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男西褲後兜的製作方法
准備材料:面料,剪刀,拆線器。
男西褲後兜的製作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准備的布料裁剪成需要的形狀,注意左右大小應一樣大。
左右兩邊對合定位, 在後浪兩邊對齊袋口的部位打刀口, 拼縫時對准刀口。
褲子放碗內,放一些鹽,一茶匙就夠了。 泡上一個小時,然後加入柔順劑浸泡一個小時,又得到了太陽。 因此,有陽光的味道,很清爽。
『叄』 褲子口袋分哪幾種樣式
褲子口袋根據角度及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插袋:是指在衣身前後片縫合處,留出袋口的隱蔽性口袋。
褲是穿於下體的常用服裝。一般有褲腰、褲襠、褲管。按褲襠縫合與否,可分為滿襠褲和開襠褲;按褲管過膝與否,又分長褲、短褲。
「古褲」有二:一為褲;一為惲(褌)。
褲子款式有:牛仔褲、休閑褲、西褲。
參考鏈接:網路——開袋網路——暗袋網路——插袋
『肆』 新褲子後面口袋裡縫起來了
現在新褲子後屁股的口袋為了防止起皺變形,口袋大都是縫起來的,穿著前先拆線即可。
『伍』 為什麼我西褲前面的口袋老是翹著 坐下敲得更高 是不是做工有問題
一般褲子是根據腿的長度來定的,在坐著或者沒有撐直的其他情況下,是會翹起來的。一般的西褲都會這種情況。建議購買修身西褲,這樣會好很多。
『陸』 牛仔褲右邊口袋的位置還有一個小口袋,那是干什麼用的
裝飾作用,也可以放硬幣,不過很少有人用,因為不好掏
『柒』 為什麼牛仔褲全都有後邊兩個口袋而休閑褲都沒有後邊兩個口袋
牛仔褲的經典形式
所謂第一條牛仔褲,並不是我們想中的生來就那個樣。連"牛仔褲"(Jeans)這個名字也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在此我們不妨以牛仔褲鼻祖利維公司的經典之作--501牛仔褲為例,回溯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 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 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 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雙拱式線跡。
1886年 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 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 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制固定下來。
1922年 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 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 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針。
1947年 戰時配給制結束,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 為符合時尚,褲管裁成更瘦身式樣。
1955年 投產第一批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 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 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 紅色標牌上的大寫"LEVI\'\'S"改為小寫的"Levi\'\'s"。
1983年 由於織機的改進,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牛仔褲不僅因其特別的用料、色彩與剪裁使其在浩瀚的服飾之林獨樹一幟,而且它的繁雜的細部構造同樣富有特色,易於識別,通過不斷的改進賦予了牛仔褲更加多樣化的經典內容。
其實也是當初的一個設計理念
『捌』 褲子口袋怎麼開
拿小刀片慢慢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