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桂林旅遊11月上旬天氣,及穿什麼類的衣服
遇台風 降溫 15度左右 穿輕薄羽絨服即可 或稍厚的外衣
陽朔自助游導游-------陽朔妹小莫
② 從鄭州到雲南到桂林。再到海南兩人自助游攻略
給你一段桂林陽朔的
陽朔歡迎您!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冬暖夏涼的桂林山水---- 自駕車、騎自行車、坐輪船、坐竹筏、徒步、攀岩遊玩陽朔,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景觀奇特的岩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遇龍河、灕江、龍頸河等都是綠樹如茵,翠竹夾岸,涼風陣陣,河水清澈,消暑降溫、、、、陽朔是最適於人居與一年四季都可以休閑度假的的好去處。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高度概括陽朔山水在世界所佔有的重要位置。
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時時秀色可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整個陽朔恰似一座魂麗多彩的大公園,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人。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建築、古橋梁、名人紀念地、摩崖石刻等,點綴於山水之間,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
1. 【灕江】乘竹筏游覽國家AAAAA景區 (游覽約120分鍾)上的「黃金鑽石」風景段,精華景點絡繹不絕,不同的氣候,有著它不同的神韻,沿途可欣賞楊堤風光、文筆峰、童子拜觀音、浪石風光、蘋果山、下龍風光、九馬畫山……
2. 【世外桃源】國家AAAA景區 (游覽約80分鍾)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和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旅遊勝地,世外桃源景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橋、流水、田園、老村與水上民族村寨融為一體的絕妙畫圖「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鄉風情和原始部落組成「這是一個被遺忘的故鄉,這是一個放鬆身心快樂人生的樂土
3.【遇龍河竹筏漂流】穿梭於迷人的山水之間,獨特的田園山水,定讓你驚喜不已。在清澈見底的遇龍河上打水仗、嬉水,或躺在竹筏的躺椅上悠哉游哉,好不愜意。
4.【十里畫廊景區】(陽朔縣的王牌景區)游古榕公園、月亮山公園、聚龍潭---圖騰古道(國家AAAA景區)、蝴蝶泉(國家AAA景區)、鑒山寺(國家AAA景區)、金水岩等。
5. 【《印象•劉三姐》】晚上欣賞張藝謀導演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常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看了《印象•劉三姐》,真心想做桂林人。」
6 .【龍頸河景區】它到桂林市區只需90分鍾車程,距陽朔縣城僅35公里,距桂梧高速路陽朔出口不足30分鍾車程,柏油路、水泥路直通景區,在各主要路口均設有醒目的路標。開通了柳州市、桂林市、陽朔縣接送遊客的專線車,交通十分便捷。龍頸河漂流是桂林乃至全國非常有特色的水上探險型漂流,其漂流類型分為兩類。
勇士漂:漂流河道全長6公里,整體落差達180米,河谷兩邊山巒疊嶂、森林蒼莽、清溪潺潺、聚泉成流,水質極為清澈。河谷兩岸還有古樹、奇石、果林,有10多個3-6米的落差刺激處,108個旋轉彎,沿途精彩連連,充滿驚險與刺激,讓您秒秒鍾嚎吼尖叫。 猛士漂:全長8公里,落差268米、、、、、
7.【桂林九馬畫山】(國家AAA景區)是桂林灕江著名的景觀之一,是大自然的筆墨奇觀。位於興坪鎮西北4公里,山高400餘米,寬200米。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傑作:「應時天公醉時筆,重重粉墨尚橫」。 九馬畫山峽谷漂流全程3.5公里,從高空俯瞰,宛如一條玉帶深闕峽中,整體落差80米。峽谷中水流鮮活澄靜,空氣清新,兩岸盡是蔥郁植物。
一漂一景的獨到設計,漂流途中每一個休憩處都有觀景區。縱情飛舟,投身自然,搖曳之中邂逅九馬畫山一隅,讓遊客們漂在峽谷中觀望灕江山水,可以欣賞到多角度、多層次的秀麗風光。
8.【劉三姐水上公園漂流】陽朔縣城經福利鎮至普益鄉長約20公里的灕江下流水道,被一些旅遊專家譽為「鑽石水道」,謂其比上游段「黃金水道」更具特色。這一河段曲折、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有別於上游江段的高峻奇崛。從縣城碼頭出發,一路上可飽覽諸多名勝景點,由白鶴飲江、碧蓮出水到龍脊聳翠、橋影雙虹;過大橋後可觀卓箋挺立、書童獨秀;雪嶺雙獅、秀才看榜;過獅龍後有飛鳳騰霄,麒麟送子;到福利則可領略古鎮遺風和渡頭流韻;由此而下可欣賞白面明碑和留公三潭。
9.【銀子岩】(國家AAAA)-------俗話說:「遊了銀子岩,一世不缺錢。」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鍾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
、、、、、、
第一天:陽朔十里畫廊套票:
大榕樹+ 月亮山 +聚龍潭(4A) +圖騰古道(4A)+ 蝴蝶泉(3A) +遇龍河漂流精華段(朝陽碼頭-工農橋漂流) 晚上 演出《印象劉三姐》
第二天:世外桃源(4A) + 灕江精華游(5A) 晚上 西街(免費)
第三天:興坪龍頸河漂流+ 銀子岩(4A)
第四天:桂林經典一日游 三山兩洞一公園 夜遊 兩江四湖
陽朔妹小莫
③ 麗潔源凈水器怎麼換芯,麗潔源凈水器,桂林有售後地點嗎電話是多少
這個牌子的凈水機沒查到,你們當地也沒有售後
2018年11月,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正式發布了GB34914-2017《反滲透凈水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國家標准。這項標准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出了嚴守用水效率控制的紅線,並將於2018年11月起開始實施。
新國標實施後,凡凈水產水率低於35%的RO反滲透凈水器,都算是不合格產品,新國標將通過水效限定值的設定,來淘汰那些高耗水的劣質產品。
④ 桂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桂林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僅有許多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去年,繼發源於桂林的廣西桂劇、廣西彩調入選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桂林市政府又積極組織有關部門發掘、搶救和整理散落於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於上月底評選出8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從中選出30項申報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桂林市文化局社會文化科,看到發掘整理的第一批桂林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分12大類,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曲藝、民間文學、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縱貫桂林兩千多年歷史,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 市文化局承擔發掘整理非物質文化的專家對記者說:透過這些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我們可以窺探到桂林璀璨的歷史…… 源自遠古的天籟之音 在桂林從事20多年文物考古和民間文化藝術發掘工作的高級文化研究人員塗桂生告訴記者,他到興安縣實地調研首次聆聽「賀郎歌」時,感覺非常美,就像是聽到來自遠古的天籟之音。 流行於興安縣城周邊鄉鎮的「賀郎歌」又稱為「花燭詩」,興起於公元前200年左右,是人們祝賀新郎娶親並大鬧洞房時詠唱的歡快小曲,可獨唱、對唱、小合唱和領唱,分「賀郎」、「移花」、「送郎」三部分。1952年,興安縣的歌手攜「賀郎歌」參加全國首次民族民間文藝會演,受到好評,中央領導還請演員進中南海進行專場演出。 桂林的民間文學、藝術、戲曲中,有許多源遠流長的精粹,除廣西桂劇、廣西彩調已入選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外,去年共有34項入選桂林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塗桂生說,清末出任台灣巡撫的灌陽人唐景崧,晚年隱居桂林榕湖畔,改造原來的地方戲劇創立了廣西桂劇。抗戰時期,桂林曾經是抗戰文化中心,歐陽予倩、田漢等戲劇大師進一步完善和升華桂劇,使這一劇種位列中國十大戲劇之一。桂劇是文學性、藝術性、觀賞性都非常強的綜合性舞台藝術,上百年來深受廣西各地百姓喜愛。 資源縣八角寨的100多個山水傳奇故事誕生於隋唐動亂時期,浸潤著佛教因果報應、抑惡揚善的文化思想,蘊涵著老百姓追求真善美、鞭笞假丑惡的人生價值觀。 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洗禮和淘汰,能沉澱下來、能根植於百姓中的文化,都有其閃光的地方。 流傳千年的特殊工藝技術 是金子,總會發光。 桂林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民間工藝、生產與生活技術,能傳承成百上千年,除了它們本身的價值外,往往與歷史大事、歷史名人息息相關。 公元前204年左右,秦軍屯兵興安十多年開鑿運河靈渠。來自北方的秦兵不習慣吃南方的大米,將大米加工做成面條式樣的食物,於是誕生了桂林米粉。如今,米粉成為影響桂林人最深遠的食品文化,有半數的桂林人每天熱衷於吃米粉;不少的桂林人到外地出差回來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去米粉店吃一碗米粉;凡有紅白喜事,主人都會准備米粉招待客人;病人住院胃口不好,常選擇米粉進食…… 清朝的乾隆皇帝身體欠安,不想進食。出生臨桂縣四塘鄉的宰相陳宏謀,拿出家鄉的豆腐乳請乾隆皇帝品嘗。乾隆剛將一小點金黃、細膩、香醇的豆腐乳送入口,就大贊「天下又多一絕美味食物」,胃口大開。此後,桂林豆腐乳成為宮廷貢品和送禮佳餚。 早在元末明初,部分瑤族和壯族群眾為躲避戰亂,逃到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海拔1100公尺的大山上生活,將坡度26度至50度的山脊開發成一級級的梯田,打造出震撼世界的人間美景——獨特的梯田風光。 在千百年的生活中,桂林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出工藝精湛、品味奇特的食品、物品、景觀,極大地豐富了地方特色文化和自己的生活。 在全國首次評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一位知名評委驚異地問廣西的有關人員:「怎麼不見桂林申報項目?很遺憾,僅桂林『三寶』的製造工藝就能叫響全國。」 其實,除了「桂林三寶」,桂林還有很多食品、物品的製造工藝、技術,都堪稱中國一絕,如恭城的油茶、荔浦的荔浦扣肉、龍勝的紅瑤服飾、侗族扎的草龍草獅等…… 有趣獨特彩的民風民俗 每年農歷5月14日,龍勝各族自治縣的泗水鄉都要舉行盛大的「打旗公」游戲體育活動,男青年扛著旗子出現在田間。小孩抓起泥巴向他們身上投去,攆得扛旗子的人東奔西逃,惹得觀摩者捧腹大笑。 這一運動誕生於東漢時期,當時,瑤族人民為對抗朝廷官兵的欺壓,從小訓練孩子們懂得用石頭、木棒抗擊敵人,每年進行一次集中檢閱。就是這樣一件嚴肅的事情,瑤族人民將其改造成具有浪漫色彩的游戲體育活動。 起源於元末明初的全州縣「兩頭扯」婚俗,充分體現出瑤族人民樸素的男女平等思想。為逃避戰亂,被稱為「標敏」的一支瑤族先祖從江西遷徙到全州縣的東山鄉,並創立了「兩頭扯」婚俗。這種婚俗規定,青年男女結婚後要共同贍養雙方的父母,過年過節夫妻要孝敬兩邊的父母,農忙時節夫妻要到雙方的父母家中干農活;另外,雙方的父母家中的田地、財產、收成的作物,夫妻倆也能按比例獲得分配。「兩頭扯」婚俗,為瑤民間建立平等和諧的社會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和文化基礎。 近10年來,有一支長發美婦的表演隊伍活躍在南寧、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她們就是來自龍勝各族自治縣的紅瑤婦女。紅瑤婦女非常珍愛自己的頭發,把留長頭發視作美麗和高貴。女子一生只在16歲舉行成人儀式上剪一次頭發,因此,紅瑤婦女都留有美麗的長發。只有56戶人家的黃洛瑤寨,竟有60多個女子的頭發長度超過100厘米,最長的達208厘米。長發瑤女在清澈湍急的小溪里集體洗頭,那可是難得一見的絕景。 記者在高級文化研究人員塗桂生的引導下,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條特殊的時空遂道,在光輝燦爛的桂林古文化里游歷觀摩,流連忘返。 見記者對桂林非物質文化著迷得難以自拔,塗桂生熱情地說:「老弟,別太心急了,桂林非物質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夠你著迷一輩子呢。只要你有興趣,以後我陪你到各縣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