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唱織毛衣的某某是誰
選秀浪潮中涌現的又一位網路紅人。2010年5月27日,快男新浪圍脖賽區20進5比賽現場,一位大鬍子毛衣哥演唱了震驚評委和選手的《織毛衣》。其參賽視頻在SNS和微博被網友廣泛轉載,「織毛衣」這個詞也隨之在數天之內成為中國最火的網路詞語。 「毛衣哥」原名劉剛,生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劉剛從小愛好廣泛,足球、音樂都是他最愛的。
② 毛衣哥的介紹
選秀浪潮中涌現的又一位網路紅人。2010年5月27日,快男新浪圍脖賽區20進5比賽現場,一位大鬍子毛衣哥演唱了震驚評委和選手的《織毛衣》。其參賽視頻在SNS和微博被網友廣泛轉載,「織毛衣」這個詞也隨之在數天之內成為中國最火的網路詞語。 「毛衣哥」原名劉剛,生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劉剛從小愛好廣泛,足球、音樂都是他最愛的。
③ 問一個關於樓蘭的問題。
樓蘭概況
一、什麼是樓蘭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在歷史舞台上只活躍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紀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說法不一。過了1500多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和羅布人向導奧爾德克於1900年3月28日又將它重新發現,因而轟動世界,被稱之為「東方龐貝城」。百年來,樓蘭一直是中國乃至世界各地探險家、史學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熱點。樓蘭美女、樓蘭古墓、樓蘭彩棺……一個又一個樓蘭之謎誘惑著所有的人們。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園」,有人口一萬四千餘,士兵近三千人,可謂是一個泱泱大國。古樓蘭又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奇怪的是,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從4世紀之後,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消聲匿跡了。
7世紀時,唐玄奘西遊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廓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
1901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當地向導的幫助下在羅布泊北發現了「樓蘭古城」,宣稱是「沙漠中龐貝城的再現」而轟動世界。中外學者相信,樓蘭古城是絲綢之路上繁盛一時的古樓蘭國目前被發現的最重要的歷史遺跡,它對研究新疆以至中亞的古代史、絲路之路的歷史變遷、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相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批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接踵而至。他們是:
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
1906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險隊;
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險隊。
這些探險隊在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出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富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文物品種極其繁多。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這份手抄字紙,僅僅比蔡倫105年發明紙晚一二百年,比歐洲人最古的字紙要早六七百年。發掘出的漢錦,色彩絢麗,相當精緻。有的綉有「韓仁綉文丸(紈)者子孫無極(即子孫滿堂)」。有的綉「延年益壽」、「昌樂光明」或「延年益壽宜子孫」。製作年代在1--2世紀。另一重大發掘收獲是發現了當年任西晉西域長史的李柏給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謂「李柏文書」,根據李柏文書而發現了「海頭」故城,這為研究後期樓蘭帶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寫發表了一系列研究羅布泊古樓蘭的專著,交口贊譽說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
我國科學家到樓蘭考察,開始於1927年。當年隨中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來樓蘭的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和地理學家陳宗器,曾先後數次到達羅布泊北岸考察,發掘遺址,出土了70多枚寫有明確的西漢紀年的漢文木簡,發掘了漢代烽燧遺址,還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銅器、鐵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絲、麻織品殘片。黃文弼就他在羅布泊地區的考古工作,發表了專著《羅布泊爾考古記》,樓蘭地區的古代文明在中國學者的手中揭開了新的一頁。黃文弼是我國解放前唯一到過羅布泊地區進行考察工作的中國考古學家。
新中國的樓蘭探險熱潮,再次轟動了國際。響應最積極的是日本。日本著名史學家澤和俊先生撰寫的《樓蘭王國》一書已經兩版,在日本小學生讀物中,就有關於樓蘭古城的介紹,樓蘭在日本可以說已經是家喻戶曉。
70年代末,日本NHK電視台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電視片《絲綢之路》。當時的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被邀請協助拍攝電視片。他們組織隊伍克服重重困難三次深入羅布泊地區,再次獲得了魏晉時期的漢文木簡、文書(包括少量的法盧文)及大量的古錢、毛織物、絲織品、皮革製品、漆器等珍貴文物。軍區測繪大隊配合考察隊深入樓蘭勘測繪制了樓蘭古城地形圖。經精確測量,判定古樓蘭城位於東經89度55分12秒,北緯40度30分57秒 。古城佔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至今仍依稀可辨。一條大約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貫穿城中,城內現殘存的主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除房頂不翼而飛外,別的部位,如門、窗歷歷可辨。古城內,蓋房用的木樑、檁條、椽子,比比皆是,滿目狼藉。這些胡楊木的建築材料,有的還鑿了眼,甚至刻上了花紋,顯示出相當的工藝水平,格外引人注目,為研究古建築提供了珍貴的材料。此外,這里還有古烽火台、糧倉等建築遺跡。至於陶片、氈片、古銅錢、絲綢碎片等文物,只需在地表和地下稍稍尋找的挖掘,就能讓「古董」重見天日。
日本人將1988年稱作「樓蘭年」,發起了以樓蘭探察為中心內容的紀念活動:如組織百人考察團、舉辦《斯文赫定與樓蘭王國》大型展覽、舉辦報告會、樓蘭攝影展覽、樓蘭在中國,可見樓蘭的研究早已進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