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圍巾送給不同的人各代表什麼意思
圍巾功用在氣候寒冷的地方,人們會穿戴用羊毛編織的厚圍巾來保暖。
在氣候乾燥、多塵或是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人們可以將一條輕薄的圍巾包著頭部,以保持頭發清潔。隨著時間發展,這種習慣成為了不少文化中女性的潮流服飾。
在某些國家,編制圍巾之類的衣物是常見的貿易貨品。
各種顏色的圍巾也是一些澳洲足球球迷的用具。圍巾上印有支持的足球隊伍的名稱,球迷會在觀眾席上展示揮動,吶喊助威。 [編輯本段]圍巾搭配+系法圍巾帶給秋天許多回憶,毛線編織出溫暖牌的眷戀,當然,還有某個秋天的街頭,飄揚著的美麗絲綢。圍巾一族的標志是氣質出奇的優雅,不論絲巾還是長長的圍巾都可以打理得異常精緻。纏繞,因而柔情;親近脖頸,因而嫵媚。到了秋天,我們可以盡情地擁抱圍巾。在並不寒冷的秋天,面對拂面的秋風,圍巾只是象徵性地抗拒、故作姿態地圍裹。有人說喜歡圍巾的人都有點自戀,正是因為戴了圍巾的面容顯得更加清晰,可以更好地調整出完美的臉色,或是襯托妝容,所以只有愛戀自己的人才能戴出圍巾的美。即使在有一絲寒意的秋天,也要穿上無袖、無領衫,用圍巾搭配清涼裝扮,這就是今秋時尚中人的熱門行頭。只要圍上色彩炫目、柔軟溫暖的圍巾,不但能驅走涼意,更可以把圍巾不同的風格寫上表情。或是扮酷,或是溫柔可人,圍巾的魔力就是如此神奇。
圍巾能讓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一條長圍巾圍在脖子上不僅能展現靜態的典雅,還能體現動態的流水般的溫柔,圍著長圍巾讓女人表達萬種風情。
系法一……套舌結
step 1:將繞在脖子上,右邊的那頭在上。
step 2:將右端從中間的空隙中穿過
step 3:將這段再從空隙中穿回,留一部分重疊。
特別提醒: 如果圍巾長的話,就把那條「舌頭」拖長一些。 這種打法比較適合活潑可愛的人哦!
系法二……法國結
step 1:把圍巾繞在脖子上打一個結,打結處要留一點空隙
step 2:把右邊那段圍巾繞過左邊那段,再從空隙中穿過
step 3:把圍巾從空隙中抽出來
特別提醒: 這種結給人重重的感覺,適合高高大大的男生(女生也行的啦!)
系法三……不對稱結
step 1:把圍巾交叉繞在脖子上,左邊在上,然後將右邊那段沿箭頭方向穿過空隙
step 2:把圍巾從空隙中抽出來
特別提醒: 這種結給人以反叛不羈的感覺,如果你覺得夠cool的話,這種打法可以試試看
系法四……平衡結
step 1:把圍巾繞在脖子上,前後交叉打個結
step 2:將前面那段圍巾從脖子後面繞過去
step 3:把從後面繞過來的圍巾沿箭頭方向穿過空隙
系法五……領帶結
step 1:把圍巾繞在脖子上,右邊在上,把後邊那段圍巾沿箭頭方向在左邊那段上繞一圈
step 2:繞好後,再將圍巾從空隙中穿出
step 3:把圍巾從空隙中抽出來
特別提醒: 打法和打領帶差不多,不過打出來的結會顯得有寫臃腫,用薄一點的絲巾。
系法六……小蝴蝶結
step 1:把圍巾在脖子上繞一圈,交叉打一個結 s
step 2:把打好的結調整到前後方向,然後再打一個結
特別提醒: 這個結的打法也很容易,感覺很很大方,又不像大蝴蝶結那麼女性化,很適合愛漂亮的女生哦 。
系法七……大蝴蝶結
step 1:把圍巾繞在脖子上,左右打個結,左邊在上,右邊在下
step 2:把右邊的那段圍巾對折重疊
step 3:把重疊的圍巾放在左邊那段下面,把左邊的圍巾沿箭頭方向繞在另一段上
step 4:把結抽緊就可以了
特別提醒: 這種打法也可以用在絲巾上
系法八……輕盈結
step 1:把圍巾在脖子上繞一圈
step 2:將左右兩段圍巾交叉打結
B. 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打比方,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翠鳥的什麼
十分喜愛
這段話先總寫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接著從頭背、_背部_和_腹部三個方面具體寫,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
C. 《翠鳥》第1自然段表達作看怎樣感情
教學要求
1 、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 、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
5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准備: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課時安排:3 課時
流程展示:
展示翠鳥標本、導言入課
↓↓
投影學習目標投影學習方法
↓↓
學生質疑
↓
據疑板書導學
↓
學生再讀,找出課文從幾方面寫翠鳥可愛
↓↓
學生讀文,找出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學生讀文,找出寫翠鳥活動特點的段落
↓↓
投影翠鳥外形圖VCD 翠鳥鳴叫、飛行、等魚時畫面
↓↓
學生看圖、說圖文字投影描寫翠鳥飛行、等魚的語句
↓↓
投影文字描寫翠鳥外形特點讀文、勾重點詞,並聯系圖畫及上下文理解
↓↓
讀課文,勾句子,理解重點詞VCD 翠鳥捉魚時動作
↓↓
動畫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翠鳥身體各部分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
↓↓
對比體會作者描寫順序與自我說圖的順序完成形成性習題2
↓↓
完成形成性練習題1 →查標,對照學習目標,總結課文
↓
結束
《翠鳥》教學設計簡介
《翠鳥》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為:
開課即展示翠鳥標本,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該課的教學採用了目標教學法,課前定標,質疑導學中達標,總結課文時查標,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有據可依.
恰當地運用了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畫投影展現靜態的翠鳥,VCD及電腦動畫體現動態的翠鳥.鮮明的畫面,動聽的音響,迅速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去,同時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點句段,從而使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迅速結合.使得作者按順序抓特點來描寫翠鳥的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在該課的教學設計中,不僅注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圖畫及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方法,還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自讀勾劃的良好自學習慣,從而保證雙基訓練能落到實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於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 、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 、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麼?(外形)
2 、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 、四人小組自學.
4 、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 )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繫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麼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 )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麼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繫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緻).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麼?(翠鳥的活動特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 )「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 )「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麼?(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 、2 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並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 、4 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 )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 )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葦稈為什麼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麼盪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盪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麼關系?
啟發:(1 )翠鳥為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 )翠鳥為什麼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 )翠鳥為什麼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 )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麼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並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活動1 、迅速敏捷:疾飛
2 、專心機警:注視
捕魚1 、眼睛銳利:悄悄
2 、行動迅速:蹬、叼、飛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後,你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 、導讀:於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 、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麼辦?
6 、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
板書設計:
真想
打消想法喜愛翠鳥
希望
二:
教學要求:
1、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喜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認真朗讀課文,讀懂每一節的意思.弄清課文從哪幾方面抓住特點寫翠鳥外形的,讀懂描寫翠鳥捕食小魚時動作敏捷的句子.能說出第三節的主要內容.
3、認讀本課生字,理解「透亮、靈活」等詞語,能結合語言環境辨析「希望、願望、失望」的詞義,積累詞語10個.
4、背誦第一節.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認真朗讀課文,讀懂每一節的意思.弄清課文從哪幾方面抓住特點描寫翠鳥的外形的;並讀懂描寫翠鳥抽魚時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其動作的敏捷.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准備:
1.預習課文(讀通課文,自學生字);
2.課外收集對鳥外形描寫的精彩片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翠鳥,又名「叼魚郎」、「小魚狗」.它體長約15厘米,頭大、體小,嘴長,它是一種很可愛的小鳥,以魚蝦、水生昆蟲為食.
2.這篇課文是通過動作、住處、外形三方面來描寫的翠鳥的(出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這三方面各有什麼特點,分別用兩個字來概括,然後給這三方面排序,說說哪幾節寫了這三個方面,.
3.檢查,出示:外形美麗(1)
動作敏捷(2、3)
住處安全(4)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外形
1.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電腦填色游戲,出示一幅翠鳥白描圖.
同桌互相幫助,把第一節背出來.哪一組先背出,老師就請哪一組上來做填色游戲.(請2-3組)
2.齊背.
3.師:課文對翠鳥的描寫,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言之有序地描寫的.
4.課外補充:
《丹頂鶴》《可愛的燕子》《鸚鵡》
①齊讀;②你最喜歡哪一篇;③請你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整體到局部;有生動的比喻)
5.同學們在課外已經收集了不少有關對鳥外形描寫的精彩片段,所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寫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請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們來交流一下.
(二)動作敏捷
過渡:翠鳥的外形是那樣得美麗,它的動作更是敏捷.
1.默讀課文2、3節,劃出表現敏捷的詞句,請你用朗讀表示出來.
2.指名一生朗讀,大家評價一下,他哪些詞句讀出或沒有讀出表現翠鳥敏捷的詞句.
3.生邊交流,師邊在電腦上紅色點出.然後齊讀.
疾飛,一眨眼,銳利,隱約可見,像箭一樣,剎那間,叼,只有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
4.看錄象《翠鳥捕食》.
5.讀課文2、3節,讀出語氣.
(三)住處安全
過渡:這么可愛、機靈的小生靈,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這個願望能不能實現呢?
1.請同學自由朗讀第四節,找出表達作者喜愛的詞語.交流,朗讀表示.
2.出示選詞練習口答(題3),多媒體出示
3.老師和同學配合朗讀填空.
4.老師讀老翁的話,你們讀作者喜愛的話.
三、總結
1.今天,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了解了翠鳥外形美麗、動作敏捷、住處安全,而且課外還收集了資料,說明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呢.
2.通過對翠鳥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對翠鳥產生了感情.下面,我們就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
教學目標: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理解其特點與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麼關系.
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掌握「鮮艷」、「疾飛」、「銳利」等詞語意思.
讀懂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教學思路:
針對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怎樣理解詞語」,在本課教學時應力求落實此項目的訓練,在教學環節安排上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兩種方法: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教學時以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為線來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應注意啟發學生弄清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是有關系的.如翠鳥為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著水面?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翠鳥為什麼目光「銳利」?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為什麼在疾飛中能叼起小魚?與翠鳥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有直接關系.同時也要告訴學生,翠鳥的捉魚本領不只是因為身體某一部分有特點,而是由於它身體各部分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詞語.
1.初讀課文,介紹翠鳥的生長環境.
(1)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查字典理解詞語「鮮艷、疾飛、銳利」.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教師重點指導查字典,學習生字.
(1)讀課文有關句段,找出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指導查字典理解字義.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加深理解.指導學法:聯系句子理解詞語.
二、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劃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
三、作業.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從「上節課」中我們知道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麼辦?(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還可以怎麼辦呢?這節課我們將用另外的方法來理解不懂的詞語.
二、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1.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幾句話?
完成填空練習:
一雙()的爪子;一雙()的眼睛;一張()的嘴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聯系圖畫和課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鳥的顏色:(頭上、背上、腹部)
(3)齊讀描寫翠鳥身體的句子.用曲線畫出表示顏色的詞.
(4)從上到下說一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理解詞語「鮮艷」的意思(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並告訴學生這種方法叫做:聯一聯,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從幾個方面寫的?(喜愛、習性、顏色、形狀)
(6)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鳥活動特點.
(1)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
(2)畫出表現翠鳥活動特點的詞語.
理解「疾飛」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這也是理解詞語的方法.
(3)指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鳥的捉魚本領.
(1)讀讀課文,想想翠鳥怎樣捉魚.
按「等待、發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
(2)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系?
翠鳥它一動不動是因為它有一雙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翠鳥能發現小魚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能叼走小魚是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3)指導理「盡管……還是……」、「像……一樣」、「只有……還在……還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4)讀第二、三自然段.
翠鳥之所以能貼著水面疾飛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5)從圖和文可以看出翠鳥外形、動作怎麼樣?(美、快)
4.學習第四自然段,重點理解「我們」為什麼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我們」為什麼想捉一隻翠鳥?又為什麼要打消了這個念頭?
(2)為什麼作者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結合前後內容,指導理解.)
三、課後小結.
1.通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麼?翠鳥不僅外形美,而且有本領.(會捕魚會隱蔽保護自己).
2.在這節課上還學會怎樣理解詞語.
附:板書
6.翠鳥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按三層意思去背誦.第一層意思講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第二層意思講翠鳥身上羽毛顏色非常鮮艷.先總說,再一步步就頭部、背部、腹部分別具體說.第三層意思講翠鳥小巧玲瓏.
2.指導背誦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貼著、疾飛、停在、注視、等待」指導理解背誦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銳利、眼睛、蹬開、飛過去、叼起、貼著、搖晃、盪漾」等詞句,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本課生字較多,可歸類學習.
(1)舊字帶新字(部件法).
艷、腹、褐、襯、靈、待、銳、泡、飼、疾、逮.
(2)重點指導
翠:上邊「羽」和「羽」進行區分.
赤:上邊是「土」字.
希:注意上邊「 」第一筆為撇「 」,下邊是「布」字.
2.出示卡片,讀一讀生字新詞.
四、指導課後練習.
1.重點指導第2、3題.
(1)按課文原文體會括弧里所填詞語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鳥捉魚動作的詞語)
(2)指導理解詞語,用「鮮艷、疾飛、銳利」各說一句話.
① 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方法解釋第3題詞語的意思.
② 找出這「鮮艷、疾飛、銳利」三個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教師點撥.
③ 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例句,用「鮮艷、疾飛、銳利」各說一句話.
五、作業:
寫生字詞.熟練背誦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D. 作者在上面的描寫中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春》中第四段「春花圖」著重描寫了花朵的艷麗和顏色繁多的特徵。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E. 成功,等待著你這篇短文共分為幾個段每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共分4段。第一段交待出生環境。第二段成功的過程。第三段是結果(成功了)。第四段是總結。
F. 小學比喻句
1.本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能夠伸開,合上。
2.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彷彿是從天上掛上去的,真叫人發顫。
3.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四肢舉動並用向上爬,像小山公一樣……
4.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尋食的小鴨子。
5.女孩有的哈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同黨,高低飛舞著。
6.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炎天的酷熱。它把白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日的涼快。金黃色是給郊野的,看,郊野像金色的陸地。
7.海底的岩石長著林林總總的珊瑚,有的像綻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8.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起來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興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9.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有數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陸地。太陽出來了,萬萬縷像白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映照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開著林林總總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斑斕的大花壇。
10.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創造家用盾左抵右擋,仍是難以抵擋。
11.他不焦急離開了,對著池水瀏覽本人的斑斕:「啊!我的身材何等均勻,我的角何等精巧新穎,彷彿兩束斑斕的珊瑚!」
12.炎天的山也是綠色的,那綠色濃濃的,一片片樹葉,不論是大的仍是小的,都像被綠油彩塗過,連雨點落上去,都給染綠的。
13.有的樹林釀成了杏黃色,遠遠望去,就像枝頭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樹林釀成了火白色,風一吹,樹林跳起舞來,就像一簇簇火苗在騰躍;另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跟劇場里紫絨幕布的色彩一樣。
下冊:
14.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醜陋輕快的同黨,加上鉸剪似的尾巴,湊成了生動遲鈍的小燕子。
15.青的草,綠的葉,各色艷麗的花,都像趕集似的靠攏來,構成了光榮奪目標春季。
16.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何等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吹奏的春季的贊歌。
17.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18.我忽然以為本人彷彿是一朵荷花,穿戴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
19.我們村落前面的小山包,遠遠看上去真像一個綠色的大絨團.
20.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織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何等像串串黑色的珍珠啊。
21.頭上的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綉滿了翠綠色的斑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套。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22.燕子在車箱里嘰嘰喳喳,彷彿在向人類稱謝。
23.在這條路該當伸延過去的中央,挺立著一顆高高的橡樹,他是那末細弱堅固、挺秀,像草原的尖兵一樣。
G. 比喻句,5個。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4.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5.雲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7.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9.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10.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畫筆,能染紅鮮花,也能染綠樹葉;能給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質感,也能給純潔的心靈塗抹一層輝煌。
13.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綉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14.天上的雲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15.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雲。
16. 春天到了,大地變成了一片綠毯。
17.一艘銀灰色的氣墊船,像一匹純種烈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飛掠而過。
18. 遠遠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樹連成一片,濃濃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顴骨上橫著的一道劍眉。
19. 鵝毛,像蘆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來。
20.北極星像盞指路燈一樣掛在天空。
H. 用「比喻句」造句
1、天上的星星像無數顆珍珠撒在深藍的夜空。
2、銀杏樹的葉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
3、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橋。
4、紅紅的臉蛋像香甜的蘋果。
5、楓樹的葉子像可愛的手掌。
6、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7、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8、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9、像鑽石那麼閃亮的小露珠。
10、像水晶那麼透明的小露珠。
11、天上的月亮像圓滾滾的月餅。
12、淡紅色的番茄,一隻只掛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盞盞彩燈。
13、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14、那雪,就如白玉,鋪滿了大地,讓你感覺來到了天界。
15、人潮卷來捲去,地壩變成了露天舞台。
I. 下里巴人和陽春百雪原來都是歌曲名 現在分別用來比喻什麼
《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
下里巴人: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歌曲,後來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
陽春白雪: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高雅歌曲,後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兩個詞語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