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甲,一直是男士們不可缺少的搭配單品之一。我們看到,無論是當紅美劇還是潮流韓劇,馬甲與襯衫的超完美搭配都是貴族王子們的指定款式;而若將馬甲搭在襯衫與西裝中間馬上就能讓你的造型從布魯克林飛躍到曼哈頓。
馬甲+襯衫
秋天不期而至,可以選擇的服裝也多了起來。早秋這樣晝夜溫差大的時分,一件馬甲是你最好的選擇。經典的修身版型打造男士的黃金比例身材,展示更加威高大的形象。具有復古的風情,展現男人的的紳士魅力。
這款經典西裝馬甲,精緻的版型在細密格紋的襯托下顯得更有魅力,西裝馬甲搭配一款休閑襯衫,搭配卡其色休閑褲,時尚男士就連非正式的襯衫也能穿搭出與眾不同的魅力。
這款個性版型的西裝馬甲,最是時尚男士的必備款式,精緻的圓領的款式更是和其他款式的西裝馬甲有很好的對比,這款西裝馬甲搭配白色襯衫,搭配黑色領帶,搭配一款黑色西褲,酷酷的感覺瞬間迸發。
這款休閑西裝馬甲,簡單的款式更是適合休閑時尚的裝扮,精緻的款式在一款休閑西裝的搭配中顯得更加從容,這款西裝馬甲搭配一款白色襯衫搭配休閑褲或者牛仔褲,都是不錯的搭配選擇。
除了白襯衫這個經典的保險選擇,在歐美街拍中,馬夾與休閑亮色長褲的搭配隨處可見。另類的選擇,使得你的著裝一下子從單調的黑白搭配中跳脫出來,又依然保持儒雅氣質。
有時候簡約才更能彰顯一個男人的浪漫情懷。板正的款式、點綴上緊密的幾顆簡單的小扣,還有這成熟的色系,直叫人迷醉啊。
要想做紳士馬甲是必須有的,為什麼這么說,你要是去什麼古典點兒建築里參加點兒宴會社交什麼的,不穿上馬甲你自己都不好意思進去。
❷ 男如何搭配馬甲
推薦搭配一:
青藍色絲綢馬甲背心,搭配白襯衣和淺棕色領結,這樣的搭配中規中矩,如果能搭配粗獷的牛皮腰帶與手鏈,則會令整體禮服感十足的同時又兼具搖滾風范。
推薦搭配二:
白色襯衫、黑色領帶搭配黑色西服,再普通不過的搭配方式。不過如果裡面疊穿亮眼的蘇格蘭格紋馬甲背心的話,則會使得你的著裝一下子從單調的黑白搭配中跳脫出來,又依然保持儒雅氣質。
推薦搭配三:
簡潔的灰色正裝馬甲背心搭配條紋領巾和袖扣,這會使顯出禮服馬甲背心的正式與高貴,搭配升級。
❸ 好看男,馬甲怎麼搭配好看,馬甲搭配圖
馬甲直接搭配短袖t恤,配牛仔褲整體感覺就很好看。
還要注意到顏色的協調問題。
❹ 清朝一字襟馬甲結構圖
清代滿族婦女服飾馬甲,或叫「背心」、「坎肩」或「半臂」。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旗裝長袍外面常加罩一件馬甲,這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裝束。這種馬甲與男式馬甲一樣,也有大襟、一字襟、對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長度多到腰際,並綴有花邊。下圖為一字襟馬甲(傳世實物)。
❺ 男士馬甲的款式有哪些
1、日系工裝馬甲
日系工裝馬甲既有復古工裝的硬朗感,又不失街頭酷酷的機能范,內搭一件深夜藍襯衣就好。
❻ 男士馬甲編制什麼花好看。我什麼花的不會
么么噠~嘻嘻
❼ 男裝馬甲的尺寸
男裝馬甲的尺寸是根據廠商定的,一般XS=165 S=170 M=175 L=180 XL=185 XXL=190。
男式馬夾標准設計:
衣長=66cm(0.4號-2)
胸圍=90+12cm=102cm
肩寬=0.3B+6cm=36.6cm
男西式馬夾的前片:
1、搭門:2cm
2、胸圍線:號/10+胸圍/10+1cm
3、劈門:1.5cm
4、橫領:胸圍/20+3.5cm
5、直領:在胸圍線上
6、肩斜:21°
7、肩寬:肩寬/2-0.3cm
8、腰節高:號/4+1cm
(7)男馬甲結構制圖圖片擴展閱讀:
馬甲起源:
西裝馬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綉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馬甲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
馬甲材料:
馬甲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馬甲、毛線馬甲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馬甲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馬甲、羊絨馬甲、羽絨馬甲等。隨著科技進步和服裝材料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還出現醫療馬甲、電熱馬甲等新品種。
尺碼型號標註: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❽ 馬甲的結構分類
B 比甲(坎肩)
b 女式
C 短襖(短褂)
a男式
b 女式
D 褂子
a男式
b 女式
E 罩衫
a男式
b 女式
〈說明,其實這些也可以算做背心裡的,多為短,無袖,半袖的款式,披搭在身上的穿法,其實和現代的馬甲背心差不多。但為什麼沒有劃分到背心類里?由於褙子旋襖等都是通身的,穿起來完全是件完整的衣服,而其他背心都是作為附件,且比較短小,不算是完整的衣服,比如坎肩馬甲等,天冷時完全是作為附加用的,套在已成體系的長衫或襦裙外面,比如罩衫完全是出門套一層的,因此這些按現代漢服制劃分,作為附件可以豐富各種體系,可以套深衣,套襦裙什麼都可以套於上,而不是作為單獨的體系。比如披帛,和罩衫差不多,為什麼又算做配件里?像罩衫雖然是作為裝飾披掛用的,但也完全是套在身上,而披帛完全是一條長方形布條,搭在身上,連穿都沒穿上〉
7 晚服類
A 男式:唐大袖禮服(上衣下裳)/道袍下裳
B 女式:唐式大袖衫
a 長柯子
b 短柯子
〈說明,大袖衫嚴格來講也算是唐朝發明的流行裝,不算漢服,外套廣袖罩衫,裡面穿柯子或者闌裙(既內衣式樣的連衣裙)柯子裡面又可以分長柯子(長到拖地),短柯子(到腰下,和短上衣長度一樣了,下面配唐裙)。不過現在也可以作為時尚類漢服禮服的存在,因為它比較符合現代社會,其華麗坦露和西方服飾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現在漢服體系裡有不有它,都是無所謂的事,看將來的發展取向〉
8 長褲類
A 短衫類(上穿短衫 下穿褲 凈襪 襪包褲)
a褲襪
b褶絝
B 帷裳類(上穿衣 腰圍帷裳 下穿足節 和上面不同的是褲角散開) 〈說明,按一些網友提議應採取古代的短衫配長褲那種樣式作為現代漢服最為方便,這里就按褲子的分類加上兩種,其實古代除了長到腳面的長衫外也有齊腰左右的短衫,下面穿褲襪,褶絝不一,多為勞動人民的服飾,其實嚴格來說不是很合乎禮制,因為比較簡化,其實古代人裡面都穿中衣(就是類似現在的襯衣襯褲)中衣外面有時還需要再套上一層衣,裳才可穿外面正式的漢服。比如唐式袍衫就是如此,現在電視劇裡面直接穿皂靴,其實是錯誤的,裡面需要圍一條白色的內裳才可以,這樣袍衫兩面開*時就不至於失禮。不過也可以按下褲分類單獨劃出一大類來,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常見的打扮〉
二 領制分類
1 交領(右衽)
2 直領
3 對襟
4 圓領
5 合領
〈說明,交領是最能代表漢服的,也是漢服最原始的特徵,歷代最沒變化處也是交領,和服韓服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受影響都是交領,因此不必多說,交領沒右衽也不能算漢服,因為左衽是少數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還有歷代其他一些領制沒有化入進來,原因是太復雜,而且受外族影響很大,比如胡服翻領,方領,立領等〉
三 袖制分類 1 廣袖(大袖(唐))
2 祛袂 3 平袖 4 箭袖 〈說明,自古以來一直到漢代漢服的袖子是有弧度的,劃成一道弧後在袖口處一收緊,因此古代記載一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可以往裡放,那個弧度就叫做袂。後來道了魏晉時期,受玄學佛學等思想的影響,逐漸沒有袖口,整個袖口敞開,變的寬大,但那道弧度還是沒變,是為廣袖,後多為用禮服中,到了唐朝,受胡服的影響,袖子變窄,緊貼胳膊,但由於上部還是有一些寬度,而袖口處卻緊收,呈上寬下窄的局勢,是為箭袖。唐宋以降,常服中像漢代那樣寬大拖地的袖子很少了,基本變為隨身形很自然的袖子,不是很寬,也不是很窄,但合其他民族比起來,仍然是很寬大自然的,為敞袖口。宋明時代的深衣,包括明朝的公服禮服等,袖子仍然有弧度,且有收口,但弧度明顯沒有漢朝時那麼大了,是為祛袂,現在看到的韓服中的袖子,其實就是仿明朝祛袂的,而不過弧度相比之下又小了,至於方袖,就是類似和服的袖子,但也不完全是,正確是應該是李朝韓服的袖子,如果說中國傳統袖制是有弧度的,呈半圓形,那麼方袖就是直角邊,不過方袖究竟是不是中國傳過去的,還有待考證〉
四 束腰分類
1 腰帶
A 寬腰帶
B 窄腰帶
C 玉帶
2 絛
A 雙絛
B 單絛
3 絡子
4 裙帶
5 綬佩
〈說明,按現代漢服劃分,腰帶可以作為緊一圈圍在腰部的,沒有垂下的部分,這是狹義的概念。寬腰帶就是類似和服的腰帶,但沒那麼寬,早在漢代就有,看漢代服飾搭配的腰帶即可。窄腰帶就一圈,很窄。平民化的窄腰帶多為一布條扎系在腰部,但正統的窄腰帶多用於禮服上,常服中提取玉帶以及平民用的布帛製成的腰帶即可。至於剩下的,既是有垂下的部分了,比如絛,絡用於明代常服中。絛分單絛和雙絛,雙絛則垂下兩絛,單絛則垂下一絛。
單這種情況不多,兩條絛帶重合在一起形成一條直線也可作為現代漢服中的單絛。絡子既絡穗,也是垂下兩條。裙帶為系在明代襦裙上,為一長方條布帛扎系在腰上自然垂下剩下的部分,綬佩是連著腰帶的,垂下長方形一條,上面印著章紋。多為禮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較寬大,擋在蔽膝前面,為使其穩步緩行之用,有明顯的代表意義和禮服性質。如果現代漢服採用男子上衣下裳裝的話,用綬佩則更完整,否則好象少了些什麼。至於女子襦裙上系掛的宮絛,中國結穗絡等一些裝飾性的搭配沒放在這裡面,此系列為實實在在的束腰之物,並非裝飾性的掛帶〉
❾ 男生馬甲線怎麼練圖解法
男生馬甲線練法圖解如下:
1、身體平躺,兩臂雙腿同時向上抬,每組25秒,共2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