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賞魚珍珠馬甲能長多大,幾個月能繁殖
珍珠馬甲魚的成魚體長可達12cm左右。出生 10個月以後就會進入性成熟階段。
『貳』 珍珠馬甲魚怎麼養詳細資料有嗎
珍珠馬甲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繁殖的熱帶魚品種之一。我認為,初學者過了最簡單的斑馬關後,需要通過的第二關就應當是珍珠馬甲(或者是藍曼龍)。珍珠馬甲繁殖對水質幾乎無要求,無需做水,中小型繁殖缸,裸缸,水溫27度,無需加氧和過濾,繁殖條件不高。
珍珠馬甲(或者是藍曼龍)的繁殖包括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親魚產卵;第二階段是仔魚養成。第一階段相對容易,第二階段則相對較麻煩。這主要是因為,雖然珍珠馬甲產量大(通常在1,2千粒,多時可5000以上),但魚卵小,仔魚小,仔魚成活率低,提高成活率是繁殖這種魚的難點。
珍珠馬甲產卵不需要很大的缸,中小缸即可;但仔魚孵化最好用比較大的缸。
我使用的是50*30*30cm的繁殖缸,比較大,產卵和養仔魚都夠了。
種魚:選擇種魚是第一步。當然要有公魚和母魚了。不同種類的魚,使用的公魚/母魚的比例是不一樣的,珍珠馬甲的比例是1:1,呵呵。
6月11日把公魚放入前面的大繁殖缸,6月12日早上把母魚放入另一個小缸中。
兩個缸緊靠在一起,這樣兩條魚可以相互看得見,醞釀一下感情。公魚顏色變得
更鮮艷,母魚好像沒什麼反應。
12日晚,將母魚撈入大缸,和公魚放在一起。
6月13日,公魚開始吐泡,開始追逐母魚。
6月14日中午開始,兩魚開始交配。 交配過程是:公魚在泡巢下面,母魚主動游過來,兩魚纏繞,在泡巢下產卵。然後公魚將母魚趕跑,自己清理戰場,把散落的魚卵收集起來,放到泡巢下面。這種交配從中午12點多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左右,差不多每10幾分鍾一次,總共大概有二十幾次。每次少則10幾粒,多則上百粒。
產卵的間歇,公魚不斷修理泡巢,珍珠繁殖時,公母魚都完全禁食,這樣可以專心產卵,親魚不會吃掉魚卵。我認為這應該是鱸型目的魚進化上較鯉型目(如斑馬魚)先進的一個證據。鱸型目的魚的腦神經系統中多了一道管理食慾的『門』,在繁殖時,這道門自動關閉;而鯉型目的魚則沒有這道門,它們只要飢餓就要吃東西,不管自己是不是在產卵。這說明鱸型目的魚的神經系統比鯉型目的魚更復雜,更先進。
中午11點左右,發現多數小魚均已孵出,從產卵到出小魚,不到24小時,這跟我的水溫高(29度)有關系,若水溫低的話,可能需36小時才出小魚。下面是已經垮掉的泡巢,和裡面許多的小魚。現在看來,小魚數量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少,大概有2,3千吧。如果母魚肚子足夠大的話,達到6,7千都是可能的。可以看到有一些沒受精的白卵,現在看來不算太多,屬於正常范圍。
『叄』 珍珠魚的繁殖。
到了繁殖期的雄珍珠魚變得暴躁、好鬥,有攻擊雌魚的傾向,平時雄魚之間鮮有爭斗,因此繁殖時要分箱單養。本種魚屬泡巢繁殖的攀鱸魚,繁殖較為簡單。攀鱸的繁殖習性通常有兩種情況:
泡巢繁殖。繁殖時,雄魚會在水面或水中以漂浮性水草為骨架,用自己的唾沫建造一一個由氣泡組成的巢來繁殖後代,受精卵需經1~2天孵化,剛孵化的幼魚必須依附在泡巢里吸收卵黃囊里的營養
這時可將雄魚撈出繁殖箱。約經過4天幼魚會離開泡巢開始自由游動、覓食。大約10個月幼魚就可以發育成熟進行繁殖了。
只要環境合適、飼養如果得當,珍珠馬甲1年可以繁殖10次左右。
珍珠魚的幼魚膽小,對水質極敏感,如遇光線突然熄滅或開啟時,幼魚會因受驚 而 四 處 舌 亂竄。
子魚期間,因其鰓發育未全,或因培育水體中魚體密度高,易發生缺氧死亡,此時應微微充氣。在卵黃囊消失後開始在水面下游動的1周內,一般不加水,不換水; 1周後加少量水。
『肆』 請問珍珠馬甲魚肚子很大是什麼原因
是得病了,是腸道細菌感染,水質不潔引起的,得了這種病,魚兒會停止進食,如不及時治療,不久就會死去的,可在缸內按比例加入土黴素進行治療。
『伍』 我想繁殖熱帶魚珍珠馬甲公魚一點反應也沒有,母魚肚子很大了怎麼好啊
耐心等著 接生吧 看著公魚點
『陸』 養熱帶魚珍珠馬甲什麼技巧
別聽那兩個放屁!珍珠馬甲跟藍曼龍一樣,根本不是大型魚,哪用得著80的缸!要訣就三個:水溫水質和餵食
『柒』 我飼養的珍珠馬甲繁殖量不大而且,公種魚發情不是很好,怎麼才能把繁殖量提高呢
前段時間看電視上說,魚群受凍後,為了提高魚的產籽量,可以追加一些大麥皮和芽做成的飼料,也可以喂一些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