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人說我是:「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是什麼意思啊我暈· 我很壞
那個男人老實忠厚,(故意)拿著布來換我的絲。
(並不是真的來換絲,到我這來是商量婚事的。)
人家是說你想方設法和某人(喜歡的人)接觸
布:有兩說,皆可通。一是將「布」釋為布匹,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布來換我的絲;二是將「布」釋為古錢幣,則「抱布貿絲」意為拿著錢來買我的絲
氓:非流氓,可譯為「那個漢子」
蚩蚩:chī chī 敦厚貌。一說,無知貌。《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毛 傳:「蚩蚩者,敦厚之貌。」 朱熹 集傳:「蚩蚩,無知之貌。」
出處 《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貳』 商周時期有絲織品嗎
商代甲骨文字中已有桑、絲、帛、蠶等字出現,並已有平紋素織物和挑出菱形圖案的絲織物。著名考古學家夏鼐曾說,「遠在3000多年前,殷周人民已有丁華美的暗花綢和多彩的刺綉,後來又發明了羅紗和織錦。」說明中國的絲綢生產最遲在商代就已經十分發達了。《詩經•豳風•七月》在描寫商代婦女春季採桑的情景時寫道,「春日載陽,有嗚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而《詩經•魏風•十畝之間》則描述了當時種植桑樹的繁盛,「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管子》的「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綉,纂組一純,得粟百鍾於桀之國」,《詩經•衛風》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則說明了商周時期已將絲織用於交換和貿易。1973~1974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中出土了兩件麻織物殘片及紡織工具骨匕,這時的絲織品已有平紋、畦紋和紋綺三種。1974年在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室的淤泥中,出土了用黃色絲線在染過色的絲綢上用辮綉法綉出花紋線條輪廓,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刺綉品殘痕。
『叄』 氓之蚩蚩 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 來即我謀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內涵
氓之蚩蚩 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 來即我謀
意思是一個人滿臉笑嘻嘻抱著布匹來換絲。哪裡真是來換絲是來找我談婚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轉回。並非我約期又改悔,你無良媒來聯系。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盪,愛得熱烈。即便婚後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沖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後的生活應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願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繫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權利。「始亂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罪惡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於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平,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後世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