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
在我們的認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黃色就是最常見的。其實黃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誰都能隨便穿的。
道教起源於黃帝,而黃帝在五行屬土,故有土德黃帝之稱。故黃帝除了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外,還是道教的始祖。而黃色道服在道教中的地位最高,也七種服色的中只有一派的教主才能穿著的服色。
紫色
紫色在道教中,一直都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顏色。在道教團體中,一直有「紫氣東來」的的成語,說的就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守城史伊喜看到東方有紫氣三千里向西而來。
故而紫色在道教是象徵高貴以及祥瑞,而歷代皇帝也喜歡用紫色道服來賞賜道士。而紫色服裝在道教中也只有大師及高級法師才能穿,而不是任何人都穿,而且穿著也必定是在重要的場合。
紅色
紅色相對於黃色及紫色道服來說,是比較少的。這一服色在道教中只有上等法師以及在在道教法事的上表祈福中才會用到,故而平時很少看到有穿著紅色服裝的道士。
青色
這是最常見的道士服裝,也是道士日常所穿道袍的服裝顏色,在道教中,青色在五行中象徵木,木代表生機。而道教信今生不信來世,故而對於道士來說,長生是他們的最終目標,生機則代表長壽,所以常穿青色服裝一方面是作為常服,一方面是暗合長壽的意思在其中。
綠色
這類道服顏色在道教中比較少見,一方便是因為地位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綠色是散人仙客所穿,換句話說,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居士所穿,不算是正式拜師修行的道士。
黑色
准確來說,黑色不算是道教團體所穿的服裝顏色,而是其中一個部門所穿的,而這個部門稱為——斗部。在道教文化中,斗部主要供奉斗姆元君及二十四八星宿,二十四元辰。
白色
白色在道教中可以說是一個奇特的顏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是一個特殊的顏色。在道教中這個顏色是冥司所穿,我們知道,宗教人士信奉人死之後會有鬼魂,而冥司則是鬼魂的居住之地。而道教冥司則是對鬼魂超渡、供奉、以及做冥司法事的部門。
沒有這三個人,道教可能已經消失
2. 為什麼黑色和白色是最常見的比如衣服和褲子大部分都是這兩種顏色求解釋不能理解
比較經典好看
百搭,白色純潔干凈
黑色神秘
3. 道教神像可以披黑色的袍子嗎
可以吧,我想漢時的天帝就是黑色的龍袍.玄武神也是的
4. 她穿著白色襯衣和黑褲子,看起來樸素大方。這里的樸素是什麼意思它的反義詞是
簡潔的純色,
其反義詞是:五彩斑斕
5. 為什麼有人死之前要穿紅衣服 黑褲子 襪子一邊白一邊黑
穿黑衣服代表世人對逝人的沉重心情。已成為一種習俗!
在我國民間,父母死後孝子要披麻戴孝,其他長輩去世了,一般也要戴孝。這一習俗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有幾個這方面的故事,其中一個是關於儒家創始人孔子的。
相傳,孔子是個大孝子。一天一早上,他正在陳國給弟子們授課,突然接到鄉鄰的報告,說是老母親得病去世了。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孔子當場昏了過去。醒來後,孔子連忙抓了塊白麻布當頭巾,穿了件白袍當外套,並隨手拿了一條捆書簡的麻繩束在腰裡當腰帶,向弟子們簡單囑咐了幾句,就火速趕馬車回家。到家後,孔子撲到母親床邊號陶大哭,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不脫衣、不睡覺,就守在母親床前。到送葬的時候,孔子的嗓子已經嘶啞了,腰也直不起來。鄉鄰們只好給他找了根柳棍當拐杖,並由一個人攙扶著他去給母親送葬。孔子學問很深,有弟子三千餘人,向來受人4重。來幫忙送葬的人很多,看到孔子為母親送葬的裝束和樣子,覺得很好奇,就問一位見多識廣的老人。老人木來也不知怎麼回事,不過思考了一下還是說道:「白為素,素為凈,凈為純,純為真。孔子披麻戴孝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純真孝心,他手裡的柳木棍叫哭喪棍,是表示父母死後,自己失去依靠,只能拄棍子了。你們看孔子的鞋後跟都沒提上,那是說父母的喪事最為要緊,鞋後跟也顧不上了。」
6. 道教白色道袍是什麼含義
潔白無瑕,品質高尚超凡脫俗
7. 跆拳道服,全白,全黑,上衣白褲子黑。有區別嗎
10級至1級的時候沒有段位,道服必須是全白的。如果已經是紅黑帶,衣領可以是紅黑雙色。
晉段之後,腰帶改為黑色,領子為黑色,並且也可以穿黑色訓練服,但是正式場合以及比賽場合還是要穿正式的白色道服。
本人WTF三段,你可以採納了。
8. 黑道中的穿黑色衣服配白色褲子是什麼意思
黑道中的穿黑色衣服配白色褲子是什麼意思?這個樣子有點威嚴的感覺。
9.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9)道教白袍子黑褲子的含義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10. 黑褲子好還是白褲子好
我覺得都好啊
都說黑白都是百搭色了 所以在搭配上是沒什麼問題的了
夏天穿白色的會比較清爽了
但是感覺黑色的穿的季節會更多了 所以個人會偏向黑色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