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的服役事件
「博格」號
美國海軍「博格」號於1942年9月26日在普吉灣(Puget Sound)海軍工廠注冊服役。由艦長吉爾斯·肖特(Giles Short)指揮。1942年8月20日,該艦被命名為ACV-9。在此之前則稱為AVG-9。1943年7月15日,其名稱又變為CVE-9。最初她有艦員400名,包括了美國海軍戰沉的「列剋星頓」號和「約克城」號的倖存艦員。在西雅圖海域進行了海試之後,1942年11月17日開往聖地亞哥,在那兒她接受了她的第一個艦載機中隊——由空軍上尉威廉姆·杜藍(Villiam Drane)指揮的VC-9混合飛行中隊。12月4日,在聖地亞哥附近,兩架復仇者式在空中相撞,損失飛行員3人。「博格」號12月11日開往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港,於1943年元旦到達。在諾福克,她和她的艦載機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潛訓練。一名著艦信號員不幸被野貓式戰斗機誤撞身亡。在這期間,「博格」號做了一些改裝如原先的127毫米炮換成新的38倍口徑的127毫米炮,28毫米防空炮換為4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同時增加了船體兩側炮座的數量),加裝了混凝土壓艙物。1943年2月24日,該艦駛往阿根廷,4天後到達。在那兒她搭載了幾名英國軍官並增加了通訊部門的人員。
1943年3月5日,「博格」號攜帶了12架F4F-4野貓式戰斗機和3架TBF-1復仇者式轟炸機,由美國舊式驅逐艦「貝爾納普」號(USS Belknap)和「喬治·艾德加」號(George Eadger)護航,加入英國HX-228船隊,最初幾天一直未發生戰斗,直到3月10日,該艦的飛機第一次發現並攻擊了1艘德國潛艇,然而飛行員麥考斯蘭(Mcauslan)少尉的深水炸彈沒能順利投下,潛艇逃脫。「博格」號於3月20日離開HX-228船隊,之後,該船隊遭U艇襲擊造成一定損失。「博格」號於3月26日又一次從阿根廷出發,這次是為SC-123船隊護航,由於一直未發現德潛艇的蹤跡,「博格」號護航艦隊於26日脫離船隊。和上次一樣,沒有了護航航母保護的這支船隊遭到德國潛艇的攻擊。該艦返回之後,前往波士頓修理了飛機彈射器,4月20日返回阿根廷,25日,她又加入HX-235船隊為其護航。4月28日下午,「博格」號的復仇者飛機攻擊了一艘德國潛艇,但沒能給予重創。之後未發現德潛艇,「博格」號離開船隊駛往貝爾法斯特,和她在阿根廷帶上的英國軍官一起,在英國反潛訓練中心訓練了2周時間,加裝了了HF/DF高頻測向設備。艦上的復仇者式攻擊機的數量也增加到12架。
1943年5月15日「博格」號離開貝爾法斯特,加入ON-184船隊,該船隊於1943年5月19日從冰島向西行駛。該艦和護航驅逐艦沒有緊貼船隊行駛,而是在可視范圍內和船隊保持了一定距離。1943年5月21日。「博格」號的復仇者飛機在艦隊前方60海里,格陵蘭島東南500海里處發現德U-231潛艇,展開攻擊,使潛艇艦橋嚴重損壞喪失戰鬥力。第二天,另一架復仇者的飛行員羅傑爾·庫恩(Roger Kuhn)發現了德U-468號潛艇,該艇當時正在水面作緊急修理。他抓住這個機會,先用機槍掃射並投下4枚深水炸彈,雖然沒有擊沉但是給潛艇造成一定損傷,潛艇航跡留下一片油污,60海里外的「博格」號收到請求支援的報告後派出飛機,但是由於羅傑爾·庫恩報告的潛艇位置有誤,U-468得以僥幸逃脫。一架野貓式戰斗機在搜尋U-468時發現了U-305號潛艇,但還沒來得及攻擊潛艇就緊急下潛了,逃過一劫。不過3小時後該艦的復仇者式飛機還是找到了它,將其擊傷,雖然之後美國驅逐艦奧斯蒙·英格拉姆(Osmond Ingram)號努力展開搜索並發起攻擊但是U-305又下潛並緊急修理,逃脫驅逐艦的搜捕。遭到了護航航母編隊的猛烈打擊,U-305隻得放棄襲擊船隊,逃往法國布雷斯特港,近3個月沒能出航。1943年5月22日下午,復仇者式的飛行員在博格號後方20海里處擊傷了德國VIIC型U-569號潛艇,該艇作為南線「莫塞爾河」潛艇群的一員,正伺機襲擊HX239船隊。U艇立即下潛躲避但是破損使它不得不又浮出水面,由霍華德·羅伯茨(Howard Roberts)駕駛的復仇者式向其投放深水炸彈。潛艇遭到重創,後部進水嚴重,艇尾朝下一直沉了350英尺才恢復控制,艇長命令水櫃全部排空,潛艇上浮。復仇者式飛機對潛艇猛烈掃射,加拿大皇家海軍「聖勞倫」號護航驅逐艦(HMCS St.Laurent)也趕來,雖然接近了U艇但是U艇還是被打開通海閥很快沉沒。24人被「聖勞倫」號救起生還。這次護ON-184船隊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1943年5月30日,「博格」號和4艘舊式驅逐艦一起離開阿根廷,這次的任務是為該艦自由選從直布羅陀開往美國的GUS-7A船隊護航。6月4日下午,「博格」號的復仇者式發現並攻擊了3艘U艇,但沒有擊沉。第二天,復仇者式飛行員麥考斯蘭在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gers)駕駛的野貓式戰斗機的協助下(後者擊毀了潛艇的高炮),擊沉了德國VIID型U-217號潛艇。這艘潛艇是「特呂茨(Trutz)」艦隊部署在最南端的一艘潛艇。該艦隊沿南北方向排列在美國東海岸和卡薩布蘭卡之間,試圖擾襲開往南非的運輸船隊。6月8日,復仇者和野貓式飛機又攻擊了U-758號潛艇,將其擊傷。潛艇用新式4聯裝20毫米炮猛烈還擊。U艇再次潛入海中後,又遭到驅逐艦「克萊姆森」號(Clemson)的深水炸彈攻擊,一個隔艙被淹,但最終還是逃脫。U艇的艇長報告稱擊落一架敵機,但實際上美軍並未損失。U-118和U-460前來支援U-758號的電報被第十艦隊截獲,「博格」號被派往攔截。6月12日,從該艦上起飛的7架艦載機,投放了14枚深水炸彈,在距航母20海里處擊沉了U-118號潛艇(XB型,用於佈雷的補給潛艇),潛艇沉沒後飛機投放了救生筏,17人獲救(其中包括一些從U-758號接收傷員)。6月20日,博格艦隊回到漢普頓港。
7月份,「博格」號在艦長約瑟夫·B·鄧恩(Joseph B. Dunn)的指揮下出發,為前往直布羅陀的UGS-12船隊護航。盡管安裝了HF/DF高頻測向設備,但是沒有發現敵潛艇的蹤跡。7月23日,「喬治·艾德加」號的聲納探測到一艘潛艇。這是U-613號潛艇(VIIC型),它載著水雷駛往美國傑克遜維爾港。驅逐艦投放了4次深水炸彈後聽到潛艇的爆炸聲,不久發現漂浮的潛艇殘骸。當天中午,一架復仇者式飛機發現了U-527和U-648號潛艇。U-648號立即下潛,而U-527號(一種IXC-40型潛艇)向有霧的海岸駛去以躲避攻擊。復仇者的行動比U艇快了一步,精準的深水炸彈攻擊把潛艇送入了海底,艇上13人倖存。「博格」號於7月26日離開了UGS-12,到達馬德拉群島海域巡邏。8月1日,到達卡薩布蘭卡,之後沒有什麼重大事件。
8月23日,「博格」號返回諾福克。9月,她重返大西洋搜索德潛艇,這次搭載的是VC-19混和艦載機中隊,但是沒能取得戰果。9月26日,返回卡撒布蘭卡。29日,啟航護送GUS-16船隊,直到10月20日回到諾福克,期間「博格」的艦載機發現一艘潛艇但是沒有取得戰果。
「博格」號於11月14日離開諾福克,和舊式驅逐艦「杜邦」號(USS Dupont)、「喬治·艾德加」號、「奧斯蒙·英格拉姆」號以及「克萊姆森」號為UGS-24船隊護航。「博格」號反潛組和船隊保持一定距離,在
百慕大以東海域搜索德潛艇。11月30日,「博格」號的艦載機攻擊了U-238號潛艇,使該艇人員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離作戰海域。
12月9日,「博格」號又從卡薩布蘭卡出發,支援向西進發的GUS-23船隊。這次,該艦一直緊隨船隊,直到高頻測向儀發現U艇可能存在的海域才出擊。12月12日,復仇者飛行員蓋蘭(gayland)上尉用Mk24音響自導魚雷擊傷德國U-172號潛艇,緊接著,驅逐艦「喬治·艾德加」和「杜邦」號用刺蝟彈和深水炸彈展開攻擊,但由於潛艇下潛到700英尺的深海沒有奏效。驅逐艦繼續搜尋,直到晚上,狡猾的U-172號潛艇才浮出海面緩緩行駛。然而這些裝備了新式雷達電子設備的美國老式驅逐艦很快發現並接近了U艇,在4000碼的距離上開火。U艇匆匆發射了一枚魚雷就又潛入海中,驅逐艦在投放了兩次深水炸彈之後潛艇的聲納訊號消失,只得返回「博格」號附近。12月13日早上,「博格」號的艦載機在前一天驅逐艦和U艇作戰的海域發現了移動的油跡,估計是受傷的U-172號潛艇。「克萊姆森」號、「喬治·艾德加」號還有「奧斯蒙·英格拉姆」號迅速趕來,根據聲納信號進行了5次深水炸彈攻擊。U-172號潛艇最終浮出水面,一些艇員棄艇逃命,還有一些則操縱潛艇甲板炮向美軍開火還擊,有一發炮彈還擊中了「奧斯蒙·英格拉姆」號,不過這無疑螳臂擋車,在美軍3艘驅逐艦和2架復仇者的圍攻下,U-172艇終於爆炸沉沒,爆炸騰起的濃煙烈火在遠方的「博格」號上都能看見。U-172是該艦第5個戰果。值得一提的是這艘德國U艇可是狼群中的王牌,共擊沉盟軍艦船多達26艘共152778噸,戰績在所有的的U艇中排名第16位。
12月20日,「博格」號的復仇者式飛行員拉富爾上尉(Lafleur)發現了U-850號潛艇,並發起突然襲擊。可惜第一次深水炸彈沒能投下,當飛機折回再次攻擊時潛艇反應過來並用防空炮進行還擊。復仇者式沒能擊中目標。該艦聞訊派出4架飛機支援。當U艇艇員對復仇者式拚命射擊時,2架野貓戰斗機抵達,用機槍掃射潛艇,打啞了其防空火炮。不久,由古德溫少尉(Goodwin)駕駛的復仇者式投下的4枚深水炸彈在潛艇很近的地方爆炸,U艇下沉。當U艇再次浮出海面時飛行員拉富爾和伯拉蕭(Bradshaw)投下的MK24 魚雷准確命中潛艇右舷,潛艇被炸的粉身碎骨,艇上無一人生還。
「博格」號編隊在百慕大度過了聖誕節,她的下一個任務是把P-47戰斗機運往英國。回來的途中,她遭遇風浪受損,在諾福克港進行了修理。在那兒她還更換了新的艦載機中隊VC-95,伴隨的驅逐艦也換為新的護航驅逐艦(DE)。1944年3月13日,該艦的復仇者式發現了海面的油跡。接著聲納浮標也發現了潛艇的蹤跡,「哈弗費爾德」號(Haverfield)護航驅逐艦被派去偵察,她和加拿大海軍「皮里尼·魯伯特」號驅逐艦(HMCS Prine Rupert)對潛艇展開攻擊。不久美國海軍「霍布森」號(Hobson)號護航驅逐艦和幾架復仇者式飛機也加入戰斗。霍布森號擊中了U-575號潛艇,迫使它浮出水面。隨之而來的炮火和炸彈把這艘裝備了水下通氣管的的潛艇擊沉了,38人獲救。「博格」號在卡薩布蘭卡稍作修整,4月初駛往維德角搜索德潛艇的蹤跡,沒有什麼收獲。
1944年5月5日,「博格」號在艦長奧里利烏斯·B·沃塞爾(Aurelius·B·Vosseller)的指揮下離開漢普頓港。艦上搭載了9架FM-2野貓式和12架TBF-1C型復仇者式,由驅逐艦「哈弗費爾德」號、「法蘭西斯·羅賓遜」號 (Francism Robinson)、 「詹森」號(Janssen)、「威利斯」號(Willis)和「維爾霍伊特」號(Wilhoite) 護航,5月29日到達卡薩布蘭卡。6月16日再次出發為一支船隊護航。當天,美軍情報顯示有一艘日軍潛艇正在開往當時為德國佔領的法國途中。「博格」號接到被派往維德角以西850海裏海域搜尋。6月23日晚,該艦的復仇者飛機飛行員傑西·泰勒(jesse taylor) 憑著有故障的機載雷達發現了日軍I-52潛艇。這艘I-52潛艇正開往法國波爾多(Bordeaux) 。艇上載有228噸鉬、鎢、和錫金屬,54噸橡膠、3噸奎寧、2噸黃金等重要戰略物資和14名日本工業專家。數小時前這艘潛艇剛剛和一艘德國潛艇碰面,帶上了一名德國領航員和一套雷達告警設備。泰勒投下照明彈照亮日軍潛艇,接著投放了深水炸彈。潛艇下沉規避後泰勒又投放了MK24魚雷。不久爆炸聲傳來,泰勒以為潛艇已經被擊沉。然而,一個小時後,另兩架復仇者式的聲納又收到了I-52的訊號。飛行員威廉姆·戈登上尉(William Gordon) 發射了一枚Mk24魚雷。經過漫長的18分鍾,隨著一連串爆炸,水下排水量達3644噸的I-52號消失在大海之中,艇上無一人生還。I-52是二戰同盟國在大西洋被擊沉的最大的潛艇,隨後發現的潛艇殘骸和貨物也進一步確認了這一戰果。擊沉I-52在戰術上是二戰盟軍情報和無線電作戰的成功例子,在戰略上,I-52為代表的德日運輸潛艇的沉沒,結束了德日的戰略物資交換活動。1995年這艘載有黃金的I-52殘骸在大西洋海底被發現,還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7月,「博格」號大部分時間待在諾福克。在那兒她接收了VC-42艦載機中隊和4架安裝了雷達和探照燈的TBM-1D攻擊機,並於7月底進行了一些訓練性的航行。8月1日,該艦帶著9架野貓式和4架復仇者式攻擊機離開百慕大,於8月5日接替美國「威克島」號(Wake Island)護航航母的任務。8月16日,「博格」號被德國U-802號潛艇盯上,不過幸運的擺脫。3天後,該艦的復仇者式用雷達和探照燈發現了U-802潛艇,並投放了3枚深水炸彈,可是沒能將其擊沉。「博格」號繼續向北開往加拿大的格朗布蘭(Grand Bank),8月20日該艦在凱普蘭(Cape Race)東南300海里處遭遇德國U-1229號潛艇。這艘艇從特隆赫姆開往美國緬因,准備把一名間諜送上岸。復仇者的飛行員布洛卡斯(Brokas)發現了它並向它發射了
火箭彈和深水炸彈,使該艇電池艙嚴重受損。其他飛機在1小時後趕到,繼續搜索逃跑的潛艇。由於電池艙的損壞,U艇艇長試圖升起潛艇水下通氣管並啟動柴油機,可是沒有成功。U艇一浮出水面即遭2架復仇者式的夾擊,U艇被火箭彈擊中7次之多,之後飛機又投放了2枚炸彈,但有一枚沒有投下,另一枚沒有爆炸。不過這還是沒能改變潛艇沉沒的命運。艇上42人生還,其中包括先前搭載的那名間諜奧斯卡·曼特爾(Oskar Mantel)。
由於德國使用了潛艇水下通氣管,給發現潛艇增加了困難,並且在美國附近海域U艇出現相對不多,美國海軍在1944年到1945年又把護航航母運用到其他方面。「博格」號在這期間完成了一些訓練任務,還運送了60架p-51戰斗機到英國利物浦。
「博格」號最後一次戰斗是源於一個錯誤的報告,說U艇接近了美國海岸並向美國城市發射火箭。1945年4月16日,該艦和10艘護航驅逐艦,在艦長喬治·J·達夫克(George J Dufek)的指揮下離開Quonset,搭載了包括3架FM-2野貓式戰斗機和16架TBM-3復仇者式的VC-19艦載機中隊。「博格」號編隊和另一支以「科爾」號(Core)護航航母為核心的艦隊一起,統一由「博格」號艦長達夫克指揮。兩艦隊共出動14艘護航驅逐艦,兩兩相隔5海里,排成一個長達70海里的南北橫隊搜索德潛艇。「博格」號和「科爾」號分別由幾艘驅逐艦護衛,位於隊列的兩端。4月24日8點29分,弗里德里·C·戴維斯(Fredrick C.Davis)號驅逐艦收到了潛艇的聲納信號,然而在8點35分,這艘已經保持了警惕的驅逐艦還是被U-546號潛艇成功的用魚雷擊沉了。全艦192人中僅66人獲救。其他的護航驅逐艦立即釋放深水炸彈和刺蝟彈攻擊U艇,U艇釋放了干擾,這個聲音讓護航驅逐艦以為又發射了一枚魚雷。10點25分,驅逐艦「弗萊赫蒂」號(Flaherty)投放的深水炸彈之後,U艇的聲納訊號消失。直到11點56分,驅逐艦才又發現了U艇。「范里安」號(Varian),「詹森」號,「哈伯德」號(Hubbard)發起攻擊。13點41分,Neunzer號,「哈伯德」號,「弗萊赫蒂」號加入戰斗。此後不久,「范里安」號發現潛艇在600英尺的深海,15點56分又投放了深水炸彈。但是隨後潛艇聲納信號丟失。艦隊繼續搜索,17點28分,「范里安」號再次發現了U-546號,之後「基斯」號(Keith)估計在160英尺深處,再次攻擊。U艇在多次攻擊後破損嚴重。雪上加霜的是使用排水泵的雜訊又使它的水聲監聽器很難判斷來襲的美軍驅逐艦。18點10分,一枚刺蝟彈把潛艇炸開一個15英寸的破洞。U艇電池艙被毀,氧氣也開始泄漏。艇長只能命令U艇上浮,18點38分,浮出水面的U艇向弗萊赫蒂號驅逐艦發射魚雷沒有擊中,後者也瞄準潛艇發射了2枚魚雷,也沒有命中。僅僅幾分鍾後,U艇就在5艘驅逐艦的炮火下沉沒了。這是「博格」號反潛編隊在戰爭中擊沉的最後一艘潛艇。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戰果應該歸功於「科爾」號,這是不恰當的。是「博格」號的艦載機率先發現U艇並且展開攻擊的。最後擊沉U艇的護航驅逐艦也部分來自「博格」號編隊。
隨後的日子裡,「博格」號在太平洋完成了一些運送飛機和人員的任務,1946年11月3日,她加入預備役,1960年出售並拖到日本拆解。
從1943年到戰爭結束,「博格」號獵潛組共擊沉了10艘德國潛艇、1艘日軍的德制潛艇和1艘日本I-52潛艇,並很多次擊傷,驅逐敵潛艇。她的戰績在美國海軍其他的護航航母編隊中首屈一指。而且,在該艦的護航過程中,所護航的船隊沒有一艘損失;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艦的艦載機沒有一架被擊落。如此驕人的記錄使得「博格」號曾獲得五次戰斗之星(Battle Stars)和一個總統集體嘉獎勛章(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
「卡德」號
越戰期間,「卡德」號航母作為運輸艦正向越南戰場運輸F-102截擊機
。
1964年5月1日「卡德」號將又一次從菲律賓蘇比克海軍基地運來30架直升機、軍用卡車和武器彈葯,該艦將再次停泊西貢芽庄港。因此,根據越共游擊隊領導人阮友壽的命令,越軍水上特工隊決心一舉拿下「卡德」號,並把攻擊「卡德」號的時間初步定在了5月2日凌晨時分美軍防備最為鬆懈的時機。
越軍水上特工隊的行動方針是:小股接敵,伺機行動,突然襲擊。具體計劃以6人為一組,其中2人為水下襲擊組,4人為岸上接應組。兩組分散潛入敵占區,晝伏夜行,隱蔽接近目標突然發動襲擊。5月1日夜,由6名蛙人組成的特工小組先化裝成南越偽軍,乘坐暗藏磁性水雷的卡車混進了芽庄港。在港內內線的配合下,蛙人們在「卡德」號泊區附近一間小屋裡換上了潛水服。小組長阮勝修和黎凱乘坐一艘帶蓬的小舢板悄悄靠近「卡德」號。這種小舢板在芽庄港極為普遍,許多當地老百姓向港口警衛行賄後,經常駕著小舢板到美國軍艦旁邊兜售。 在距「卡德」號2000碼時,二人帶著輕型潛水具下水並分別隱蔽接近「卡德」號。在抵達「卡德」號艦體旁後,他們熟練找到該艦動力艙位置,將磁性水雷貼到艦體上,設定了時間,然後迅速返回並在岸上小組的接應下安全撤離。越軍水上特工隊的行動一氣呵成,而「卡德」號上的美軍官兵則渾然不覺。6時,磁性水雷准時起爆,排水量超過1.5萬噸的「卡德」號動力艙艙壁被炸開了一個8米長、1.2米寬的大洞,海水迅速湧入並造成艦體嚴重傾斜,尚在熟睡的艦上美軍官兵紛紛倉皇逃竄。最終「卡德」號連同數十架直升機和大量裝備物資一同翻沉港底。當天,越南特工人員又用手榴彈炸死炸傷調查該事件的8名美國人,一時間在美軍和世界各國中造成了巨大轟動,越共的水上特工隊一戰成名 。
Ⅱ 威廉斯坦博格鋼琴128多少錢
威廉斯坦博格鋼琴產自湖北,知名度不高,鋼琴價格各地有差異,建議考慮卡瓦依、舒曼,貨比三家再出手。
Ⅲ 二手鋼琴要多少錢
如果不是很專業的話,一般不建議購買二手鋼琴:
以下這幾款式的鋼琴建議您多多看看:
2010-2011年世界鋼琴品牌排行榜
絕大多數消費者在對鋼琴市場不太了解的情況下,選購鋼琴首先會考慮選擇聽說過的品牌,消費者會認為聽說得多的就是好品牌,真正意義上來講聽說多的不等於名牌鋼琴,真正的名牌鋼琴意味著鋼琴質量可靠,穩定性好,在同一級別,同一檔次中性價比最高,市場價格透明度也高,目前市場經銷鋼琴的商家都聲稱自己所銷售的鋼琴是「著名品牌」「世界名牌」「德國名牌」「國產名牌」等等,稍有頭腦的人馬上會認識到不可能所有的鋼琴都是名牌鋼琴。
名牌鋼琴畢竟是少數,國外幾十年的鋼琴銷售市場證明,最初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鋼琴品牌最後只剩下少數幾個鋼琴品牌,中國市場也同樣如此。
到底哪些鋼琴是真正的名牌鋼琴呢?
名牌鋼琴必須至少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 生產歷史悠久鋼琴由9000多個零部件組成,是一個由設備、材料、生產技術高度有機結合的整體,生產過程十分繁雜,技術要求高,選料嚴格苛刻,並不是上一套先進的生產線就可以生產好鋼琴那麼簡單,客觀上存在一個長期的生產工藝積累和磨合的過程。生產歷史長意味著生產工藝更加成熟穩定,所生產的產品質量也就更加可靠。
二 生產規模相對較大,在同一檔次的鋼琴中,市場佔有率高。市場佔有率高意味著其鋼琴經過市場長期的激烈競爭,質量已經過市場的嚴格考驗,其可靠性、穩定性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三 市場定價合理,價格透明度相對較高。名牌鋼琴生產規模大、銷量大、市場管理規范,所以鋼琴價格往往比較統一、合理、穩定,不存在暴利及價格大起大落等現象。消費者還應注意到名牌鋼琴也是分檔次的,不同級別、不同檔次的名牌鋼琴是沒有可比性的。
例如珠江鋼琴是低端普及型中比較好的品牌鋼琴,但不能與更高級別的如德國斯坦威Steinway、斯坦博格Sterinborgh 、博蘭斯勒Blüthner 等名牌鋼琴相比較。
目前國內市場常見的符合名牌鋼琴條件的鋼琴有:
世界頂級名琴:博蘭斯勒Blüthner (德國) 斯坦博格Sterinborgh & sons(德國)斯坦威Steinway&Sons(美國) 夏貝爾CHAPPELL(英國-德國),蓓森朵芙Bosendorfer(奧地利),法西奧里Fazioli (義大利)生產歷史大都在150年以上,舒密爾Schimmel,貝希斯坦 等產量在同級別中名列前茅。
高檔名牌鋼琴:費迪蘭德Ferdinand(德國) 塞勒Seiler(德國) 西德威廉鋼琴Sidney William(德國) 歐米勒 Irmler(德)佩卓夫Petrof(捷克) 歐洲品牌生產歷史都在100年以上質量相對更有保障。
德國斯坦伯格Sterinborgh鋼琴品牌一直深入人心,一直受到許多著名樂團、音樂學院和專家教授的青睞,從19世紀開始Sterinborgh & Sons就已經成為世界頂級鋼琴的代名詞..
Ⅳ 阿森納的新賽季陣容你最不想看到誰
假如是去年夏天答復這個問題的話,想都不用想,畢竟厄10就擺在那個最令人厭惡的位置上,但1月份他去了土超,古恩多茲今年夏天也去了馬賽,阿森納新賽季博格最不想看到的球員應該就是威廉了吧!當然,依據媒體音訊,巴西邊鋒也有可能在轉會窗關閉前分開阿森納。
媒體報道西甲貝蒂斯、邁阿密國際等球隊對威廉十分感興味,阿森納也希望甩掉這個包袱,球員也希望分開倫敦尋覓新的生活,或許轉會窗關閉前威廉就會分開了,槍迷們也不需求在新賽季再看到他,當然前提是能找到一家願意接手的球隊!
Ⅳ 二手卡瓦依鋼琴和新琴德國威廉博格哪個比較好
當然是新琴會更好些 不過有這個預算的話 為什麼不對比下卡瓦依的新琴
Ⅵ 今天去市裡的德國名琴館給孩子選鋼琴,有很多琴,看上了一台德國威廉博格鋼琴,價格比珠江的高,怎麼樣
市面上的德國琴價格都會比國產的高一些,因為傳承了德國做琴的精湛工藝,音色手感沒得說。
關鍵好多重要的零配件都是國外進口的,肯定要貴一些。
Ⅶ 國內塑膠地板有哪些品牌
什麼是塑膠地板?有什麼好處?貴不貴?
2008-4-30
PVC和多種合成材料製成的地面卷材,價格各異,運用場所是很廣泛的,優點是腳感柔軟,舒適,有各種顏色與紋理,並且可以異型拼接,耐磨很好。
常說的塑膠地板就是PVC卷材地板,地板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地板價格選擇范圍大(30-500元/平方米)
2、適用范圍廣(家庭、醫院、學校、辦公、工廠、商業、體育等)
3、耐污、抗酸減性好,免維護
4、富有彈性、防滑性能好
5、耐磨、抗菌,不會蟲蛀、霉變
6、尺寸穩定性好、不會受溫度、潮濕影響變形
7、安全、環保不含甲醛
8、隔音降噪,腳感舒適
9、色彩、花樣豐富,完全滿足個性設計需要
10、防火性能B1級
11、重量輕,減輕建築的承載
網路好多的。只是因為這個產品不是老百姓群體的主流消費球,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的。
Ⅷ 琴行推薦的威廉博格鋼琴,聲音還是比較柔和的,銷售說主要是音板和榔頭比較好,鋼琴的音板有什麼區別
鋼琴的音板一般有兩種,實木音板和復合木音板,實木的音板主要用料是魚鱗松木和雲杉實木。一般實木的密度高,共振均勻,聲音穿透力強,看好音板用料再選擇購買。
Ⅸ 介紹瑞典的書
瑞典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3/content_438438.htm
http://ke..com/view/14445.htm
瑞典王國(瑞典語: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國家,首都為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於西南通過厄勒海峽大橋與丹麥相連。瑞典於1995年加入歐盟。
瑞典面積為449,964 平方公里,為北歐第一大國家。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在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國土面積1.3%的城市裡。瑞典為一個現代且自由、民主的國家,其公民享有高質量的生活標准,政府亦非常注重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
瑞典是傳統的鐵、銅和木材的出口國,其水資源也很豐富,但是石油和煤礦十分匱乏。隨著運輸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采,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形成為一個福利國家。今天,瑞典這個國家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並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
1397年,瑞典與丹麥和挪威一起組成了卡爾馬聯盟(芬蘭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紀初離開卡爾瑪聯合,並且與其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當時還處於聯合狀態的丹麥-挪威,後者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17世紀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一個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積為目前的兩倍之大。到1814年瑞典已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也失去了芬蘭。之後,瑞典沒有再發生過戰爭,並且和平時期採取不結盟運動,戰爭時期採取中立國政策,現時為永久中立國。
歷史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隨著冰河時期內陸積雪漸漸溶解,瑞典一帶地區石器時代已有人聚居。他們居住在波羅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獵、搜集、捕魚為生。貿易活動的遺跡顯示瑞典南部青銅時代人口已頗為稠密。
九至十世紀時,瑞典地區發展出維京文化,以貿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東發展,影響的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俄羅斯及黑海。
公元1397年,挪威、丹麥、瑞典三國共戴共主,唯各國仍維持國家的身分,史稱卡爾馬聯盟。15世紀起,瑞典人極力抗拒丹麥吞並的企圖。152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再次建立王權,瑞典從聯盟中獨立。
17世紀時瑞典在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中躍升成為歐洲強國。18世紀大北方戰爭(1700年-1721年)後俄國取代瑞典在歐洲的地位,1809年芬蘭更從瑞典分裂出來成為俄國的大公國。
瑞典的近代史比較平靜。最近期的一次是1814年與挪威的戰事。該戰後兩國組成由瑞典主導的瑞典-挪威聯合,1905年解散。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冷戰時期沒有向兩大陣營靠攏。瑞典不是任何軍事組織的成員,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1995年放棄中立主義,加入歐盟。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獎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舉行。1902年開始諾貝爾獎由瑞典國王頒授。
地理
拉普人居住區是歐洲最大的未受破壞的自然區域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東部,東面瀕波羅的海和波的尼亞灣,因此有漫長的海岸線。西面為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也是和挪威的分界線。
瑞典國土總面積為449,964平方千米(173,720平方英里),可耕地比率約佔7.0%,歐洲國家面積排名第五位,也是北歐最大的國家。瑞典地形狹長,南北長1574公里,東西最寬僅500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從地理上分成三個大的地區,北部為諾爾蘭高原,山嵐起伏,大片遼闊的森林;斯維蘭位於中南部,多為平原或丘陵,湖泊約9萬個;最南部為約特蘭,由斯莫蘭高地和肥沃的斯科訥平原組成。大約有15%的瑞典國土位於北極圈以北。[7]哥得蘭島和厄蘭島是瑞典最大的島嶼;維納恩湖和韋特恩湖是瑞典最大的湖泊。南部的厄勒地區和中部的梅拉倫湖周邊則人口密度最高。
由於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瑞典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氣候。1月平均溫度北部為-14℃,南部為-1℃,7月份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為15到17度。年平均降水量500—750毫米。南部地區以闊葉林為主,最常見的是樺樹;北部和中部均為針葉林,以松樹、雲杉居多。
行政區劃
瑞典1997年和1998年進行了2項省份合並,目前劃分為21個省(län)和290個市(kommun)。省長由國王任命;省議會則由選民選舉產生。瑞典省和地方縣市相對獨立,並無直接隸屬關系。
代號 省 首府
AB 斯德哥爾摩省 Stockholm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C 烏普薩拉省 Uppsala län 烏普薩拉 Uppsala
D 南曼蘭省 Södermanlands län 尼雪平 Nyköping
E 東約特蘭省 Östergötlands län 林雪平 Linköping
F 延雪平省 Jönköpings län 延雪平 Jönköping
G 克魯努貝里省 Kronobergs län 韋克舍 Växjö
H 卡爾馬省 Kalmar län 卡爾馬 Kalmar
I 哥特蘭省 Gotlands län 維斯比 Visby
K 布萊金厄省 Blekinge län 卡爾斯克魯納 Karlskrona
M 斯科訥省 Skåne län 馬爾默 Malmö
N 哈蘭省 Hallands län 哈爾姆斯塔德 Halmstad
O 西約特蘭省 Västra Götalands län 哥德堡 Göteborg
S 韋姆蘭省 Värmlands län 卡爾斯塔德 Karlstad
T 厄勒布魯省 Örebro län 厄勒布魯 Örebro
U 西曼蘭省 Västmanlands län 韋斯特羅斯 Västerås
W 達拉納省 Dalarna län 法倫 Falun
X 耶夫勒堡省 Gävleborgs län 耶夫勒 Gävle
Y 西諾爾蘭省 Västernorrlands län 海訥桑德 Härnösand
Z 耶姆特蘭省 Jämtlands län 厄斯特松德 Östersund
AC 西博滕省 Västerbottens län 於默奧 Umeå
BD 北博滕省 Norrbottens län 呂勒奧 Luleå
人口
瑞典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平均壽命最長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全國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區,斯德哥爾摩、哥德堡和馬爾默是瑞典人口最密集的三大城市。
截至2007年4月,瑞典人口為9,131,425人。2004年8月,瑞典人口第一次超過900萬。現該國約12%(110萬)的人口出生地不在瑞典,16.7% (153萬)的人口是移民或移民的後代,反映了北歐人口流動性高、早期勞工移民及後期的難民潮等現象。
移民多數來自芬蘭、土耳其、德國、丹麥、挪威、波蘭、伊朗、伊拉克和前南斯拉夫等國家。根據瑞典移民局的資料統計,目前北歐國家的移民還是佔了多數。據2005年資料統計,來自北歐國家移民有20,162人,來自亞洲為16,739人,來自非洲為5,625人,而來自拉丁美洲為2,655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大量波羅的海周邊國家(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人民來到瑞典,不過其中大部分人在戰後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移民的增加也導致瑞典犯罪率的上升,1997年到2001年期間,大約有25%的案件和移民相關,尤其以北非和西亞的移民居多。
語言
瑞典的主要語言是瑞典語,屬印歐語系的北日耳曼語支,又稱斯堪的那維亞語支,與丹麥語及挪威語相近,但發音與寫法均相異。瑞典語無疑是瑞典最普遍的語言,但瑞典國會在2005年把瑞典語訂為官方語言的議案沒能通過,故從來沒有被指定為官方語言。
隨著貿易全球化,英語成為瑞典人最普遍的第二語言,對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人尤其如此。從1849年開始,英語就是高中的必修課程,在1940年代後期更是成為所有瑞典學生的必修課程。大部分瑞典人還掌握其它一門甚至幾門語言,如西班牙語、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等。
政治
瑞典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是現任瑞典國王,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幹預議會和政府工作。
瑞典實行內閣制,政府首長為首相,由議會選舉所產生。現代瑞典的立法機構是瑞典議會,共有349名議員,選舉產生首相。議會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日期為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其主要職能包括制定法律、決定稅收和公共資金的使用、監督政府行為和國家行政等。內閣受議會委託管理國家,並對議會負責。法院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個法院體系。行政法院與議會督導制度共同監督政府行政,是瑞典政治制度的特點。
軍事
瑞典軍隊(Försvarsmakten)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和平,保衛國家。瑞典軍隊又分為陸軍、空軍和海軍,作為政府機構,向瑞典國防部負責。哈坎·敘倫上將是現任三軍最高指揮官,也是除國王以外最高官員。
瑞典的軍隊基於徵兵制。近年來,男性軍人在逐漸減少,與之同時,女性軍人卻在輕微增加。徵募新兵的條件是看誰更願意參加軍隊而不是誰更適合軍隊的需要,所有士兵都是自願加入軍隊。1975年入伍的新兵的數量為45000人,而2003年降為15000人。根據2004年的防禦提案,每年接受訓練的軍人數量將減為5000人到10000人之間。目前所有的軍人總數為279,000人,而在80年代蘇聯解體之前,瑞典的軍人總數為800,000人。
瑞典參加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塞普勒斯、波黑、科索沃、黎巴嫩和阿富汗地區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行動。
經濟
瑞典硬幣19世紀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成長,加上一直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瑞典經濟發展逐漸加速。到20世紀中葉更是飛速發展,成為一個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70 年代開始,瑞典實施了新的產業調整戰略,進一步加大科研的力度和投入,積極發展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現代化福利社會。
近百年來,農業在瑞典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下降,瑞典農業勞動人口只佔全國就業人口的3%左右,現有耕地300 萬公頃,農產品自給率達80%以上,所產各類食品除滿足本國需要外,還可供出口。
瑞典森林資源豐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還建立了龐大的紙漿、造紙、傢具、林產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業部門,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其中針葉樹木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第二,紙漿出口居世界第三,紙業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時政府注重環境保護,每年的採伐量不超過自然生長量,使得瑞典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
瑞典在保留傳統的特色同時,優勢部門卻已轉向技術集約度高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大力發展信息、通訊、生物、醫葯、環保等新興產業。目前,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瑞典由於只有九百萬人口,因此一直支持世界貿易自由化,是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為80%左右,出口利潤佔GDP 的45%左右。[21]瑞典擁有很多國際知名的品牌,如沃爾沃汽車、斯堪尼亞商用車、薩博汽車及武器、愛立信、伊萊克斯電器、ABB、利樂包裝、哈蘇相機、宜家傢具和H&M服裝、阿斯利康制葯、SKF軸承公司、阿法拉伐集團和阿特拉斯科普柯工業集團等等。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2006年,瑞典共有6家企業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全球500強企業。
福利
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後瑞典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項目從父母帶薪長期產假,到醫療保障病假補助,從失業保障和養老金,到義務教育,內容廣泛,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
瑞典是通過高個人所得稅率,通過高額的稅收,來實現福利保障的資金。瑞典的稅種名目繁多,對個人而言,除個人收入所得稅外,還有利息稅、遺產稅等,炒股票基金,買賣房屋等其他經營活動所得同樣也要交稅。購買商品要交增值稅。公司則要付僱主稅。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期間,瑞典人都要主動向稅務局申報自己去年的所有收入。
有學者認為這種斯堪的納維亞福利模式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一種模式,是一種混合經濟。 瑞典的福利制度也因為歐洲經濟衰退而面臨困境,人口老齡化,年輕人缺乏就業積極性。這都是高福利國家普遍面對的問題,瑞典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增強經濟活力,完善制度。
教育
作為高福利的一部分,瑞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行全部免費教育的國家,不僅從小學到大學畢業的各級學校均免收學費。1-5歲的孩子被送到公共幼兒園。6-16歲的孩子則進入綜合學校,共分三個階段九級。畢業後,90%的學生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然後通過資格考試進入大學深造。有些瑞典人在高中後直接工作。
新的移民可以免費參加移民局開辦的瑞典語課程培訓班,以幫助新移民盡快得掌握瑞典語,以融入瑞典社會。
宗教
11世紀之前,瑞典人信仰挪威多神教,信奉阿薩神族的神靈,烏普薩拉神廟是瑞典的宗教中心。隨著11世紀的基督教化,國家的法律也做了相應的修改,禁止信奉其它宗教,直到19世紀末期才廢止。1530年代宗教改革後,瑞典不再信奉羅馬天主教,信義宗取而代之。18世紀後期,信奉猶太教和天主教等其它教派的信徒開始被允許生活和工作在瑞典。1951年,瑞典將宗教自由寫入了法律。
現在,大約75%的瑞典人屬於瑞典新教教會,不過這個數字每年都在減少,並且定期去教堂的人很少。[26]據統計,瑞典人大約有275,000人屬於自由教會,在瑞典生活的移民中約有92,000人信奉天主教,100,000人信奉東正教,500,000人是穆斯林。
根據2005年歐盟民意調查機構進行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23%的瑞典人相信有神,53%的人認為有某種形式的精神力或生命力,23%的人不相信任何神、精神力或生命力。
文化
安德斯·左恩的作品《仲夏夜》18世紀中期以來,瑞典為西方文明和科學做出了很多貢獻。
瑞典有很多推動全球發展的發明和發現。著名人物包括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安德斯·攝爾修斯、卡爾·林奈、巴爾察·馮·普拉敦、卡爾·威廉·舍勒、永斯·貝采利烏斯、約翰·埃里克松、安德斯·埃格斯特朗、拉斯·馬格納斯·埃里克松、阿累尼烏斯、阿爾維德·卡爾森和霍肯·蘭斯。
瑞典有大批舉世聞名的作家,如賀寧·曼凱爾、伊曼紐·斯威登堡、奧古斯特·斯特林堡、塞爾瑪·拉格洛夫、哈里·馬丁遜和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等。最有名的藝術家包括畫家卡爾·拉森、安德斯·左恩、亞歷山大·羅斯林和雕刻家托比亞斯·舒吉爾、卡爾·米勒斯。
20世紀以來,瑞典電影業也有出色表現。莫里茲·斯蒂勒與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是瑞典古典電影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0年代至今,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和波·維德伯格都奪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演員葛麗泰·嘉寶、英格麗·褒曼、安-瑪格麗特、莉娜·歐琳、馬克斯·馮·西多和杜夫·朗格更是受全球觀眾喜愛。
節日
除了傳統的聖誕節外,瑞典有很多特殊的節日。如仲夏節慶祝夏至到來;4月30日為五朔節前夜,點燃火把,慶祝春天來臨;5月1日勞動節表示社會民主;12月13日是聖露西亞節,期盼黑夜過去,光明到來。6月6日是瑞典的國慶日,但以前並不是正式的假期,直到2005年首次成為正式假期。
命名日是瑞典的頗具特色的傳統風俗,每一天都有對應的一至兩個傳統的瑞典人名,年年固定不變,通常日歷上都印有這些名字。如果某日上的名字與你的名字相同時,此日即為你的「命名日」。到了該日,一般都會得到親朋好友的祝賀,對於孩子們來說又多了一個可以慶祝的節日。
美食
瑞典和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一樣,飲食較簡單。魚、肉、土豆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品,很少放辣。比較有名的美食包括瑞典肉丸(köttbullar)、薄煎餅(plättar)、鹼漬魚(lutfisk)等。
體育
瑞典最受歡迎的兩項體育活動是足球和冰球。足球明星包括卡爾·弗雷德里克·永貝里、亨里克·拉爾森、奧洛夫·梅爾博格和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 。馬術運動是除足球外參與人最多的項目,尤其是女子。高爾夫、田徑、手球、福樂球、籃球和曲棍球也有不少愛好者。美國的運動項目棒球在瑞典不太流行。
瑞典曾經誕生很多網球明星,如前單打排名世界第一的比約恩·博格、馬茨·維蘭德和史蒂芬·埃德伯格,喬納斯·比約克曼則曾經在雙打排名世界第一。滑雪運動也是瑞典傳統強項,英格馬·史旦馬克、佩尼拉·維貝格和安嘉·帕爾森都多次奪得高山滑雪世界冠軍;西克斯汀·耶恩貝里、古德·斯萬、托格尼·莫根、佩·埃洛弗松和托馬斯·瓦斯貝里是越野滑雪的奧運金牌獲得者;簡·博克勒夫發明了"V"字形跳台滑雪跳法。
瑞典在田徑運動也是人才濟濟。近年來更是佳績頻傳。跳高運動員有歐洲記錄保持者帕特里克·斯喬伯格、凱薩·博格奎斯特和獲得2004年奧運會冠軍的斯蒂芬·霍爾姆;獲得該屆奧運會冠軍的還有七項全能運動員卡羅麗娜·克魯弗特和三級跳遠運動員克里斯蒂安·奧爾松。
瑞典其它著名運動員還有重量級拳擊冠軍英格瑪·約翰松,高爾夫運動員傑斯佩·帕尼維克、亨利克·斯滕森、安妮卡·索倫斯坦,五次乒乓球世界冠軍瓦爾德內爾,世界摩托車錦標賽冠軍托尼·里查德森,獲得世紀最佳手球運動員的馬格努斯·威士蘭德。
瑞典曾舉辦過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1958年世界盃足球賽。其它重要比賽還包括1992年歐洲足球錦標賽,1995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和冰球、田徑、滑雪等項目的世界級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