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戲曲關羽褲子

戲曲關羽褲子

發布時間:2021-08-24 21:20:04

⑴ 關羽的服裝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有這一段:

一日,操見關公所穿綠錦戰袍已舊,即度其身品,取異錦作戰袍一領相贈。關公受之,穿於衣底,上仍用舊袍罩之。操笑曰:「雲長何如此之儉乎?」公曰:「某非儉也。舊袍乃劉皇叔所賜,某穿之如見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賜而忘兄長之舊賜,故穿於上。」操嘆曰:「真義士也!」

歷代以來,關羽是「忠義」的代名詞,體現其忠義的綠袍當然會成為他的個性象徵。

⑵ 那關羽穿的是什麼衣服呢

關羽身高九尺,鬍子長二尺,臉像重棗,嘴唇如塗沫了胭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的丹鳳眼和卧蠶眉是那種世間很少見的,丹鳳眼展現出威嚴,卧蠶眉像煙霧一般,英氣逼人,霸氣十足。

⑶ 清代戲曲中關羽的服飾是什麼風格

這個你得去查戲曲歷史方面的書,而且關羽在不同的戲中穿的服飾也不一樣。清代行頭扮相要求高的估計也就是秦腔,漢劇,徽劇,崑曲,山東梆子等形成時間早,或者是有文人推動的,你像豫劇曲劇等那時候還是土梆子,參考不得

⑷ 終極三國關羽那褲子是什麼布料的

我感覺應該是向運動褲 、那樣的料子吧~

⑸ 關羽在民間的形象為什麼會穿著只有戲子才穿的綠色衣服

綠色衣裝和帽子都屬“賤裝”,那麼,為什麼中國人還要給關羽穿?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做了一項研究顯示,綠色是很特別的顏色,它既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屬於居中的顏色。代表清新,希望,代表安全、平靜、舒適之感。在四季分明之地方,如見到春天之樹木、有綠色的嫩葉,大自然的顏色。在綠色環境中鍛煉能提高情緒、活力和愉悅感。就是說,戶外鍛煉有益身心。

但是,在中國的許多朝代中,綠色的衣裝和帽子都屬於“賤裝”,只有“妓家”和“戲子”才會穿著這種顏色。我們熟悉的那句不怎麼文明的名詞“綠帽子”,便始於古代的這種風氣。

妓女,是“人盡可夫”的代名詞,也是被踩在道德至低點的存在。人們在憎恨出軌女人的同時,往往會將其貶低為“人盡可夫”的婊子,所以,便沿用了元明時期的說法,稱她們的丈夫被戴了“綠帽子”。

⑹ 關羽和京劇有什麼關系

關公戲有又稱紅凈戲,京劇現在的紅凈戲大多是以關公為主的,基本上承襲於元劇。比較著名的有《古城會》、《單刀會》、《華容道》、《走麥城》、《霸橋挑袍》等,現在京劇舞台上常演的不多。
善於演出關公戲的京劇藝術家有王洪壽、高盛麟、李洪春等.

關公戲曲

三國故事改編成戲曲在舞台上演出最早可追溯到隋代,據《大業拾遺記》載,煬帝(604—618)敕學士杜寶修《水飾圖經》15卷,在曲江池大會群臣觀看,其中屬於三國故事的有5出。唐玄宗李隆基始創梨園,三國故事的劇目更加增多。北宋時有種影戲(疑為現今的皮影戲),即有關羽形象的出現。宋人張來(1054—1114)所著《明道雜志》中記載:「京師有富家子,少孤專財,群無賴百方誘導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戲,每弄至斬關羽,輒為之泣下,囑弄者且緩之。」元人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中稱,金院本有《大劉備》、《赤壁鏖兵》、《罵呂布》、《襄陽會》等6種三國戲,每出戲中都有關羽的形象。
進入元代,雜劇逐漸成為文學領域里的主流,三國戲當是雜劇中的重要一類。據《元曲選》等古籍記載,以三國故事編寫的雜劇約60多種,而以關羽為主角且屬名家創作的就有10多種,現擇其中主要的簡介下: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簡稱《單刀會》,關漢卿撰。全劇7折,以魯肅設宴索荊州,關雲長單刀赴會為素材寫成。現存《元刊古今雜劇三十種》和《孤本元明雜劇》兩種刊本。

《關張雙赴西蜀夢》,簡稱《雙赴夢》,關漢卿撰。全劇4折,寫劉備奪得閬州收關羽、張
飛二位弟弟英魂,劇情純屬虛構。現存《元刊古今雜劇三十種》本。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簡稱《三戰呂布》,鄭光祖撰。劇情取材於《三國志平話》卷上《三戰呂布》一節。現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關雲長千里獨行》,簡稱《千里走單騎》,作者不詳。劇情以《三國志平話》中曹公贈袍和千里獨行兩節為素材。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簡稱《桃園結義》,作者不詳。劇情以《三國志平話》卷上「桃園結義」一節為素材。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關雲長古城聚義》,簡稱《古城會》,作者不詳,原作已佚,現演劇本為後人新作。劇情以《三國志平話》中「古城聚義」和「斬蔡陽」兩節為素材。元時亦有《斬蔡陽》的劇目,在《三國志平話》中「斬蔡陽」與「古城聚義」緊相連屬,《古城會》和《斬蔡陽》是一本戲中不同兩折。
《關雲長單刀劈四寇》,簡稱《單刀劈四寇》,作者不詳。劇中人物均出自《三國志平話》之中,但情節卻系虛構編造。「四寇」為董卓余黨李催、郭汜、樊稠、張濟。董卓被殺後,四寇命人下書索王允、呂布、李肅等人。呂布率兵往西涼府攻四寇,先鋒李肅戰敗自刎;呂布與四寇交戰,屢次鼻中出血,布心狐疑,撤兵退走。四寇兵圍長安,王允墜城而死;四寇各封官職,欲徒獻帝至西涼。國舅董承得知,先送獻帝往洛陽,四寇追至黃河岸邊,恰遇曹操至濟州催糧至此,遂派出曹仁、許褚、曹霸、曹彰迎戰四寇。此時劉備仍任平原縣令,關羽回鄉祭祖,返回平原時路遇曹兵,得知此事,怒而請戰,先後刀劈四寇。董承為關羽請功,獻帝遂封劉備為德州太守,關羽為盪寇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以上情節均為《三國志平話》所沒有。此劇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關大王月夜斬韶蟬》,作者不詳,原作已佚。所寫劇情於史無據,亦不見《三國志平話》當為作者根據民間傳說編寫而成。

《漢壽亭侯怒斬關平》,簡稱《怒斬關平》,作者不詳。劇中主要人物皆出自《三國志平話》,但本事卻於史無據,可能是根據民間傳說的「關公斬子」故事寫成。關羽生日,孔明、張飛、趙雲、黃忠等前往荊州慶賀,正欲返回西川,江夏張虎、張彪二寇作亂。孔明派小五虎(五虎上將之子)關平、張苞、趙沖、馬忠、黃越迎敵。小五虎獲勝,生擒二張,在馳馬回營報功途中,關平戰馬踏死平民王榮之子。王榮前往荊州告狀,州官不敢受理。王榮正欲自盡,幸遇關羽馬夫指點,便到元帥府擊鼓喊冤。關羽大義滅親欲斬關平,趙雲等求情被羽駁回。張飛趕來,欲與趙雲等各斬其子,使小五虎將同死。王榮見狀,情願息訟撤訴,關羽乃釋關平。姜維前來宣沼,賜王榮黃金百兩,免本處差役。此劇今存脈望館抄校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

《秉燭達旦》,尚仲賢撰,原作已佚。劇情根據民間傳說故事編寫而成。

明、清時代隨著對關羽不斷地加官晉爵,關羽戲越編越多,稱謂也隨之而改稱關聖、關帝
了。乾隆時期(1735—1795),特命庄格親王、張德德等人系統地輯錄和整理了供內廷演出的三國聯合大戲《鼎峙春秋》共239出,其中關羽戲佔了很大的比重。該長劇的情節大部分來自《三國演義》,少部分是吸收了《三國志平話》、《關帝外記》等書和民間的傳說故事。這樣龐大的劇本,可惜只限於宮廷演出,以致影響不廣。清代中葉,產生了新的劇種——京劇。起初劇目中就有155出三國戲,而以關羽為主角的則佔到五分之一,並逐步形成了以飾演關羽為主的「紅生」行當。著名的京劇藝人王鴻壽(紅生演員)編演了連台本關羽戲,由關羽出世的《斬熊虎》,演至其死後的《雪地斬越吉》共36出。王鴻壽的弟子李洪春又增編了《走范陽》、《閱軍教刀》、《收姚斌》、《破羌兵》、《教子觀魚》,使關羽戲連台本成為41出。196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李洪春演出的《關羽戲集》只選錄了其中的27出,即《斬熊虎》、《桃園結義》、《造刀投軍》、《斬華雄》、《斬車胄》、《屯土山》、《贈袍贈馬》、《白馬坡》、《誅文丑》、《閱軍教刀》、《破汝南》、《灞橋挑袍》、《過五關》、《收周倉》、《古城會》、《訓弟》《收關平》、《火燒博望坡》、《漢津口》、《臨江會》、《華容道》、《戰長沙》、《單刀會》、《取襄陽》、《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走麥城》等。清末,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班主程長庚(1812—1882)與盧勝奎等人,參考《鼎峙春秋》等劇目,編演了從《馬跳檀溪》至《取南郡》的36出聯台本三國戲。

盛演關公戲的劇種、劇目
盛演關公戲的劇種首推京劇和蒲劇。京劇是華夏大地的主要戲曲劇種,有「國劇」之稱。蒲劇是關羽家鄉的地方劇種。據不完全統計,京劇與蒲劇現在上演的關公劇目尚有30餘出,並造就了一大批善演關公戲的著名藝人。京劇老前輩程長庚被觀眾稱為「活關公」,贊揚他;迨出場後冠劍雄豪,音節慷爽,如當年關羽之再世」。米喜子演關羽也被人稱絕,觀眾看其演出有如真關帝顯聖之感,曾使人敬畏離座。當代的京劇名家李洪春、王金潞在塑造關公形象上都有獨創之功。蒲劇著名演員董銀午吸取京劇關公戲的藝術精華,大膽改革服裝、化裝、道具和作派表演,使人耳目一新。他演的《出五關》、《古城會》、《水淹七軍》、《取長沙》等劇目,均屬膾炙人口之作,除京劇、蒲劇之外,興演關公戲的地方劇種還有:流行於湖北、河南、陝西、湖南等地的漢劇,其代表劇目有《桃園結義》、《汜水關》、《挑袍》、《古城會》、《華容道》、《戰沙》等10餘出;流行於四川和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的川劇,其代表劇目有《步月殺熊》、《因土山》《聚古城》、《水擒龐德》等;流行於安徽、江蘇等地的徽劇;流行於河南及鄰近各省的豫劇;流行於廣東及廣西部分地區的粵劇;流行於湖南的湘劇;流行於雲南、貴州及四川部分地區的滇劇;流行於廣西和湖南部分地區的桂劇;流行於江蘇蘇州一帶的昆劇;流行於江蘇北部、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區的淮劇;流行於河北、天津、北京及東北三省部分地區的河北梆子;流行於陝西及西北各省部分地區的秦腔;流行於江西的弋陽腔和流行於安徽部分地區的青陽腔。尤其是北京崑曲劇院侯少奎主演的《水淹七軍》,成為近年海內外公認的佳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無論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關公戲無處不演,無處不唱。這也是關公影響遍及華夏的最好證例。

說唱關公的曲藝節目亦有不少,曲種有京韻大鼓、河南武墜子、評書等。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京津紅極一時的「鼓界大王』』劉寶全,一生演唱的京韻大鼓曲目不過30段,其中《戰長沙》(另名《關黃對刀》、《箭射盔纓》)和《華容道》等唱做俱佳,膾炙人口,至今傳唱不絕。袁闊成的評評書《三國演義》,關羽故事久演不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的《關公戰秦瓊》深受聽眾喜愛。

舞台上的關公藝術形象
戲曲舞台藝術是一種內容廣泛、具有民族特色的綜合性藝術。關公戲因其「乃戲中超然一派,與其它各劇絕然不同」,其舞台藝術除具有戲曲舞台藝術這個大范疇的所有特徵之外—,又有其獨特之處。戲曲演員一般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生行又分為老生、小生、武生、須生、老武生、紅生等。「紅生」是演關公的特有行當,京劇早期演關公的紅生以米喜子最為有名,辛亥革命前後以江南一帶的王鴻壽(藝名三麻子)演技最佳。臉譜,為戲曲特有術,一般以紅色代表忠勇。關公是正貌,以忠勇見稱,臉譜當然是紅色,這至少在元代已成定式;但關公的紅臉又是發展變化著的。清咸豐、同治年間,京劇名伶於四勝演關公只勾眼,上場前則痛飲一大碗酒,面色即很快變紅,這是一種「醉」紅。程長庚受此啟發,改關公為「重棗臉、丹鳳眼、卧蠶眉,研墨和朱,細心描畫,開臉之美,一時無匹」。大約光緒初年,王鴻壽則將關公的臉譜改為大紅色。「五綹」髯口為扮演關公這個角色時所專用,五綹即耳際兩綹,嘴上兩綹,須下一綹,此專稱「關公髯」。關公這一角色專用的盔頭為綠色,綴黃絨球,後有後兜(披風),兩耳垂白飄帶和黃絲穗,著綠蟒。戲曲舞台的關公隨身道具是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青龍偃月刀則是關公的專用之物。關公戲的表演,除戲曲中通用的基本程式外,還有不少特殊的極為嚴格的要求。近代戲曲評論家周劍雲在評論王鴻壽所演《走麥城》時說:演者必熟讀《三國演義》,定精神、藝術二類。所謂精神者,長存尊敬之心,掃除齷齪之態(伶界對於關公崇拜之熱度,無論何人,皆難比擬,群稱聖賢爺而不名),認定戲中之人,忘卻本來之我,虔誠揣摩,求其神與古會。策心既正,乃進而研究藝術。以予所見,第一在扮相之英武。要求扮相之佳,尤在開臉之肖。關公之像,異乎常人之像,眼也、眉也、色也(以真硃砂和油攪和)皆有特異之點,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第二在作工之肅穆。要求之好,尤在舉動之鎮靜。關公之武藝,異於常人之武藝,儒將風度,重如泰山,智勇兼全,神威莫測。用力太猛,則流於粗野;手足無勁,則近於委靡。以是舞刀馳馬,極不易做,此則勤習無懈,方能純化。

舞台上的關公形象既要勇猛威武,又要剛健凝重。亮相則是塑造關公外部形象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亮相,集中而突出地顯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和外部形象。據扮演關公的老藝人講,戲曲中關公的特有亮相姿式就有48種之多,這是根據各地關廟中不同的關帝塑像和24副對聯創造出來的「關公48圖」提煉而成。另外,在唱腔、做工、扮相等方面,各個劇種扮演關公的名伶都有不少藝術積累和經驗之談。

⑺ 請問京劇達人:張飛 關羽 劉備 曹操 臉譜 衣著各有什麼特徵

分劇目,張飛一般穿黑色,武戲穿靠文戲穿蟒。關羽穿綠色(走麥城、水淹七軍穿黃色),有專用的關羽靠,帶綠夫子盔,文戲穿綠蟒。劉備多穿紫色,稱帝前多帶紫色將巾,稱帝後帶王帽。曹操多穿紅色吐水龍蟒,前帶相紗,稱帝後帶王帽。
《轅門射戟》
張飛

⑻ 關羽在戲曲中的形象特點

中國傳統戲曲中關羽的角色,以野史、《三國演義》的描寫而創作,其臉譜為揉紅臉,表示忠勇,「紅臉忠勇」之說法即由關羽臉譜而來。勾丹鳳眼,雙眼俊秀。加上關羽有「美髯公」之稱,所以都會加上演關羽時專用的大髯口,稱為「五綹」或「關公髯」。手執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頭戴專有的綠色盔頭,綴黃絨球配後兜,兩耳垂白飄帶和黃絲穗,著綠蟒。而後人為表示對關羽的尊敬,所以會特意在面譜上加一黑點或加一條金線,稱做「破臉」,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關公亮相姿勢就有48種之多,稱為「關公48圖」。
而在舊時上演關公戲曲時,有許多規矩:如扮演關羽的演員在演出前10天要齋戒獨宿,熏沐凈身;出場前要給關帝像燒香叩頭,在後台殺雞拜祭;演員要在盔頭或者前胸掛有關帝像的黃表附,演出結束要用此紙拭臉,並拿到關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謝關帝的庇護等;在演《走麥城》時,更要台上台下燒檀香、點蠟燭。據說如果違犯禁律,關帝就會顯靈,演員要出事故,戲園要出亂子。清廷皇宮演戲時,每臨關公出場,帝、後、妃都得離座走幾步,然後才能坐下看戲。一些有損於關帝形象的劇目,如《斬熊虎》、《怒斬關平》、《關公辭曹》等,宮廷及京城的著名戲園皆禁止上演。而現今也有對演關羽的演員有不少禁忌,如當演員上了妝後,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妝後的關羽也不能舉動失儀。

⑼ 有一手首戲曲是這樣唱的」紅臉關羽,黑臉張飛,白臉曹操........這是哪首呀

說唱臉譜。

《說唱臉譜》屬於京歌。京歌也稱京味歌曲,總稱戲歌。京歌本身不是京劇選段,是京劇曲調跟流行音樂相結合風格的歌曲。

京歌是加上了京劇音樂元素的歌曲,是對京劇的改良與創新,對現代歌曲的充實與豐富。京歌,作為歌中的陽春白雪,珍稀極品,大多情深意遠,悱惻纏綿,大氣磅礴。

她是加上京戲音樂元素的歌曲。是對京戲的改良與創新,是對現代歌曲的充實與豐富。代表作品有《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腕茶》《說唱臉譜》《梨花頌》《梅蘭芳》《情緣》《我是中國人》等。

歌詞

那一天爺爺領我去把京戲看,看見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臉,紅白黃綠藍咧嘴又瞪眼,一邊唱一邊喊 哇呀呀呀呀,好像炸雷,嘰嘰喳喳震響在耳邊。

(間奏)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rap)

說實話京劇臉譜本來確實挺好看,可唱的說的全是方言怎麼聽也不懂,慢慢騰騰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樂隊伴奏一聽光是鑼鼓傢伙,嚨個哩個三大件,這怎麼能夠跟上時代趕上潮流,吸引當代小青年。

(間奏)

紫色的天王,托寶塔,綠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銀色的妖怪,灰色的精靈,笑哈哈……

(rap)

我爺爺生氣說我純粹這是瞎搗亂,多美的精彩藝術中華瑰寶,就連外國人也拍手叫好,一個勁的來稱贊,生旦凈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簡單,你不懂戲曲,胡說八道,氣的爺爺鬍子直往臉上翻。

(間奏)

老爺爺你別生氣,允許我分辨,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會煩,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要創新要發展,哇呀呀呀,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民族遺產一代一代往下傳

(間奏)

一幅幅鮮明的,鴛鴦瓦,一群群生動的,活菩薩,一筆筆勾描,一點點誇大,一張張臉譜,美佳佳,哈哈哈。

(9)戲曲關羽褲子擴展閱讀

詞曲鑒賞

《說唱臉譜》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的演唱風格及伴奏手法與曲藝音樂、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

以《說唱臉譜》為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藝術知識溶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在活動中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使這節課成為學生熱愛京劇的良好開端,引導學生關注京劇藝術,並讓學生明白宏揚中國的戲曲京劇藝術人人有責,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⑽ 戲曲裡面關羽穿什麼衣服

每出戲的扮相不盡相同,一崑曲《單刀會》為例(崑曲是百戲之祖,其他各劇種都有借鑒):關公的盔頭叫夫子巾,穿綠靠(軟靠),腿上金線綉麒麟紋紅彩褲,腳上厚底綠虎頭靴,青龍偃月刀,髯口是三髯。
有些戲中是箭袖,有些戲中是一隻水袖一隻箭袖。

與戲曲關羽褲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繩綁旗袍女人圖片欣賞 瀏覽:111
褲子緊身的好看 瀏覽:657
黃的什麼樣圍巾好看圖片 瀏覽:154
為什麼男士內褲越穿越大 瀏覽:364
風衣布成份 瀏覽:394
焦糖色配綠色褲子好看 瀏覽:411
配t恤方巾怎麼系 瀏覽:212
男裝發型搭配 瀏覽:667
劍三單刷校服 瀏覽:737
男士奢侈品皮帶有多少 瀏覽:294
雪紡褲子破了個洞怎麼補好看 瀏覽:189
男士170對應多大碼的褲子 瀏覽:470
精品男裝襯衫體血 瀏覽:483
12號衣針袖口織多少針 瀏覽:719
冬天穿什麼裙子顯瘦 瀏覽:826
黑色衛衣搭配紅色褲子 瀏覽:863
日韓外套男圖片 瀏覽:661
媽媽給小妹妹穿上什麼的裙子 瀏覽:391
皮甲胸部襯衫 瀏覽:382
旗袍工藝流程圖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