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禪意襯衫

禪意襯衫

發布時間:2022-01-25 19:41:30

Ⅰ 找尋有緣人一起看日落

容有一次,我們哥幾個一起去一個朋友家看球。男人看球,總是離不開香煙每個人的人生都要找尋四個人.第一個人是自己,第二個是你最愛的人,第三個 .

Ⅱ 夏日哪些極簡的穿搭,隨便一穿就能美美的

美而通俗的衣服:這類衣服,就是每個人看到都會覺得美並且希望據為己有,一般是網路爆款明星同款之類的。衣服品質可能欠佳,但是穿上一定是美美美的那種,任何人。這種衣服尤其適合外出旅行拍照,極簡風穿搭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有禪意,清雅低調的配色,與簡約質朴的款式是最低配置,這種款式的單品穿上身有種無欲無求的效果,非常清冷高級


是選購一些套裝或者連衣裙,畢竟經過設計師的小心機,審美方面是過關的。是選擇一些黑白灰的基礎款式,可以將這種無色系自己搭配,也可以搭配很花哨的單品。搭配都有兩面性,看穿著的款式,前者多一些干練但會有點枯燥(適合通勤),後者很活潑亮麗但缺乏穩重感永不變的潮流,棉麻裙子又舒適又文藝 ,針織套裝也是不錯的選擇,清新卻不丟時尚。

Ⅲ 席慕容的資料誰知道啊知道的請告訴我,不勝感謝。

席慕容(1943年-),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意為浩盪大江河。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生於重慶,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之後又進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創有詩集、《貝殼》、《無怨的青春》、《七里香》、《時光九篇》、《在那遙遠的地方》、《河流之歌》、《有一首歌》、《三弦》、《寫給幸福》、《我的家在高原上》、《山月》、《禪意》、《如歌的行板》、《如果》、《一個春日的下午》、《歷史博物館》。
詩歌鑒賞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
山 路
我好像答應過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你說 那坡上種滿了新茶
還有細密的相思樹
我好像答應過你
在一個遙遠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燈下
梳我初白的發
忽然記起了一些沒能
實現的諾言 一些
無法解釋的悲傷
在那條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還在等我
還在急切地向來處張望
-----------------------------------------------------------------------
出塞曲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隻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
抉 擇
假如我來世上一遭
只為與你相聚一次
只為了億萬光年裡的那一剎那
一剎那裡所有的甜蜜與悲凄
那麽 就讓一切該發生的
都在瞬間出現吧
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讓我與你相遇
與你別離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詩
然後 再緩緩地老去
----------------------------------------------------------------------
初相遇
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
在夢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
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
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和感激
胸懷中滿溢著幸福
只因為你就在我眼前
對我微笑 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
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
卻又覺得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還要雨
如果憂傷之後仍是憂傷
請讓我從容面對這別離之後的
別離 微笑地繼續去尋找
一個不可能再出現的 你
--------------------------------------------------------------------------------
青 春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麽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
信 仰
我相信 愛的本質一如
生命的單純與溫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與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滿樹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種子
我相信 三百篇詩
反復述說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時沒能說出的
那一個字
我相信 上蒼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願與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遙遠而謙卑的源頭之上
我們終於會互相明白
-----------------------------------------------------------------------
前 緣
人若真能轉世 世間若真有輪回
那麽 我的愛 我們前世曾經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學的頑童
我 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
在路旁的草叢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
為什麽
我可以鎖住筆 為什麽
卻鎖不住愛和憂傷
在長長的一生里 為什麽
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盼 望
其實 我盼望的
也不過就只是那一瞬
我從沒要求過 你給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
與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麽 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
送 別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
盡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成空
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 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今朝 仍要重復那相同的別離
餘生將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靄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盡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
接友人書
那辜負了的
豈僅是遲遲的春日
那忘記了的
又豈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騰著向眼前涌來的
是塵封的日 塵封的夜
塵封的華年和秋草
那低首斂眉徐徐退去的
是無聲的歌
無字的詩稿
野 風
就這樣地俯首道別吧
世間哪有什麽真能回頭的
河流呢
就如那秋日的草原 相約著
一起枯黃萎去
我們也來相約吧
相約著要把彼此忘記
只有那野風總是不肯停止
總是惶急地在林中
在山道旁 在陌生的街角
在我斑駁的心中掃過
掃過啊 那些紛紛飄落的
如秋葉般的記憶
-----------------------------------------------------------------------
悲 歌
今生將不再見你
只為 再見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現
再現的 只是些滄桑的
日月和流年
-----------------------------------------------------------------------
渡 口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庄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
無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時候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
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她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
也要好好地說一聲再見
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
感謝她給了你一份記意
長大了之後 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一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 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崗上那靜靜的晚月
鄉 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里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愛 你
在我心中盪漾的 是一片飄浮的雲
你盡管說吧 說你愛我或者不愛
你盡管去選擇那些難懂的字句
把它們反反復復地排列開來
你盡管說吧 朋友
你的心情 我都會明白
你盡管變吧 變得快樂或者冷漠
你盡管去試戴所有的復雜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盡管去做吧 朋友
你的心情我都會明白
人世間 盡管有變遷
友朋里 盡管有難測的胸懷
我只知道 朋友
你是我最初和最後的愛
在迢遙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遠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靜的守護著
你的溫柔 和你的幸福
可是 朋友
漂流在恆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卻無法傳遞
流浪者的心情啊
朋友 你可明白
愛你 永遠
與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有柔風 有白雲 有你在我身旁
傾聽我快樂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實很微小 只要有過那樣的一個夏日
只要走過 那樣的一次
而朝我迎來的 日復以夜 卻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
還有那麽多瑣碎的錯誤 將我們慢慢地慢慢地隔開
讓今夜的我 終於明白
所有的悲歡都已成灰燼 任世間哪一條路我都不能
與你同行
暮 色
在一個年輕的夜裡
聽過一首歌
輕憐 纏綿
如山風拂過百合
再渴望時
卻聲息 寂滅
不見來蹤 一無來處
空留那月光 浸人肌膚
而在二十年後的一個黃昏里
有什麽與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來臨
山鳴鼓應 直逼我心
回顧所來徑啊
蒼蒼橫著的翠微
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
竟化為甜蜜的熱淚
蓮的心事
我 是一朵盛開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見現在的我
風霜還不曾來侵蝕
秋雨也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
我已亭亭 不憂 也不懼
現在 正是
我最美麗的時刻
重門卻已深鎖
在芬芳的笑靨之後
誰人知我蓮的心事
無緣的你啊
不是來得太早 就是
太遲
-------------------
請別哭泣
我已無詩
世間也再無飛花 無細雨
塵封的四季啊
請別哭泣
萬般 萬般的無奈
愛的餘燼已熄
重回人間
猛然醒覺那千條百條 都是
已知的路 已瞭然的軌跡
跟著人群走下去吧
就這樣微笑地走到盡頭
我柔弱的心啊
請試著去忘記 請千萬千萬
別再哭泣
-----------------------------------------------------------------------
樹的畫像
當迎風的笑靨已不再芬芳
溫柔的話語都已沉寂
當星星的瞳子漸冷漸暗
而千山萬徑都絕滅蹤跡
我只是一棵孤獨的樹
在抗拒著秋的來臨
禪意(-)
當你沉默地離去
說過的或沒有說過的話 都已忘記
我將我的哭泣 也夾在書頁里
好像我們年少時的那幾朵茉莉
也許 會在多年後的一個黃昏里
從偶而翻開的扉頁中落下
沒有芳香 再無聲息
窗外 那時也許正落著細細的
細細的雨
-----------------------------------------------------------------------
禪意(二)
當一切都已過去
我知道
我會把你忘記
心上的重擔卸落
請你 請你原諒我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
世界 仍然是一個
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
天 這樣藍
樹 這樣綠
生活 原來可以這樣的安寧和美麗
-----------------------------------------------------------------------
霧起時
霧起時 我就在你的懷里
這林間 充滿了濕潤的芳香
充滿了那不斷要重現的少年時光
霧散後
卻已是一生
山空湖靜
只剩下那 在千人萬人中
也絕不會錯認的背影
-----------------------------------------------------------------------

二 好大好大的藍花

二歲,住在重慶,那地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金剛玻,記憶就從那裡開始。似乎自己的頭特別大,老是走不穩,卻又愛走,所以總是跌跤,但因長得圓滾倒也沒受傷。她常常從山坡上滾下去,家人找不到她的時候就不免要到附近草叢里撥撥看,但這種跌跤對小女孩來說,差不多是一種詭秘的神奇經驗。有時候她跌進一片森林,也許不是森林只是灌木叢,但對小女孩來說卻是森林,有時她跌跌撞撞滾到池邊,靜靜的池塘邊一個人也沒有,她發現了一種「好大好大藍色的花」,她說給家人聽,大家都笑笑,不予相信,那秘密因此封緘了十幾年。直到她上了師大,有一次到陽明山寫生,忽然在池邊又看到那種花,象重逢了前世的友人,她急忙跑去問林玉山教授,教授回答說是「鳶尾花」,可是就在那一剎那,一個持續了十幾年的幻象忽然消滅了。那種花從夢里走到現實里來。它從此只是一個有名有姓有譜可查的規規矩矩的花,而不再是小女孩記憶里好大好大幾乎用仰角才能去看的藍花了。
如何一個小孩能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池塘邊窺見一朵花的天機,那其間有什麼神秘的召喚?三十六年過去,她仍然惴惶不安的走過今春的白茶花,美,一直對她有一種蠱惑力。
如果說,那種被蠱惑的遺傳特質早就潛伏在她母親身上,也是對的。一九四九,世難如漲潮,她倉促走避,財物中她撇下了家傳宗教中的重要財物「舍利子」,卻把新做不久的大窗簾帶著,那窗簾據席慕蓉回憶起來,十分美麗,初到台灣,母親把它張掛起來,小女孩每次睡覺都眷眷不舍的盯著看,也許窗簾是比舍利子更為宗教更為庄嚴的,如果它那玫瑰圖案的花邊,能令一個小孩久久感動的話。

三 十四歲的畫架

別人提到她總喜歡說她出身於師大藝術系,以及後來的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皇家藝術學院,但她自己總不服氣,她總記得自己十四歲,背著新畫袋和畫架,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師范的藝術科去讀書的那一段、學校原來是為訓練小學師資而設的,課程安排當然不能全是畫畫,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和假期全用來作畫了,硬把學校畫成「藝術中學」。
一年級,暑假還沒到,天卻炎熱起來,別人都乖乖的在校區里畫,她卻離開同學,一個人走到學校後面去,當時的和平東路是一片田野,她怔怔的望著小河兀自出神。正午,陽光是透明的,河水是透明的,一些奇異的倒影在光和水的雙重晃動下如水草一般的生長著。一切是如此喧嘩,一切又是如此安靜,她忘我的畫著,只覺自己和陽光已混然為一,她甚至不覺得熱,直到黃昏回到宿舍,才猛然發現,短袖襯衫已把胳膊明顯的劃分成棕紅和白色兩部分。奇怪的是,她一點都沒有感到風吹日曬,唯一的解釋大概就是那天下午她自己也變成太陽族了。
「啊!我好喜歡那時候的自己,如果我一直都那麼拚命,我應該不是現在的我。」
大四,國畫大師傅心畲來上課,那是他的最後一年,課程尚未結束,他已撒手而去。他是一個古怪的老師,到師大來上課,從來不肯上樓,學校只好將就他,把學生從三樓搬到樓下來,他上課一面吃花生糖.一面問:「有誰做了詩了?有誰填了詞了?」他可以跟別人談五代官制,可以跟別人談四書五經談詩詞,偏偏就是不肯談畫。
每次他問到詩詞的時候,同學就把席慕蓉推出來,班上只有她對詩詞有興趣,傅老師因此對她很另眼相看。當然也許還有另外一個理由,他們同屬於「少數民族」,同樣具有傅老師的那方小印上刻「舊王孫』的身分。有一天,傅老師心血來潮,當堂寫了一個「璞」字送給席慕蓉,不料有個男同學斜沖出來一把就搶跑了。當然,即使是學生,當時大家也都知道傅老師的字是「有價的」,傅老師和席慕蓉當時都嚇了一跳,兩人彼此無言的相望了一眼,什麼話也沒說。老師的那一眼似乎在說:「奇怪,我是寫給你的,你不去搶回來嗎?」但她回答的眼神卻是:「老師,謝謝你用這么好的一個字來形容我,你所給我的,我已經收到了,你給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會感激,我不必去跟別人搶那幅字了……」
隔著十幾年,師生間那一望之際的千言萬語仍然點滴在心。

四 當別人指著一株祖父時期的櫻桃樹

在歐洲,被鄉愁折磨,這才發現自己魂思夢想的不是故鄉的千里大漠而是故宅北投。北投的長春路,記憶里只有綠,綠得不能再綠的綠,萬般的綠上有一朵小小的白雲。想著、想著,思緒就凝縮為一幅油畫。乍看那樣的畫會嚇一跳,覺得那正是陶淵明的「停雲,思親友也」的「圖解」,又覺得李白的「浮雲遊子意」似乎是這幅畫的注腳。但當然,最好你不要去問她,你問她,她會謙虛的否認,說自己是一個沒有學問沒有理論的畫者,說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直覺的畫了出來。
那陣子,與法國斷交,她放棄了嚮往已久的巴黎,另外請到兩個獎學金,一個是到日內瓦讀美術史,一個是到比利時攻油畫,她選擇了後者,她說,她還是比較喜歡畫畫。當然,凡是有能力把自己變成美術史的人應該不必去讀由別人繪畫生命所累積成的美術史。
有一天,一個歐洲男孩把自家的一棵櫻桃樹指給她看:
「你看到嗎?有一根枝子特別彎.你知道樹枝怎麼會彎的?是我爸爸坐的呀!我爸爸小時候偷摘櫻桃被祖父發現了,祖父罰他,叫他坐在樹上,樹枝就給他壓彎了,到現在都是彎的。」
說故事的人其實只不過想說一段輕松的往事,聽的人卻別有心腸的傷痛起來,她甚至忿忿然生了氣。憑什麼?一個歐洲人可以在平靜的陽光下看一株活過三代的樹,而作為一個中國人卻被連根拔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竟不再是我們可以悠然回顧的風景!
那憤怒持續了很久,但回台以後卻在一念之間渙然冰釋了,也許我們不能擁有祖父的櫻桃樹,但植物園里年年盛夏如果都有我們的履痕,不也同樣是一段世緣嗎?她從來不能忘記玄武湖,但她終於學會珍惜石門鄉居的翠情綠意以及六月里南海路上的荷香。

五 驃悍

「那時候也不曉得怎麼有那麼大的勇氣,自己抱著上五十幅油畫趕火車到歐洲各城裡去展覽。不是整幅畫帶走,整幅畫太大,需要雇貨車來載,窮學生哪有這筆錢?我只好把木框拆下來,編好號,綁成一大扎,交火車托運。畫布呢?我就自己抱著,到了會場,我再把條子釘成框子,有些男生可憐我一個女孩子沒力氣,想幫我釘我還不肯,一徑大叫:『不行,不行,你們弄不清楚你們會把我的東西搞亂的!』」
在歐洲,她結了婚,懷了孩子,贏得了初步的名聲和好評,然而,她決定回來,把孩子生在自己的土地上。
知道她離開歐洲跑回台灣來,有位親戚回台小住,兩人重逢,那親戚不再說話,只說:「咦,你在台灣也過得不錯嘛!」
「作為一個藝術家當然還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她說這句話的時候人在車里,車在台北石門之間的高速公路上,她手握方向盤,眼睛直朝前看而不略作回顧。
「他開車真『驃悍』,象蒙古人騎馬!」有一個叫孫春華的女孩子曾這樣說她。
驃悍就驃悍吧!在自己的土地上,好車好路,為什麼不能在合法的矩度下意氣風發一點呢?

六 跟荷花一起開畫展

「你的畫很拙,」廖老師這樣分析她:「你分明是科班出身(從十四歲就在苦學了)!你應該比別人更容易受某些前輩的影響,可是,你卻拒絕所有的影響,維持了你自己。「』
廖老師說的對,她成功的維持了她自己,但這不意味著她不喜歡前輩畫家。相反的,正是因為每一宗每一派都喜歡,所以可以不至於太迷戀太沉溺於一家。如果要說起她真的比較喜歡的畫,應該就是德國杜勒的銅版畫了。她自己的線條畫也傾向於這種風格,古典的、柔挺斷卻根根清晰分明似乎要一一「負起責任」來的線條,讓人覺得彷彿是從慎重的經籍里走出來的插頁。
「我六月里在歷史博物館開畫展,剛剛好,那時候荷花也開了。」
聽不出她的口氣是在期待荷花?抑是畫展?在荷花開的時候開畫展,大概算是一種別致的聯展吧!
畫展里最重要的畫是一系列鏡子,象荷花拔出水面,鏡中也一一綻放著華年。

七 千鏡如千湖,千湖各有其鑒照

「這面鏡子我留下來很久了,因為是母親的,只是也不覺得太特別,直到母親從外國回來,說了一句:『這是我結婚的時候人家送的呀!』我才嚇了一跳,母親十九歲結婚,這鏡子經歷多少歲月了?」她對著鏡子著迷起來。
「所謂古董,大援款是這么回事吧,大概背後有一個細心的女人,很固執的一直愛惜它,愛惜它,後來就變成古董了。」
那面小梳妝鏡暫時並沒有變成古董,卻幻成為一面又一面的畫布,象古神話里的法鏡,青春和生命的秘鑰都在其中。站在畫室中一時只覺千鏡是千湖,千湖各有其鑒照。
「奇怪,你畫的鏡子怎麼全是這樣橢圓的、古典的,你沒有想過畫一長排鏡子,又大又方又冷又亮,舞蹈家的影子很不真實的浮在裡面,或者三角組合的穿衣鏡,有著「花面交相映』的重復。」
「不,我不想畫那種。」
「如果畫古銅鏡呢?那種有許多雕紋而且照起人來模模糊糊的那一種。」
「那倒可以考慮。」
「習慣上,人家都把畫家當作一種空間藝術的經營人,可是看你的畫讀你的詩,覺得你急於抓住的卻是時間。你怎麼會那樣迷上時間的呢?你畫鏡子、作畫荷花、你畫歐洲婚禮上一束白白香香的小蒼蘭,你畫雨後的彩虹(雖說是為小孩畫的)你好像有點著急,你怕那些東西消失了,你要畫下的寫下的其實是時間。」
「啊,」她顯然沒有分辨的意思:「我畫鏡子,也許因為它象徵青春,如果年華能倒流,如果一切能再來一次,我一定把每件事都記得,而不要忘記……」
「我仍然記得十九歲那年,站在北投家中的院子里,背後是高大的大屯山.腳下是新長出來的小綠草,我心裡疼惜得不得了,我幾乎要叫出來;『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是在跟誰說話?我知道我是跟日後的『我』說話,我要日後的我不要忘記這一剎!」
於是,另一個十九年過去,魔術似的,她真的沒有忘記十九年前那一剎時的景象。讓人覺得一個凡人那樣哀婉無奈的美麗祝告恐怕是連天地神明都要不忍的。人類是如此有限的一種生物,人類活得如此粗疏懶慢,獨有一個女子渴望記住每一剎間的美麗,那麼,神明想,成全她吧!
連你的詩也是一樣,象《悲歌》里:

今生將不再見你
只為再見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己永不再現
再現的只是些滄桑的
日月和流年

《青春》里: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而在《時光的河流》里:

啊 我至愛的 此刻
從我們床前流過的
是時光的河嗎

「我真是一個捨不得忘記的人……」她說。
(誠如她在《藝術品》那首詩中說的:是一件不朽的記憶,一件不肯讓它消逝的努力,一件想挽回什麼的慾望。)
「什麼時候開始寫詩的?」
「初中,從我停止偷抄二姐的作文去交作業的時候,我就只好自己寫了。」

八 牧歌

記得初見她的詩和畫,本能的有點趑趄猶疑,因為一時決定不了要不要去喜歡。因為她提供的東西太美,美得太純潔了一點,使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有點不敢置信。通常,在我們不幸的經驗里,太美的東西如果不是虛假就是浮濫,但僅僅經過一小段的掙扎,我開始喜歡她詩文中獨特的那種清麗。
在古老的時代,詩人「總選集」的最後一部分,照例排上僧道和婦女的作品,因為這些人向來是「敬陪末座」的。席慕蓉的詩齡甚短(雖然她已在日記本上寫了半輩子),你如果把她看作敬陪末座的詩人也無不可,但誰能為一束七里香的小花定名次呢?它自有它的色澤和形狀,席慕蓉的詩是流麗的、聲韻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許會在大路的盡頭看到一個蒙古女子手執馬頭琴,正在為你唱那淺白曉暢的牧歌。你感動,只因你的血中多少也摻和著『徑萬里兮度沙漠」的塞上豪情吧!

Ⅳ 伴郎穿黑西裝、白襯衫配什麼顏色的領結

這世上的情感,太過跌宕,終究會被辜負。唯那些不濃不烈的情意,還在生命漫漫的路途中,搖曳著美麗,如那杯白開水,雖樸素平淡,卻平和妥貼,是寫在白發月光上的牽念,會隨著霜染的光陰,越來越深厚,值得你用一生,去溫柔相待。
行於塵世,終是有斷不了的悲歡。倘若能用無塵的心,沿著來時的路,在溢滿陽光的軒窗下,寫禪意的句子,那麼心便會菩提自在。時光的仰首間,有多少世事,能如清水滴石般的清透?又有多少故事,都能書寫完美的結局?總有停靠的船,也總有擱淺的灘,總有彎彎曲曲的路,也有高高低低的山,生命,最美的銘記,總是來自百轉千回間。

Ⅳ 比較高檔的送禮送什麼

可以選擇煙酒類的禮品,或者選擇潤肺之類的保健品,包裝可以簡單,但是不能沒有包裝。

高端禮品是商務往來、朋友結婚、生日、逢年過節、情感交流等場合為了加強與彼此之間的感情及交流贈送給對方的紀念性禮品。

時間間隔適宜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頻過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時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

因為你以這樣的頻率送禮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於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既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Ⅵ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Ⅶ 素描名言名句

素描名言名句
1、我曾用鉛筆素描了所有相遇的光景。是誰給我一句春暖花的借口。從此我折疊好的心情,被吹亂。可是終究,我的世界你不在裡面,你的斷弦我不會彈。我也不知道你的真心給了誰,你最美的年華陪了誰。這次我終於連等待都變黯然。只是我始終不明白,是瞬間煙火還是不甘寂寞,那些曾經說的愛我。出處:蝴蝶飛不過滄海
2、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作者: 博巴
3、全部都是灰色的,深深的灰色。深深的灰色的天空,深深的灰色的學校建築,深深的灰色的教師連廊,深深的灰色的鉛筆素描,深深的灰色的我的毛衣
4、文學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觀念來表現自己。但是畫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覺和知覺到的具體化。作者:塞尚
5、冬天的黃昏會將裸露的枝椏映照在地上,似一幅粗略的素描,不那麼認真的筆觸只留下一抹痕跡。春天的黃昏伴著剛抽出的新芽與湖面的遊船盪漾在碧波上。夏天的黃昏會悄然地合攏滿池的荷花,菡萏的蓬頭在晚風中搖曳,招引那夜晚光臨的螢火蟲。秋天的黃昏將楓葉投射到紅磚砌成的牆壁上,幾只螞蟻爬上那面牆,駐足又散去。
6、世事多變,幾番纏綿。愛也無怨,錯也無怨,似乎總是有一張素描失彩而望不到天涯咫尺的秋水。原來,我明了,面對更多的未知彷徨,只是在自我安慰孤寂的罷了。
7、在那個七月的午後
在新雨的荷前 如果
如果你沒有回頭
我本來可以取任何一種題材
本來可以畫成 一張
完全不同的素描或是水彩
我的一生 本來可以有
不同的遭逢 如果
在新雨的荷前
你只是靜靜地走過
在那個七月的午後 如果
如果你沒有 回頭作者:席慕蓉 出處:無怨的青春
8、秋漸黃 人漸傷
回憶不堪思量
愁恍悵 心微涼
那夏日美麗的慌
葉鋪江 流水長
秋雨淡寫離傷
樹枝晃 寞悠長
愁霜素描滄桑
9、父親從小一直大紅燈籠高高掛,玩啊鬧啊竟也摸爬上了高中。依舊的,父親總是逃課出外玩;不同的,他背上畫板著了迷。父親喜愛繪畫,素描油畫樣樣行,常為學校畫板報,給劇團繪布景。正是少年有夢的熱血時候,卻因文化科不及格阻擋了美院的去路。父親的失望和沮喪,是我不能了解的。
10、想像一下,十位最有名望的畫家齊聚一堂,圍繞著一張圓桌坐下,一起對擺在圓桌當中的一個蘋果進行素描,結果會如何?一定是每一個人畫出來的蘋果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看蘋果的角度都不相同,固執的認為自己對待事物的看法是正確的,對他人的看法採取封閉態度,只能局限自己,因此多聽比多說重要。

11、這世界是非曲直永遠是糾結的,素描里光和暗涇渭分明卻不可分割,對與錯也因角度而存在差異。有意思是小的時候爸爸會對我講:有理走遍天下。大了一些卻又告訴我:無錢寸步難行。當時我很矛盾,因為不懂矛盾。懂了之後,還是會迷惑。路很長,或許每個人都為了自己心底的迷惑而活著。
12、素描時光
作者:席慕蓉
在等待中 歲月順流而來
在開滿了野花的河岸上
總會有人繼續著我們的足跡
走我們沒走完的路
寫我們沒寫完的故事
甚至 互相呼喚著的
依舊是我們彼此曾經呼喚過的名字作者:席慕蓉 出處:席慕蓉經典作品
13、我上火車時他在我的手裡塞了一張紙條。現在我剛剛打開。 「提供精神援助,收費五毛。」在一幅自畫像旁邊,他寫道。這幅素描里他穿著「露茜」的靴子,戴一頂貝雷帽,抽著小雪茄煙。 「隨時打電話給我。」他還寫道,「我會想你,丫頭。」 不要哭,我嚴厲地告誡自己。我最後看了一眼曼特。他的身影越來越小,我們之間的距離慢慢拉長。我真希望他能笑一笑,失去了明亮的笑容,他的臉看起來是這么悲傷。 再過一年吧,我會回來探望曼特,我起誓。或者可以邀請他去看我。到那個時候,我會回復到原來的我。我會給他看我的辦公室和新公寓--因為那個時候我是絕對不會再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了--他會發現我只用了一點點時間就把生活再次復原。 一年,我答應自己。12個月。365天。我會把每一秒都用工作作者:薩拉·帕坎南 出處:世上另一個我
14、沒有人比她的睡姿更優雅,一隻手搭在前額上,像一幅舞蹈的素描。作者:馬爾克斯 出處:霍亂時期的愛情
15、深秋時節,葉子落盡,只剩下一樹的枝條,在月光下形成陰影,平鋪在地面上,橫斜交錯,光影斑駁,像是一幅明暗分明的素描,簡單而深切,略顯幾分蒼涼,看得我漸漸地醉了。

Ⅷ 禪宗的禪學精神

禪宗思想體系的內涵、結構、核心來看禪宗的基調是以心性論為基點,通過心性修持獲得心性升華的心性學說,是一種擺脫煩惱、追求生命自覺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貫穿於禪宗心性學說、文化思想的本質內容是:自然——內在——超越。
禪宗吸取中國道家的「自然」觀念來詮釋人的生命自然狀態、人的自性。道家把自然規定為萬物的本質、本性,是不假人為、自然而然、本來如此的真實存在。「僧家自然者,眾生本性也」。(《荷澤神會禪師語錄》)禪宗認為,「自然」就是眾生本性,也就是佛性。這也就是把佛性界定為自足完滿、純真朴實的生命本然。人的本性既然是自然的,也就是內在的,是內涵於人身的本質性存在,既非外在的神靈所賦予,又非通過超越經驗、違背人性的作為所獲得的,同時也是各種外在因素所不能消滅的。人的內在自性是生命的主體、成佛的根據。人的現實感性生活是自性的外在作用和體現,人轉化為佛是自性的發現,是由此而生的精神境界的顯現。人的自性是內在的又是超越的,因為內在本性是清凈、圓滿、純朴、覺悟的,是離開一切現象,有別於人的外部表現的。如何實現超越?禪宗認為修禪成佛,就是見性成佛,就是向自己心性去體認,識得自性便成佛道,便是實現了超越。禪宗強調佛就在心中,涅槃就是生命過程之中,理想就是現實生活之中。這樣,禪宗就把彼岸世界轉移到現實世界,把對未來生命的追求轉換為內心反求。由此禪宗反對舍棄現實感性生活扭曲自性去尋求超驗,而是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壇經》),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超越意義,實現理想精神境界。禪宗公案中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法演語錄》卷下)就是提倡心靈溝通,要求會心體悟。禪宗要求以「飢則吃飯,困則打眠,寒則向火,熱則乘涼」(《密庵語錄》)中體會禪道,從「青青翠竹,鬱郁黃花」(《祖堂集》卷三)中發現禪意。禪宗要求從青山綠水中體察禪味,從人自身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體驗禪悅,在流動無常的生命中體悟禪境,從而實現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
禪宗提倡內在超越,這種超越意識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包括了超越對象、超越方法和超越結果幾個方面,這里著重論述超越對象和超越結果。
為了追求解脫,成就佛道,禪宗設計了一套消解人們心靈深處的緊張、矛盾、障礙,超越二元對立的方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從自然中分裂出來的獨立實體,嚮往與自然同樣具有永恆性、無限性,嚮往與自然的同一是人類最深沉、最根本、最強烈的內在願望。生命現實與美好願望並非一致,生命短暫與時間永恆、生命個體與空間整體、生命主體與宇宙客體等一系列人類所面臨的矛盾,是禪宗的超越對象,超越目標。
人生短暫與宇宙永恆的矛盾最能激發人內在心靈的不安與痛苦。了脫生死大事是佛教也是禪宗的最基本目的。禪宗以「無生」思想來泯滅生死界定,超越生死的時間界限。「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永嘉證道歌》)「無生」,指一切事物是無實體的、空的,由此也是無生滅變化的。這是要求轉變觀念,從生滅的現象中看到無生無滅的本質。生滅是短暫的,無生無滅是永恆的,從悠悠生死中了悟無生,就是在短暫中體認永恆,消除短暫與永恆的隔閡。
個體生命的認識和實踐等多方面的有限性與宇宙空間的無限性的矛盾,也是引人困惑不安的永恆性課題。禪宗通過無限擴張個體心靈的作用來擺脫個體生命的局限,進而消除有限與無限的矛盾。「心境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同上)這是說只要人的心境明凈透徹,就能周遍宇宙萬物,從而在內心實現泯滅內外的超越,使有限與無限在個體心靈中相即圓融。
由生命與萬物、主體與客體的矛盾而引發的物我、有無、是非、善惡、真妄、苦樂等一系列的差別對立,是又一使人產生煩惱、痛苦的根源。這也是禪宗大師們所著力尋求解決的一大問題。他們繼承道家的思想,通過直觀宇宙本體(道、無)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宣揚「本來無一物」(《壇經》)、「本來無事」以消解矛盾,稱「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既達本來無事,理宜喪己忘情,情忘即絕苦因,方度一切苦厄。」(《禪門師資承襲圖》)即一個人了悟萬物如夢如幻,一切皆空,做到忘卻情慾,超越自我,也就不存在生命與萬物、主體與客體的對立了。為此,他們特別強調「無念」的重要性,「念」,指妄念,要求人們不被糾纏於種種差別的妄念所迷惑。 要之,達摩至惠能,其間二百五十年,本宗所舉揚之禪風獨樹一格,祖師語錄常引經據典,提示整體佛法,不墮於宗派之對立,可稱為禪宗之成立時期。南嶽、青原以至唐末五代,其間二百五十年,南宗禪一枝獨秀,於思想層面而言,摒除語言文字之葛藤,建立『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之精神;於實際生活上,建立以僧堂為中心之禪院規制;於禪法之弘傳、演布方面,更以靈活生動之機法接引學人,以棒喝拂拳之機用宣揚宗風。久之,乃漸成五家之分立。此一時期,可稱為禪宗之發達時期。兩宋三百二十年,臨濟宗復衍出黃龍、楊岐二派,而成為我國禪宗之『五家七宗』。其中,黃龍派後來由榮西傳至日本;楊岐派自楊岐方會後,陸續有五祖法演、圜悟克勤、大慧宗杲等大揚禪旨,蔚為禪之主流。又曹洞宗系統之宏智正覺與臨濟宗系統之大慧宗杲各倡默照禪、看話禪。於此一時期,諸教融合導致三教一致、教禪調合、禪凈雙修之傾向,本宗漸失其獨立性格,是為禪宗之守成時期。元明乃至清乾隆之世,其間四百五十年,為禪宗之衰頹期。其間雖有海雲印簡、萬松行秀、破庵祖先、無准師范等一代宗師相繼崛起,然就一宗之大勢而言,畢竟已呈儒道釋調合、教禪一致之定局。
近代禪宗大師首推虛雲和尚(1839~1958),於其百二十高壽中,一生弘法不懈,廣建叢林,竭力振興禪宗,維系六祖以來之法脈;傳世著述有虛雲和尚法匯、虛雲和尚禪七開示錄等。 要之,本宗與其他諸宗之相異處,在於不立正依之經典,即使引用經典亦為一時之方便施設,最主要者莫過於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然為在不涉思惟計度之情形下,外加學問修證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規之創設。尊宿、大眾於一定之規矩下,定時起卧、打坐;尊宿為大眾開示諸佛列祖之機緣以提撕之。又閱讀經典雖非要務,然仍以楞伽、維摩、金剛般若、首楞嚴等諸經為眾經之核心。古來尊宿亦遺有語錄,成為後世禪徒習禪悟道之重要參考資料。
「現身成佛」與宗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語大同,仍須斷惑,方能證真,方可了生脫死。若謂現生即已三惑[1]凈盡,二死[2]永亡,安住寂光,了無事事,則為邪說,為魔話。(復溫光熹居士書一)
[1] 三惑:即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2] 二死:即分短生死、變易生死。
摘自印光大師《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Ⅸ 中國風的服裝有哪些

傳統意義中國風,一種是「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的清心寡慾。這類當中出現最多的禪意與避世,意境悠遠。上身便是一派巫山雲雨中,孤舟蓑笠翁的仙氣,任由雲霧撥開灑脫的長發,好似不食人間煙火。

很仙氣,抱歉,這不是密扇

而或紅襖黃袍龍鳳呈祥,「碧落青山沐紫霞, 飛檐曾是帝王家」的雍容華貴,古文壁畫,宗廟圖騰,甚至連剪紙書法都不需思索的直接用上。厚重端莊的古韻氣息,華風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很華麗,抱歉,也不是密扇


那密扇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

密扇旗艦店

Ⅹ 余文樂的潮牌MADNESS和陳冠希的潮牌CLOT在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余文樂的潮牌MADNESS和陳冠希的潮牌CLOT的區別有三點,具體如下:

(1)潮流風不同

余文樂潮牌叫madness,madness的潮流風主要走日潮風。

陳冠希的潮牌CLOT中包含了很多他自己對潮流的看法,將中國式復古的唐裝與現代時尚簡約結合在一起。

(2)整體搭配不同

余文樂的潮牌MADNESS掀起了純色襯衫+工裝褲+復古跑鞋的整體搭配。

陳冠希的潮牌CLOT的產品中包含了襯衣,衛衣,夾克,外套等。女性外套中結合宇航員的太空服元素,讓女性也可以隨意而有風格。而男性外套中結合日本禪意的簡約。

(3)風格不同

余文樂的潮牌MADNESS的風格包含典型的,簡約,軍事風的日潮等展現男人味的風格。

陳冠希的潮牌CLOT是多元各異。即使是最開始極為簡單的tee,裡面也包含了英國條紋,不規則字母,以及大膽的配色等元素,對待潮流的態度獨特而突出。

與禪意襯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燈芯絨褲子洗完後看起很臟 瀏覽:767
黑長款打底裙配啥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369
吊帶針織衫如何搭配 瀏覽:619
烏魯木齊不能穿粉色褲子嗎 瀏覽:317
女裝皮褲配什麼衣服好看圖片 瀏覽:640
穿人字拖配什麼褲子 瀏覽:348
少婦制服肉絲襪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51
耐克外套l碼衣長多少厘米 瀏覽:282
粉色亮片長旗袍美女 瀏覽:944
唯品會中老年女裝秋裝外套 瀏覽:633
旗袍模特步塞北的雪音樂 瀏覽:13
為什麼有些衣上有機器的味道 瀏覽:146
襯衫名牌素材 瀏覽:942
十個月寶寶織帽子起多少針 瀏覽:861
紅色豎條紋裙子搭配什麼上衣 瀏覽:928
褲子打扁是什麼 瀏覽:674
瘦孩子穿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438
白色蕾絲打底衣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368
牛仔褲配什麼包包圖片 瀏覽:627
皮膚黑的人穿什麼顏色的呢外套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