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件衣服淘寶有賣嗎誰可以給我網址 謝謝啊
淘寶 娜拉諾拉 店 杭州的
2. [11.04.08]大家有沒有娜拉的韓國官網,這里有一個
請注意格式和帖子所屬區域,謝謝~已修改..另這個論壇的網站連接處有這個地址...
3. 《玩偶之家》劇中的娜拉形象是什麼
《玩偶之家》又譯《娜拉》或《傀儡家庭》,是易卜生「社會問題劇」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劇中主人公娜拉美麗活潑,與丈夫8年恩愛,家庭美滿。丈夫海爾茂當年貧病交加,娜拉瞞著丈夫冒充父親簽字借錢為丈夫治病。娜拉不懂假簽字違法,只得節省開支、替人抄寫以還清債務。至今,只剩尾數未還,借據未得收回。她自以為解除丈夫困難,是妻子本分。如今,海爾茂已當上了銀行經理,要解僱職員柯洛克斯泰,此人正是娜拉的債主,他以借據要挾娜拉向海爾茂說情。海爾茂得知妻子瞞著他假簽字借債,怕牽連名聲地位,責罵娜拉可恥下賤。幸虧娜拉同學林丹太太說服從前戀人柯洛克斯泰退還借據,一場風波才得平息。海爾茂向妻子表示「饒恕他」並依舊和好,但娜拉已看清社會法律、宗教、道德、家庭的弊端及丈夫偽善自私的嘴臉,於是不再做玩偶,離開傀儡家庭出走。
4. 《娜拉》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故事內容:
娜拉與海爾茂結婚8年,有三個女兒,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為了籌錢給丈夫治病,娜拉偽造父親簽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筆錢。事後,娜拉一直保守這個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錢節省下來,偷偷給人抄寫文件,以便還債。
海爾茂原來是個律師,一直對妻子恩愛有加。出任銀行經理後,他決定辭退職員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為保住職位以假簽名之事要挾娜拉替他說情。娜拉努力沒有結果,克羅克斯泰給海爾茂寫信揭發娜拉冒名借債。海爾茂大發雷霆,斥責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
後來柯洛克斯泰接受了舊日戀人林丹太太(娜拉的好友)的勸說,寫信退回了借據。當危險已過,海爾茂又換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親昵。娜拉已經看透海爾茂的虛偽靈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決然離開這個「玩偶之家」。
出處:出自易卜生的歌劇《娜拉》。
(4)娜拉的襯衫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易卜生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2014年10月撰寫了一部全新室內歌劇《娜拉》。這位讓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戲劇大師,作為歐洲近代戲劇新紀元的開創者,他在戲劇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亞和莫里哀一樣不朽的聲譽。在中國,從二十年代起我國讀者就熟知這個偉大的名字。
1879年,易卜生的《娜拉》首演之時,該作品便掀起陣陣風波,娜拉離家出走的摔門聲驚動了整個歐洲,也在後來驚醒了「五四」之後積極探索中國出路的知識分子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娜拉」被幾乎所有的中國知識分子談及、議論、分析,並逐漸成為了他們進行思想啟蒙的重要的角色符號。
5. 娜拉形象的意義。
娜拉是個覺醒中的資產階級婦女的形象。她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是她父親的玩偶,結婚以後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她熱愛生活,她熱愛她的父親、丈夫和兒子,為了他們的幸福,她不惜犧牲自己。她為了償還給丈夫治病的債務而又不讓丈夫發覺,費盡心機節省家用,甚至夜晚偷偷領些抄寫工作來干。她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她相信海爾茂所說的為了愛她會毫不躊躇地犧牲自己的生命的諾言。可是,事實最終使她醒悟過來,海爾茂原來是一個極端自私和虛偽的人,她幻想出現的所謂奇跡並沒有出現。當海爾茂用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來約束她時,她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還有別的同樣的責任」,那就是「我對自己的責任」。「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她看穿了丈夫的偽善和自己的處境,她的心又平靜了,毅然出走。有人說這是一篇「婦女獨立宣言」。這是資產階級社會中的一個叛逆的女性。 易卜生曾對一個給他寫傳記的作者路德維希帕薩爾格說:「我所創作的一切,即 使不是我親自體驗的,也是與我經歷過的一切極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他的《玩偶之家》不是隨意虛構的,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易卜生有個名叫芳拉基勒的朋友。她 愛好文學,重感情,初期婚姻生活十分美滿。她丈夫基勒得了肺結核,醫生勸勞拉讓她 丈夫去南部歐洲療養,否則病情不但會加重,且有性命危險。勞拉瞞了丈夫向友人借了一筆錢,為了推遲債期又偽造了保人簽字,丈夫病治好後,知道真相,大發雷霆,譴責勞拉的所作所為敗壞了他的名譽,毀了他的前途。勞拉一片深情卻得到如此報應,她受不了這無情的打擊,精神失常。基勒同她離了婚,一度被親友們羨慕的家庭就此完結,易卜生根據勞拉這個原型,用深刻尖銳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藝術技巧塑造了娜拉這個形象。她不僅僅是個有血有肉的現實社會中的人,而且是升華了的藝術形象。她善良卻很堅強,不甘心從屬於他人,要做一個同男子平等的人。她認清了丈夫真面目後並沒有發瘋,而是沖出牢籠去尋求自由。 《玩偶之家》戳穿了資產階級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關繫上的假象,揭露了在「幸福」、「美滿」等表面現象掩蓋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本質,並提出了婦 女解放這樣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它是一篇抨擊資產階級男權中心思想的控訴書,是一篇婦女解放的宣言書。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通過層層剝筍的手法展開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性格。第一幕開始時,娜拉給觀眾的印象是個美麗、活潑、無憂無慮的家庭主婦。她對女友林丹太太談到她為拯救丈夫而自我犧牲的往事,使觀眾立即感到娜拉是個善良而堅強的女性,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負重,甚至准備犧牲自己的名譽。隨著同海爾茂、柯洛克斯泰的談話,娜拉的性格和思想層層揭示出來,一個頭腦清醒、渴望獨立自由、願為真理而奮斗的高尚的女性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觀眾面前。劇中的次要人物林丹太太同娜拉一樣高尚。她自食其力,富有犧牲精神。為了維護生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她嫁給了一個有錢但她不喜歡的男人。丈夫死後,她開小鋪,辦小學,為母親養老送終,撫養幾個弟弟自立,最後剩下她孤單一人仍在為尋找工作到處奔波。易卜生筆下的這兩位婦女形象栩栩如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顯示出易卜生對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
6. 旺達·娜拉的介紹
旺達·娜拉出生於1986年12月9日,是一位阿根廷超模,她的丈夫是阿根廷球星伊卡爾迪。她的妹妹是阿根廷模特薩拉·娜拉。
一、開店步驟
關於服裝店的開店步驟流程,其實不止於美邦、森馬,基本上所有擁有成熟、專業的加盟管理體系的品牌的步驟都概括為:1與品牌商簽訂加盟合同——2門店選址——3設計裝修——4運營培訓——5試運營——6正式營業。
即便在更細小的環節上略有不同,也差別不會太大。
二、開服裝店的幾點參考建議
鑒於題主剛剛大學畢業的身份,相較於開店的步驟流程,我們更建議題主做好以下的准備/考量:
1、心態調整——從一個學生到經營者的角色切換,決不僅僅意味著承擔店面盈虧即可。邁出開店創業這一步,對於年輕的經營者來說更大的挑戰可能存在於工作地點固定化、工作時間長、各類瑣事繁多。如果沒有在心態上做好相應的准備,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會讓自己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在這樣不良情緒的影響下,將店面生意經營好自然也沒那麼容易。
2、資金規劃——對於品牌方「XX元輕松加盟」的口號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切忌腦子一熱就全部資金作為加盟費投入進去。開店創業的資金項目應該包括但不僅限於:加盟費、保證金、裝潢費、管理費、店面租金及水電、員工工資、庫存成本、流動資金等等。只有合理的資金投入配比,才是保障店面持續、健康經營的基本條件。
3、品牌選擇——選擇一個具體相當品牌實力、知名度、良好口碑、品質管理、品牌推廣、加盟扶持能力的品牌廠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加盟商創業的成敗。基於題主創業經驗缺乏的特點,建議在選擇品牌時重點考察品牌商對加盟商的扶持政策,查看這些扶持政策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強化自己的經營能力。
4、個人能力——創業過程的方方面面基本都需要經營者親自參與,作為經營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經營能力,包括:貨品銷售能力、關系處理能力、市場判斷能力、 庫存管理能力、貨品搭配能力、庫存處理能力、活動組織能力、應變處理能力等。即便短期內不能全面具備,起碼也要做針對性提升的學習計劃。
天蟢運動專注於國內一、二、三線主流服裝品牌折扣店,旗下服務以連鎖加盟店模式為主,產品品類涵蓋男女衣服、褲子、鞋、襪、包等。經過不到兩年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已有加盟店試點 500 家,部分地區出現火爆加盟的場面,值得您了解一下。
8. 誰能告訴我什麼叫娜拉的出走
娜拉的出走是易卜生的代表作里的內容,是出於反抗宗教和舊的道德束縛,也是為了報復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名聲、地位的自私的海爾茂,反映了娜拉女性意識的覺醒的一個出走事件。娜拉的出走出自於易卜生劇本《娜拉》(也譯為玩偶之家)。
在本劇中,娜拉是一個善良、熱情、富於責任感的小資產階級女性,她通過覺醒後的出走,徹底轉變了自己人生的經歷。在娜拉出走之後,盡管前途未卜,但娜拉勇敢追尋了她所追求的自由和獨立,以至於在許多國家,娜拉都成為婦女追求解放和平平等的一個象徵。
娜拉的出走的劇情簡介。
在本劇中,娜拉與海爾茂結婚8年,有三個女兒,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為了籌錢給丈夫治病,娜拉偽造父親簽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筆錢。事後,娜拉一直保守這個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錢節省下來,偷偷給人抄寫文件,以便還債。
海爾茂原來是個律師,一直對妻子恩愛有加。出任銀行經理後,他決定辭退職員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為保住職位以假簽名之事要挾娜拉替他說情。娜拉努力沒有結果,柯洛克斯泰給海爾茂寫信揭發娜拉冒名借債。海爾茂大發雷霆,斥責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
後來柯洛克斯泰接受了舊日戀人林丹太太(娜拉的好友)的勸說,寫信退回了借據。當危險已過,海爾茂又換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親昵。娜拉已經看透海爾茂的虛偽靈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決然離開這個「玩偶之家」。
9. 娜拉是什麼種的主人公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挪威戲劇家、詩人。1828年3月20日出生於挪威南部希恩鎮的一個木材商人家庭。1834年,他父親破產後,全家遷到小鎮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歲時他到格里姆斯塔鎮上的一家葯材店當學徒。工作餘暇,經常閱讀莎士比亞、歌德、拜倫的作品,隨後自己也動手寫詩,並學習拉丁文。6年艱苦的學徒生活,磨練了他的斗爭精神,同時也培育了他的創作興趣,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階段。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參加醫科大學入學考試,因希臘文、數學和拉丁口語成績不佳,未被錄取。在席捲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洪流的激盪下,易卜生結交了文藝界的一些有進步思想傾向的朋友,積極地為《工人協會報》等刊物撰稿,參加了挪威社會主義者馬爾庫斯.特蘭內所領導的工人運動,並和兩位朋友合作,出版諷刺周刊《安德里媽納》。他還以《覺醒吧,斯約的納維亞人》為題,寫了一組十四行詩,號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麥,抗擊普魯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歷史劇《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舊案,把羅馬歷史上的「叛徒」寫成一個為維護公民自由而斗爭的優秀人物,劇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現了他個人的反抗精神。這個劇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資出版。1851年秋,他為卑爾根劇院創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劇院創辦人、著名小提琴手奧萊.布爾的賞識,被聘為寄宿劇作家,兼任編導,約定每年創作一部新劇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麥和德國各地劇院參觀。他在卑爾根劇院創作的劇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羅的英格夫人》(1855)、《索爾豪格的宴會》(1856)和《奧拉夫.利列克朗》(1857)。這期間易卜生參加編導的劇本不少於145部。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和莎士比亞、莫里哀媲美。
1857年,易卜生轉到首都劇院擔任編導。翌年和蘇姍娜.托雷森結婚。1862年,劇院破產,他不得不借債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進行創作。他在這所劇院先後寫 出了《海爾格蘭的海盜》(1858)、《愛的喜劇》(1862) 《覬覦王位的人》(1863)等劇本。提倡自由戀愛、反對舊式婚姻的《愛的喜劇》,遭到社會上保守勢力的惡毒攻擊,他為此感到痛心。同時,1864年丹麥和普魯士之間的戰爭,引起他對整個半島的獨立前途的憂慮。於是他決定出國遠行。就在這一年,他離開挪威到義大利;瓢泊異鄉,瘧疾纏身,又有家室之累,使他債台高築,生活極為窘迫。他懷著絕望的心情寫了一部詩劇《布蘭德》 (1866),這是他旅居國外的第一個創作成果。以後又寫了《彼爾.英特》(舊譯《彼爾.京特》,1867)。這兩部劇本都表現了「個人精神反叛」的主題。通過《布蘭德》,他譴責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現實,痛斥宗教道德,並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理想,憤激地鼓吹精神上的極端個人主義,表現出不妥協的精神:「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無所有。」
1864年以後的27年間,易卜生一直僑居在羅馬、德累斯頓、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寫了《皇帝與加利利人》,在劇中提出了溝通情緒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
1874和1885年,他曾兩度回挪威作短暫的逗留。
《玩偶之家》(1879),又譯《娜拉》或《傀儡家庭》。
女主人公娜拉偽造父親的簽字向人借錢,為丈夫海爾茂醫病。丈夫了解原委後,生怕因此影響自己的名譽地位,怒斥妻子下流無恥。當債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動退回借據時,海爾茂又對妻子裝出一副笑臉。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間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憤然出走。
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與獨立精神的"挪威的小資產階級婦女"的代表。劇本提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倫理道德、法律宗教和婦女解放等問題,但沒有也不可能作出解決。《玩偶之家》演出後,引起了激烈的反響。娜拉要求個性解放、不做"賢妻良母"的堅決態度,遭到上流社會的責難和非議。但易卜生並沒有在責難面前退卻,他繼續創作問題劇,揭露社會問題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國。他後期創作的《建築師》(1892)和《當我們死而復醒時》(1899),是自傳性質的作品。1900年中風。長期卧病後於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議會和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國葬。
學者日不落在《簡約解讀世界性的戲劇大師易卜生》中指出:「西方世界在高速發展,而時間對於中國卻好像是一隻生了銹的鍾,在停滯中腐爛著!如「元代大都,傳來嗚嗚的號筒聲,一列行刑的隊伍穿過大街。一個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輕女子就這樣被押赴刑場。許多善良的人們慨嘆這位女子的悲慘命運。臨街酒館里的劉大娘向關漢卿講述了女犯朱小蘭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慘身世。朱小蘭的悲劇激起了關漢卿對這個弱女子的無限同情之心和對官府衙門草營人命的無比憤慨(引用網路資料--引用於姜方的博客)。」。關漢卿大約生活在1240--1310年之間,而挪威傑出的劇作家、詩人易卜生(又譯作:易仆生。他為世界文庫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二十五部戲劇和豐富的詩歌、書信、文藝散文。),卻生活在1828~1906年之間,其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和關漢卿的《竇娥冤》同樣在今天享譽世界。舊中國知識分子結構里,沒有多少懂易仆生的,除了古希臘悲劇,僅知道點《竇娥冤》。「寫作,既是坐下來判斷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頁上寫下的這句話,如同他的劇作一樣深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生活在十九世紀的他,被被人們譽為「現代戲劇之父」。這位北歐文化巨人,以社會化性的哲學思想、豐富的人生觀,反映了挪威那個特定的時代。易仆生作品中的「娜拉」(《娜拉的出走》),就是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女權運動影響的產物,再或者說起碼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婦女從經濟方面要求解放、在受教育和立法上爭取權利、博得與男性的平等。無疑,易仆生的作品有女權主義運動的影子。如果說嚴復單單基於英格蘭自由主義基礎上的自由主義保有理論的基本可靠性,而胡適以易仆生主義解說自由主義。因為新文化運動,胡適就文學革命發表理論文章,在「新青年」辟「易撲生專號」提倡婦女解放,為那場思想解放運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中國20-40年代的一些社會主義者,恐怕也如此。家易仆生曾說:「藝術家用生命鑄造生命,用靈魂鍛造靈魂,當他完成一件作品後,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作里,成為可以感知的活體。」是的,人骨里的本能決定屈從群體的傾向,一個作家的筆必須違背大多數人的意志,並非人雲亦雲,而是突出個人爭取自由的天性,因此易仆生不愧為「偉大的問號」。《培爾金特》,挪威著名戲劇大師易仆生的經典之作。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 1843-1907),運用挪威民間音樂,根據易仆生同名詩劇,創作了具有鮮明民族色彩的配樂詩劇《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和《培爾.金特第二組曲》。正如易卜生對一位看不懂他的戲劇的德國讀者說:「你若要充分了解我,必須先了解挪威。」他晚年作品,更是他人生的寫照。易卜生,偉哉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