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幫亡者穿壽衣的步驟,先穿上衣還是先穿下衣
請節哀
由下而上的順序。
一般是把內衣、棉衣、罩衣套在一起一次給逝者人穿上,避免多次觸動遺體。
Ⅱ 老人臨終前先穿上身還是下身好
老人臨終前先穿上衣好上身難穿,人僵挺了就不好穿了,下身好穿穿上兩腿往上一拉就能穿好。
Ⅲ 老人去世的衣服有什麼講究
為老人穿壽衣,重要的是選擇穿衣時間。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前穿,認為這個時段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安心帶走;有些地區選擇去世後穿,認為這個時段穿壽衣,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尊敬。
那麼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去世前穿好還是去世後穿好呢。
依照傳統習俗,老人的壽衣,要在狀況不好,但還沒斷氣的時候穿。如果家屬忌諱生前給老人穿壽衣,也可以等去世後穿。
值得提醒的是,老人去世後穿壽衣要把握好時間,最好能在老人去世後5小時內給穿上,切忌不能耽擱太長時間。
給老人穿衣時,建議一個人給穿、一個人在一旁幫忙。如果故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穿戴;如果故者為女性,應由女兒和兒媳來穿戴,未婚單身兒女子嗣不易靠前,或是請家中其他長輩穿衣最佳。
通常情況下,給老人穿壽衣的順序應為從里到外、從下到上穿。有人為了圖省事,會事先把壽衣一層層套好,然後一起給死者穿上,認為這樣給死者穿壽衣效率會更高些。
如果家屬不知道或不了解老人去世壽衣怎麼穿?可以選擇時下流行的殯葬一條龍服務,這樣既可以給逝者體面的葬禮,又可以讓家屬更省事、省心。
如何給老人穿壽衣?
其一、先穿下褲:把買好的襯褲、棉褲、罩褲一件一件,從里到外給逝者穿上;也可以把三者套在一起,然後一塊穿上,這樣更省事些。
其二、然後上衣:上衣通常是襯衣、夾襖、棉衣、罩衣。穿衣的順序也是從里到外,當然也可以先套在一塊,然後一起穿上。
其三、鞋襪、首飾、鞋帽:三者要先穿鞋襪、再佩戴首飾、最後是鞋帽。
其四、綁腿帶、腰帶:用綁腿帶和腰帶把逝者的雙腳綁上、腰給繫上,這樣可以防止因運輸途中顛簸而影響逝者的遺容。
其五、蓋臉布:逝者未化妝前,臉色烏青,並不好看,用蓋臉布將其遮蓋,以免嚇著家屬,同時也是衛生的需要。
其六、七星銅錢:七星銅錢也即老人的墊背錢,意為「七星引路、魂歸北斗」,認為這樣可以庇佑兒孫財源滾滾。
其七、金銀戒指、口鈴:逝者應左手金戒指、右手銀戒指、嘴含口鈴,嘴裡不能空。
其八、金銀元寶、手帕:為逝者穿衣時,逝者可以手持金銀元寶、手絹等物,不能空著手。
其九、為逝者鋪好被褥,整理儀容,接下來就是大殮——入棺。
穿壽衣的規矩全國幾乎都一樣,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閩南一帶,他們給死者穿壽衣的時候,老人的親屬一定要象徵性的試穿。
試穿之後還要拿一根沒有秤錘的稱去稱一下,之後會給別人說,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以示死者子孫的孝心。
穿壽衣
Ⅳ 您好,人死了,可以先穿上衣嗎
可以,危重病人,都是先穿衣服。
Ⅳ 起床是先穿衣服還是褲子
自己習慣怎麼樣就怎樣嘍!一般都先穿衣服,後穿褲子。因為上半身畏冷,容易著涼。
Ⅵ 裝老衣服什麼時候穿,有啥講究
摘要 根據民間流傳的習俗,老人在咽氣之前就穿上壽衣,可以一件不剩的帶走。去世過後穿壽衣,就相當於是沒有穿衣服就去了另外一個世界,這在兒孫的眼中,就相當於老人在陰間遭受了凄冷。
Ⅶ 早上起床是先穿衣服還是先穿褲子
先穿內褲,除非你想學超人把內褲穿外面,
Ⅷ 穿壽衣有何講究
穿壽衣有以下講究:
一、穿壽衣要提前:
在很多人看來,老人沒咽氣就為之穿壽衣,是大不孝的行為,所以要等去世後才給穿。其實老人去世後穿壽衣,才是最大的不孝。通常當老人感覺自己大限將至時,多數會囑咐兒孫把壽衣拿出來給自己穿上。
在古代老人過了六十歲,就開始為自己准備壽衣了,這樣可以避免臨終倉促,兒孫來不及為自己換衣服。因為很多老人深信,去世前穿上的壽衣,老人可以將其帶走。如果去世後再給老人換壽衣,則意味著老人只能穿生前的衣服離世,再穿壽衣已經沒太多意義了。
二、壽衣數量為單:
老人臨終穿的壽衣,數量上一定要是單數。因為人們普遍認為,人活著的時候,都喜歡好事成雙,認為雙數是吉利的數字。而陰世與陽世的吉利數恰恰相反,是以單數為吉利的,所以兒孫為逝者穿壽衣時,壽衣的件數一定要為單,諸如三腰五領、五腰七領等。
三、壽衣袖子要長:
壽衣的袖子要能夠遮住死者的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衣不露手。因為古人認為,如果死者壽衣袖子遮不住雙手,那麼他的後代就要衣不蔽體,討飯生活,所以才要將手遮住。
四、扣子不用紐扣:
兒孫為老人趕制壽衣時,多數是不用「紐扣」的,需要用扣子的地方往往會用長條的帶子代替。認為「帶子」喻為帶來兒子,取兒孫後代人丁興旺的意思。所以老人的壽衣多數是沒有紐扣的。
五、要綁腿帶、腰帶:
用綁腿帶和腰帶把逝者的雙腳綁上、腰給繫上,這樣可以防止因運輸途中顛簸而影響逝者的遺容。
Ⅸ 為什麼老人臨終時,一定要在老人去世之前為老人穿上壽衣
依照傳統習俗,壽衣要在老人彌留之際給穿上,認為去世前穿的壽衣,老人可以帶走。而不少現代人認為,死前穿壽衣不僅對老人不敬,也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對死前穿壽衣比較抵觸。
(9)人老了先穿褲子還是先穿上衣擴展閱讀:
人死了要將身體洗凈,然後穿上新的干凈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壽衣。在閩南一帶,在給死人穿壽衣時,老人的親屬要先來個象徵性的試穿。試穿之後用一根沒有秤錘的秤來秤一下,並在人面前說一句:「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表示子孫的孝心。
死人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奇數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褲)。夭壽者,亦即不到五十多歲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
者的年齡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壽。 老人死了為什麼要穿那麼多的衣服呢?這因為,過去人死了總是先裝在棺材裡,而棺材往往要在家裡停放一些時候。大體死者年歲愈大的停放時間愈久。
有的因為墳地未選擇好,一時無法安葬,一直放在家裡停幾年的都有。這就必然出現一個問題,棺材裡面的屍體久了會腐爛,會流 出液體來,並還可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
為了防止滲漏,除了在棺材裡面放上草木灰、草紙一類吸水的東西,還要多穿衣服,亦為了能吸水分。人的內臟在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壽者通常在死後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後人相襲成俗,一直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