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的向樓上的那樣,成片的是織五行平針然後織三針第四針挑下來拆五行然後把拆的這針織正針以此類推,織三針挑一針拆五行織正針,針數要先算好不然會走了花型
Ⅱ 棗花饃的花樣做法步驟
棗花饃是一種傳統民俗小吃,主要材料有小麥麵粉,輔料有棗,是流傳於黃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春節風俗。製作藝術堪稱絕美。「二十八,蒸棗花」,棗花饃是過年較為隆重的儀式之一。棗花饃是人們用來祭祀的供品。
棗花饃是黃河流域很多地方的風俗。製作藝術堪稱絕美。「二十八,蒸棗花」,棗花饃是過年較為隆重的儀式之一。棗花饃是人們用來祭祀的供品。
1.麵粉中拌入發酵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保鮮膜放在溫暖處放酵至二倍大(現在的天氣放室內就OK了)
2.發酵好的面團取出後在案板上不斷地加入麵粉揉搓,一直揉至面團切開後沒有氣孔,分成大約 65克/個的大小,揉圓
3.擀成厚薄均勻的圓餅
4.在圓餅一半處間隔均勻地放三顆棗,將圓餅對折,用刮板在二顆棗之間壓出花紋
5.做好的面胚放在刷了薄植物油的蒸籠上
6.放入蒸鍋中醒15分鍾。大火燒開水上氣後用中火蒸15分鍾後關火,關火燜3分鍾後再揭開鍋蓋
Ⅲ 棗花饅頭的做法花樣圖片竅門
第一步幫然是先發面,發面大家應該都會,買酵母菌的時候說明書上都有,用適量的酵母菌化溫水,揉進麵粉里,揉成光滑的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發一個小時左右。
發好的面團揉緊致,揪成幾個小面劑。
Ⅳ 棗花糕各種花樣的做法
步驟
1.2克酵母用100克溫水溶開,倒入180克麵粉中,和成光滑的面團,蓋保鮮膜放溫暖處醒發。
2.紅棗用熱水燙一下撈出,瀝干水分。
3.面團發酵至原體積的兩倍大即可取出,揉出裡面的空氣。
4.取一大塊面,擀出一個圓餅做底兒。
5.再取一塊面,搓成手指粗細的長條。
6.用筷子在面條中間壓出一條線。
7.把面條抻長,卷上一顆紅棗,就是一個棗花。
8.將棗花碼在面片外圍。
9.在面片外圍依次擺好所有的棗花。
10.在中心空出來的地方鋪滿一層紅棗。
11.再取一小塊面,擀成一個小圓餅。
12.用小圓餅把中心處的紅棗蓋上。
13.在小圓餅上繼續碼第二層棗花。
14.最後在第三層中心處放一個棗花。
15.醒十分鍾,上鍋中火蒸17、8分鍾即可關火。
16.悶兩分鍾再打開蓋子。
Ⅳ 「簌簌衣巾落棗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
Ⅵ 請問那過的花樣棗花怎麼蒸
食材:麵粉500g 、輔料:酵母4g、紅棗適量
步驟
1.酵母用溫水攪拌均勻。
2.加入麵粉、水,和面。
3.和好面團後蓋上濕布發酵。
4.紅棗沖洗一下。
5.發酵至兩倍大後揉面。
6.面團分成四個長條,盡量搓成上下一樣粗。我這個有點粗細不均勻。
7.略按扁,兩端各放一顆棗。
8.同時向內卷。
9.卷到中間再放一顆棗。
10.最後就是這個樣子。
11.鍋內墊上籠布,棗花放進去二次發酵。
12.等再次發酵後,開火。
13.蒸20分鍾即可,關火後虛蒸3分鍾再開蓋。
Ⅶ 棒針編織中棗花針怎麼織
可以是3針3行,也可以是3針5行,看需要什麼樣的,5行的更突出些。
Ⅷ 簌簌衣巾落棗花…………這首詞寫了什麼季節什麼情景
初夏時節。
浣溪沙(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半依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此詞為作者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鄉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在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 。清新朴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上片寫景,也寫人,並點出季節,生動地勾勒出初夏時節農村生活的畫面:作者從棗樹下走過,棗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這時候,他耳邊聽到了村子裡從南到北傳來一片片繅絲車繅絲的聲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正在叫賣黃瓜。作者抓住富有季節性特徵的一些事物,有聲有色地渲染出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
下片記事,轉寫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
接下來一句寫作者驕陽下口乾舌燥的感受。結尾一句,寫作者以謙和的態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則顯示出詞人熱愛鄉村、平易朴實的情懷,二則暗示了鄉間民風的淳厚。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