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服裝馬甲手稿

服裝馬甲手稿

發布時間:2021-10-18 15:47:37

A. 馬甲怎麼搭配

如何穿襯衫基本禮儀這里有一篇文章-如何穿襯衫襯衫基本禮儀。
襯衫的歷史和演變
襯衫的歷史,從內衣到中號服裝的演變,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當時夾克和馬甲出現在男裝中。在進行表面修飾和各種修飾方法之前,它們通常只被用作配角。你是否擁有各種各樣的襯衫,你是否願意花錢買它們,你是否保持它們干凈,也是判斷它們社會地位的主要依據。隨著第二產業的發展,白領階層增多,作為紳士和商人的西式服裝的標准款式也已確定。襯衫在搭配西裝和領帶時逐漸以白色為中心,化學纖維也是由棉花發展而來。
襯衫的款式
襯衫過去由白色府綢製成,但現在更多的襯衫由滌綸、絲綢、紗線和各種化學纖維製成。款式包括立領、大翻領和小翻領。女性也有圓領或禿領。一般來說,短袖大多是光頭領和圓領,而長袖大多是小翻領。
開領衣領也稱為「溫莎」衣領或「法國」衣領。左右軸環成120 -180度角的軸環。
紐扣領典型的美國風格,休閑自然,舒適方便。運動衣領用紐扣固定在身體上。它最初是一件運動襯衫,是所有襯衫中唯一不需要過大尺寸的領型。這種衣領主要用於休閑襯衫,如牛仔襯衫,大多是方格或圓點圖案。該織物由純棉織物或牛津織物製成,具有一般結構。然而,一些商務襯衫使用紐扣領來固定領帶。因此,最好搭配由細結絲製成的領帶,最好是只纏繞一次領帶的細結。
鑲嵌不同顏色的衣領衣領素色和條紋襯衫,有些袖口也製成白色,衣領類型大多是標准衣領或開角型衣領,衣領尖端形狀相當多,通常呈圓形,與佩斯利渦紋相匹配。
長尖領時尚纖細的微尖領,線條簡潔大方,具有新世紀多樣化服裝的特點,適合搭配最新流行的窄翻領上衣雙扣西裝外套。它時尚而剋制,非常適合不喜歡宣傳的城市白領。
男式襯衫和女式襯衫的區別:左邊開襟的襯衫是男式襯衫;右邊門襟的頂部是一件女式襯衫。
襯衫和臉型的搭配
選擇不同臉型的襯衫時,應注意:
對於長臉型的人,建議穿標准襯衫領子,以避免拉長面部輪廓。
對於倒三角臉的人,建議穿小圓領襯衫來調和臉部的稜角,避免穿太長太薄的尖領襯衫。

B. 男士馬甲的款式有哪些

1、日系工裝馬甲

日系工裝馬甲既有復古工裝的硬朗感,又不失街頭酷酷的機能范,內搭一件深夜藍襯衣就好。

C. 服裝搭配:馬甲夏季怎麼搭配好看

比休閑西裝更休閑的無袖西裝馬甲是今年街頭主角之一。不僅適合休閑時穿著,也適合通勤。馬甲,是這個季節想要顯瘦的MM的不二之選!內搭長款T恤裙,干凈白色,上身氣質清新!平時上班逛街都可以穿,打打網球等也可以穿。

D. 馬甲選多長合適,怎麼搭配,服裝設計師進來。

一般我只看到有人穿襯衫搭配馬甲的。穿圓領T恤很不合適,本身 裡面是個圓領,外面又是個V領,看著會很別扭。本人覺得馬甲短點比較好,到腰部下點就可以了。最好裡面是件白色。

E. 欣賞三款好看的旗袍馬甲圖片 關於旗袍的幾個特徵介紹

旗袍馬甲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民國旗袍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F. 服裝馬甲晶元要多少

這個服裝馬甲晶元是要238塊錢的,不是很貴的

G. 西方古代服飾馬甲是什麼樣的

展開全部
服飾是文明的標志之一,服飾習俗體現著民族文化特色,反映著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中世紀歐洲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由於基督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眾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為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為主,色彩素淡。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為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了。 中世紀初期,歐洲人服裝簡朴,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我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系於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於一肩,或系於胸前;勞動者上衣較短。法國查理大帝只披法蘭克人之衣服--用帶束緊之麻布褲,用帶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務印書館1935 年版53 頁)。冬天穿水獺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羅蘭之歌》(法)、《亞瑟王之死》(英)有所記述。服裝的等級差別主要表現在衣服質地和產地不同,貴族穿細麻布,穿義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女式服裝為長至腳踝的緊身長衣,兩袖長而窄,外面穿一件寬松長袍,袖短於長衣。長衣領口較寬大,領口衣袖衣縫可有各種裝飾鑲邊。斗篷從頭頂披下來。 10 世紀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紀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一塊大布不同。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14、15 世紀後,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 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男女服裝都講究裝飾。男褲與鞋連成一體,腳掌以皮革為底,腳下還穿無底長靴,靴上帶有馬刺。緊身男褲是兩條褲管分開穿著,前後有長外衣遮擋。後來上衣越來越短變成夾克式外衣,15 世紀外衣更短,成為不能遮羞的服飾。婦女的袒領晚禮服與男人的短外衣服裝遭到神父的反對。15 世紀宗教改革家楊.胡斯指出由於女人穿著脖頸大開特開的服裝,所以任何一個人都能直接看到她們閃爍光輝的肌膚直至裸露的半個乳房。 男人服飾的變化也被人認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開宗教會議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議會頒布了告示:僅穿短上衣出入舞會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將身體前後遮蓋好,不要露出恥部。(《羞恥心文化史》83 頁)告示發出不久短褲加長,並且與類似襪子的腳部的裝飾縫在一起,後來又出現了用結實布料縫制的股袋,用以遮住恥部。 英國議院對於平民、普通騎士,穿的衣服與貴族穿著相同不能容忍,對於服飾上的追求刺激也極力反對,愛德華四世時,英國下院提出了這樣的文件:不允許勛爵等級以下的任何騎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並穿戴任何大禮服、夾克衫、大氅。但衣著必足以下長度:當他直立時,衣著能遮蓋住其陰部和臀部。勛爵或任何更高一級的貴族,則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著《婚床》,三聯書店)。 14 世紀時興一種染色服裝,上衣左邊一種顏色,右邊一種顏色,褲子左右腿各為一種顏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別染色。15 世紀初見習騎士的服裝從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淺綠三色互相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紅、黑、綠、紫幾種顏色。褲、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褲子可以內側為紫,外側為黑。(引《世界風俗.衣住篇》) 中世紀衣服上綉的花紋以家徽為最常見。家徽本來是十字軍東征識別敵我的記號,後來成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記號。14 世紀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風,婦女衣上多綉大型家徽圖案,已婚婦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別綉在衣服左右。 15 世紀婦女服裝向男裝靠近,寬松的長衣腰間系帶,外衣用寬大綵帶束腰,上掛有短劍,頭戴男士小罩帽,腳穿尖頭鞋。 中世紀婦女發式及帽式。12 世紀婦女習慣地把頭發梳在後面,扎兩個辮子順兩頰垂下。13-14 世紀婦女以方形白麻布包頭,在頭頂打結,或在耳際用發夾別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紀頭巾式樣很多,有的與現代修女頭巾相似,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年輕姑娘可以在節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許的。15世紀在哥特式尖頂建築的影響下,產生了相似的審美觀的服飾,V 字領、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圓錐形,內部用鐵絲或漿糊使其成型,尖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著薄紗(用高級麻布作),帽有圓環固定,前沿還可加天鵝絨 。帽子價格昂貴。帽子有一個角的也有兩個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紀的鞋種類很多,有皮、長統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帶、腕帶用皮革、麻羊毛織品製作。農民常穿木鞋。貴族穿尖頭鞋,有時鞋尖極長,鞋尖長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規定為六英寸,紳士十二英寸、貴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貧民不準穿。 中世紀男子留長發,騎士都披長發。 神父一直穿黑色長袍戴風帽;但發式有變化。8 世紀開始為修士剃發,其儀式為削發式,希臘或東歐的削發式樣是把頭發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稱為聖保羅式,羅馬削發式樣是在頭上剃掉圓圓一片,四周仍留發,稱為聖彼得式。修士剃發是代表對上帝的謙恭及獻身的標志。` 14、15 世紀歐洲的統治階級追逐奢華和享樂,無視宗教戒律,在服裝方面表現尤為顯著。無論貴人、貴婦,皆如兒童之喜著新衣,喜戴首飾。此為善奢侈浪費之時代,男子穿尖頭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圓錐帽。此時人用三千頭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奧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細珠以綉一首詩歌於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人們對於服飾的正當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輕狂的行為,禁慾和反禁慾的斗爭也表現在服裝方面。人們按照美的標准不斷地推進著服裝的前進,直至文藝復興,服裝發展才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 拜占庭從遠東經波斯運來絲綢衣料,或以絲線原料加工成薄綢,製成衣服。男式服裝有緊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鎖服飾做為裝飾,衣長過膝,衣袖長短不一。腰間系有腰帶。長身斗篷為正式慶典服裝,斗篷前後鑲有美麗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塊有褶的長形布塊,固定於雙肩。 女式服裝有斗篷,還有披肩(王室皇後專用)長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變而來。女外衣短至臀部,長至腳踝。戶外服裝是長斗篷,從頭部垂落覆蓋全身。貴族婦女服鑲嵌金銀寶石、珍珠瑪瑙,勞動婦女穿無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從查士丁尼皇後的畫像看,其服裝華貴無比,身穿一蓋住腳面的長衣,衣制下擺很寬,似裙狀,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緊。腰間系各種絲帶,衣服上裝飾各種寶石,胸前掛著各種珍珠寶石飾物,頭戴帽,帽上飾著各種寶石,耳環垂下。其服裝式樣有的為歐式,其絲織面料與寶石飾物產於東方。

H. 男裝馬甲的尺寸

男裝馬甲的尺寸是根據廠商定的,一般XS=165 S=170 M=175 L=180 XL=185 XXL=190。

男式馬夾標准設計:

衣長=66cm(0.4號-2)

胸圍=90+12cm=102cm

肩寬=0.3B+6cm=36.6cm

男西式馬夾的前片:

1、搭門:2cm

2、胸圍線:號/10+胸圍/10+1cm

3、劈門:1.5cm

4、橫領:胸圍/20+3.5cm

5、直領:在胸圍線上

6、肩斜:21°

7、肩寬:肩寬/2-0.3cm

8、腰節高:號/4+1cm

(8)服裝馬甲手稿擴展閱讀:

馬甲起源:

西裝馬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綉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馬甲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

馬甲材料:

馬甲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馬甲、毛線馬甲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馬甲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馬甲、羊絨馬甲、羽絨馬甲等。隨著科技進步和服裝材料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還出現醫療馬甲、電熱馬甲等新品種。

尺碼型號標註: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I. 什麼服裝叫馬甲

一、馬甲

馬甲也叫鐵衣或背心。是一種用於保護軀干,或保暖的服飾,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歐美。

二、出處

清俞樾《茶香室三鈔·罩甲》:「國朝王應奎《柳南續筆》雲:『今人稱外套曰罩甲。』……按,今吳中猶有馬甲之稱,當即由罩甲而得。」張天翼《夏夜夢》:「那件密密扣著的馬甲--把她顯得更加瘦小。」

與服裝馬甲手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豹紋打底褲搭配黑色長襯衣 瀏覽:450
帽子要摘嗎 瀏覽:844
內政部移民署制服 瀏覽:398
穿襯衫背心的女生頭像 瀏覽:512
男士圍巾須怎麼弄 瀏覽:911
雙排扣女風衣裁剪視頻觀看 瀏覽:222
男長襯衫多少件 瀏覽:821
羊絨圍巾水波紋是什麼工藝 瀏覽:997
沙色馬丁靴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37
流蘇披肩搭配什麼裙子 瀏覽:862
斜肩襯衣校服褲 瀏覽:631
森林消防制服胸章肩章 瀏覽:365
粉色配什麼顏色帽子好看嗎 瀏覽:636
橘紅色運動上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42
襯衣加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521
東安舜德學校校服 瀏覽:632
旗袍拿扇子轉身動作 瀏覽:40
牛奶絲的睡衣好嗎 瀏覽:126
如何製作絲巾 瀏覽:355
杏色馬甲咖啡色衣搭配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