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在冬季北方人習慣穿棉衣南方人穿單衣就可以過冬青藏高原上居住的人們習
我國北方地區緯度高,冬季氣候寒冷,人們需要穿保暖性比較好的衣服才能夠越冬。南方地區緯度比較低,尤其是廣東南部、雲南南部、廣西南部、海南等地,緯度低氣候溫暖,人們不需要穿保暖性很好的衣服。南方地區偏北的身份像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等堆積也比較陰冷。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習慣於穿藏袍,可以根據一天內的氣溫變化穿兩只衣袖、穿一隻衣袖或者兩只衣袖都不穿。
Ⅱ 男性穿藏袍有哪三種穿法
藏族人喜愛穿一種寬大的氆氌長袍,這是在長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習俗。藏袍是一種左襟大右襟小的右衽大領長袍,袖筒長出手指三四寸,下擺也長過腳面二三寸,穿衣時常將大領頂在頭上,然後束緊腰帶,打好襟結,將頭伸出使袍身自然垂落在脛膝之間,上衣胸前形成一個口袋。外出時,可將木碗、酥油盒、糌粑袋等隨身物品放入袋內。晚間睡覺,可將長袍脫下,鋪蓋全身,因此藏民外出一般不帶行李。 藏民還有一個習慣穿法,即只穿一隻袖,袒露右臂,將右臂的袖子從後背繞到胸前,搭在右肩上。對藏袍的這種穿法,有歷史原因和實際生活需要的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這里有「世界屋脊」之稱,海拔高,風大,氣候干寒而多變,藏袍可以擋風禦寒。遇到炎熱天氣,可把雙袖褪下,束於腰間,這樣既方便勞動又可散熱。但是高原氣候變幻無常,一日之間陰雲雨雹常有戲劇性變化,溫差極大,因此藏民習慣只穿一隻袖,這樣既可以保持正常體溫,又方便右臂操作散去一部分余熱。這是在氣溫多變環境下一種自我調節的適應辦法
Ⅲ 藏族人為什麼穿衣服只穿一隻袖子
這種穿衣方式和藏族同胞的生活環境和起居習慣有關。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即使是在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牧民早晨出外要穿著保暖的藏袍。
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行,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藏袍的特點∶
1、保暖。
藏袍的衣料是光板老羊皮藏袍,板質堅韌,絨毛豐厚,遮風擋雨,保暖防潮,四季皆宜。每件皮袍重達十五、六斤,可頂得上兩床厚棉被。
2、散熱。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到中午天熱或勞作時,熱得受不了,於是袒露右臂或雙臂(只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不必全部脫穿,非常便當。
3、鋪蓋。
藏族牧民們白天當衣穿,夜裡當鋪蓋。每當睡覺時,解開腰帶,脫下雙袖,鋪一半蓋一半,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頭和腳往裡一縮,鋪的蓋的全有了。
4、儲物。
為了適應逐水草而居的牧業生產的流動性,藏袍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個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這樣外出時可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可以放下一個孩子。
一件簡單的皮袍,是藏族牧人隨身攜帶的全部「行李卷兒」,無論走到哪裡,都不用擔心挨凍受寒。
藏袍腰襟大,白天當衣穿,保溫防寒,晚上當鋪蓋,和衣而眠,可謂一物多用。高原上有句順口溜:「白天穿,夜裡蓋,光板皮子露在外,不怕風吹日頭曬。」說的正是這種藏袍。
(3)男士藏袍棉衣擴展閱讀∶
藏袍的款式特色
藏袍是大子裡面還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
袍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具體的式樣,男女及各地區各有特色。
藏族的服飾,在結構、式樣、色彩選擇等方面都是很有講究的,它們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習俗。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牧區衣著的用料以皮毛為主,農區則以"氆氌"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無口袋,也不用紐扣。腰間繫上腰帶,胸前凸突成大行囊,裡面可以裝隨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藏裝
Ⅳ 藏民最愛穿的衣服是西裝還是藏袍
藏袍是藏民的民族服裝,隆重節日或者喜慶的日子,通常都穿藏袍。
Ⅳ 藏族服飾的主要顏色是什麼顏色
主要顏色有:黑、白、紅、藍、黃、綠、金、銀。
1、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由於長期的封閉性生存,總的來說,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性差異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
2、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藏裝的地域性特徵明顯。
3、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5)男士藏袍棉衣擴展閱讀:
藏族服裝材質:
1、少數人穿上等細氆氌和毛呢的服裝,其它大多數百姓穿上等細氆氌和開毛細氆氌、薄毛氆氌、氈子、代繭綢及普通棉布的服裝,
2、部分人穿皮鞋或印度皮做的靴子外,其它大多數人穿自產皮的靴子和毛呢、氆氌革的藏式靴子、管銅靴、貼里、草靴、皮革靴、襪子,系布類的腰帶和鞋帶,圍細氆氌和一般氆氌上刺綉的圍裙,系用絲線和羊毛織成的裙帶。冬夏戴粗面子做的帽子。
Ⅵ 藏族的服飾叫什麼名字
西藏區內有七個地區,各個地區的服裝也不同。
Ⅶ 藏族和蒙古族服飾區別是什麼
藏族民族服飾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 藏族民族服飾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大、長袖、寬腰、右襟,是一種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袖長等身,袍長過體,無需鈕扣。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蒙古族民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 蒙古族服飾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份.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格外醒目。
Ⅷ 西藏穿什麼衣服
藏族服裝以藏袍最為常見。城鎮居民喜歡用高級毛料製作藏袍,農區用氆氌,牧區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是腰帶,除了腰帶之外,西藏藏族婦女的邦典也極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歡戴帽,多為氈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稱之為藏靴。藏族人的飾品以發飾、耳飾、胸飾、腰飾和手飾為主。
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三種;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
(8)男士藏袍棉衣擴展閱讀:
西藏地域遼闊,由於地理環境氣候不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和不同的氣候條件,各地區都具有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
藏區服裝飾品的款式、種類數不勝數,千姿百態。最能表現藏族服裝特色的款式是藏袍。這種袍服男女老少都穿,長身,皮筒包面鑲邊,既無口袋,也無紐扣。
藏族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據漢文史籍記載,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
藏族的先民們像許多經歷石器時代的先民一樣,他們先經過群居採集、狩獵生活階段,逐步學會了飼養和農耕。雅魯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區的藏族先民後來又分成六部,即六氂牛部諸部落。公元6世紀,雅隆部落首領做了部落聯盟的領袖,號稱王(藏語音「贊普」)。此時已進入奴隸制社會。
Ⅸ 修禪打坐穿什麼衣服最合適,藏袍,僧衣,道袍可以嗎知道的推薦幾件怎樣才能買到
我老爸也打坐,據說做半個小時各種冒汗,他就穿些寬松的衣服,一般是睡衣什麼的,我不懂這東西,純粹是小意見
Ⅹ 藏服的正確穿法
藏民族不分男女普遍穿長袍,系腰帶。男士們在長袍後擺打褶,女士們在長袍後擺左右兩邊打褶。也有不分男女一樣在長袍後擺的兩邊打褶的裝束習慣。但過去官吏的服飾,以官職的高低有特殊性的象徵意義。民間也有稱貴人、普通人和平民的詳略和優劣等各類型的服飾。
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三種;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
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認定海南州文化館、門源回族自治縣文化館、普蘭縣文化和旅遊局、"西藏措美縣文化局、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文化和旅遊局、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局、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文化和旅遊局、玉樹藏族自治州文化館"獲得「藏族服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服飾介紹:
勒規
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勒規也隨之變化,春夏季上身普遍穿棉布或白繭綢鑲錦緞齊腰短襯衫,左襟大,右襟小,再穿棉、毛料縫制的圓領寬袖長袍,藏語叫楚巴。
一般用加差朶拉(七彩大花帶子,用紅、綠、青、紫等七色條紋裝飾毛料長帶,長約2米,寬約20厘米)將楚巴圍系在腰間,兩袖交叉經前腹圍系在腰後,長跑下垂的部分邊沿齊於膝蓋,腰部形成一個囊帶,用來裝隨身攜帶的物品。
褲子腰圍、開擋和褲腳都很寬廣,腳穿短統藏鞋,頭戴氈禮帽。秋冬季衣褲均為牛羊皮革製品,或用人造裁絨逢制的,楚巴亦為毛料或羊皮,頭戴有護耳的皮帽,腳穿長統皮鞋或皮底絨幫的自製藏鞋。
贅規
贅規為節慶盛裝和禮儀服飾,選料昂貴,做工精緻,是藏族服飾的精品。男性贅規上衣內外衫。
內衫,藏語稱囊規或對搪,多選用絲綢和螢綢布料,顏色普遍為白色、紫色、淺黃色,對襟高領,襟邊和領口均用金邊或銀邊鑲嵌,也有選各種顏色紋花的綢緞作布料的,內衫均為齊腕長袖;
外衫,藏語稱交規或崩冬,選印有圓壽、妙蓮及其他花卉圖案的錦緞為料,樣式與內衫相同,只是無袖。
楚巴領子、袖口、下擺或以水獺皮,或以豹皮,或以虎皮作裝飾鑲邊,鑲邊寬度尺許,最窄也有五寸,有的還要在鑲邊上用白皮毛拼成「 (藏語稱庸仲仁姆,象徵堅固不摧、永恆常在)的圖案,沿鑲邊內用窄於鑲邊的傳統花色錦緞壓邊,再用金銀扁線鑲飾,有的鑲三層邊,最底層為水獺皮、水獺皮上面是貂皮,最上面是虎皮,幾乎楚巴的整個下擺都是被鑲邊覆蓋。
褲子均為白螢綢縫制,腳穿皮底絨幫的藏式長統鞋子。男性的首飾主要有嘎烏,斜插腰刀,楚巴後擺做好漂亮的波狀尾褶,佩掛嵌龍銀刀,足蹬藏靴時,一幅康巴男兒的英俊形象和剽悍氣質便會令人為之傾倒。
扎規
頭戴狐皮帽,身穿貂皮鑲邊的氆氌或毛呢楚巴,腰插長刀,身佩掛護身符和長短槍,倍顯武士英姿勃發的陽剛之美。
婦女服飾
藏族的服飾還主要表現在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上。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
這一點眾所周知,而成人儀禮和結婚前後婦女的服飾有較大差別卻是藏族服飾制度的一大特色。
青海農區藏族姑娘到十五、十七歲時,要把童年型的辮套改為成年型辮套。並要選擇吉日進行,稱"戴天頭"(即姑娘成人禮),要請僧侶先舉行宗教儀式,再由成年婦女為姑娘更新裝,拜佛、祖先和父母,這時女眷們唱《跪拜天·祖歌》。
海西藏族姑娘在十五歲要佩掛"馬爾頓"(發套)它用布或綢緞製成,上面飾以許多銀盾、珊瑚。果洛藏族新婚女子要穿大袖大褂和華麗的背心,大褂袖口鑲有一圈彩虹式貼邊。
同樣,天祝藏族未婚女子的發套比已婚婦女發套短得多,而阿壩州藏族女子十六歲後才開始蓄發結辮。甘肅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辮梳編起來,已婚婦女則中間編,兩邊不編,但從腰以下又都編串起來。
有些成年服飾還保留有古風,如阿壩州松藩農區藏族婦女成婚後,頭上要盤鑲有琥珀的小管粗布袋,這類頭飾據說是西藏阿里地區古代婦女才有的頭飾,在今天整個藏區已少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藏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