綉出的物品,產生一種浮雕的效果。「補綉」又細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填補綉」,其手法類似「疊綉」,是採用布、綢或其它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圖案,以棉花填入底料中,再用針將圖案花邊周圍鎖邊綉牢,從而使圖案紋樣凸起,出現立體的效果。在黑色紋樣中襯托出色彩鮮艷的圖案,對比強烈、明快,根出效果。這種綉法多使用在綉製鞋墊、襪底等生活用品中;「留邊疊綉」,此種綉法技法繁雜.其手法是先將剪好的原樣一片一片地用布包貼起來,再拼貼到底料上(底料色彩仍以黑青為主),再用各種色綵線,由圖案中心向外用平針綉實。綉制時,在紋樣的邊沿均勻地留出一條細線,白色的輪廓襯托在色彩繽紛的圖案底料上顯得十分別致。
錫伯族刺綉
民間瑰寶:錫伯族刺綉捕捉生活美景
錫伯族民間刺綉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錫伯族婦女更是心靈手巧、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景緻。在祖國西部生活的200多年中,錫伯族婦女的刺綉作品,贏得了各族群眾的贊賞和認同。錫伯族刺綉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我來到伊犁察布爾縣愛新舍里鎮和納達齊牛錄鄉,有幸看到了錫伯族婦女的刺綉過程。
無處不在刺綉是錫伯族人民普及廣泛的傳統手工技術,錫伯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好事物,用靈巧的雙手綉到自己的作品裡。刺綉的圖案有人物、山河、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其中,蝴蝶和菊花已成為錫伯族的吉祥物,象徵著自由、寧靜、和平、美麗,也給予錫伯族人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繁衍生息。錫伯族婦女刺綉的作品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服裝、頭巾、枕套、鞋子、窗簾等,也包括桌布、掛飾和香包等一些小物品。
青海民間刺綉
青海刺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隨著絲綢之路南路的開通,唐代隨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進藏路過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給青海吐谷渾王,中原絲綢源源湧入,人們開始用刺綉裝飾自己,美化生活,傳遞友誼,寄託感情,使得這種民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世代相傳,不斷發展。
青海刺綉應用十分廣泛,其品種豐富,花樣繁多,綜觀各種綉品,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實用類,主要有鞋、襪子、腰帶、辮筒、枕頭,這是刺綉的實體;二是觀賞類,主要有錢褡、衣領、衣袖、荷包、口袋片等;三是禮儀類,主要有錢包、筆包、褲帶、壽帳、輓聯、字畫等;四是宗教用品類,用刺綉塑造佛像和裝飾寺廟殿堂。這只是從大的方面區分,實際上許多東西既是實用品,又是禮儀觀賞品,很難嚴格區分。
民族特色
民族性是青海民間刺綉的顯著特點。青海刺綉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獨特風硌。一個民族由於語言、宗教信仰、節慶禮儀、文化娛樂、生活習俗的內容和形式以及習慣愛好的一致性,在民間藝術,特別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刺綉中必然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識。
藏族、蒙古族、土族,由於信仰藏傳佛教,他們的刺綉多反映吉祥八寶、獅象瑞雲等宗教內容,而且相當一部分刺綉直接為宗教服務。
濮陽刺綉
刺綉系濮陽民間傳統工藝,濮陽剌綉所用針法均系宋綉傳統技法。濮陽民間刺綉普遍,尤其黃河故道兩岸,有少女不諳剪紙、刺綉者便以愚昧觀。刺綉品舉目可視,如幼兒鞋帽、兜肚、護罩等,其中以孫擇疆生產的戲劇服裝工藝考究,設計華美,刺綉精良,在豫北地區享有盛譽。
藏族刺綉
藏族刺綉吸收唐卡的構圖手法,又學習漢族刺綉的技藝,綉品講究觀賞價值,追求淺浮雕和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藏族刺綉裝飾性極強,許多圖案巧妙地組合成互相纏繞、互相紐套的和諧布局,反映出團結友愛、互不分離的民族性格。
土族刺綉
土族刺綉做工精細,針針見功底,線線出效果。綉品講究整體關系,以盤綉為主體,以密集的綉法為基調,以大面積繁綉為特色,件件綉品舒展大氣,光彩奪目,由於精工耗時,綉品經久耐用。土族刺綉應用十分廣泛,民間刺綉非常活躍,時至今日,土族婦女從頭到腳 用刺綉裝扮,看上去花枝招展。
回族、撒拉族刺綉
回族、撒拉族刺綉則講究高雅、秀麗,針法精巧飄逸,綉品精美淡雅,並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很少用動物圖案,多以植物花卉為主。
青海漢族刺綉
青海漢族刺綉博採眾長,既受中原刺綉又借鑒少民族構圖色彩,還收宮庭刺綉的技藝,從構圖、題材、色彩,綉法諸方面刻意追求,全面發展,綉品朴實中見華麗。
地域特色
地域環境對刺綉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中國著名的刺綉有蘇綉、湘綉、蜀綉、廣綉、京綉、顧綉、苗綉等,都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中誕生,並形成獨特的綉種。
青海民間刺綉雖不能與其他地區的專業綉種完全相類比,但由於高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形成異曲同工之美。青刺綉最大的特點是原始古樸、件件綉品似乎都體現著遠古的印記。
就本省而言,由於地域遼闊,在刺綉上就反映出了地區差異。草原牧民的刺綉以誇張的造型、莊重的色彩、潑辣的筆觸、強烈的對比、簡練的構圖、粗獷的線條,展現出豪放的草原氣質。青海東部從事農業的各民族,不但刺綉種類繁多,應用廣泛,而且講究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渾厚朴實、色彩純真、手法多樣,並以做工精細而著稱。
苗族刺綉
刺綉與蠟染一樣是苗族服飾最主要的裝飾手段之一。刺綉的概念是以絲線、毛線或色布等在各種衣料、布料胚上用針刺、縫釘構成花紋的方法。
苗銹主要是用在苗裝中頭巾、衣領、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擺、腰帶、圍腰、裙子、裹腿布巾、鞋子及圍兜等的裝飾。
刺綉技法大致有12類:平綉、桃花、鎖綉、堆花、貼布、打籽綉、破線綉、釘線綉、辮綉、錫綉、馬尾綉等。
總結
民間刺綉滲透了無數婦女的聰明智慧和美好的願望,十指春風,充滿了熾熱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技藝高超的綉女,手中的針線猶如畫家手中的筆墨丹青,可以綉出璀璨精美的圖畫,並能表達綉女的個性,顯示出不同時代的文化風貌和藝術成就。
早期刺綉重在實用,直到紡織品出現之後,刺綉藝術才得到長足的發展,民間刺綉也就更加活躍起來。為了適應刺綉藝術發展的需要,各種刺綉針法應運而生,伴隨著綉女的孜孜不倦和執著追求,刺綉針法不斷完善豐富,形成了刺綉藝術品類萬千、百花爭艷的嶄新局面。

D. 傳統刺綉有幾種要求全面點的介紹 。

在我國除了蘇綉、湘綉、粵綉和蜀綉這"四大名綉"外,還有京綉、魯綉、汴綉、甌綉、杭綉、漢綉、閩綉等地方名綉,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綉。

隴綉:
慶陽刺綉也就是隴綉,可以說散布在慶陽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炎炎夏日,在山鄉的路旁、河邊,你會看到一群群玩皮戲耍的孩童,他們光著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掛著一個花裹肚。那紅紅的裹肚上,刺綉巧針細線地綉著各種各樣的花鳥蟲魚,陽光下,紅如火,艷似錦。茶餘飯後,勞動休息或是聊天閑談的時候,你會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煙桿上都吊著一個綉花煙袋。如果遇到誰家孩子過「滿月」,那刺綉品就更多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向孩子賀喜,都要拿自己刺綉的東西做禮品,有虎氣生生的虎頭鞋,有紅花綠葉的荷花帽,有描龍綉鳳的花裹肚,還有獅子枕、虎頭枕、金魚枕、龍枕、鳳枕等等。這些禮品要擺在喜桌上,讓大家觀賞、評論。過去重男輕女,只給男孩做滿月,現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可是男女有別。給男孩的禮品,綉的不是「望子成龍」、「狀元進宅」,就是「馬上封侯」、「二龍戲珠」,還有石榴、桃、鹿、雞、魚之類的動植物,象徵多子多福,大福大貴;給女孩綉的則以「丹鳳朝陽」、「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綉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

侗綉:
侗綉是刺綉的一種,是侗族人民一針一線在侗布上綉出來的,其風格自然、樸素、大方。侗族刺綉是觀賞與實用並舉的工藝形式,綉品不僅圖案精美,具有極高的裝飾價值,其反復綉綴的工藝還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侗族刺綉是農耕文化的產物。 侗族的刺綉品上,還有些獨特的起點綴作用的附屬物。這些附屬物大多為圓形,也間有方形和三角形的。綉在圖案上,可以填充空間,組成線條,還可利用它的色澤增加服飾品的光彩。當姑娘們在節日里穿戴上這些服飾翻翻起舞時,人們很遠就可看到衣服上的摺摺光彩。 純手工製作的刺綉,歷經作模、打面漿、粘布、擬模、貼面、鑲邊和綉花等數十道工序 。對於侗家姑娘來說,學刺綉是沒有專門老師的,靠的是一個人的模仿能力與悟性,以及勤問和勤練。同時,侗綉都是綉在侗家自己製作的土布上,要想把侗綉綉好,布料也是關鍵。 侗族刺綉是廣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集紡織、印染、剪紙、刺綉於一體的傳統工藝為當地許多婦女所熟練掌握。自古以來,侗族婦女頭上包著自織的白頭巾,上身穿著對襟花衣,兩邊袖口鑲有寬幅花邊,衣腳衣叉都配有花邊,分層次,胸部另配一塊胸兜,因其部位是最能顯示技藝的地方,極其花樣繁多,有的綉上雙龍搶寶,有的綉上金錢葫蘆,有的綉上牡丹富貴,有的綉上孔雀開屏等圖案,這些就是具有濃厚的原始趣味的侗族刺綉。侗族刺綉的藝術品繁多,頭巾圖案、嬰兒背帶、婦女胸兜、布花鞋、鞋墊、煙袋、挎包刺綉等內容相當廣泛。

E. 舉世無雙的中國刺綉,究竟蘊含著哪些動人之處

大家可能對刺綉不太了解,但是對十字綉那是相當的了解的,我記得在以前十字綉流行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拿著她的十字綉沒日沒夜的綉。我想現在可能還會有一些女孩子會給自己心愛的男孩子綉一個十字綉的抱枕或者是現在正在流行的十字綉的襯衣啥的。

湘綉也多以國畫為題材,曾有“綉花花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

湘綉人文畫的色彩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就像水墨畫一樣;但是湘綉日用品的刺綉色彩也是比較鮮艷明麗的,而且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這就是我國的傳統民間手藝之一,刺綉也是我國引以為傲的一項傳統技藝,我們也要加以重視和傳承,不要讓它在我們的手裡失傳。

其實在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女子的一種能力,雖然在現如今這個男女平等的社會里我們不再要求女孩子一定要學會做一些類似刺綉這樣的細致活,但是在骨子裡我們有的女孩子也是對這些有些異於常人的喜愛,這也為我們國家的傳統技藝提供了一定的傳承的基礎,我們的中華文明也會發揚光大。

F. 平綉和刺綉的區別

類別:直綉、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綉、施針、輔助針、變體綉

直針

完全用垂直線綉成形體,線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比,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線,沒有和色。針腳太長的地方就加線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

盤針

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滾針、旋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旋針。

套針

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綉,清帶的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

單套 :又名平套。其綉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線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厘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許……;其後,依此類推。

擻和針

有稱長短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綉模擬形象。

搶針

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著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說,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平針

是用金銀線代替絲線的綉法。其方法:先用金線或銀線平鋪在綉地上面,再以絲線短針紮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綉紋樣而迴旋填滿,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線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扎鞋底花紋。

散錯針

它以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達到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綉的形體逼真。

散整針:是套針、施針、接針、長短針兼用的混合針法。

編綉

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綉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綉、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綉等。這些針法都適用於綉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為「圖案綉」。

饒綉

是一種針線相繞、扣結成綉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綉、辮子股和雞毛針,都屬於這一類。 打籽:它是蘇綉傳統針法之一。可以用它綉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綉圖案畫。

施針

是加於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並,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輔助針

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綉形體的針法,而是為了增強所綉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採用的輔助性針法。歸入這一類的針法有:輔針、扎針、刻鱗針等。

變體綉

刺綉中,有一些藉助於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常規刺綉發生變化的特殊綉法,就是變體綉,其中包括染綉、補畫綉、借色綉、高綉、摘綾和剪絨等。 染綉:元代綉品中的人物、花鳥多用墨描眉目,以畫代綉。染綉的方法,就是從這兒開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刺綉,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在綢緞、布帛和現代化纖織物等材料上,用絲、絨、棉等各種彩色線,憑借一根小細小鋼針的上下穿刺運動,構成各種優美圖象、花紋或文字的工藝。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綉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綉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綉實物之一。 到了漢代,刺綉品的應用更加廣泛,出土的實物也較多。

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上海的露香園顧綉,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綉。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綉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綉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大量訂購顧派刺綉品,一時顧綉成為刺綉的通稱了。

中國古代的刺綉,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綉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綉拍品,價格競現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刺綉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G. 請問貼布綉要領有哪些

請問貼布綉要領有:

1、獲取綉花貼布,所述綉花貼布包括綉花圖案區域和支撐區域;

2、沿所述綉花圖案區域的輪廓線進行虛線切割操作;

3、在所述綉花貼布的一面進行噴膠處理後定位粘貼於綉花基布上;

4、在所述綉花圖案區域進行綉花固結操作,然後去除所述支撐區域,即可。

5、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虛線切割後所述綉花圖案區域的輪廓線形成切斷部和連接部,所述切斷部的長度為10-30mm,所述連接部的長度為0.1-0.3mm。

6、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虛線切割的方法為鐳射切割或沖裁切割

H. 男孩子刺綉怎麼

張飛都會綉花,男孩子刺綉怕什麼。是不是被B的啊,像張飛一樣。

與男孩衣平綉圖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皮帶扣頭如何選擇 瀏覽:610
褲子口袋被剪一截放衣櫃是什麼 瀏覽:375
五歲寶寶長款羽絨馬甲 瀏覽:87
淡橘色鞋子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48
男裝羽絨服半成品圖片價格 瀏覽:885
穿松糕鞋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305
連帽戴帽子衛衣男士運動外套 瀏覽:343
黑羽絨服配藍色的衣好看圖片 瀏覽:647
女童裝圖片新款外套 瀏覽:642
襯衫產品目錄怎麼做 瀏覽:718
室內旗袍用什麼鏡頭 瀏覽:8
漂亮的李慧珍白色褲子搭配 瀏覽:195
森馬雙面穿都市外套 瀏覽:139
濟微校服 瀏覽:68
寶寶開身針織衫如何留扣眼教程 瀏覽:55
大個子適合穿什麼裙子 瀏覽:341
男裝皮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59
品牌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866
男襯衫後背設計 瀏覽:214
西裝外套修改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