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現代襯衫的確立

現代襯衫的確立

發布時間:2021-08-21 12:56:42

㈠ 襯衣的綜述:

一直到歐洲文藝復興初期,襯衫還被當作內衣看待。如果一個有身份的男人居然把襯衣露在外面,那簡直難以想像。但是,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熱衷於在肩部、胸部和胳膊下面飾以花邊的人來說,要想掩蓋住裡面穿的白色亞麻襯衣實在太難了。到了1530年,人們開始接受在頸部和腕部顯露襯衣,同時,將衣服用窄帶子束緊,並認為這樣穿戴很時髦。19世紀後期,讓襯衫完全顯露出來的穿法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這個時候襯衫的領口很高而且需要漿洗。但是到1917年,人們發現穿著者在穿著襯衣時,衣領壓著頸部對他們的眼睛不好,之後才將衣領翻下,用其包住領帶,就像我們了解的那樣。
有人把香水比作女人的第二件衣裳,對追求實在感的男人來說,襯衫就是男人的第一層肌膚。
回顧過去,古羅馬時代的「斯布庫拉」,說穿了它就是當時男人身上穿的內衣,也可稱得上是襯衫的最前身啦。當歐洲地區首先出現了今天襯衫款式的衣服時,重視社會禮儀的西方人不將它作為單獨的衣服出面來穿。而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三級」表演的就是,當兩個人之間發生決斗,男主角脫下西裝外套及貼身西裝背心,只剩下一件白襯衫時,即上挑逗女性之性感尺度演出了。Shirt,從英文字面讀它時,確實是帶有內衣Under Shirt的意味存在,或許女生眼裡性感男人就是那種穿上白襯衫帶著天然體味的人。
襯衫款式歷經多種樣式及變化,在扣子還沒被運用前,男人襯衫的衣襟是用繩子系住的,而這樣的方法也被用於袖口上,當時好品味的男士總是花點心思讓系著結的袖口露出來,演變至今,人們習慣將襯衫袖口露出西裝外套。袖口結繩的花式則已被女性擄走。十六世紀的英國還嚴令,只有貴族才能穿那種前襟具有褶襇設計的襯衫(類似婚紗照中男人的禮服襯衫),這些褶襇設計主要是用來遮掩紐扣,因為當時的人覺得有紐扣的衣服很蠢。十八世紀,紐扣設計才得以重見天日,顯露於襯衫上面。當時的襯衫多以亞麻布料縫制,而為了要避免讓扣子赤裸裸地露在外頭,便以同樣的布料將紐扣包住,俗稱:包扣Covered Button ,結繩系衣或者褶襇開始退出。
十八世紀的男女服飾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就男士來說,是禮帽、燕尾服、露出腿部曲線的緊身褲等等,電影《芳芳鬱金香》中人物的服飾之華麗即是典範,無論是顏色、質料、綉工裝飾、剪裁。當我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我們老老實實地把襯衫上的每個紐扣都扣上,後來看到電影里英雄的標志: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的人,他很可能就只穿一件衣服露出寬大的胸膛;被捕而受到嚴刑拷問仍然寧死不屈的人,他的白色襯衫上的鞭痕和血跡。或許,你對男子穿襯衫還有著比我更多的體驗和聯想,但勿庸質疑的是襯衫之於男性,實在是一個太重要的形象載體了。 從貼身內衣到中衣的演化,要追溯到男性服裝中出現上衣和馬甲的1600 年代後期。產生了襯衫在馬甲下面,上衣中間的穿法,這在現代的套裝風格很常見。也可以說,領子和袖口從上衣露出的風格,是這個時候確立的。
進入了1700 年代以後,腰身和袖子肥大而舒適的襯衫開始出現了。可以見到襯衫前面的開衩部分和胸部的裝飾花邊荷葉邊裝飾。袖口上也同樣是荷葉邊,穿起來手腕被荷葉邊的花邊蓋住,這是當時最地道的貴族穿法。
上衣和馬甲固定下來之後,襯衫的存在感變得很薄了。但上流社會賦予了他新的意義。保持襯衫的清潔,穿雪白襯衫,被認為是新的身份象徵。
「不在襯衫上用香水,擁有很多上等的亞麻襯衫,在有純凈的流水和空氣的田園村舍洗滌衣服」成為紳士們的美學宣言。這對沉浸在香水和體臭中的襯衫來說,算是一場大革命。是否擁有各種各樣的襯衫,是否捨得在襯衫上花錢,是否保持襯衫的清潔,也成為判斷其社會地位的主要依據。
1850年的時候製作的襯衫(長 94cm)(寬 71cm)半寬約2cm 小立領,後中心訂扣子。對於前身的左右排列細小的塔克,中央(裝飾扣)的3個,袖口是雙層翻折袖口。門襟上很硬的漿 。扣子向大頭釘一樣適合,也有寶石裝飾的樣式。
1800年代後期,領子幾乎和耳朵一樣高,顏色雪白的款式。替換的領子也有出售的了,多為領高10cm ,也出現了12cm 的高領襯衫。在倫敦留學時夏日漱石所說的,替換領子-HIGH COLLAR,時髦的、穿著西裝的男性,就是這個時代。在日本也和歐洲同樣,要說「HIGH COLLAR」也是袖口從上衣袖口露出來1cm左右。
1900年的時候,在美國,黑與白、紅與白、淡紫色與白色,大的條紋花型很流行。胸上有了雙拼色的高領襯衫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1906年是從禮服式襯衫和顏色等的豎領開始,折返型的領子是很普遍的。
1916年脫卸式的領子開始走俏。
1914年是翻邊脫載式的領子的亨利襯衫流行了。
1917年象柔領襯衫在市場開始大行其道。那種風格的大部分是領腰較低的款。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當時由於經濟景氣,絲制襯衫大流行。這股熱潮到1921年還在繼續。
1928年是有色的襯衫開始抬頭,長青藤聯盟的普林斯頓色彩使襯衫更加多樣性。
隨後,伴隨著第二次產業的發展,白領階層增加,作為紳士、商務人士的標准風格西服樣式也確定下來。襯衫在配合西服和領帶中以白色為中心逐步推進,素材也由棉開發出化學纖維,防縮、防皺等機能性加工也隨之得以發展,價格也降低,逐漸使廉價且易於整理的襯衫能走入到平常老百姓的家中,成為大眾化的服飾。這類襯衫的特性是材料更易打理,甚至終生不用熨燙。這從另一方面也揭開了襯衫品牌化及階層細分的序幕,使用高級純棉布料和量身定製的高級法式襯衫出現,這類襯衫更注重襯衫自身的面料以及製作的工藝,輔料更加的考究,工藝更加的復雜,雖然必須予以適當的熨燙保養,但恰好可以滿足中上階層以及那些追求品質且有能力不拘於價格和保養支出的人群。這樣,襯衫發展到現代就逐漸形成了大眾化、品質化的兩極分化。
原來是指用以襯在禮服內的短袖的單衣。即去掉袖頭的衫子。在宋代便是沒有袖頭的上衣,有襯在里邊短而小的衫,也有穿在外面較長的衫。如《水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蓋(上身的外衣)白布衫脫將下來」便是一例。在古代的時候,婦女們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元鎮在《雜憶》詩中便有「憶得雙文衫子薄」的詩句。清末民初之際,由於歐風東漸,人們便開始穿西裝,把襯衫穿在西服的里邊,作為襯衣,上系領帶中間開口,一般都是五個紐扣。

㈡ "襯衣"和"襯衫"的區別在哪裡

"襯衣"和"襯衫"沒有區別,兩者意思相同。

襯衣(shirt,underclothes)是指貼身穿在裡面的單衣,也稱襯衫。最早源於1600 年代後期的歐洲,1900年後,襯衣在世界各地流行。

有人把香水比作女人的第二件衣裳,對追求實在感的男人來說,襯衫就是男人的第一層肌膚。最早的襯衣在扣子還沒被運用前,男人襯衫的衣襟是用繩子系住的。

(2)現代襯衫的確立擴展閱讀

穿著場合:

1、正式場合

正裝的套裝是素色的,通常以黑色、藏藍色、灰色、深咖啡色為主。所以正裝襯衣也應該是純色無條紋的襯衣,顏色多為白色或淡藍色,而白色比任何顏色都更正式一些。正裝襯衣的領型有大尖領、尖領、平角等,通常不宜選用領子上有明扣的,也不能選用那種立式無翻領的襯衣。

2、非正式場合

即便是在英國這么傳統的國家,也有許多行業在「改革」嚴謹的穿戴習慣。特別是在IT等新興行業的引領下,全世界的不少公司在周五,甚至日常工作時間,或者外出公乾的路途中,都在推行「半正式」著裝。

3、晚宴酒會

特別隆重的酒會上,最好著黑色西式套裝,可以搭配優質絲綢面料的白色襯衣,配色彩鮮艷一些的領帶。假如不選擇絲綢襯衣,至少也應該選擇法式袖口(即翻袖口、用袖扣的)襯衣,打配好袖扣和領帶的色調。

㈢ 襯衫尺寸怎麼確定

襯衫是夏季商務男士必須穿著的服飾,而女士也可以用襯衫在風情夏日打扮出自己的時尚感覺,但是在購買襯衣時針對襯衫尺碼的不了解和看不懂襯衣尺碼對照表的情況,令很多人感覺煩惱。在看完本篇文章講解後,以後再購買襯衫時就不必煩惱了。當然現在定製襯衫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擁有特殊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襯衫尺碼對照表: 標號 S M L XL 前衣長 59 61 63 65 胸圍 84 88 92 96 肩寬 36 37 38 39 腰圍 73 77 81 85 袖長 58 59 60 61 號型 155/80A 160/84A 165/88A 170/92A「A」代表體型分類,具體分為:Y(偏瘦體) A(正常體) B(偏胖體) C(肥胖體) 如何測量襯衣頸圍:在勁根部圍量一周,並且松以1個食指的、空間如要求緊身則需要減1公分。如何測量襯衣肩寬:肩膀兩側骨頭或者肌肉突起的最寬的地方的間距就是您的肩寬。如何測量襯衫衣長:從前身左或右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至左邊或者右邊大拇指指尖的尺寸。如何測量襯衣胸圍:由腋下圍繞胸、背部最豐滿處一周,並兩手垂直放鬆,同時貼緊以一個食指的空間。如何測量襯衣腰圍:以腰部中間位置為基準,繞肚子一圈緊貼身體,並且貼緊松以1個手指的空間。

㈣ 怎麼確定襯衣尺碼

男士襯衫尺碼對照表:

襯衫分類:襯衫,一般分兩類一類是正裝。這個是按照領圍計算的,領圍不合適一定穿不了(除非不扎領帶,不扎領帶領結你也不用買正裝)。另一類是休閑的,與休閑裝一類尺碼(M、L、XL、XXL、XXXL、XXXXL)差不多,一般沒有XS、S這兩個號。

襯衫領圍:人們通過研究發現,人的領圍和身高體重有很大的相關聯性,為選擇襯衫方便起見,襯衫尺碼標准以領圍為參數。即襯衫的碼數。男士正裝襯衫男士正裝襯衫用領圍(cm)來表示規格,一般應選擇凈領圍(脖圍)+2的數值的襯衫規格。例如,你的領圍是38cm,那麼你就應該選擇40的襯衫。

襯衫號型:服裝系列產品採用國家標准號型,具體表示為:號/型、體型代號,如:170/92A、175/96A。「號」指人體的身高,「型」表示:(凈)圍度。A或B指體型分類代號。號型是國家通過測量、分析、取平均值得到的。號型數值表示該服裝適應與此號型相近的人。例:襯衫175/92A表示該襯衫適用於身高173-177cm。凈胸圍91-93cm,A表示凈胸腰之差在16-12cm之間的體型。

㈤ 格子襯衫的歷史、由來、發展趨勢分別是什麼

襯衫 chèn shān(英文:shirt)
襯衫是穿在內外上衣之間、也可單獨穿用的上衣。
中國周代已有襯衫,稱中衣,後稱中單。漢代稱近身的衫為廁牏。宋代已用襯衫之名。現稱之為中式襯衫。
襯衫原來是指用以襯在禮服內的短袖的單衣。即去掉袖頭的衫子。在宋代便是沒有袖頭的上衣,有襯在里邊短而小的衫,也有穿在外面較長的衫。如在《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中,林沖「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蓋(上身的外衣)白布衫脫將下來」便是一例。在古代的時候,婦女們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朝文學家元稹在《雜憶》詩中便有「憶得雙文衫子薄」的詩句。
清末民初之際,由於歐風東漸,人們便開始穿西裝,把襯衫穿在西服的里邊,作為襯衣,上系領帶中間開口,一般都是五個紐扣。
襯衫象現在一樣,作為表面穿著、擁有多種穿法之前,常常只被作為配角。襯衫的角色,從貼身內衣到中衣的演化,要追溯到男性服裝中出現上衣和馬甲的1600 年代後期。產生了襯衫在馬甲下面,上衣中間的穿法,這在現代的套裝風格很常見。也可以說,領子和袖口從上衣露出的風格,是這個時候確立的。
進入了1700 年代以後,腰身和袖子肥大而舒適的襯衫開始出現了。可以見到襯衫前面的開衩部分和胸部的裝飾花邊荷葉邊裝飾。袖口上也同樣是荷葉邊,穿起來手腕被荷葉邊的花邊蓋住,這是當時最地道的貴族穿法。
上衣和馬甲固定下來之後,襯衫的存在感變得很薄了。但上流社會賦予了他新的意義。保持襯衫的清潔,穿雪白襯衫,被認為是新的身份象徵。「不在襯衫上用香水,擁有很多上等的亞麻襯衫。在有純凈的流水和空氣的田園村舍洗滌衣服」成為紳士們的美學宣言。這對沉浸在香水和體臭中的襯衫來說,算是一場大革命。是否擁有各種各樣的襯衫,是否捨得在襯衫上花錢,是否保持襯衫的清潔,也成為判斷其社會地位的主要依據。
1850年的時候製作的襯衫(長 94cm)(寬 71cm)半寬約2cm 小立領,後中心訂扣子。對於前身的左右排列細小的塔克,中央(裝飾扣)的3個,袖口雙層袖口。門襟上很硬的漿 。扣子向大頭釘一樣適合,也有寶石裝飾的樣式。
1800年代後期,領子幾乎和耳朵一樣高,顏色雪白的款式。替換的領子也有出售的了,多為領高 10cm ,也出現了12cm 的高領襯衫。在倫敦留學時夏日漱石所說的,替換領子-HIGH COLLAR,時髦的、穿著西裝的男性,就是這個時代。在日本也和歐洲同樣,要說「HIGH COLLAR」也是袖口從上衣袖口露出來1cm左右。
1900年的時候,在美國,黑與白、紅與白、淡紫色與白色,大的條紋花型很流行。胸上有了雙拼色的高領襯衫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
1906年是從禮服式襯衫和顏色等的豎領開始,折返型的領子是很普遍的。
1916年脫卸式的領子開始走俏。
1914年是翻邊脫載式的領子的亨利襯衫流行了。
1917年象柔領襯衫在市場開始大行其道。那種風格的大部分是領腰較低的款。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當時由於景氣,絲制襯衫大流行。這股熱潮到1921年還在繼續。
1928年是有色的襯衫開始抬頭。長青藤聯盟的普林斯頓色彩有了以前不被看好的那樣多樣性。
隨後,伴隨著第二次產業的發展,白領階層增加,作為紳士、商務人士的標准風格西服樣式也確定下來。襯衫在配合西服和領帶中以白色為中心逐步推進,素材也由棉開發出化學纖維。防縮、防皺等機能性加工也隨之得以發展,價格也降低,逐漸使襯衫這一服飾走入到平常老百姓的家中,成為大眾化的服飾。這類襯衫的特性是材料更易打理,甚至終身不用熨燙。另一方面也揭開了襯衫品牌化及細分的序幕,使用高級純棉布料和量身定製的高級襯也逐漸出現,這類襯衫更注重襯衫自身的面料以及製作的工藝,面料更加的考究,工藝更加的復雜用以滿足中產階級以及那些追求品位及品質生活的人群。這樣,襯衫發展到現代就逐漸形成了大眾化、品質化的兩極分化。

㈥ 假領子 襯衫發明者是哪位大神

假領子曾經風靡過中國,南方比北方更甚。據說假領子是中國最時髦的城市——上海的發明,最初叫節約領,套上外套像裡面穿了一件襯衫。現在的人講究,襯衫一天一換,可從前窮的時候,襯衣穿上一星期是常有的事情。那時洗衣沒有洗衣機,全憑手洗,費時費力,講究的上海人靈機一動,發明了假領子,可以一天一換,干凈不重樣。這種節約領曾經還得到社會提倡,經濟實惠,裝闊有模有樣,就是不能當著外人脫外套,多熱都得忍著。

起初,襯衫其實是指貼身穿在裡面的衣服,簡稱內衣,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的丘尼克。丘尼克是一種緊身合體的連體衣,有點類似現在的女士裙子。經歷整個中世紀的發展後,丘尼克作為內衣的穿著形態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只有牧羊人或者囚犯才會將丘尼克穿著在外。
到了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初期,現代版的襯衫雛形出現,但依然不能外穿,其面料主要成分是亞麻或絲綢。但是當時的襯衫都是鬆鬆垮垮的,在男士衣櫥還未占據主要地位。襯衫領子要用一種皺領來掩蓋住,袖口也要用花邊來掩飾,並在脖子與手腕可以看到襯衣的位置用帶子束緊,這也是為什麼現代襯衫袖口會比外衣長出一厘米的緣由。
17世紀,領子露出的裝飾是身份高貴裝扮的象徵。既然如此,貴族們就把襯衫領子的可拆卸裝飾物的效果應用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領子成為了襯衫上可拆卸的配件,而在16世紀發明的漿衣技術,成全了貴族們對於領子設計的想像,它們變得愈加龐大與挺括並能保持形狀固定。
到了17世紀40年代,由於硬挺和華麗的大領子不便於活動,所以襯衫的設計開始趨於簡潔化,人們不再追求誇張的領型,領子的形態逐漸演變成掛在胸前的兩片布,並且可以紮起來,而這種形式領子的出現為後來領帶、領結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直到19世紀,顯露出襯衫的穿法開始流行起來,人們擺脫當時穿著的靦腆,自由自在地搭配和展示。

但這時的襯衫領口需要漿洗,在1920年的時候,由於傳統的漿洗過於硬挺,所以逐漸被軟領及柔軟纖維質地面料的襯衫取代,襯衫開始變得柔軟。流行於20世紀30年代的溫莎領因為溫莎公爵而名聲大噪,其領子的開口角度在120—180度之間,可以容納更大的領帶結。

㈦ 襯衫的起源

襯衫(shirt〕chènshān 穿在內外上衣之間、也可單獨穿用的上衣。中國周代已有襯衫,稱中衣,後稱中單。漢代稱近身的衫為廁牏。宋代已用襯衫之名。現稱之為中式襯衫。公元前16世紀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襯衫,是無領、袖的束腰衣。14世紀諾曼底人穿的襯衫有領和袖頭。16世紀歐洲盛行在襯衫的領和前胸綉花,或在領口、袖口、胸前裝飾花邊。18世紀末,英國人穿硬高領襯衫。維多利亞女王時期,高領襯衫被淘汰,形成現代的立翻領西式襯衫。19世紀40年代,西式襯衫傳入中國。襯衫最初多為男用,20世紀50年代漸被女子採用,現已成為常用服裝之一。

與現代襯衫的確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漂亮的李慧珍白色褲子搭配 瀏覽:195
森馬雙面穿都市外套 瀏覽:139
濟微校服 瀏覽:68
寶寶開身針織衫如何留扣眼教程 瀏覽:55
大個子適合穿什麼裙子 瀏覽:341
男裝皮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59
品牌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866
男襯衫後背設計 瀏覽:214
西裝外套修改 瀏覽:972
卡地亞舊款二手女裝電子表 瀏覽:328
手工西裝馬甲手工 瀏覽:308
牛油果褲子多少錢 瀏覽:416
杭州火車站怎麼去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380
文藝男穿衣風格褲子 瀏覽:749
睡衣襯衫是什麼牌子 瀏覽:629
針織小孩帽子帽子圖片欣賞 瀏覽:646
魔力寶貝帽子工 瀏覽:36
女表批發皮帶 瀏覽:24
無錫市校服招標 瀏覽:919
衣前後片怎麼分片織法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