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袖山開始織的,從上到下遞減的間距是越來越寬的,中間留兩針左右各並掉一針,按照袖口預留的針數,算一下需要減掉的針。大約一寸減兩次,三四次之後,再調整兩寸三次,三寸兩次。開始織螺紋針是袖口平織之前預留的針數的三分之二。
⑵ 毛衣從上往下編織方法
1、准備好毛線和毛線針,首先起針就起22針來做個編織示範。
注意:開始用兩根棒針編織衣領加針後再改用4根棒針來編織。同時確定好中心針以,不可以混織。
⑶ 毛衣從上往下編織方法
第1步:開始起針。起針數量應根據所需衣領寬度決定,假設起針150針。
第2步:完成領部編織後,將150針均勻分成四部分,即50針、25針、50針、25針,分別對應前後左右四個部分。
第3步:進行放針操作。在前後兩片之間預留4針作為分割線,在這4針兩側每隔一圈增加1針,如此一來,經過數圈編織,四個部分即以辮子花樣清晰區分。
第4步:繼續放針至衣身大小合適,隨後將左右兩部分作為袖子,前後兩部分作為衣身分開繼續編織。此時,建議在腋下部位多放8-10針,以增加袖子和衣身的連接部分的寬松度。
第5步:持續編織,直至衣身和袖子達到預定的長度,毛衣製作完成。毛衣是一種用毛線通過機器或手工編織而成的上衣,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利用樹葉、獸皮遮體,以及結網捕魚的漁獵時代。隨著文明的進步和科技的發明,人們不僅使用天然纖維如羊毛、棉等編織日常生活用品,還開發了多種化學纖維和礦物纖維,使得人類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適。
⑷ 毛衣領口起168針,從上往下織怎麼分針
前後片各42針,兩肩各28針另20針作為四根筋.
42+5+28+5+42+5+28+5=168。
也可前後各44,肩各26。少量的可調節,問題不大。
毛衣編織的歷史非常的久遠,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得運用編織的技法,隨著文明的演進與科技的發明。
人類不僅充分利用各類動植物等天然纖維,編織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發出多種化學纖維、礦物纖維,使人類生活更舒適便利。所以編織的歷史可說是一部人類文明與科技的發展史。
從各民族的編織作品中,發現許多作品雖然從實用功能出發,但隨著人類對於美感的追求,編織不僅僅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更多的是體現了人類極高的藝術價值體系。
(4)從上往下織的樹葉衣12針擴展閱讀:
1)所謂第一針不用織,不是真的什麼都不用做,放棄它,其實是做滑針,把第一針從左面滑到右面去(或者說是什麼也不用做,把它轉到右面的針),由於不是真的不見了,所以不會每行少一針 。
2)只是每一行的第一針不用織(做滑針),最尾那針不用做。
3)第一針不用織令邊緣有一條辮子,織了有個小結。
4)如果第一針是低針,就做低針滑針;如果是高針,就做高針滑針。
5)由於第一針做了滑針,它的針眼就是平常的兩倍高,變大了,初學時會發現好像有個很大的洞,那是手勢上的問題,拉緊一點,多練習後就不會有這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