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穿褲子便是有傷風化!歷史上的哪個時期西方女性不能穿褲子
在西方的一個時期里,褲子是西方男性專利,女性是不允許穿褲子的,若是有女性穿著褲子上街,警察便會以有傷風化而逮捕女性,這個時期是哪個時期呢?為什麼女性不能穿褲子?
1932年,警察以有傷風化逮捕了穿著褲子逛街的美國著名影星瑪蓮娜-迪特里茜,也就是說在上世紀餓三十年代的時候,女性還是沒有穿褲子的風尚,穿褲子還是一種禁忌。直到二戰時期,男人上戰場了,很多工作需要女性的參與,慢慢地,女性也可以穿褲子了!可以說是二戰讓女性更加解放了。
現在,大街小巷裡可以看到很多女生穿著褲子,你喜歡什麼樣的褲子?
『貳』 為什麼歐洲古代女的不穿褲子
在聖經中規定女士不可以穿男士的衣服。
古代歐洲女子不單不穿短褲,就連長褲也不能穿。這是因為聖經中規定:「婦女不可穿男人所穿戴的,男人也不可穿戴婦女的衣服,因為這種行為是耶和華所憎惡的。」法國聖女貞德,被捕後被活活燒死,其中一條罪名就是違背了《聖經》,穿了男人才能穿的褲子。
所以我們在電影、電視中看到古代歐洲女子都是穿長及腳面的裙子。歐洲女子不穿褲子還有一個原因:古代歐洲人不愛洗澡。中世紀的歐洲,許多人甚至終生不洗澡。包括皇室,也很少洗澡。為了衛生緣故,女人就不能穿褲子,包括短褲。
由於不洗澡的緣故,古代歐洲人身上都有濃重的異味。皇室成員為了掩蓋這種異味,就使用香料。歐洲大航海時代,那些探險船隊其中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到東方尋找香料。一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歐洲女人才穿上短褲。
歐美古代女士服裝發展:
古代古代埃及是人類文明起源的發源地之一。而古埃及地處炎熱地帶,因此服飾基本的特色就寬敞、輕盈、省布。衣服的布料一般是亞麻布,男性基本上身赤裸,下身穿裙,女性一般穿沒有袖子的長衫。
貴族的衣物會稍微華麗一些,增加了一些裝飾和褶皺。到新王朝時期,整體服裝風格開始變得華麗,平民和奴隸依舊貫穿簡單的纏腰布,而在貴族中已退化成內衣。
古代波斯服裝面料也基本沿用亞麻和毛織物等材料,服飾風格一般是比較寬大的披掛式,同時採取了亞述人的直筒緊身式樣, 長袍開始出現「袖子」,衣服下擺也不會蓬鬆的誇張,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褲」形。這與現在的褲子樣式很相似。
古希臘服飾就十分有特點了,也是西方古典服飾的淵源。古代希臘十分崇尚人體美,他們的服裝總體風格非常通風、透氣,寬敞。優美、典雅。
男女的服裝樣式是非常相似的,只有長度不同。古羅馬服飾基本和古希臘的差別不是太大,只是換了名字。這個時期還出現了胸罩鼻祖「斯特羅菲吾姆」,及女用三角褲衩的原型「帕紐」。
接下來來看看拜占庭時期的衣服風格,這個時期的衣物還是十分有特色的,比如色彩十分的艷麗,衣飾比較奢華,總體呈現一種華麗的美感。衣物料子更加華麗多樣,採用棉、東方舶來品絲織物等。
男裝不再那麼裸露,之前的涼鞋也被封閉式鞋子取而代之,衣服上出現了刺綉裝飾,女裝要更加華麗一些,用珍珠寶石等裝飾,拜占庭時期最尊崇的顏色是紫色。
說到哥特風格,很多人會想到尖尖的古堡、吸血鬼等等。哥特是一種給人印象十分深刻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風格。而哥特式服裝同樣非常有特點。首先它承接古今,而且融合了東西方服飾的美感,其次因為受到哥特式建築風格影響,開始出現了類似現代「立體剪裁」的剪裁方式。
如果說以前的衣服是「兩片」拼接在一起,那麼哥特式服裝開始有了「面」的概念,從前面後面側面去掉了腰部胸部不需要的部分,這樣衣服就更加貼身了。這種突破式的剪裁對現代衣服的剪裁方式有深遠影響。
哥特式服裝主要體現為「尖」,帽子鞋子都是尖尖的。衣服下擺都有比較稜角分明的尖角。甚至男士的衣服還有不對稱的造型。衣服的質料比較富有光澤感,色調鮮明,符合當時的建築(教堂)和宗教色彩。
時間推移,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時期本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這個時期出現了太多的大師和名人。跟隨著思想的解放,這時的人們追求個性,不喜束縛,尤其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捆綁。人們開始更加在意人體的形體和曲線的美感。
文藝復興運動經歷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它的服飾風格一般被劃為三階段。一是義大利風格時期。這個時期人們會故意把內衣的一部分從外衣的縫隙處露出來,純色的內衣更是襯托出外衣的華麗布料與精美的工藝。二是德意志風格時期。
這一階段服飾喜歡用裘皮作成裝飾,被縫制在衣領袖口或者衣物邊緣。三是西班牙風格時期,這時期西班牙因掠奪而暴富,貴族們追求誇張華貴的衣物,衣服似乎已經不單單是個之滿足於「穿」這個屬性的工具了。
巴洛克時期的服裝大量運用了褶皺和花邊,還有臃腫華麗的裙子,服裝非常熱衷於裝飾物,皮革綢緞等高檔材質在服飾中大量運用。女性的裙子拋棄了裙撐,而是讓它自然蓬鬆起來。總體是非常奢華和浪漫的風格。
洛可可時期的服裝是一定要講的,這是因為工業革命帶來了豐富的服裝面料,累死、花朵、蝴蝶結等裝飾元素也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時期的服裝很女性化也很華麗繁復,非常多的裝飾元素在衣服上呈現,色調也非常甜美柔和。
洛可可時期的服裝風格極大影響著現代服飾的款式設計,元素應用至今非常常見(比如婚紗)。
縱觀西方服裝的演變,從簡陋到華麗,從單一的材質到豐富的材質,從簡單的拼接到科學的剪裁都跟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脫不了干係。不論哪種風格,都是當時歷史文明的縮影,也對現代的服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叄』 古代有個朝代 讓宮女穿開襠褲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普遍都是沒有地位的,只能算是男性的附屬品,皇宮中的宮女就更別說了,宮女一點人權都沒有,在穿衣方面是不可能穿褲子的,只能穿開襠褲。
宮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必須穿開襠褲的:
漢靈帝劉宏是一個生活毫無節制的帝王,在繼位前的生活就極度淫亂,登基後立為宋氏皇後母儀天下,宋氏因生性恬淡而讓劉宏反感後遭後宮嬪妃誣陷被廢憂慮而死。
隨著劉宏年紀的增長骨子裡淫亂的本性也一點一點暴露了出來,在皇宮之中劉宏命令所有的宮女以及嬪妃都隨時穿開襠褲,也方便劉宏隨時寵幸,不必寬衣解帶。
漢靈帝在位是曾有大儒鄭玄就在《周禮》中特意給漢靈帝精心製作過一份合交日程表:「女御八十一人,當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人,當一夕。後,當一夕。
十五日而偏。」意思就是:漢靈帝劉宏在小小的半個月內與120位女子金進行床笫之事。
在後來漢靈帝感覺穿開襠褲也是麻煩便又創新了一個更佳方便的方法。他命人在西門建造了1000間房屋,每個門檻上都開渠引水,在花園裡面種植了從難過進貢過來的荷花,將院子打扮的幻如仙境,而後命令宮女妃嬪在花園裡面脫光了衣服嬉戲打鬧。後來這片花園就被漢靈帝劉宏賜為「裸泳館」
『肆』 中國古代哪位皇帝要求宮女不穿衣服
漢靈帝劉宏,他12歲即位,由於宦官專權,作為皇帝的他毫無權力,於是自己專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荒淫皇帝之祖.
他的荒淫事例有:他令宮女裙子裡面只穿開襠褲,好讓他隨時交歡.夏天,他建"裸游宮",裡面有清泉池,他令宮女**沐浴,他也徜徉其中.冬天,他會在宮里廣設火盆,他與宮女們**晝夜飲樂,醉生夢死,連天黑天亮都不知道.伺侯他的宮女從14歲到18歲都不準穿衣服,供他隨時洩慾,他用西域貢獻來的茵樨香給她們洗澡,香水流成一條河,劉宏名之曰"流香河".
他天天**,身體漸漸不支,他便讓太監給他弄來幾條壯狗,令狗與一些不聽話的宮女交配,以示懲罰.他於33歲病死。
『伍』 古代的皇帝穿內褲不
古時內衣稱中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其中女性內衣在不同的時期又稱為抱腹、心衣、兩襠、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慣束羅裙半露胸」的普遍裝束在歷史上只不過短短一瞬,從古到今,內衣都一直蘊藏著女性的隱密,是絕對不為外人所知的。古書中提及內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歡場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孫二娘一般,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諱的。
古代內衣小知識
褻衣 主腰 抹胸 肚兜
女子貼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輕易示人的服用性質而得名。明清時期婦女的貼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綉裝飾。是一種 「腰間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於南北朝,是唐宋時期內衣的稱謂,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徵,以防風寒,用於約束和固定胸部。也稱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為常見,有素色與刺綉之分,左右兩角裝有繩帶,系於後背,還有有袋無袋之分。
中國古代內衣不像歷代外衣具備嚴謹的典章服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外衣是政治,而內衣則是情感。中國古代內衣都是情和藝的完美結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語。每個古代女子縫制自己的內衣時,都將萬千情愫傾注於上:求子綉石榴、求財綉牡丹,避邪綉猛獸、思念心上人就綉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的人生理想及個人慾念,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繪展現。
正如《雲縷心衣———中國古代內衣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書所展示的:中國古代內衣文化的多元性、時段性較之其他服飾更自由、更智慧,亦更富於濃情。隋唐時期,依賴內衣來展示「乘間歡合」及充當驚艷式宮女的外在符號,已開始承載「……閨門失禮之事不以之異」的性開放思潮,憑借內衣的形制、色制來袒露身體,更顯唐代內衣服飾文化的開放氣度及人文精神中驚彩絕艷的異光;宋代後期的「理學」制約,並沒有使內衣文化暗淡失色,而是以「窄、瘦、長、奇」別具中原特色,為日後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內衣文化中「非綉衣大紅不服」、「非大紅裹衣不華」的「主腰」式內衣,更體現當時社會風尚中「導奢導淫」 的生活消費理念,成為對禁慾主義反叛的強有力符號;清末民國,更是華夏內衣一派艷陽天的繁紛時期,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情願還是不情願,既有對傳統內衣的繼承,又有對西方內衣文化的接納,「修形塑身」與「寄寓精神」的肚兜藝術提升了華夏內衣的全新內容,結構上的科學化、圖騰上的裝飾理想化、工藝上的精巧化,材質上的多樣化,使肚兜藝術與社會、身體、人生價值交映生輝。
該書將自春秋以來的中國古代內衣歷史文化及設計藝術鋪陳得流光溢彩,彰顯出完全不同於中國古代外衣嚴謹服制的一種浪漫隱秘圖像。
漢代以前,女人下體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漢書·上官皇後傳》說:「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所謂「窮褲」,便是開襠褲。穿開襠褲的目的是方便大小便,然則不穿內褲,也順理成章。如此情形,至少延續到了唐朝,日本人以唐裝製成和服,似乎女子著和服也不穿內褲。
也有人說和服是「吳服」的改造,來源江南八百童男女。女人不穿內褲,保留了古代中國人「衣」的基本特點。「日本人唯一的發明,就是男人的那塊兜襠布,至今還留在相撲力士碩大無比的臀縫里。」
『陸』 歷史上讓宮女穿開襠褲的賣官皇帝是誰
漢靈帝
古代帝王中不乏有很多流芳千古的明君,而荒誕淫暴的昏君更是數不勝數。就拿東漢第11位皇帝漢靈帝劉宏來說吧,他既是讓宮女穿開襠褲的皇帝,更是歷史上公開制定賣官買官的皇帝。
這個劉宏,真是幸運,按理說,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皇族子弟怎麼也沒機會登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啊,可就在他12歲的時候,光祿大夫帶領了一千多人在河間把他迎接回了朝廷,還是懵懵懂懂的劉宏居然當起了君臨天下的皇帝。他登上這皇位,最該感謝的人一定是前任皇帝漢桓帝劉志的皇後竇氏。桓帝劉志36歲時就死了,身後沒有一個兒子,這竇皇後與她父親竇武為了控制朝廷,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范圍內,東挑西選的,最後把目光鎖定在桓帝的親堂侄劉宏身上。
漢靈帝劉宏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連年的水災、旱災、蝗災泛濫成災;政治腐敗,宦官與外戚奪權,殺害忠良,禍害百姓…使百姓民不聊生。而昏庸的漢靈帝劉宏成天在干什麼呢?一開始,他當起了頑主:把整個後宮布置成了「宮中集市」,凡集市上有的,宮中皆有。他自己穿上商人的衣服穿梭於來來往往的人群里,為了買賣與顧客吵架、斗毆…因為他常常用驢駕車,親自揚鞭駕轡,所以百姓紛紛效仿,一時間低廉的驢價突地大漲,與馬的價格相差無幾。
漢靈帝劉宏荒淫無道,成天政事不理,卻對如何享樂倒是很有創意和建樹的。他在西園修建了千餘間裸游館,常常與眾多的姬妾在那裡通宵達旦地裸體遊玩。後宮中只要他看中了哪位女子,便立刻拖去與之交歡。為了方便臨幸,他特命令所有的宮女把褲子統統改成開襠褲,違命者立即斬首示眾。於是,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寒來酷暑,後宮的女人都一律穿起了開襠褲,這種赤裸裸的荒唐之事,歷史上恐怕也僅有這一例吧
『柒』 歷史上第一個禁止裹足的皇帝是誰
清太宗
轉帖]歷史上第一個禁止裹足的皇帝
崇德三年(一六三八年),清太宗下令禁止婦女「束發裹足」。
順治元年,孝庄皇後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
順治二年以後,所生女子禁纏足。
順治十七年,皇帝諭旨規定,抗旨纏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
康熙三年重申禁條,
規定康熙元年以後所生女子違法裹足,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議處;
兵民之家,交刑部,責四十板流徙;
十家長不行稽察,枷號一月,責四十板;
該管督撫以下文職官員,有疏忽失於覺察者,聽吏兵二部議處。
法令雖嚴,但統治者的舉措,還僅僅是為了穩定傳統秩序,
和維護滿族舊制,所以缺乏變革文化的深層意義。
又因之禁纏足與漢人的民情、生活觀念大相逕庭,所以纏足之風,屢禁不止。
康熙七年,皇帝詔求直言,左都御史王照、禮部儀制司員外郎王漁洋,
乘機奏請「酌復(纏足)舊章」,「寬女子纏足之禁」,
獲皇帝批准,從此纏足風氣愈演愈烈。
不纏足之風,歷經多次失敗、沉寂後,
在民初出現了改造陋俗的新高潮,禁纏足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三日,孫中山先生發出禁纏足的文告,
「通飭各省一體勸禁。其有故違禁令者,予其家屬以相當之罰。」
從而得到社會各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民初社會出現「天足興,纖足滅」,「放足鞋興,菱鞋滅」的局面,
「女子裹腳從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經裹小的也放大,
社會上很自然地一致認定,民國紀元以後生下的女兒,一概不裹腳。」
直至三、四十年代,終於根除了纏足這一陋習。
『捌』 歷史上讓宮女妃子穿開襠褲的皇帝有那些
漢朝漢靈帝
參考資料:
靈帝十分好淫,他在後宮里隨時隨地看中了哪個女子長得美艷,就拉到床上交歡。漢朝的宮廷女子與後世不同的是都穿著開襠褲,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而且開襠褲裡面什麼也不穿,為的就是讓皇帝臨幸起來方便,連衣服都不用脫。
『玖』 古代人不穿褲子,是真的嗎
假的,古代人穿褲子。
據悉,人類的騎馬史被認為開始於4000年前,這就表明褲子也可能起源於同一歷史時期。而從現有的考古資料發現,這兩條褲子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有襠褲子,其形制與現代褲子基本無異。兩條褲子每條都是由三塊布料縫制的,兩條腿各佔一塊,跨部一塊,布料上面還附帶著布紋裝飾。
此前存於新疆博物館的一條出土於新疆且末縣扎滾魯克墓葬的有襠毛布褲子被公認為國內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有襠褲子,距今約2800年。
從這兩處發現的褲子可以看出,它們所用的材料都是動物毛,也就是紡織而成。但扎滾魯克墓的褲子是單色,此次發現的褲子採用編織花紋裝飾,其間還有配飾。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呂國恩認為這是該地距離南西伯利亞和阿勒泰地區近,這里的人們有使用裝飾物的傳統。
據新疆博物館研究員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紹,在新疆還發現至今仍很新潮的褲子。和田地區洛浦縣普拉墓葬出土的一條漢代毛布燈籠褲,用的是目前仍在流行的百褶布料,異常蓬鬆。
肥胖者穿上後更顯身材寬厚,身材細瘦者則猶如被套在袋子里,讓人不得不贊嘆其前衛與時尚。
據史料記載,我國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子叫作「褲」。
『拾』 中國古代女人為什麼不穿褲子
中國古代漢武帝之前,是沒有褲子這種東東的! 所以不光女人沒褲子穿,男人也一樣! 在中國古代,人們在正式場合下,應採用跪的姿勢來坐,臀部放在兩腳的腳跟上。如果是兩腿伸向前坐著,叫作箕坐,是個很不禮貌的坐法,兩腿盤起來坐也是不合適的。在三國、晉朝及稍晚一些時候這種坐姿仍是在正式場合所必須採用的。在一些比較嚴肅的古代影視作品,如《三國演義》中,是可以看到在上流社會正式場合,特別是對其它在座的人尊敬的話,一定要採用跪姿坐。 這種跪姿坐,是不夠舒服的(不信你試試),而且很不科學的,青年少經常這樣坐,會妨礙腿的發育的。 但是在古代中國,以跪姿坐確是最符合禮儀態的,婦女更必須如此。在日本,這種坐姿一直延續到了近代。二次大戰前日本女子的腿有點彎,除了可能缺鈣外,這種坐姿也起了很壞的作用。 為什麼會這樣?這和古代人所穿的褲子形式有關。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褲子的記載,但那時的褲子只有兩個褲腿,襠是不縫合在一起,是廣義上的開襠褲。穿那樣的褲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暖腿部。在人們只穿裙子或「裳」,在冷天腿部受凍,於是就在腿上套個套筒,這就是早期的褲子。那時的褲字寫作袴,這個字的來源似乎可解釋為袴是「兩股(大腿)各跨別也。」按古人的解釋,那時的袴是「脛衣也」,即給小腿穿個衣服,而不管屁股。大概是因屁股肉多比較經凍。 那時,窮人則可能根本就不穿褲子。《三國志》中明確記載賈逵(曹丕時任豫州刺史,曾大修水利)年輕時因貧窮,連冬天都不穿褲子,夏天就更不用說了。 穿那種開襠的褲子的情況下(更不用說不穿褲子),把兩條腿分開伸直的箕坐方式當然是極不禮貌的行為,盤腿坐也是不合適的。雖然跪著坐是很累的。大概對於上流社會的女性,箕坐更是個絕對要不得的壞毛病。其實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劉邦曾在正式場合下箕坐而且還罵人,這是極不禮貌的。 除了坐的姿勢外,還有些別的講究。比如上車時腿不免要抬高翹起來,可能會露寶,所以上車時必須注意周圍有沒有尊貴的人,特別是尊貴的女性,否則就是嚴重失禮。王莽就曾到皇太後(王莽的姑母)那裡都去告狀,說一個叫淳於長的人對著自己的母親上車,是為「驕佚」。 在一些網上曾看到一文說漢朝某皇帝的淫慾甚強,其宮女竟然都穿開檔褲。事實上,那時大多數人都穿開檔褲,絕非只有這一個皇帝因慾望過強而令宮女穿開檔褲。不過,後妃宮女都穿這樣的褲子,確給想干什麼就有權干什麼的皇帝大開方便之門。 漢昭帝(一個不算差的皇帝)身體欠安,醫生及周圍人都認為應禁止性生活。於是令宮女們都穿「窮褲,多其帶。」窮褲和現代褲子可能仍不同,否則就不需要「多其帶」了。這在《漢書》上官皇後傳中有記載。 在漢朝前後,人們開始穿合襠的褲子了。這很可能首先是在騎馬打仗的軍人中流行的,穿開襠褲騎馬是個很不合適的。在東漢時,由西域又傳入了一種輕便的折疊椅,叫作胡床,好象也是先在軍隊中流行的。胡床在魏、晉時已開始流行,人們將坐在這種可折疊的椅子上叫作「據」,仍只能用於不需要講求禮貌的非正式場合,或在軍營中。 其實,當人們開始穿合襠的褲子,跪姿坐已經沒有合理性了,但是,這樣不合理的姿勢仍延續了一段時間。在唐代,除了可折疊的胡床外,不能折疊的凳子和椅子也出現了。高腳的椅子和桌子在唐代中原的壁畫及敦煌壁畫中都出現了。唐代以後,人們再也不以跪姿為坐的正常姿勢了。 兩條腿下垂著坐在椅子上要比跪著,臀部放在兩腳跟上舒服的多,人們當然會選擇坐椅子而放棄跪姿,這樣的進步是很自然的。不過,我們也不必為古人穿開檔褲和跪在那兒辦公、吃喝宴會、聊天、教書和學習而奇怪。這是歷史發展過程所致。在差不同時,別的地區,例如古希臘、古羅馬人們只是用塊布將身子裹起來,不比我們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