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方式可以鼓勵幼兒園孩子如廁
3. 女寶寶如廁訓練
對於女寶寶的如廁訓練,大致上和男寶寶的相近,但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如廁訓練的時間女寶寶比男寶寶的快,所以如果女寶寶有以下表現,就表示她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了。
3.1 等待適當的時機:一旦你確定你的女兒已經准備好了,就要注意時機。
3.2 讓她觀察並學習:在你女兒面前上廁所時別怕羞。寶寶們通過模仿來學習,觀察你上廁所是如廁訓練很自然的第一步。
3.3 教她坐下擦屁股:你需要教給你的女兒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怎樣正確地擦屁股。
3.4 讓她夜間保持乾爽:等到她已經徹底完成了如廁訓練,你就可以開始在早晨和寶寶白天小睡後檢查她的尿布濕了沒有。
3.5 購買正確的用具:大多數專家建議購買一個便盆,這樣,寶寶會感覺這是她自己的,而且也讓她覺得用起來比正常尺寸的馬桶更安全。
3.6 讓你的孩子適應便盆:在如廁訓練一開始,寶寶首先需要習慣於用便盆。先讓她知道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是她專用的,然後,讓她穿著褲子坐上去。
3.7 用漂亮的內褲吸引寶寶:讓你的女兒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如廁訓練後的好處上,帶她去做一件特別的事:買內褲。
3.8 制定一個訓練時間表:讓寶寶擺脫尿布取決於你的日常時間表,以及是否有其他人照看你的女兒,比如保姆。
3.9 讓寶寶有時候光光屁股:沒有什麼能像有時讓寶寶光著屁股那樣有助於她弄明白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了。
3.10 慶祝寶寶的成功:寶寶不可避免的會出些小意外,但最終你的女兒會在便盆中留下東西,這時應該好好表揚她一番。
如果一開始寶寶沒有成功,就一次
一次的再試試:跟學其他技巧一樣,寶寶用便盆越多,就能掌握得越好。
(1) 採取一些激勵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開始沒興趣了,你可以考慮提供一些獎品。
(2) 擺脫尿布:當你的孩子准備好完全擺脫尿布時,他已經學到很多了。
每個寶寶都會有個別差異,因此家長在訓練時,不宜過分心急,應採取循環漸進的方式,不要給自己及寶寶壓力,更不要與其他的孩子做比較。由於訓練的工作並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耗時2-3個月以上,在訓練期間應多多給予寶寶鼓勵,切勿嚴厲責備,以免寶寶失去信心而造成相反效果。
4. 男寶寶如廁訓練
對膀胱和大腸的控制力,男寶寶一般比女寶寶發展得慢,而且如廁訓練的時間一般也要比女寶寶的遲。對於男寶寶,我們該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男寶寶如廁訓練呢?
4.1 等待適當的時機:研究表明,如果家長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太早,這個過程只會更長。換句話說,無論何時開始,最終完成如廁訓練的時間都一樣。
4.2 教他先學會坐,然後再站:由於大小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所以一開始應該先讓你的兒子在大小便的時候都坐下,這樣他就能明白兩者都應該在便盆里完成。
4.3 讓他觀察並學習:家裡有個樂意示範的男性樣板是個關鍵,如果他願意,就讓你兒子跟爸爸、叔叔或其他家裡的男性朋友一起去廁所,觀察他小便。
4.4 購買正確的用具:大多數專家建議購買一個便盆,這樣你的寶寶可以「宣稱」這是他自己的,而且也讓他覺得用起來比正常尺寸的馬桶更安全。
4.5 讓你的孩子適應便盆:在如廁訓練一開始,寶寶首先需要習慣於用便盆。先讓他知道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是他專用的,然後試著讓寶寶穿著褲子坐上去。
4.6 給他買些好玩的內褲:讓你的兒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如廁訓練後的好處上,帶他去做一件特別的事:買內褲。
4.7 制定一個訓練時間表:讓你的寶寶擺脫尿布取決於你的日常時間表,以及是否有其他人照看你兒子,比如保姆。
4.8 讓寶寶有時候光光屁股:沒有什麼能像有時讓寶寶光著屁股那樣有助於他弄明白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了。
❷ 寶寶大小便不能自理能去幼兒園么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都開始意識到寶寶的如廁行為就象學走路一樣,是一個需要耐心等待的過程,它的順利完成不取決於父母的主觀願望,而在於你家寶寶動作與心智兩方面的成熟度和它們的完美配合。 何時開始如廁訓練更合適? 太早開始的訓練與太晚開始的一樣糟糕。寶寶太小,如廁訓練會給他造成莫大的壓力和挫折感,甚至出現便秘、拒絕排便及上廁所等退縮反應;而寶寶兩歲半還在白天兜著尿不濕的話,會讓他自卑,也會令他在群體生活中成為笑柄,後者也是一種精神壓力。那麼,有哪些線索可以幫助父母判斷如廁訓練該開始了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寶寶可以保持尿片乾燥達兩小時以上,或在小睡時不尿; 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聽得懂簡單的指令; 寶寶對他人上廁所表示出興趣; 寶寶可以走過去坐好; 寶寶可以在口頭上或行動上表達想解便的慾念; 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或拉起; 寶寶可以獨立地表達「願意」還是「不願意」。 2000年兒保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在寶寶18到24個月之間開始如廁訓練,80%的寶寶在兩歲零四個月可以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三歲左右才能完成夜間訓練。專家發現男孩在訓練時所要花費的時間超過女孩;而越早開始訓練的寶寶,其訓練期也較長。例如18個月開始訓練,到26個月時完成白天的訓練,花費8個月,而從24個月開始訓練,到第28個月也完成了,只花費4個月。這一點讓實踐過的父母相信:等寶寶更成熟些再開始訓練,寶寶可以學得更快,大人和孩子所遭遇的挫折也會更少。 如何做如廁訓練? 第 一,准備一個類似於玩具的如廁椅或者尿桶。尺寸就方便寶寶坐穩或站妥,還必須配置鮮艷的色彩或者聲音,來吸引小寶寶的興趣。 第 二,屬於寶寶的如廁椅應放在寶寶自己的房間里,寶寶樂意在客廳里開辟他的「游戲場」時,如廁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處。鑒於這個年齡的寶寶有尿意的時候都會急不可待,如廁椅放置時的「就近原則」非常重要。 第 三,讓寶寶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廁椅,經常帶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褲子。為了讓好奇心強的寶寶對房裡突然出現這么個「彩色玩具」不抗拒,父母不妨在他坐穩後在旁邊講故事。 第 四,隨時間詢問孩子是否有便意或尿意,如果他點頭,就趕緊帶他去如廁椅上,將尿布拿掉後坐在上面。則開始解便時,不必馬上處理它,因為小寶寶對於這種從自己身體里「掉下」的東西也許會有奇怪的感覺,父母可當著寶寶的面清理他的如廁椅或尿桶,告訴他衛生間才是「它們」該去的地方。 第 五,逐步擺脫如廁椅。當白天的訓練接近完成(寶寶很少在白天尿濕褲子)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去上衛生間。女孩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男孩的訓練由爸爸來言傳身教。鑒於男孩子比女孩要臟亂和淘氣一些,父親應給予准確的示範,比如如何「瞄準」便桶。如果他不聽話,小孩子的穩定性又差,就在便桶中放一張有顏色的紙,讓他瞄準紙片撒尿。這對寶寶來講,好似一個游戲,同時也增加了他上廁所的積極性。 第 六,訓練孩子自己擦乾凈屁股。這個步驟很多父母都樂意為寶寶代勞,怕他們擦不幹凈,也怕他們弄臟手。其實這一環節不完成,如廁訓練就不能算完整,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甚至會因為「沒人給我擦屁股」感到莫大的精神壓力,有些寶寶還會為此抗拒上幼兒園。父母要示範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女孩,大便後一定要從前往後擦,以防尿路感染),幾次以後,孩子就會了。假如怕孩子弄臟手,督促他們便後洗手就可以。 第 七,要等日間訓練完成結束後再進行晚間訓練,培養孩子入睡前後早起後主動如廁的習慣,如果發現孩子睡前飲水太多,或情緒特別興奮、身體特別疲憊,凌晨時不妨叫起孩子,再上一次廁所。對於大於兩歲半的寶寶來說,尿床是他們的「絕對隱私」,父母不可四處張揚,以開玩笑的方式也不行,切記切記! 退步了!怎麼辦? 沒有一個寶寶在進行如廁訓練中一帆風順,出現反復和暫時性的「倒退」也很正常,比如你剛剛誇獎過寶寶在午睡時已經不再尿濕床單了,他又尿濕了床單和褲子;比如寶寶在家裡明明訓練得很到位,帶他探望親友或長途旅行,他又開始「畫地圖」;或者,你一再提醒專心在玩積木的寶寶「該上廁所了」,他充耳不聞,果然,十分鍾後他就尿濕了褲子。父母會因此沮喪不已,有些父母不免會責罰孩子,事實證明,懲罰和怒罵不但無益於寶寶盡快建立自主排便的反射,反而引發了寶寶的膽怯、退縮、不知所措、恐慌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寶寶會感覺「我尿濕了褲子,我是一個壞孩子。」「我尿濕了褲子,爸爸媽媽不再喜歡我了。」如此壓力,對親子並無好處。 假如能夠找到孩子發生「反復」的原因,相信父母會踏實得多,沮喪情緒也會和緩。那麼,哪些因素可能造成如廁訓練的停滯乃至倒退呢? 寶寶生活的環境發生變動,如搬家、上幼兒園等等,這些壓力事件的存在使如廁行為發生一定程度的倒退。 睡眠時間突然延後有睡前高度興奮,這些因素都使寶寶過份疲憊,而疲憊之下,膀胱擴約肌的鬆弛就不能被神經系統感知,寶寶也無法及時醒來上廁所。因此在訓練期間,父母應避免晚間帶孩子參與嘉年華游樂及PARTY,規律的生活對形成條件反射極其有利。 △寶寶的訓練成果被貶低了。這種壓力可能來自祖父母,他們認為寶寶「有的放矢」的能力不如同齡人,而一旦父母屈從於這種壓力,跳過一些步驟讓寶寶加快完成訓練的話,寶寶的挫折感大增,就可能下意識地尿濕褲子,不再配合訓練本身的完成。 由此可見,穩定的環境、規律的生活以及正向的鼓勵,是我們應對挫折的應有態度。當孩子能稍微控制便意的時候,父母可以把它當作一項特別了不起的進步來表揚,獎勵孩子貼紙、玩具,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以此鼓勵孩子自主排便的信心和能力。這一艱難的旅程,未來也會成為父母的美妙回憶,不信,我們來看看孩子在如廁訓練中發生的趣事吧。
❸ 嬰兒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訓練上廁所男寶寶和女寶寶一樣嗎
寶寶小的時候無法控制排便,需要給他使用尿不濕,等寶寶逐漸長大,媽媽會有疑惑,到底應該在他多大的時候訓練他上廁所呢?其實訓練寶寶上廁所一般在他一歲半以後,不過這個也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來定,因為每個寶寶的身心發育情況不同,早一點晚一點都是有可能的,當他的身體有下面幾個變化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試著訓練寶寶排便了。
通過不斷地練習,寶寶到3歲的時候就能夠自己上廁所了,要教會寶寶自己穿、脫褲子,自己擦屁股,為上幼兒園做准備。一個會自己上廁所的寶寶上幼兒園會很輕松,以免不會大小便,又不好意思讓老師幫忙,造成尿褲子、拉褲子的情況。對於小男孩來說,當他會站立的時候,可以給他准備一個小便器,訓練他固定的時間去解小便,逐漸養成站著小便的習慣。
❹ 培養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如何鍛煉孩子自己上廁所
如廁和吃飯這種出於心理需求的行為是不同的,寶寶即使到了可以自主排便的年齡,如果爸媽不安排引導,寶寶自己是不會主動發起的。所以這事還是需要大人們都主動操心起來!
關於『白天小睡和晚上睡覺』
在如廁訓練期間,是否在白天小睡和晚上睡覺穿尿布是個人決定。有些人認為睡覺時間可以更容易地進行便盆訓練;其他人會更傾向選擇分階段訓練。可以先讓寶寶在白天午睡的時候穿內褲但不穿紙尿褲,如果沒有尿褲子發生,就可以考慮可以先在睡午覺時脫掉紙尿褲。
沒有尿布是一種新的感覺,它可能會讓一些孩子感到不舒服或可怕。在此過程中,家長們需要保持冷靜、給予超出常人的耐心。研究表明,事故發生後的負面反應或懲罰可能會導致寶寶與廁所產生負面聯系並阻礙如廁進展,因此在事故發生後,注意保持冷靜並隱藏孩子的任何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