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衣尺碼
首先要知道你身著的風衣是A版或則B版,A版指的是內地尺寸范圍,B版接近於歐版,這兩種規格尺寸差距為半個碼,也就是2cm圍度,185身高一般A版你選擇XXL應該沒錯,B版估計會顯得稍大一些。
㈡ 買風衣是不是要買大一個號的啊
如果風衣冬天穿的話我覺得應該買大一碼的要按平常買的話裡面穿的多會顯的窩囊! 如果春秋穿的話那就按平時碼應該!
㈢ 關於風衣尺碼的選擇
xl比較合適,l號太小,風衣小了很難看
我180,70kg就穿XL
㈣ 風衣的尺寸該怎麼選
估計是樓子是個男滴,風衣看搭配吧,建議你選大碼的,就是比你平時候穿的碼數大一點,這樣子好搭配。
㈤ 風衣買大點還是買合身
170會大很多…比如袖子會長…風衣穿著的型很重要,若親你覺得緊太多,還是建議170,若還將就就165,因為我買他們家風衣都是按平時正常穿著尺碼買,就差不多再穿個襯衣加毛衣在裡面,他們家是歐版版型,所以偏大,請親考慮下,我還是建議165…
㈥ 大衣的尺碼應該大多少
應該要比襯衣大一個尺寸
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19世紀20年代,大衣成為日常生活服裝,衣長至膝蓋略下,大翻領,收腰式,襟式有單排紐、雙排紐。約1860年,大衣長度又變為齊膝,腰部無接縫,翻領縮小,衣領綴以絲絨或毛皮,以貼袋為主,多用粗呢面料製作。女式大衣約於19世紀末出現,是在女式羊毛長外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衣身較長,大翻領,收腰式,大多以天鵝絨作面料。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
大衣,漢族服飾。古代婦女的禮服,起於唐代。沿用至明代。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周之代,內外命婦服諸翟。唐則裙襦大袖為禮衣。開元中,婦見舅姑,戴步搖,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於此。」
㈦ 大家說說風衣是買大一點的呢 還是緊一點的呢
肯定是買大一點好了,寬松方便身體活動,但是也不要太寬松,最好和身體完美配合的。
風衣,一種防風的輕薄型大衣。風衣是服飾中的一種,適合於春、秋、冬季外出穿著,近二三十年來比較流行的服裝。由於造型靈活多變、健美瀟灑、美觀實用、款式新穎、攜帶方便、富有魅力等特點,深受中青年男女的喜愛,老年人也愛穿著。風衣的歷史已有百餘年,如今看來,它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它的款式、面料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驚鴻一瞥中就能留下深刻印象;它的實用性又無可比擬,在忽冷忽熱最難將息的秋天。
一件風衣隨意穿脫,風雨無阻,既能伴你遠行天涯,也能隨手披來上街。風衣如今已呈現出許多新的風貌。風衣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西部戰場的軍用大衣,被稱為「戰壕服」。其款式特點是前襟雙排扣,右肩附加裁片,開袋,配同色料的腰帶、肩襻、袖襻,採用裝飾線縫。戰後,這種大衣曾先作為女裝流行,後來有了男女之別、長短之分,並發展為束腰式、直統式、連帽式等形制,領、袖、口袋以及衣身的各種切割線條也紛繁不一,風格各異。
風衣用料多樣,高、中、低檔面料均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應用塗層技術,在織物纖維的表面覆蓋一層無色透明的薄膜,封閉面料紗線之間的空隙,具有理想的防風防雨效果。風衣面料的色彩,以明快的中淺色為主,後來又出現大紅、紫紅、海藍色以及各種帶花紋和條紋的面料。有襯里的風衣,里料一般採用尼龍綢,既柔軟滑爽,又能防止縮水,使風衣挺括。風衣在當代頗為流行,並兼有保護上衣和裝飾的作用,多於春秋季節穿用
㈧ 為什麼挑選風衣時,要選大一個號的
在過去的兩年裡,這套西裝從修身改成了大廓形。現在,風衣也有同樣的趨勢西裝越大,越時髦我不得不提的是,菲比時代的老西林,設計是超大的風衣,現在已經絕版的插件上,博主和編輯們還在穿。新的Bottega Veneta 2020早春系列繼承了老款Celine基因,是超大超長風衣。如果你要開始一種新的風衣款式,你必須買一件大一號的。
長款卡其風衣簡潔帥氣,帶有軍裝的環狀設計。它也可以修改為小腿的長度英式風格是由內向外輻射的。
苗條的風衣很經典,但太挑剔了。身體氣質應該在網上,這讓人畏縮。緊身和挺直不僅要保持苗條,而且要保持身體莊重。休閑的超大風衣不僅非常時尚,而且可以給裡面足夠的空間搭建,讓身體感覺舒適舒適。它可以很容易地完成,發揮英俊或持有女性風格。
㈨ 修身款的風衣胸圍一般比實際大多少合適
一般建議選大一碼就可以了。因為外套是穿在外面的。裡面肯定要穿打底衣,天冷時會加穿毛衣。如果選擇太大,穿著就不修身了。就不是修身款了。所以一般選擇大一碼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