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羊毛衫工藝單演算法
上衣後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計算方式: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計算方式: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㈡ 請教織毛衣各部分的計算方法
從上往下織的毛衣,其領口針數就是要起的針數。
用准備織毛衣用的針和線,先織一塊樣布:
樣布第一步:起20針。織10行,撤下針。
第二步:將20針拉開看看有多少公分大。(要能套進頭需達約55-60公分)
第三步:用"55-60公分 ÷ 拉大的公分數字 X 20針 = 領口針數
㈢ 針織面料計算公式
每米經紗用量:133×63×(5315÷40)÷9000×1.1(織縮)=136克,其中織縮根據緯紗粗細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別,緯紗越粗、越密,織縮也越高。
每米緯紗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
再用每米用紗量乘以紗價,比如40S的精梳紗是25元/公斤,則該面料紗的成本為(136+70)÷1000×25=5.15元
再加上織造費用,一般箭桿機是3分一緯,即:72*0.03=2.16元
(3)衣編織工藝計算擴展閱讀
針織面料洗滌:
1、可用各種洗滌劑,可手洗機洗,但不宜氯漂。
2、白色衣物可用鹼性較強的洗滌劑高溫洗滌,起漂白作用。
3、面料浸泡時間不能太長,避免面料褪色。
4、宜陰干,避免曝曬,以免深色衣物褪色,在日光下晾曬時,將裡面朝外。
5、一定要和其它衣物分開洗滌,不要放在一起同洗。
6、千萬不可擰干,避免起皺。
㈣ 毛衣編織工藝計算中,已知胸圍尺寸怎樣求其它部位尺寸如夾闊、領闊、袖闊袖咀闊…
關於毛衣編織的問題,看看以下網站吧,對你會有幫助的
1.編織人生
www.bianrensheng.com
2.手工俱樂部
www.shop07.com
3.女紅網
www.800gk.cn
特別是編織人生網站很值得一看。打開編織人生網站,點「編織論壇」欄目,裡面有很多編織實例,附編織方法和圖案,其中有些作品堪稱精典,肯定能學會很多編織技巧和方法。
另:土豆網也有視頻,打開土豆網,在視頻里輸「毛衣編織」,就會彈出許多教編織的視頻,很實用的。
㈤ 毛衣怎麼算工藝
要看它的材質,是用的什麼毛。 是毛還是絨。
其次看它的織法。
㈥ 羊毛衫工藝計算
第一節:工藝(嚇數紙、尺碼紙)設計要求羊毛衫嚇數設計是根據產品的款式,規格尺寸,手感及成品重量等要求來制定操作嚇數的.羊毛衫生產過程是按嚇數操作要求進行的.因為嚇數設計得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成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嚇數設計內容羊毛衫的生產嚇數主要有織片(橫式手機.花機,電腦機),成衣(縫盤)和後整等方面,具體要如下:(1)樣品分析,即根據樣品資料,確定原料,毛紗支數,機型號?坯布(布片)織法及密度(字碼)(2)按樣品及合約要求,制定規格尺寸,初步確定單件用料定額及輔助物料等; (3)初步確定其縮水情況,計算嚇數初稿工藝進行織辦試樣投產。(4)以試樣產品為基礎,對初辦進行分析,鑒定,確定生產嚇數紙工藝(包括橫式手機,花機,電腦機,裁剪排料圖,縫盤尺寸和後整工序,洗水等). (5)計算衫片重量或單件重量,織,縫,挑,損耗率和用毛數量. (6)制定成衣工藝流程和要求. (7)確定成衣出貨重量. (8)整理好嚇數及有關資料歸檔.第二節:平方密度(組織)的計算在設計工藝中,平方密度(以後簡稱組織)的求取准確以否直接影響嚇數計算水平和產品質量效果,所以組織在整個款式設計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即然組織這么重要,我們又如何地進行合理正確求取呢?這里就作如下步驟進行簡介. 一:根據辦單或客人要求去選定針型種類,毛料品種和毛的用量條數,去確定附合手感的字碼來織一塊30CM×30CM布片. 二:把織好的布片鎖好眼進行封口,縫成袋狀然後根據要求手感進入洗水,烘乾和順燙,燙時要注意,不能用力擴張或縮小布片的原有面積,燙時要使布片,平,正. 三:把燙好的布片取出來,放在水平的工作檯面上,量取一定單位面積時所包含的針數,轉數,再求取出其1CM或1寸所包含的針數,轉數,例如:一幅100支針×80轉的布片洗燙好後,布片橫向密度(寬度)為30CM直向密度為30CM然後用布片開針支數100支÷布片寬度30cm =3.33支,再用布片轉數80÷布片長度30CM =2.69轉其布片計算出組織為1cm=3.33支×2.69轉,注意:求取組織時,為了避免在嚇數計算中減少差異,所以一般只保留3位有效數字. 四:新平方組織的計算公式在羊毛衫生產過程中,由於產品重量的限制,往往會引起織物字碼的梳結變化,織物字碼的變化直接影響其平方組織,為了快速和簡便計算平方組織,可根據如下公式計算: 例如:字碼10支2.5/8組織(3.84支×2.98轉)要較梳1分織10支拉2.6/8寸,現將原字碼化為分數,2寸=16分+5分=21分,較梳後字碼分數為:2寸=16分+6分=22分, 用原字碼21分÷22分=0.95較結字碼用原組織 3.84÷0.95=4.04支,轉數2.98÷0.95=3.14轉較梳字碼用原組織 3.84×0.95=3.65支,轉數2.98×0.95=2.83轉以上公式,只適用於字碼拉力變化不大時的計算,若超過3分以上的字碼不可採用,應重新求取平方組織.
㈦ 手工毛衣編織計算方法(掛肩 袖子 領子 要怎麼計算)
1、准備材料:棒針兩根、直尺一把、毛線一團
㈧ 織毛衣時,如何計算袖壯的針數
袖闊(也就是袖壯)乘以2再乘以1.15就是袖壯的針數
毛衣編織的編織順序及尺寸計算
毛衣編織的順序:後——前——袖——領——最後織其它細小部件毛衣編織-後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毛衣編織-前片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毛衣編織-袖片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毛衣編織-領片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毛衣編織-其它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