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襯衣"和"襯衫"的區別在哪裡
"襯衣"和"襯衫"沒有區別,兩者意思相同。
襯衣(shirt,underclothes)是指貼身穿在裡面的單衣,也稱襯衫。最早源於1600 年代後期的歐洲,1900年後,襯衣在世界各地流行。
有人把香水比作女人的第二件衣裳,對追求實在感的男人來說,襯衫就是男人的第一層肌膚。最早的襯衣在扣子還沒被運用前,男人襯衫的衣襟是用繩子系住的。
(1)女士襯衫行業分析擴展閱讀:
穿著場合:
1、正式場合
正裝的套裝是素色的,通常以黑色、藏藍色、灰色、深咖啡色為主。所以正裝襯衣也應該是純色無條紋的襯衣,顏色多為白色或淡藍色,而白色比任何顏色都更正式一些。正裝襯衣的領型有大尖領、尖領、平角等,通常不宜選用領子上有明扣的,也不能選用那種立式無翻領的襯衣。
2、非正式場合
即便是在英國這么傳統的國家,也有許多行業在「改革」嚴謹的穿戴習慣。特別是在IT等新興行業的引領下,全世界的不少公司在周五,甚至日常工作時間,或者外出公乾的路途中,都在推行「半正式」著裝。
3、晚宴酒會
特別隆重的酒會上,最好著黑色西式套裝,可以搭配優質絲綢面料的白色襯衣,配色彩鮮艷一些的領帶。假如不選擇絲綢襯衣,至少也應該選擇法式袖口(即翻袖口、用袖扣的)襯衣,打配好袖扣和領帶的色調。
② 服裝市場分析模式
過去幾年間,女裝市場多以滿足年輕女性需求為主,
而現在,國內外許多企業都看好中高檔中年女裝市場的發展前景,從款式設計到面料、色彩、型號,都推出了適合中年女性穿著的中高檔服裝,特別是有些企業推出了完全適合中年女性特點的中高檔品牌服裝,如應大、愷撒、聖諾蘭、貝妮斯、皮爾?卡丹等等,這些品牌一出現,立即受到中年女性的喜愛。這些品牌不僅彌補了中年女性對中高檔品牌服裝需求的空白,而且對女裝市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和沖擊力。
更深入來看,女性對中高檔品牌服裝的需求有很大不同。女裝的消費群體都有一個特殊性:由於收入情況較好,生活環境和生活空間強調舒適優雅,她們的視點聚焦於有品位、有個性的中高檔品牌服裝。她們對事物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比較執著,在著裝方面既追求時尚又難免有些保守,她們肯花錢買實用又時尚的衣服,希望衣服能表現品位和端莊,對過於大膽前衛和花哨的衣服不太能接受。她們最鍾愛的還是在高雅樸素的衣服外配上一些小飾品,如,絲巾,胸針,綉花等,來表現服裝的個性與時尚。
因此,女裝的市場營銷策略有別於其它服裝,要掌握這特殊的銷售策略才能在中高檔中年女裝市場上引領先機。
策略一
女裝消費群體需定位清楚,服裝本身特色明顯,服裝布局和陳列獨特。所以,中高檔中年女裝只適合在檔次較高的大型商場或品牌專賣店中銷售,款式品種多,型號齊全。布局講究均衡、協調,比如不同顏色的服裝要均勻搭配地擺放,亮色服裝與暗色服裝之間要有過度。陳列講究得當、准確,比如中年女裝的型號大小差異較大,不同尺寸的服裝要使用不同尺寸的衣物架,衣物架過大或過小影響衣物的美觀,很難顯示出衣物的檔次感覺。陳列還要准確,也就是把某一款式的服裝定位通過陳列體現出來,比如某一款式的服裝適合40~50歲的女性,那麼就要選擇身材適當的模特架來陳列,過胖或過瘦會影響視覺效果,錯覺也會給中年女性的選擇購買帶來障礙。
策略二
給服裝賦予女性特別關注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更吸引女性的目光。女性不需要淺薄的潮流美,而是要追求有一定文化底蘊,能顯示自身氣質的服裝。而目前,在大型商場里出現的中高檔中年女裝,如應大愷撒、聖諾蘭、貝妮斯、皮爾?卡丹等等,這些品牌服裝本身都具有一定意義的文化內涵,通過服裝的陳列、展示、介紹,讓消費者認識到它的文化內涵;通過連續發放小冊子,持久宣傳品牌的文化特色,讓消費者真正找到屬於自己品位的服裝;通過由公眾參與的現場展示、演示活動,宣傳著裝方式也應該是有設計的,搭配是著裝設計的基礎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服裝本身的文化內涵與著裝人本身的文化內涵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文化內涵,穿出品味。
策略三
向女性提供體貼又恰當的服務可以增加服裝的附加值。目前,在大型商場為女性提供的服務與其它服裝品牌的服務無異,她們沒有嚴格區分中年消費者和青年消費者的不同,使得一些服務並沒有到位。其實,服務可以增加服裝的附加值。因為個性化需求正在逐步成為社會化需求的大趨勢,所以個性化服務也就成為必然。女性見解獨到,營業員更應尊重她們自己的選擇,過多地向她們介紹服裝,有時會引起反感。成熟女性之間更易交流,營業員與顧客之間在年齡上可以有差異但不易過大,試想一個20歲左右的女孩子向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介紹服裝,語言方面若再不得體,買賣雙方怎能舒服呢?優質的服務是服裝的附加值。
細心品位這三條戰略,定會在高檔女裝市場上站穩腳跟,隨著女裝市場的需求的增加以及自身的不斷發展,相信商機無限,機會無限。
③ 雅戈爾如何選擇市場,並進入目標市場的(具體數據分析)
從2萬元小作坊起家 到40餘億凈資產
25歲,對人生來說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對立志建百年老廠的企業來說更是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好光景。誕生於改革開放之初的寧波雅戈爾集團,在25年的風雨歷程中,合著時代的節拍,邁著穩健的步伐,在中國乃至世界服裝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從2萬元起家,到40餘億元凈資產,20年創造一個奇跡
1979年,寧波市鄞州區(那時稱鄞縣)石鎮成立了一家青春服裝廠。說是工廠,其實只是一個蝸居於戲台地下室的原始小作坊,幾台家用縫紉機是用2萬元知青安置費買的,尺子、剪刀、凳子是職工自帶的,主要為別的廠加工背心、短褲、袖套之類的小玩意。
次年初,頂著父親右派帽子長大、從上海下放到鄞縣務農15年的李如成,被安置到青春廠,先是拉板車運磚頭當小工,後被任命為裁剪組長。就在小廠面臨斷炊、岌岌可危時,李如成遠赴東北攬下12噸面料的加工業務,使小廠起死回生。從那以後,李如成逐漸顯露出經營才能,最終被工人推向廠長的位置。
1983年,李如成得知上海開開襯衫公司尋找加工點,怦然心動:開開是上海名廠家,何不借梯上樓?一番艱辛努力後,雙方達成協議:由「開開」有償提供商標和相關技術,「青春」作為分廠自行生產和銷售。第二年,青春廠利潤從40萬元猛增到上百萬;第三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利潤也翻了番。
掘到第一桶金後,青春廠不滿足於替人打工。1986年,青春廠推出第一個品牌——「北侖港」。1989年,北侖港襯衫的年銷量達到300萬件。就在「北侖港」如日中天時,青春廠作出一項令人吃驚的決策:放棄已經成熟的北侖港品牌,與澳門南光公司組建合資廠。李如成眼光深邃:這個帶有強烈地方色彩的品牌在未來發展中的潛力有限,企業要上台階,必須浴火重生。
1990年8月,中外合資雅戈爾制衣公司誕生,「雅戈爾」注冊商標問世。「雅戈爾」既是「青春」的英文諧音,又巧妙地嵌入了李如成當過15年農民的雅渡村村名。後來,人們稱這次改革是「雅戈爾涅磐」。
自那以後,雅戈爾公司連上台階:1993年,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明晰產權;1998年,公司上市,涉足資本市場……如今,雅戈爾集團已擁有40多億元凈資產、40多家經濟實體、2萬多名員工,年產襯衫1000萬件、西服200萬套、其它服飾2000萬件,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和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襯衫和西服生產基地,綜合實力列全國大企業集團500強第144位。20多年的創業歷程,雅戈爾創造了一個神話。
從一業為主,到多輪驅動,每一步都很穩健
雅戈爾高速發展的秘訣是什麼?李如成的回答朴實無華:穩健走好每一步,盡量避免走彎路。
為了少走彎路,雅戈爾奉行拿來主義:創雅戈爾品牌,借鑒了皮爾·卡丹等外國企業的思路;搞股份制改造,既有杭州、紹興一帶企業的經驗,又有溫州企業的特點;品牌延伸、營銷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幾乎都有別人創新成果的影子。
靠服裝打下天下後,雅戈爾又廣泛涉獵商貿、金融、印刷、廣告、房地產、建築裝潢領域,逐漸形成以服裝業為主、以國際貿易和房地產業為輔的「一體兩翼」產業格局。
發展國際貿易,建立國際化的營銷體系,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是雅戈爾的著力點之一。雅戈爾先後在寧波、上海、香港和日本設立國際貿易機構,在擴大自身進出口業務的同時,通過控股和工貿聯營等途徑,與其他外貿企業強強聯合。1999年,雅戈爾集團向外經貿部直屬的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寧波公司注入巨資。改制後的中基寧波對外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新型股份制外貿企業。憑借雅戈爾的資金實力和名廠效應,加上自身的國際商路,中基寧波公司與11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去年進出口額7.78億美元,位居寧波第一,為改制前的1999年的8.3倍。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1.2億元,為改制前的20倍。
房地產是雅戈爾升級換代的產業。1992年,雅戈爾與澳門南光公司合資創辦房地產公司,現在房地產公司已增加到4家。10年來,雅戈爾以其良好的信譽,開發的萊茵堡別墅區、海怡花園、東海花園、東湖花園等無一不是寧波的明星樓盤。
雅戈爾在證券投資領域業績不菲,是中信證券的第二大股東
雅戈爾還投入巨資,涉足基礎設施產業、社會公益事業乃至傳媒業。如參與投資杭州灣大橋建設。去年一期總投資2.5億元,在東錢湖畔建成佔地1900畝的雅戈爾動物園,相當於原寧波動物園的23倍。今年5月,雅戈爾參與投資寧波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東南商報的經營業務,這是自中央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決策以來,全國率先引入社會資本參股的媒體試點之一。
從「建跨國集團」、到「建百年企業」,經營理念走向成熟
細心人發現,上世紀90年代初,雅戈爾提出的目標是「創世界品牌,建跨國集團」。後來,悄悄地變為「創國際品牌,建百年企業」。
這不是玩文字游戲,這是一個企業戰略目標的重大調整,也是一個企業經營理念走向成熟的標志。
為什麼要作這樣的調整?「當初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李如成說,「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朝著這個目標作了很大努力,但與國外跨國企業集團相比,無論是文化內涵、技術創新,還是品牌、管理,都不具備跨國集團所需的核心競爭力,仍是屬於一種追隨型的企業。」
正視差距後,雅戈爾走了三步棋:一是苦練內功,建立強大的營銷網路體系。二是拓展國際市場,成功開發日本市場,僅在日本大阪的公司年營銷收入就達4000萬美元,並在香港設立分公司,眼下正著手在美國設立分公司。三是參加倫敦、巴黎、紐約、米蘭等國際著名博覽會,擴大雅戈爾品牌知名度,躋身國際名牌之窗。
李如成還有一個理由: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一定要與員工和股民的利益息息相關。雅戈爾最大的希望是企業能夠健康、穩定、長久發展,給員工和股東一個持久而又良好的利益回報。
上市之後,雅戈爾公司非常重視對股東的回報,已實施了2次轉增股本,5次現金分紅,今年又推出10股轉增7股並派現金5元的分紅預案。去年股東大會修改公司章程時,更把高派現寫入其中,提出「每年分配的現金股利不低於公司當年凈利潤的30%」,從制度上保證對投資者的高回報。
20年前,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把紡織、服裝產業劃入「夕陽產業」之列。他的理由是,這些傳統產業勞動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
在上世紀90年代,低成本的擴張加上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嚴重積壓,大多數企業步履維艱,悲觀的「夕陽」論一時彌漫。
然而,在25年的發展歷程中,雅戈爾一直呈蒸蒸日上的態勢,雪球越滾越大,年銷售額逾百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大企業集團第144位,印證了李如成「服裝產業是日不落的都市產業」的論斷。
「夕陽」是如何成為「朝陽」的?且看雅戈爾的經營之道。
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換代
1990年,中外合資雅戈爾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一次投入數百萬美元,從德、日、美等國引進300餘套國際先進水平技術設備,品質優良的雅戈爾品牌襯衫迅速獲得市場青睞,在中高檔服裝領域創出了新天地。
1994年,雅戈爾從日本引進HP襯衫免熨工藝。該產品面市後,在國內襯衫消費市場掀起一股免熨熱潮。當年10月,雅戈爾棉免熨襯衫被國家科委等五部委聯合評定為我國襯衫行業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新產品。此後,國內幾十家襯衫廠相繼引進HP工藝,並使中國HP棉免熨襯衫的市場普及率超過日本。4年後,雅戈爾又獨家引進美國專利技術——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VP免熨襯衫工藝技術。該產品投放市場後以其環保、免熨、舒適等多種功能走俏市場,再次被國家五部委評定為國家級新產品。今年,雅戈爾又從美國引進世界前沿的納米技術,獨家開發出納米VP免熨,產品即將面市。
繼襯衫之後,西服是雅戈爾的第二個主攻目標。1994年,已摘取中國十大名牌襯衫桂冠的雅戈爾,從德、意、日等國家引進現代化西服生產線,並導入當時男裝設計和生產最好的義大利一家公司的西服樣板、工藝等。一年後,具有義大利寬松風格的雅戈爾西服風靡市場,成為國內西服領域的一匹黑馬。
此後,為確保西服的選料、裁剪的精度和速度,雅戈爾又相繼引進國際一流的全自動預縮定型和CAD系統,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西服版樣中心。這些設備和技術既確保了西服的精度質量,更使新產品的開發周期從1個月縮短至1周,大大提高了西服在市場的競爭力。經過幾年努力,雅戈爾西服已走紅大江南北,登上國內西服市場佔有率的頭把交椅。
多年來,雅戈爾每年用於科技投入的資金幾乎都在5000萬元以上,到目前已達6億元,幾乎薈萃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服裝製造設備。
新變革催生營銷新網路過去,雅戈爾產品的銷售主渠道基本上是國有和集體商業企業。由於這些企業經營機制的滯後,銷售方式和服務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求,也無法滿足雅戈爾的發展需求。
1995年,雅戈爾集團公司抽調300多名精兵強將,組建雅戈爾服飾有限公司,構建自己的銷售網路體系,當年就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設立了30多家市場部,並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向地區、縣(市)乃至鄉鎮輻射。
1999年,雅戈爾投入3億元,在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等各大城市興建了100餘家大型旗艦式專賣店,搶占市場制高點。這些旗艦店的環境、形象在當地城市都堪稱一流。此後逐漸增至400餘家。2000年9月,營業面積達1600平方米的上海南京路「雅戈爾」專賣店開業,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服裝專賣店。
2002年,雅戈爾的自營渠道銷售比例已佔據總銷售額的一半,主打產品襯衫和西服的市場佔有率雙雙位居第一,同被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03年7月,在雅戈爾每年一度的營銷會議上,出現了經濟學家魏傑、營銷專家李光斗、屈雲波等人的身影。以幾位專家集中授課的形式召開營銷會議,在雅戈爾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顯示出雅戈爾對營銷戰略的重視。
變革後,雅戈爾呈現出新營銷體制的輪廓:在中心城市建起1—2家大型中心旗艦店,再向周邊的銷售終端提供服務。在這一體系中,旗艦店處於物流配送信息採集、整理的中心位置,同時也擔負了產品銷售的主體和店面示範作用。雅戈爾自營旗艦店作為營銷網路的龍頭,成為品牌形象中心、顧客凝聚中心、銷售中心和信息中心,在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塑造與國際接軌的營銷渠道。
到去年,雅戈爾服飾公司在全國各地建起100多家分公司,擁有2000家營銷網點。今年,雅戈爾再次改革營銷體制,成立北方公司和西部公司,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隨著市場網路的迅速膨脹擴大,雅戈爾服裝產品在國內的銷量每年以20%以上速度遞增。目前雅戈爾服裝產品60%以上的銷售由雅戈爾的各個專賣店完成。
新目標 拓展國際大市場
讓國內消費者家喻戶曉,不是雅戈爾的終極目標。為了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雅戈爾提出了二次創業的新目標:創國際品牌,建百年企業。為了這個目標,早在1997年,當雅戈爾襯衫、西服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時,雅戈爾公司就果斷決定擴大外銷,拓展國際商路。他們在日本和香港與商界建立緊密聯系,聘請當地精幹人員負責商路的開拓和經營。當日本經濟在亞洲金融風暴沖擊下處於低迷狀態時,雅戈爾集團日本公司卻取得了奇跡般的發展,2001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美元,創利80萬美元。
為了打造國際品牌,雅戈爾聘請來自世界服裝之都「巴黎時尚工作室」的創建人,曾任美國「巴黎服裝設計學院」藝術總監的馬蒂先生為雅戈爾作品牌顧問,投資5000萬元建立中國最大的設計中心,邀請了一批中外服裝設計大師加盟。同時,投資5000萬元,與中科院合作實施數字化工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統一管理中外市場,加快新品開發,增強市場競爭力。
為增強創建國際品牌的後勁,快速實現成衣質量和風格的國際化,雅戈爾與日本和香港地區的公司合資,興建世界一流的雅戈爾國際紡織城,以解決目前紡織面料嚴重滯後於成衣生產的問題,適應服飾生產高品位、高質量、小批量、短流程、多品種的新需求。
幾番努力,雅戈爾在日本和歐美地區知名度逐漸提高。日本一家權威雜志在預測日本未來10年最有發展前景的1250家企業時,雅戈爾日本公司名列第268位。今年10月,雅戈爾將在美國設立分公司,聘請美國人做營銷總監,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渠道,為創建世界級企業奠定基礎。
25年的新廠,畢竟無法趕上西方200年歷史的老廠。但25年的努力,卻比了200年老廠的成長歷程大大縮短了。
進入雅戈爾,你會為它的龐大而吃驚:上游紡織城,中游服裝城,下游旗艦店,彷彿是一艘航空母艦。上游、中游、下游,構建起完整的服裝產業鏈。有意思的是,這個產業鏈每個環節創建之初,都曾遭到業內行家反對,即使今天,仍有不少人持有異議。但是,即使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雅戈爾決策中的逆水行舟式思維,已成為企業的活力之源。
服裝城:世界級的製造工廠
1994年,雅戈爾開始涉足新領域:收購一家小廠生產西服。當時,與雅戈爾近在咫尺的杉杉西服已是國內第一品牌,許多人都勸李如成不要雞蛋碰石頭。李如成素有「三不做」:看不清的事不做,鞭長莫及的事不做,力所不及的事不做。但這次他說:「我看得很清楚,這個市場大得很!」
迅速擴張的市場果然給了雅戈爾高回報。從1994年到1997年,雅戈爾每年的銷售收入平均增長88%,利潤平均增長95%,雅戈爾西服很快成為中國第一。
1996年,已是國內最大服裝生產企業的雅戈爾制定新的5年規劃時,仍把服裝作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這個產業定位立即遭到一些專家的質疑。他們認為,雅戈爾通過服裝完成了原始積累,要想繼續健康發展,最好調整主業方向,從服裝產業中跳出來。
李如成有不同的理由:世界上多數品牌都歷經工業、營銷再到品牌的發展過程,經過一兩百年的積累後,才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而逐漸淘汰製造業,成為單一的品牌。同時,世界服裝中心一直在轉移,目前,歐美服裝企業都在把製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中國今後的出口機會還會增加。
他還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服裝市場的需求會大幅增長,不能脫離國情而過早地放棄服裝製造業。現在,雅戈爾的服裝製造業利潤在15%以上,沒有道理放棄它而去做不可預測的東西。
2001年,總投資1億美元、佔地近500畝的雅戈爾國際服裝城竣工,擁有年產襯衫1000萬件、西服200萬套、休閑服和西褲2000萬件的生產能力,成為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優、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服裝生產基地。世界服裝大師皮爾·卡丹在參觀雅戈爾之後連聲贊嘆:「我走遍了各大知名服裝企業,你們的規模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雅戈爾巨無霸式的服裝城,不但在國內競爭者面前立起了高高的產業門檻,也引來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如今,別的企業紛紛走出去招商引資,但外國企業紛紛找上門來要與雅戈爾合作。
紡織城:產業低谷中的產物
就在國際服裝城的對面,是雅戈爾規模更大的紡織工業城。佔地500畝,總投資達1億美元,一期工程已經投產。而這個紡織城,當初也是不被行家看好的項目。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紡織業陷入低谷,1993年至1998年,國有紡織企業連年虧損,最為嚴重的1996年虧損額高達106億元,成為國有工業中困難最大、虧損最嚴重的行業。1997年,中央提出:「壓錠、減員、扭虧」三大任務,要求3年壓縮1000萬錠落後棉紡錠。
就在一片「壓錠改造」聲中,雅戈爾卻決定投巨資建紡織城。面對行家的質疑,李如成回答:「紡織企業的老化只是本身機制的老化,並不代表紡織產業老化。」
李如成認為,服裝的模仿很快,但面料的模仿要有一個階段。中國服裝行業的加工沒什麼問題,卡就卡在面料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會促進產業的發展。雅戈爾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確保成衣用料質量和風格上的國際化。
對雅戈爾來說,上紡織城項目也是形勢所逼。我國面料的自給率僅為40%,國內高檔面料還無法替代進口面料。雅戈爾每年面料采購五六億元,其中10%來自國外。隨著面料成本的提高,加上國內很多面料企業紛紛進入成衣製造,雅戈爾面料「瓶頸」日顯突出,服裝製造空間受到壓縮。
讓雅戈爾動心的還有市場。目前,國內服裝業需進口面料51億米,用匯30億美元。如果服裝面料自給率提高10%,可應用國產面料16億米,整個紡織行業可增加利潤54億元,為國家節省進口面料用匯10億美元。建紡織城既可以在內部形成產業鏈,還能向其他廠家提供產品,成為公司的另一個贏利點。
紡織工業城是與日本伊藤忠株式會社和日清紡等幾家綜合商社合建的,其中日清紡的紡織技術在國際上名列前茅。合資比例是雅戈爾佔70%,日方佔30%。紡織城的建成,使得雅戈爾成為中國三大面料基地之一。2002年,紡織城投產,當年盈利超過5000萬元,去年超過1億元。整個紡織城建成後,銷售額估計達10億元。
旗艦店:掌控自己的命運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服裝產業生產能力迅速擴張,掀開活力不足的國營百貨公司,自行開拓銷售渠道。由於精力有限,加之對銷售行業不熟悉,導致管理不善、效益不佳。一些企業又紛紛把銷售剝離出去,有的還代之以全新的特許加盟模式,把目標轉向產品設計和品牌推廣。
營銷專家也提出警示:廠家只有淡出營銷環節,才能精幹主體,集中人、財、物力,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優勢。一時間,製造企業把產品交給市場,輕裝上陣主攻生產,成為製造企業的一條經營經驗而被廣泛傳播。
雅戈爾卻唱起反調:連鎖店是整條產業鏈的龍頭,大生產是以大銷售為前提的,如果工業企業不能有效控制銷售過程,生產線就得不到有效利用,它的產能威力就無法發揮。如果沒有暢通的商路,雅戈爾巨大的生產能力只能導致一堆堆積壓的產品。在國內商業發展不成熟的今天,掌握銷售終端,就是把自己的命運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雅戈爾深知,工業與商業的分離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不在今天,而在明天。在當前的情況下,國內工業企業關鍵是壯大自己的渠道,誰與市場最接近,誰就掌握主動權。
基於這樣的認識,當其他服裝企業紛紛從銷售前沿撤軍時,雅戈爾卻從1995年起,大刀闊斧地建設營銷網路,從寧波,浙江,到華東,全國。現在,雅戈爾在全國有100多家分公司,營銷網點達2000多個,包括專賣店、商場專櫃和特許加盟店三種形式。
近年來,雅戈爾集團的總利潤中,服裝板塊貢獻了一半以上。許多國際廠商也把雅戈爾店作為自己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條渠道。
④ 我是做西服襯衫銷售的請問都是找哪些客戶都是什麼行業的具體點。謝謝
范圍很廣,可是試試煙草,電力,行政中心,電信行業等等
⑤ 十大品牌襯衫
中國品牌
1開開(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上海市名牌產品,中國服裝業十強企業,行業著名品牌,上海開開)
2雅戈爾(創於1979年,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出口免驗產品,全球最大的男裝企業之一,雅戈爾集)
3虎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之一,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江蘇虎豹)
4報喜鳥(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著名的大型服飾集團之一,浙江省重點骨幹企業,十大品牌襯衫)
5杉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十大襯衫品牌)
6羅蒙(始創於1984年,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大型股份制企業集團,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羅)
7七匹狼(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影響中國服裝市場)
8才子(始創於1983年,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標,才子服)
9紅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江蘇省重點企業集團,國務院120家深化改革試點企業之一)
10海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襯衫十大品牌上海海螺服飾有限公司)
世界品牌
一、夏奈爾(GabrielleChanel)
二、Louis Vuitton:典雅巴黎氣質
三、Dior:法國時裝文化的最高精神
四、Versace:義大利時尚帝國
五、Prada:時尚世界的傳奇
六、Burberry:濃烈的英倫色彩 品牌年輕化的列車後,如今的Burberry成功的賦予格紋新表情。
七、Kenzo:清新而淵長的東方之風
八、Givenchy:國際時尚巨人
九、Valentino:永恆的優雅驚嘆號
十、Hugo Boss:優雅的德式風格
拓展資料:
襯衫(shirt〕 穿在內外上衣之間、也可單獨穿用的上衣。中國周代已有襯衫,稱中衣,後稱中單。漢代稱近身的衫為廁牏。宋代已用襯衫之名。現稱之為中式襯衫。公元前16世紀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襯衫,是無領、袖的束腰衣。
14世紀諾曼底人穿的襯衫有領和袖頭。16世紀歐洲盛行在襯衫的領和前胸綉花,或在領口、袖口、胸前裝飾花邊。18世紀末,英國人穿硬高領襯衫。維多利亞女王時期,高領襯衫被淘汰,形成現代的立翻領西式襯衫。19世紀40年代,西式襯衫傳入中國。襯衫最初多為男用,20世紀50年代漸被女子採用,現已成為常用服裝之一。
⑥ 黃田白襯衫什麼行業
白襯衫的行業主要由向房地產經濟,這樣的經濟公司
⑦ 女式襯衫品牌有哪些
十大女士襯衫品牌排行榜。
1 INMAN茵曼
茵曼(INMAN),廣州市匯美服裝有限公司旗下棉麻生活品牌,於2008年創立。電子商務女裝領域成長表現最為出色的女性服飾零售品牌之一。先後獲得2011年全球十佳網商30強品牌、連續三年位居天貓商城女裝品牌TOP5、淘品牌女裝Top3、淘寶第一原創棉麻女裝品牌等殊榮。2011年雙十一「茵曼」更是改寫歷史,成為第一家沖破千萬女裝品牌,總業績超越傳統品牌,位居榜首。
2 Ochirly / 歐時力
歐時力(香港)集團有限公司是義大利歐時力OCHIRLY品牌在亞太地區全權運營機構(亞太地區總部),負責歐時力OCHIRLY在亞大地區的品牌運作業務,1999年歐時力OCHIRLY女裝率先成功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09年底的數據顯示,它在中國28個省市的指標性商場擁有超過800家門店,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目前,歐時力計劃在海外上市,公司估值約20億美元。
3 Artka
Artka——杭州蓋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淘寶原創服裝設計師品牌,創立於2005年。ARTKA阿卡女裝隨心手藝是淘寶最大、人氣最旺的原創設計品牌,其最大特色就是,與眾不同的女襯衫、雪紡衫等女裝設計風格。其品牌風格多樣化,有田園式,歌特式,宮廷式,民族式,波西米亞式,珞莉塔式等等!
4 粉紅大布娃娃
上海蘋豆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底,是國內領先的具有時尚前瞻性的女裝公司。旗下主品牌「粉紅大布娃娃」憑借獨具匠心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和完美立體的版型,一躍成為中國崇尚精緻生活的推崇之極的品牌。2012年,公司開拓第二產品線,推出「粉紅小布娃娃」這一「粉紅大布娃娃」姊妹品牌,為了崇尚自由率性的年輕設計製作一系列休閑氣質服裝。
5 VOA / 維歐艾
2004年6月杭州維歐艾服飾有限公司獲得了法國維歐艾國際投資公司的「VOA」品牌的中國區的生產、銷售權。杭州維歐艾服飾有限公司位於杭州江干科技園區服裝研發中心,是集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女裝企業。擁有數十名優秀設計師進行服裝款式設計和全球流行趨勢跟蹤。公司經營至今已在全國50多城市設置銷售網路,擁有100多家直營店和代理店。
6 裂帛
裂帛,中國設計師品牌,由青年設計師大風、小風創始於2006年11月。裂帛已成為中國最具規模的設計師女裝之一,遠銷海外各個國家與城市,為世界潮流和國際時裝界輸出著來自東方的多元文化價值,與美好的體驗。
7 O.SA / 歐莎
深圳市歐莎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創建於2007年,是融設計、研發、生產、銷售、運營,售後維護為一體式經營的電子商務公司。旗下的OSA品牌,是涵蓋男、女裝的綜合性品牌,致力於25-35歲目標客群,憑借時尚多變的款式、安全優良的品質,以及合理可信的價格,受到無數時尚都市人的喜愛與追捧。
8 Vero Moda
VERO MODA引是歐洲著名的時裝公司丹麥BESTSELLER擁有的四個著名品牌之一。VERO MODA擁有眾多優秀的設計師,Vero Moda的銷售網路遍布全球22個國家,擁有650家大型概念店,緊隨世界時尚潮流,為全世界女性提供最具品位的時裝。與眾多歐洲高檔時裝不同,VERO MODA主張」與其仰望不如穿在身上」的理念,時尚的設計,合理的價格,全球供應鏈,使VERO MODA成為全球上班族女性的首選品牌。
9 HSTYLE / 韓都衣舍
韓都衣舍(HSTYLE),由山東韓都衣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資經營。韓都衣舍品牌創立於2008年,專注於互聯網時尚品牌運營。2010年榮獲「中國十大網貨品牌」和「最佳全球化實踐網商」,2011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風雲人物,2011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十大網路品牌」,2012年韓都衣舍在天貓平台和京東商城均為女裝類目銷量排名第1位。
10 十月傳奇
十月傳奇誕生於中國深圳的一支年輕而有個性的OL女裝創作團隊。2009年,十月傳奇獲得業內許多家投資機構及資深人士的高度贊譽,被稱為正在迅速崛起的和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網上服飾經營公司。十月傳奇為越來越多堅持美、相信美的女性消費者提供更專業的產品與服務。為現在都市創造更多充滿智慧、自信、富有口味的新時代女性。2010年,十月傳奇女裝入駐淘寶商城,並獲得都市白領OL的追捧。
⑧ 服裝行業,在世界的前景怎麼樣
全球服裝零售規模穩步擴大
受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人們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進而推動全球服裝零售業規模不斷壯大。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服裝零售業總零售額達14382億美元,2014-2018年間復合年增長率為4.2%。
分類別來看,全球服裝可分為下裝、襯衫、運動休閑服、內衣、毛衣、外套、定製及其他。2018年,全球服裝零售市場主要以下裝及襯衫為主,零售額均超過2300億美元,占服裝零售總零售額比重分別為16.3%、16.0%。
全球服裝零售呈現五大趨勢
未來,全球服裝零售行業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全球消費者對時尚商品的需求將進一步升級為有趣、隨時可用、可持續且價格合理,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轉向服裝租賃和二手服裝,隨著二手、租賃等業務模式的不斷發展,品牌獨家銷售或許不再成為消費者的購物路徑。
二是年輕的一代,包括Z世代和千禧一代將成為服裝零售的購買主力軍。這一購物主力軍越來越多的依賴自己的購物習慣,並且看重商品、品牌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苟同。
三是快速已經逐漸成為了行業標准,尤其是對在線零售而言更是如此。除了像電商巨頭亞馬遜推出了快速發貨、配送等一站式服務外,越來越多的平台正在試圖加快購物流程,如將購物功能在社交媒體埠進行整合以及視覺識別購物等。從技術到服務,及時快速的購物體驗正在成為全新的消費指標。
四是顛覆將成全球服裝零售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外部來看,社媒勢頭和技術發展催生了大批新興品牌和商業模式,而這些角色正在挑戰傳統行業現狀。與此同時,為了在需求旺盛的年輕消費者中競爭並保持相關性,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正在進行自我顛覆以呼應新趨勢,試圖打造自己的全新品牌、產品和商業模式。
五是服裝款式設計和潮流更替不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品牌和商家們將利用技術加快產品線更迭的頻率。例如,自動化數據工具將有助於企業採用靈活的訂單生產周期,更快地響應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
——以上數據來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