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北極探險家羽絨服

北極探險家羽絨服

發布時間:2021-09-26 16:52:46

『壹』 探險家如何首次穿越北極飛行的

20世紀初有了飛艇和飛機之後,探險家們很快就應用到極地探險。1896年,瑞典組成「飛鷹」號氣球北極探險隊,准備穿越北極,在美洲降落,結果沒有成功,「飛鷹」號墜毀了,全體隊員都犧牲了。1926年義大利航空工程師諾畢爾跟挪威的探險家阿蒙森相識成了朋友,他倆立志要乘飛艇穿越北冰洋。在許多單位和個人的贊助下(包括美國探險家埃爾斯沃斯的資助和兩次參加),諾畢爾很快自己設計製造出一艘飛艇,命名為「諾爾格」號,飛艇的艇長就由諾畢爾擔任。

1926年4月,飛艇從羅馬出發,飛過幾個國家領空,航行7600千米,來到北極圈內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5月11日,飛艇經過檢修,一切准備好,會集16位探險家,其中有諾畢爾、阿蒙森和美國領航員拉爾森。他們3人在駕駛艙,其他人在座艙里。

當飛艇來到臨近極點時,出現了一個迷霧茫茫的世界,越往前飛,玻璃窗被越結越厚的冰碴擋住,很難看清灰白色的地平線。不久,飛艇變得笨重起來,四周結滿冰塊,螺旋槳不斷地擊碎著冰塊,拳頭大的冰塊打得飛艇乒乓直響,好像被彈片擊中一樣,那響聲使艇內的人們心驚肉跳。飛艇一降低高度就劇烈顛簸,濃密的雲團把它壓向高低不平的冰丘。往下看,冰原上縱橫交錯的千溝萬壑,籠罩在霧氣之中。阿蒙森熟練地駕駛飛艇,諾畢爾測量著距離。

5月12日深夜,陽光突然穿過雲霧,照到結滿冰晶的飛艇上,銀光耀眼。阿蒙森突然向大家宣布:「准備好國旗,極點到了,我們腳下就是北極!」

美國的領航員拉爾森,半屈一條腿,透過打開的舷窗,對准太陽用六分儀測量距離。他驚喜地喊著:「不錯!我們是到北極了!」

飛艇下降距冰面100米的高度,關閉發動機,打開窗口,所有人都探頭觀望。阿蒙森投出了挪威國旗,諾畢爾和拉爾森各投出義大利和美國國旗。傾刻問,白皚皚的冰原上,出現了一排五顏六色的國旗,他們在北極上空的陽光中飄揚。

飛艇緩慢地在北極上空兜著圈子,16位探險家目睹著北極特有的風光:到處是碎冰塊,到處是蜘蛛網似的冰裂縫,藍凈的海水在這些裂縫里泛著漣漪。

濕霧漸漸大了,飛艇又開動機器,不斷上升,沖出雲層,在1100米高度上迎來燦爛的陽光。5月13日,經過70個小時的飛行,探險家們終於看到了北美洲的陸地,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小城特勒著陸。

這是有史以來人類首次穿越北極冰海的飛行,對後來開通歐洲經北極到美洲的航線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這條航線20世紀70年代就正式開通了。

『貳』 北極探險家都有誰他們的故事是啥

關於古今中外的探險家的故事

「在北極,並不是那麼艱苦」

迪迪埃·勒巴,36歲,醫生。與北極的約會是4月初從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朗伊爾城開始的。探險小組要先到達俄羅斯的巴內奧基地。幾頂帳篷在大浮冰上搭建了起來。這里沒有固定的構造,一旦浮冰開裂,必須能夠快速轉移。迪迪埃回憶說:「一想到我們漂浮在北冰洋上,腳下是4000米深的海水,我就感到激動不已。」4月19日清晨,米—8直升機放下了探險小組成員,他們將在此度過一個星期。地獄般的生活開始了。勒巴醫生要推、拉甚至是背著雪橇。最糟糕的是冰山脈————兩大塊冰就可以組成一堵幾米高的牆,等待著他們翻越。經過6小時的跋涉,向導宣布天色已晚。於是開始搭建帳篷,將雪收攏到一起,將其融化。第二天,大浮冰被一條大水道切斷。勒巴醫生說:「我們用滑雪板將船形雪橇兩個兩個連在一起。沒有人逞英雄。」到了晚上,向導宣布,第二天可以到達北極點。這就意味著他們還得使勁、出汗……迪迪埃·勒巴回憶說:「我們在16點45分到達了北極點。我們得說服自己相信那就是北極,因為沒有任何記號標明那個地方。我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只不過全球定位系統上顯示的90度證實了我們的位置。那個時候,我們欣喜無比。」

「揚帆穿越大西洋:超越自己」

索菲·拉達姆,26歲,畫家。「最初,這是我父親的夢想,後來也成了我的夢想。」索菲·拉達姆如是解釋道。這名年輕的女畫家乘坐一艘長11.72米的帆船,從地中海沿岸的旺德爾港出發,經過直布羅陀和加那利群島,橫穿大西洋。與她一起旅行的還有安妮、薩比娜和皮埃爾,他們都是學生。旅程持續了一個月,「不能過於匆忙」。每個成員都要做所有事情:操縱,航行,六小時值班制,維修,做飯……索菲說:「我們瘋狂地學習一切。我們必須堅持下去,盡可能地多出力,這樣才能保證團隊團結,保持良好氣氛。」然而,問題還是接踵而來。索菲曾使船擱淺到一處沙灘,還有一次她掌舵時,正是晚上,帆船行駛在海洋中央,而前桅的支索斷了,導致帆落入水中。索菲說:「需要超越自己,找到解決辦法。我很喜歡艱難一些的處境,例如當船擱淺或者將船從5米高的浪中救出時。」他們在旅程中沒有遇到太多的信風,還有一天風平浪靜,他們得以潛入到海中「遊玩」。遠離所有陸地,在深海下,盡管有光線透過海水射下來,索菲還是沒有在那裡逗留太長時間。她保存了與海豚一起在夜裡航行的圖像,還有巨大的鰩魚,虎鯨和鯊魚……一天早上,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塊綠寶石,那是馬提尼克島。索菲說:「我看了看身後的大海。現在,我願意獨自一人重新完成這次旅程。」

不知道有沒有用。。

『叄』 在北極探險死亡的探險家都有誰

關於古今中外的探險家的故事

「在北極,並不是那麼艱苦」

迪迪埃·勒巴,36歲,醫生。與北極的約會是4月初從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朗伊爾城開始的。探險小組要先到達俄羅斯的巴內奧基地。幾頂帳篷在大浮冰上搭建了起來。這里沒有固定的構造,一旦浮冰開裂,必須能夠快速轉移。迪迪埃回憶說:「一想到我們漂浮在北冰洋上,腳下是4000米深的海水,我就感到激動不已。」4月19日清晨,米—8直升機放下了探險小組成員,他們將在此度過一個星期。地獄般的生活開始了。勒巴醫生要推、拉甚至是背著雪橇。最糟糕的是冰山脈————兩大塊冰就可以組成一堵幾米高的牆,等待著他們翻越。經過6小時的跋涉,向導宣布天色已晚。於是開始搭建帳篷,將雪收攏到一起,將其融化。第二天,大浮冰被一條大水道切斷。勒巴醫生說:「我們用滑雪板將船形雪橇兩個兩個連在一起。沒有人逞英雄。」到了晚上,向導宣布,第二天可以到達北極點。這就意味著他們還得使勁、出汗……迪迪埃·勒巴回憶說:「我們在16點45分到達了北極點。我們得說服自己相信那就是北極,因為沒有任何記號標明那個地方。我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只不過全球定位系統上顯示的90度證實了我們的位置。那個時候,我們欣喜無比。」

「揚帆穿越大西洋:超越自己」

索菲·拉達姆,26歲,畫家。「最初,這是我父親的夢想,後來也成了我的夢想。」索菲·拉達姆如是解釋道。這名年輕的女畫家乘坐一艘長11.72米的帆船,從地中海沿岸的旺德爾港出發,經過直布羅陀和加那利群島,橫穿大西洋。與她一起旅行的還有安妮、薩比娜和皮埃爾,他們都是學生。旅程持續了一個月,「不能過於匆忙」。每個成員都要做所有事情:操縱,航行,六小時值班制,維修,做飯……索菲說:「我們瘋狂地學習一切。我們必須堅持下去,盡可能地多出力,這樣才能保證團隊團結,保持良好氣氛。」然而,問題還是接踵而來。索菲曾使船擱淺到一處沙灘,還有一次她掌舵時,正是晚上,帆船行駛在海洋中央,而前桅的支索斷了,導致帆落入水中。索菲說:「需要超越自己,找到解決辦法。我很喜歡艱難一些的處境,例如當船擱淺或者將船從5米高的浪中救出時。」他們在旅程中沒有遇到太多的信風,還有一天風平浪靜,他們得以潛入到海中「遊玩」。遠離所有陸地,在深海下,盡管有光線透過海水射下來,索菲還是沒有在那裡逗留太長時間。她保存了與海豚一起在夜裡航行的圖像,還有巨大的鰩魚,虎鯨和鯊魚……一天早上,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塊綠寶石,那是馬提尼克島。索菲說:「我看了看身後的大海。現在,我願意獨自一人重新完成這次旅程。」

『肆』 極地探險家都有誰

早在1893年,挪威著名的探險家南森就乘特製的「前進號」探險船深入北極地區,經過近兩年九死一生的艱苦航行,一度到達了距北極點僅有224英里的地方。由於氣候條件太過嚴酷,最終還是功虧一簣,這成為南森的終生憾事。1909年4月6日,美國極地探險家彼利成功到達北極。這是人類的腳印第一次留在了冰天雪地的北極點上。

『伍』 絕對高分懸賞啊!!地理好的進!對北極了解的進!! 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最北邊的海角是等

1:海鸚(學名:Fratercula)
2:這題題目不是很嚴謹:按正常算,第七天到達(也就是6天之後)。
3:磷
4:最早的--公元前325年,一位叫做皮西亞斯的商人(古希臘);1905年,挪威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線。
5,這個問題有點。。。看個人咯,下面說一些必需品吧:
技術上的裝備:雪杖(最好為單節雪杖),鐵鎖4個,6毫米以上的繩十米。
個人衣物:北極地區異常寒冷,服裝必須能夠保證能夠抵禦北極地區的低溫:厚內衣1套、薄內衣2套、帶拉鏈的抓絨衣褲、帶頭套,防風面料的羽絨服(衣服和褲子)。
手套包括:厚抓絨分指手套2雙、羽絨並指手套和防水手套各1雙、發熱貼若干。
襪子包括:厚襪3雙、薄排汗襪3雙。
帽子及頭部用品包括:毛線帽或抓絨帽、1個加厚頭套與1個薄頭套,厚的可以罩在薄的外面、面罩(可選)、防UV,帶側面擋光罩墨鏡、防UV雪鏡。
宿營裝備包括至少能滿足-25度低溫要求的睡袋、泡沫防潮墊和充氣墊各一個、營地鞋、瑞士軍刀、塑料餐具、1升保溫鋼瓶、1升寬口尿壺、防曬霜、唇膏2支、個人醫療包(阿司匹林,綳帶,醫用膠帶,創可貼等),一雙性能優良的專用雪鞋。
食品那些就沒得說了,得看時間帶足吃喝。
還得加個gps~~導航的電話

『陸』 探險家如何西北通道深入北極的

威廉·帕里是英國海軍軍官,是探險隊的船長。1818年他曾參加海軍部組織的探險隊,曾駛入蘭開斯特海峽的峽口,因沒有穿越而過,因此無功而返。那時他只是一個隊員。

第二次,他又跟羅斯探險隊進入蘭開斯特海峽東部入口1100千米遠的地方,這次他是船長,考察了梅爾維爾島南部帕里山崖,直到碰到堅冰無法航行時才返航,由此獲得5000英鎊的獎金。實際上只要他再前進400千米,就是白令海峽,就可以通向太平洋了。

1821年帕里成了探險隊長。這次他認真總結前兩次的經驗教訓,不從巴芬島北面進入蘭開斯特海峽,而是從巴芬島南面的哈得孫海峽進入。他在福克斯海灣轉了很長時間,又遇到冰封,只好在海島上越冬。

他們在島上跟愛斯基摩人和睦相處,有次在部族長家中遇到了一位婦女。雖然她穿著獸皮,但臉蛋格外俊秀,兩隻眼睛又黑又亮,見了帕里還老是微笑。

這個女人走後,帕里就問族長:「這位婦女是哪個部族的?」族長在介紹時,無意中說到這女人天性聰明,懂些地理,能制地圖,對這一帶海、島、山都有研究,她叫伊格盧利克,是相鄰部族長家的女兒。

帕里一聽高興極了,第二天就到相鄰部族長家中拜訪,要找美人伊格盧利克討教這一帶的地理知識。伊格盧利克見帕里沒有惡意,就為帕里連夜畫出一張地圖。帕里根據這張地圖,發現福克斯灣北部與巴芬島南部間有條狹窄的海峽通往西方,這正是帕里要找的通道。第二年夏天,帕里果然找到了這條海峽。

為了感謝這位漂亮聰明的女人伊格盧利克對他的幫助,帕里把這個海峽入口的一個海島,命名為伊格盧利克島。不幸的是,帕里進入海峽不久,船員們得了可怕的壞血病,船隊又不得不返航。

帕里雖然沒有完整地發現西北通道,但他指出了可靠的途徑,因此獲得很大聲譽。1827年,他還帶兩個同伴進行了北極探險的嘗試,到達離極點800千米的地方才返回。這是人類乘雪橇向北極中心區沖刺的第一次探險。1855年帕里在德國病故。

『柒』 誰是第一個到達北極的探險家

航海家南森 1996年是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北極探險一百周年紀念日,當地居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北歐的航海家們以及當地的外國商船船員都參加了這次盛典。慶典上,一艘船模仿「弗拉姆」號從海上徐徐駛進奧斯陸港灣,受到海軍艦艇和岸上群眾的熱烈歡迎;南森的扮演者還模仿南森當年的樣子,穿著當年的服裝從船上走下來,在市政廳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將慶祝活動推向高潮。今天的挪威沿岸被譽為世界上風景最美麗的水上航程,兩岸霞光水色、雪山溪流、瀑布煙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前往。 走近南森 弗里喬夫·南森於1861年10月10日出生於挪威奧斯陸(曾用名「克里斯蒂安尼亞」,Christiania)附近的一個富有家庭里,父親是一位律師。1880年,南森進入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學(The Royal Frederick University,今奧斯陸大學)攻讀動物學。1882年,他乘船到格陵蘭水域去做調查研究。這次海上調查激起了他對北冰洋的強烈興趣。 1887年,南森提出了乘坐雪橇橫跨格陵蘭冰蓋的考察計劃,但是挪威政府拒絕提供資金,後來他從一個丹麥人那裡獲得了資金支持,開始執行他的計劃。1888年5月,南森率領五名隊員離開挪威,前往格陵蘭島,但惡劣的冰況使考察隊在靠岸之後遇到了極大的困難。1888年8月16日考察隊開始由東向西艱苦地行進;10月上旬,南森到達格陵蘭西海岸上的戈德撤泊村,由於最後一班輪船已經啟航,他們不得不在那裡過冬。俗話說:「上天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那個冬天的滯留給了南森一個研究愛斯基摩人生活習俗的機會,最後他將這段經歷寫成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一書,並於1891年出版。 格陵蘭島探險的成功使南森的探險籌款活動更加順利,遇到的阻力大為減少。在接下來的探險活動—利用浮冰群漂浮穿越北冰洋的籌備過程中,南森獲得了大量來自個人的捐款,他利用這些資金建造了有名的「弗拉姆」號探險船。這艘船的最大特色是其外殼呈圓形,這種外形使其可以輕易擠進大冰群,並將冰塊拱在上面。1893年6月24日,南森帶著12名隊員向北冰洋進發。1893年9月22日,「弗拉姆」號到達切柳斯金角東北方向的北緯78°50′、東經133°31′的冰區。在漂浮過程中,南森通過計算發現這條航線不能使該船跨過北極,因此1895年春天南森帶著一名隊員離船乘雪橇向北極前進。冰況、嚴寒、風雪使行進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1895年4月8日南森返回到離最終抵達區域1126.5公里遠的弗朗茲-約瑟夫-蘭德。根據記錄,他們曾到達過北緯86°14′的冰區。之後,南森又分別於1898年和1911年進行了兩次北極探險。 南森的一生豐富多彩,既是探險家,也是科學家和極地學者,還是藝術家和政治家。1882年格陵蘭水域的調查結束後,他成為卑爾根博物館(Bergen Museum)負責動物學採集的管理人員,直至1887年開始格陵蘭島探險。1888年南森從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97年擔任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學的動物學教授,但格陵蘭島探險使他的興趣轉向了海洋物理學,在此期間的1896年至1917年,南森致力於科學研究,並參與了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的創建工作。 除了探險,南森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活動家,曾於1906~1908年擔任挪威第一任駐英國大使,1914~1918年成為國際聯盟戰俘事務委員,1920~1927年任挪威駐國際聯盟裁軍委員會代表。在參與國際事務期間,南森曾從事救濟難民等多項人道主義項目,1921~1923年致力於俄國伏爾加河流域飢民的救濟工作,1925~1929年擔任亞美尼亞難民遣返委員會主席。南森還因為從西伯利亞、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遣返50萬名戰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國遭受飢餓的人民(1921~1923)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1921~1922)。南森於1930年5月13日逝世於奧斯陸附近的留薩克爾庄園。 南森將自己的探險經歷寫成書,給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其中包括《格陵蘭島穿越記》、《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在黑夜與冰雪中》、《1893—1896年挪威的北極探險》、《穿越高加索到達伏爾加河》。 另外,南森還在海洋學儀器的設計、風生洋流的解釋和北方水域水層形成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貢獻。 來源:遊艇

『捌』 去南極冰川探險需要帶什麼裝備

1、保暖衣物

由於此時國內和南極的溫度都在零度左右,加上南極多風的天氣,所以一些必須的防寒防風的衣物是必須的,具體的大概有沖鋒衣、保暖褲、防水褲、羊毛衫、保暖內衣、手套、帽子圍巾、保暖的襪子和防水背包。這些都是禦寒的衣服,是你在南極的時候活下去的希望。

2、防曬用品

選擇空海聯行的,中間難免會在阿根廷或者智利等國家停留,而這些地方正屬於夏季的炎熱時刻,所以一些短袖T恤、防曬霜、短褲、太陽鏡之類的東西,也是很有必要的。

3、暈船葯及輔助設備

除了衣物,暈船的夥伴一定不要忘記暈船葯、登山杖等輔助設備,看個人情況,泳衣也可以帶上,因為會有極地游泳項。

4、攝影設備

相機、長焦鏡頭、廣角鏡頭、偏振濾光鏡等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為了拍動物,比如企鵝、海豹之類的,帶一個400mm的鏡頭也是很有必要的。

5、衛星電話

通訊問題是出國在外的時候最令人擔憂的問題,而在南極就更加重要,因為南極是沒有手機信號的,所以一切的通訊都是通過衛星進行的,這個時候必須要帶上衛星電話。

與北極探險家羽絨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素描校服眼鏡女孩 瀏覽:901
clockhouse褲子介紹 瀏覽:581
瘦子應該穿什麼材質的褲子 瀏覽:218
你今天的小裙子真好看 瀏覽:814
偏瘦男生適合穿風衣嗎 瀏覽:85
中班美術繪畫帽子教案 瀏覽:504
針織運動鞋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480
一個男的喜歡上女裝大佬 瀏覽:659
航空實驗班校服短褲 瀏覽:1
寶寶100碼的褲子多少厘米 瀏覽:322
哪種線織衣最好 瀏覽:708
長款裙子配什麼穿好看嗎 瀏覽:700
美人魚穿著裙子怎麼畫 瀏覽:303
手工編織帽子製作大全圖片步驟 瀏覽:258
牛津紡襯衫布多少錢每米 瀏覽:141
全棉t恤上有鐵銹怎麼可以去除 瀏覽:278
校服褲腿怎樣 瀏覽:720
運動型校服優點 瀏覽:859
兩個穿校服的男生 瀏覽:299
藏青褲子配襯衫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