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阿凡提把一隻迷路的羊牽回家宰掉吃了。一位朋友聽到後,很是嫉妒,就想找點理由來責怪阿凡提。
他找到阿凡提問題:「你吃了人家的羊,你死了以後,在真主面前怎樣交待呢?」阿凡提慢條斯理地回答:「我就說我沒吃。」那位朋友接著問題:「這樣哪兒行啊,要是羊自個兒對證呢?」阿凡提笑著說:「羊自個兒來?那好嘍,我就牽著它還給它的主人就行了。」這個朋友啞口無言了。
又有一回,阿凡提去集上買褲子。他把價錢跟主人講妥以後便從錢袋裡掏錢,掏著時忽然止住了,說:「我身上的這條褥子還不怎麼破不是?」便又把褲子遞給掌櫃,說:「換件衫子瞧瞧。」
掌櫃的答道:「行。」於是拿了一條衫子遞給阿凡提。阿凡提接過衫子,也不付錢,轉身就走。掌櫃的弄得莫名其妙,看著阿凡提頭也不回地走,便急忙站起來喊道:「你打算不給錢嗎?怎麼不付錢就走?」
「這件衫子錢不是拿先頭那條褲子抵上啦?」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說。掌櫃的很生氣:「先頭的那條褲子你並沒有付錢呀,怎能用它換這衫子呢?」阿凡提還是不慌不忙地說:「那條褲子沒付你錢,可是我並沒有拿那條褲子呀!」說完大搖大擺地走了。掌櫃的無可奈何地看他去了。
阿凡提的聰明機智不僅表現在善於給自己找台階,也善於給人台階下。
有一次,他到事發店理發,那理發順大概是缺少經驗的,在他頭上剃破了好幾處,又把剃破的地方都用棉花敷上了。
阿凡提朝鏡里一看:「你的手藝真好,把頭的這半邊全種上棉花了,請你留下那半邊,讓我自己去種芝麻吧。」說著就出門走了。
B. 有關鞋文化故事
步步生蓮鞋
南北朝時期,傳說有一女子做布鞋,內里用香墊子,鞋底用麻繩納成蓮花圖案。這種鞋踏在泥土上會留下美麗的蓮花圖案,時人稱這種鞋為「步步生蓮鞋」。在唐代還有人發明了適宜步行的遠游鞋。
據說,大詩人李白很愛穿這種鞋,爾後,許多文人墨客爭相效仿,它的出現要比現在風靡全球的旅遊鞋早一千多年。據傳說,在古代的齊魯大地,還流行一種面上用牛皮包的鞋,名日「踢死牛」,可與現代的優良足球鞋相媲美。
(2)褲子鞋子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表明,我國不僅是服裝文明古國,也是製造鞋的文明古國。大約在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在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時,也縫制獸皮鞋子,用以護腳,追尋措物。鞋,是履、靴、鞋、屐的統稱,古時稱鞜(音榻)、靸(音灑)或履,也有稱為履(屨)、屩、屐、鞮(音低)。
履、屨為同一物,只是穿著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漢前稱屨,多為由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如春秋時代編撰的《詩·魏風·葛屨》載:「糾糾葛屨」。後漢稱履,它是由麻、絲製成的鞋。屩系草鞋。
C. 一個關於鞋子的寓言故事,我要全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D. 從古至今的鞋子的故事
AIR FORCE 1 25年前誕生於籃球場 至今依然風采
E. 衣服和褲子還有鞋子寫一篇童話故事400字
內褲以純39,衣服卡賓699,褲子卡賓799,鞋子,卡賓499,手機諾基亞E50 10塊
F. 三年級作文童話故事(衣服,褲子,鞋子,襪子)為題材
一天,明明正在寫作業,突然聽見了一陣吵鬧的聲音。明明跑到床邊一看,原來是鞋子和襪子在吵架。他們在吵什麼呢?明明感到很好奇。他趴到床邊仔細一聽,鞋子正滿臉不屑的說:「人們能走路,全靠穿著我,哼!襪子不服氣地說:「那為什麼人們總是先穿上我,再穿你呢?還是我重要!」明明聽完後對他們說:「好了好了,你們別吵了,你們各有各的用處。沒有鞋子,我們就不能舒服地走路。沒有襪子,難道我們光著腳穿鞋嗎?」
G. 之前有看過一個故事忘了名字求故事全文,大概是:女孩回家褲子(衣服
你這個說的太籠統了
我們也看不出出自哪裡
所以建議你在補充一些
H. 關於衣服褲子鞋子他配的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