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步鑫生的人物經歷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浙江海鹽縣一個裁縫世家。
步鑫生的老家在海鹽縣澉浦鎮附近的農村。步家是裁縫世家,步鑫生從小就學裁縫。他9歲時父親去世,當時大哥16歲,二哥15歲,一個到上海南京路,一個到上海霞飛路,一個學男式裁縫,一個學女式的。
1956年,響應國家號召,大家走到一起來,步家榮昌裁縫鋪也合作化了,步鑫生成為武原縫紉合作社主任。
1980年,步鑫生出任浙江省海鹽縣襯衫總廠廠長。在他的帶領下,小廠打破「大鍋飯」,進行全面改革。步鑫生以敢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在企業里推行了一套獨特的經營管理辦法,使這個小廠的產品暢銷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成為全省一流的專業襯衫廠。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報刊登了報告文學《企業家的歌》,用整版篇幅介紹了步鑫生大膽創新、堅持改革的事跡;
半年後,人民日報登載了新華社發表的《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步鑫生》。一時間,步鑫生成了名動全國的改革先鋒,全國掀起學習步鑫生改革創新精神的熱潮,推動了全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984年,浙江省委聯合調查組在農歷臘月進駐海鹽,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步鑫生雖然有缺陷,但是改革的事情並沒有錯。隨後,中央指示全國推廣步鑫生的精神。由中央下命令全國推廣一個人,之前只有雷鋒和焦裕祿;
1984年2月26日,新華社播發了浙江省委支持步鑫生改革創新精神的報道,並配發「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的長篇按語,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創新精神。第二天,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文章,標題是《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創新精神 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指出要積極支持敢於改革創新的幹部》,當時有統計,《人民日報》自創刊到那時,報道量第一的先進人物是雷鋒,第二就是步鑫生;
1984年,短短2個月,全國各地到海鹽襯衫總廠參觀人數達2萬多人。美、英、法、德等各國駐華外交官員、記者聞訊趕來,探討「大鍋飯」「中國懶漢」等「改革銳話題」,步鑫生在廠里接待室舉行招待會,侃侃而談。
1985年,海鹽襯衫總廠年產30萬套西裝項目上馬,6000平方米的西裝大樓也開建,這對固定資產只有50萬元的襯衫廠,根本無力承受。步鑫生甚至表示,西裝大樓開建後,企業就已經負資產了;
1986年,媒體對於海鹽襯衫廠的報道中出現了這樣的句子:「生產流水線停產,下水道、廁所堵塞,生產蕭條,人心渙散,走掉了近一半職工」;
1987年,調查組再次進駐海鹽縣;
1988年的1月5日,海鹽襯衫總廠資不抵債,步鑫生被浙江省政府宣布免去職務;
1989年春,步鑫生應邀在北京組建皇家襯衫廠並任廠長,又開始了雷厲風行的操作:注冊「金寶路」商標,更新設備,員工技術培訓,開拓市場。1990年,「金寶路」襯衣在北京市場銷量居第一;
1993年起在秦皇島創立步鑫生制衣有限公司,任總裁,依然打品牌,「步先生」襯衫打到哪裡都要進當地最好商場。1年多時間,公司資產翻了2倍;
1998年,他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峰會;
2001年,步鑫生被查出腎癌,脾臟和一個腎臟摘除。在手術摘除三個地方的腫瘤後,步鑫生回海鹽老家休養。30年浮沉終於葉落歸根,他是新中國改革史上重要符號。
2013年12月,步鑫生回了趟海鹽,並順道到杭州參觀了浙商博物館。在館內名為「英雄背影」的展區,看著自己當年做廠長時的老照片,步鑫生思緒涌動,細細端詳。
2014年6月,步鑫生離開上海,回到闊別26年的家鄉海鹽定居,並將自己收藏的字畫、印石和全部證書、信件等物品捐獻給了當地政府。
② 步鑫生
步鑫生——八十年代浙江省海鹽縣襯衫總廠廠長
事跡:
http://finance.sina.com.cn/manage/cfrw/20050929/09512008906.shtml
http://news.webtextiles.com/info/info_view.asp?infoid=178447
同時期人物:馬勝利、牟其中、禹作敏、年廣久等
③ 步鑫生的人物事跡
海鹽襯衫廠是個只有300多職工的小廠。當廠長步鑫生接手時,企業頻臨破產,年產四五十萬件襯衣,卻有近一半堆在倉庫里.老工人的退休金也無處可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步鑫生想到了改革,並且一出手就是幾大「班斧」: 首先學習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車間實行了「聯產計酬制」。你做多少襯衫,就拿多少工錢,上不封頂,下不包底。當時時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鍋飯」!
二是抓質量,做壞一件襯衫要賠兩件。「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飯碗」,此話由步鑫生說出後曾風靡一時。
三是規定請假不發工資,若真生病要由他來決定是否補貼。當時,「泡病假單」在企業中很流行,即使在企業生產最繁忙的季節,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步鑫生解釋這是為了治一治這種「流行病」。
四是每年要開訂貨會。邀請全國各地百貨商店的負責人到海鹽來,吃住行由他們全包,每年大約要花8000多元,這在當時已是相當大的數目。
五是打響襯衫的牌子。步鑫生常說:「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系吃飯要倒台!」他親自為襯衫定名,「唐人」是男式襯衣,「雙燕」是女式襯衣,「三毛」是兒童襯衣。
六是要講工作效率和速度。
海鹽襯衫總廠,這個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組織起來的小集體性質縫紉生產合作社,從一開始只有60多名職工,到1983年達到600多人,兩年後達1000多人,企業利潤每年以50%幅度增長。
④ 闖關者步鑫生李曄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82歲的步鑫生,在重病纏身、生命恐將行至盡頭時,還要對自己身體,作最後一場改革。
30年前的1984年,被公認為「步鑫生年」。這年,全國無人比他更紅,以至於面對潮湧般學習取經的人,浙江省政府規定,師、局級以上來訪者由步本人接待,其餘聽錄音。
這年,亦被稱為「改革元年」。「猴子腦袋老虎膽」的步裁縫、「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以非凡勇氣與實踐,砸掉「大鍋飯」,在計劃經濟鐵壁上炸開缺口,全國掀起「步鑫生旋風」。
家鄉海鹽奔突不羈的錢塘江,生就他改革者本色。30年間,步鑫生飽受爭議,紅極一時,突被免職,多地創業東山再起……從來,他都無懼並享受於身在浪尖。
即便癌細胞已侵犯入骨,醫生擔心他活不過春節,他不服:「我改革幾十年,一關關都闖過來了,癌症這關闖不過?我不信!」
越壓制,越對抗!
浙江海鹽縣城,富亭路金三閣小區,記者終於見到步老。
他坦言:「最後一次接待記者了,我病得很嚴重啊!但我是講感情的。」他始終未忘,1984年3月10日,《解放日報》萬字通訊《為了企業的騰飛——記夏伯陽式的改革者步鑫生》。因此,即便前幾日還在醫院掛鹽水,即便上午仍躺病床,他終是下午抖擻精神,在寓所一見。
瘦削個子,襯衫領帶,頭式清爽,說家鄉話,軟糯中帶洪亮,誰能看出他4個月前鬼門關上走了一遭?6月23日,白細胞降到1700,入院6天後,他想起許多資料未整理,執意向醫生請假。回家4日,強打精神,最後向海鹽縣政府捐出5大箱改革信物,了卻心願一樁。
閻王爺還不想收他。身邊人敏敏悉心照料,自創黑木耳、花生衣等合成葯方,很快將白細胞升至7900,化險為夷。
抗癌十餘年了。13年前,步老因腫瘤切除脾臟、腎臟。去年秋,腿腳酸痛,再檢查,包括骨頭在內全身9處,都有癌細胞。去年底和今年3月,摘除腰椎、頸椎、肩椎3處腫瘤,但情況仍不樂觀,醫院幾千例同類患者,僅1例術後活了11個月。
可步老不信這邪,「我現在已10個多月了,到下個月就突破了!靜養,闖關!別說11個月,我要活它幾十個月!我性格歷來如此,越壓制我,越要對抗!」
把煮大鍋飯的鍋底捅穿了
晚年步老愛書法,尤喜榜書「龍」字,一紙一字,寫不慣小字。
做人也一樣。
想當年,海鹽城裡的「鹽」,噼里啪啦全撒到他襯衫廠這「油鍋」內,各種「帽子」扣過來——他改革分配製度,獎勤罰懶,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病假1天只發4毛錢,是「手持鋼鞭的資本家」?他在幾小時內開除工人,搞廠長負責制,是「獨斷專行的步老闆」?他創品牌,搞營銷,是「寬了私利的暴發戶」?
如何闖關?
無病裝病者拍桌子問:「你憑啥亂扣工資?」步鑫生火大:「工鈿工鈿,做工才有鈿;勞保勞保,有勞才有保。」有人告他「抹掉了社會主義優越性」,他反駁:「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有工人熨燙折疊襯衫不合標准,又不肯寫檢討,氣得步廠長一宿沒睡:「靠牌子吃飯可傳代,靠關系吃飯要倒台!」
經濟問題的罪狀也山雨欲來——海鹽襯衫總廠每年租用皇冠小轎車,縣委書記也沒這派頭;已經有架300多元的相機,他看不上,說要拍款式花型,結果花1800元買個進口「長焦」;廠里搞綠化,6株龍柏3000元,心痛啊!他邀請全國百貨公司負責人來海鹽開訂貨會,吃住行全包……
面對調查,步鑫生不慌不忙,抽起自買的香煙,給人灌輸起一套套理論——
你說小汽車?從4個輪子中追求的不是氣派風頭,而是經濟效益。客戶誰願意一身土、兩腳泥跋涉到海鹽這偏遠小城?用轎車把客戶從上海直接接到廠里,這是客戶肯登門,死店活人開。
你問廠區綠化?日本客商跑到一船廠,見廠區雜亂無章,說:「先把垃圾掃干凈再談生意!」我建花園工廠,讓客商心悅誠服,給工人們緩解視覺疲勞,難道社會主義工廠註定要邋裡邋遢?500元一株龍柏,種在地里,一年貴一年,好比定期儲蓄。
你問訂貨會?花8000元接待費,訂出80萬件襯衫,全年任務落實。海寧一針織廠,派采購員千山萬水推銷,推銷掉10萬件,花了近5000元,後來開個訂貨會,也推銷了10萬件,花了2900元。天天講抓經濟效益,你說哪個效益好?
經濟問題查證結束,步鑫生還有話說,「不是我喜歡沖闖,現行體制,『婆婆』拿著條條框框當鞭子,企業『死蟹』一隻。現在廠長好當,工廠虧損倒閉,廠長肩膀輕松等組織部調動。廠長不好當,買4兩茶葉的權都沒有。該不該讓廠長自主辦點事?沖出禍來,大不了回家當裁縫……」
當時,自鳳陽小崗村發端並全面推行的聯產承包制已取得成功,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鼓角聲起。步鑫生無疑是最應景的先行者、破局者,對他的臧否褒貶,關繫到中國企業沿著什麼方向前進。浙江省委將專題辦公會議紀要通過新華社送至中南海……1984年2月26日晚7時25分,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斷了正在播送的國際新聞,從播音員羅京口中,中央關於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聲音率先播出。
破了!時任國務委員張勁夫來廠視察時,激動到邊說邊打手勢:「你把煮大鍋飯的鍋底捅穿了,好,好,好!」當浙江將調查報告向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匯報時,彭真說:「戰爭年代有一批猛打猛沖的將軍,特別是夏伯陽,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也要有一批夏伯陽式的廠長。」立了!浙江省給城鎮集體工業企業「松綁」,放出生產經營權、幹部管理權等5大自主權……
心中抹不掉的傷痛和憤怒
步鑫生火了,各國駐華使節、外媒記者及全國來廠參觀者,2個月內2萬多人次。1984年5月,經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提名,步鑫生被增補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巔峰中的改革明星,1988年「下課」。
談及這一痛點,步老雙手和聲音顫抖著,向記者出示一份歷史資料。這是海鹽縣史志辦編修《海鹽縣志(1986-2005)》時徵求他本人意見時的材料,他在「審稿意見」一欄寫下:「說到西裝廠失誤這件事,是一件留在我心中永遠抹不掉的傷痛和憤怒……」
時至今日,塵封往事不得不說了。
1984年,步鑫生想轉型發展生產,上級主管部門建議他搞一條年產7—8萬套西裝生產線,報告打上去,省二輕廳負責人要求生產規模加碼到年產30萬套,3年後追加到80萬套。
步鑫生被逼上樑山。當時,廠內資產120多萬元,但西裝生產線投資要600多萬元。1984年11月,西裝廠開始土建,鋼材等原材料大幅漲價,造成資金缺口,招工、培訓、造宿舍、貸款利息,每年砸100萬元。2年時間,襯衫廠的積累和利潤全填入西裝這個「坑」內。1986年9月,省二輕廳負責人發話,「西裝熱」已過去,省內杭州、蕭山2條西裝生產線已下馬,要求步鑫生也下。步鑫生認為,堅持不跟風,熬它2年,待「西裝熱」再來時,便能搶先佔領市場,否則前功盡棄,死路一條。廳長不耐煩,「我是一廳之長,叫你下就得下,企業死也不關你的事」。步鑫生頂撞:「我是一廠之長,怎麼不關我事,你廳長下面有成千企業,死一個對你而言九牛拔一毛,對我來講關系我廠一千多工人吃飯。」廳長惱火了,步鑫生也決不退讓,「我只認理不認權,只要我當一天廠長,一天不下!」
此後,步鑫生被安排去浙大讀書,由縣二輕局掌門人代理廠長。次年3月,步鑫生又被要求回廠收拾爛攤子。此時,西裝線廠房、設備已被賣掉,廠內部門技術人員被放走,企業債務累累,積重難返。年底,省調查組突然來廠里,說群眾反映步鑫生受賄外商金戒指和電視機,並以鎖住倉庫內產品不準送海關為威脅,要步鑫生交代。步鑫生拍案而起:「我步鑫生三個字,哪怕你用10根金條也收買不了。不按期交貨外商要索賠,你能負這個責任嗎?」
1988年1月,步鑫生被免職,對於在整人毀廠中立下「奇功」的那些人,步鑫生怒稱其為「風派」。「他們要我去縣二輕公司報到,另分配工作,我怎能受人擺布?」於是,他含憤離廠,另闖江湖。
26年漂泊,只為體現人生價值
在上海、北京、盤錦、秦皇島,步鑫生一漂泊,就是26年。
白斬雞、鹹菜面,他最愛吃的家鄉菜吃不到了。他說:「北方沒有腌篤鮮,連醬油都兩樣。」然而家鄉曾是傷心地,除了給母親上墳,他輕易不回。
各地紛紛伸來橄欖枝,為體現價值,他立下規矩——只去虧損企業。
1989年春,他應邀在北京組建皇家襯衫廠並任廠長,步鑫生又開始了雷厲風行的操作:注冊「金寶路」商標,更新設備,員工技術培訓,開拓市場。1990年,「金寶路」襯衣在北京市場銷量居第一。
還在北京時,遼寧盤錦市雙檯子區區長王金三請步鑫生挽救該區一家虧損的服裝廠,現場考察後,步鑫生扔下2句話:不出效益不回家,不創牌子不回家。區政府每月付1000元高薪,老步拒不接受,只要求200元生活費。上任廠長後,他照例起早摸黑,短短1年,就創出建廠以來最高利潤50萬元。1992年,該廠「阿波羅」襯衣被巴塞羅那奧運會選為指定產品。「這年五一節,『阿波羅』襯衣在沈陽搞有獎銷售新聞發布會,遼寧省常務副省長聞世震特地參加。遼寧省委書記全樹仁會見我並設宴招待,說我一鳴驚人,半年多就創出牌子,了不起!這年6月,遼寧省省長岳岐峰特地來廠看望我……」步老憶當年,頗得意。
在盤錦,歷經和深知改革艱難的步鑫生,鐵腕與沖勁依舊。過年時,有人提醒他給上頭「上泡」,就是逢年過節、領導家兒子結婚等都要「表示」下。步鑫生上火:「我不能拿工人血汗錢給黨抹黑!」員工擔心他不會做人,他道:「我做人標准,就是該與不該。該辦的,跑斷腿也得辦,不該辦的,泰山壓頂也不辦!」
1994年,他應邀到秦皇島創辦步鑫生制衣公司任總裁,依然打品牌,「步先生」襯衫打到哪裡都要進當地最好商場。1年多時間,公司資產翻了2倍。
1998年,他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峰會……
而家鄉,只能在半夜「想得心疼」。傷痛,總要慢慢撫平。
1998年秋,他到上海探親,家鄉的「父母官」聽到消息,趕到上海看他。什麼樣的大官沒見過,可那天,步鑫生握住時任海鹽縣縣長武亮靚的手,好激動。
2000年9月,步鑫生撥通了一個間隔17年的電話,對方趙榮華。趙榮華曾是步鑫生在海鹽襯衫廠時得力干將,1983年,步鑫生擅自任命趙為工會主席,趙認為這違反工會法,拒絕擔任,一氣之下,步鑫生宣布撤銷趙一切職務。趙榮華另起爐灶,辦起織造廠,這反而成就了他一番事業,並與魯冠球一起,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1年5月25日,趙榮華與步鑫生在海鹽見面,相逢一笑泯恩仇,並為步老的晚年故鄉生活提供全面幫助。珍貴的師徒情,不僅僅因為彼此相識38年,更在於一份對改革先行者勇氣、膽量、魄力的敬仰。
2001年,步鑫生查出癌症,定居上海,海鹽縣委、縣政府各級領導多番看望。待身體恢復,他回鄉作為海鹽南北湖旅遊節的座上賓,景區內黃沙塢是錢江潮源,他欣然受邀題寫「源亭」兩字,意為改革之源;2008年,海鹽建立「步鑫生改革精神陳列館」,家鄉人都說,步鑫生的改革太不一般,他是海鹽的驕傲、浙江的代表、全國的旗幟,步老很感動,他說:「是老家人,用真誠之心,溫暖了我曾經傷痛的心。」
現任海鹽縣委書記沈曉紅、縣長章劍等縣領導多次勸步老返鄉定居。他癌症復發後,海鹽縣委、縣政府在1個月內安排好寓所。今年6月8日,他在漂泊26年後,終於葉落歸根。
「不服」的弄潮兒
采訪時,他好友來電,於是虛弱的身體拔高了聲音,好強個性依舊在。
去年秋,海鹽縣政府召開支援核電建設座談會,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會上說,問路人知不知秦始皇到過秦山,許多人不知,但海鹽出了個步鑫生,人人皆知。秦始皇還沒有步鑫生先生有名呢!
他收藏了1957年5月7日出版的《浙江日報》,報上一篇《優秀勞動知識青年的光輝榜樣》中提到了他。當年,他是武原縫紉生產合作社的掌門人。「青春寶」的馮根生是他老友,步老說:「馮根生跟大家『炫耀』,他第一次上報紙是1977年。這有啥稀奇?我比他早上省報20年呢!」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一句話:「沒有步鑫生這一代人的勇氣、敢闖,就沒有下面的企業家,更不會誕生那麼多首富。」步之後,「國企承包第一人」馬勝利就宣稱:「我是學了步鑫生的事跡才搞起改革的。」而馮根生則說:「步鑫生最大的貢獻,是告訴大家這里有地雷,那裡有漩渦,繞過去。」
如今,步鑫生依然不承認當年的「失敗」:「失敗的是政企不分。」正是步鑫生的經歷點醒了好友魯冠球,1988年,魯冠球提出向當地政府「花錢買不管」,從當時企業1500萬元凈資產中劃出750萬元歸鄉政府,使鄉政府從頂頭上司變成一般股東。
步老好友林堅強認為,對改革先行者,不能簡單以成敗論,應看他對推動中國城鎮企業改革的歷史作用。步鑫生不僅萌芽了現代企業家精神,更引發對政企不分的反思,「步鑫生讓後來者在市場中肆意摸爬滾打,他創造了歷史」。
看到後浪推前浪,步老有不滿意,有不服氣,也有佩服和擔心。不滿意的是,「現在許多企業沒有目標管理,壽命太短」;不服氣的是,「我講過,凡靠『轉制』和鑽改革空子將資產轉給自己而發財的,我都不服氣」;佩服的是,「私營經濟第一桶金靠自己掘起來的,像馬雲,我服帖」。他還佩服袁隆平和陳嘉庚,前者多養活了世界幾億人口,依然保有本色,多年出行只用5萬元的熊貓車。後者將自己所有資產捐給祖國。他擔心的則是,「改革進程中出來2個毒瘤,腐敗和造假,要割掉!否則改革前功盡棄」。
致敬!弄潮兒。
⑤ 結合全文簡要概括步鑫生的犟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海鹽的家中,精神不錯的步鑫生沖著記者的鏡頭頑皮地擺起了POSE。
浙江在線06月12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王君權 黃娜)背微駝,發如雪,身子纖薄如一柄短劍。
嘉興海鹽城南的一間屋子裡,80周歲的步鑫生顫巍巍但熟練地摸出個黑色皮質名片夾。他臉上手上幾乎無肉,蒼白的皮膚下淺藍色血管蜿蜒伸展。
「出來應該帶名片的呀。」他提醒一個年輕的訪客,聲音有些虛弱,茶色普拉達(PRADA)眼鏡後一雙眸子充滿笑意。
身患癌症的步鑫生,上半年剛做完三個腫瘤摘除手術。6月8日,他結束26年的漂泊回到故鄉海鹽。這個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改革明星,葉落歸根。
大概是當年做報告打下的底子,老先生說話時手舞足蹈,臉上的皺紋都飛揚起來。
話題註定繞不開1984年前後他在海鹽襯衫總廠當廠長的日子。他的聲音越來越高,一旁的記者耳鼓膜嗡嗡作響。忽然,老先生一掌拍在茶幾上,怒目圓睜,厲聲道:「我罵他,你做出這么差的產品,我一定要處分!」
——他在模擬當初訓斥偷懶員工的一幕。一旁的朋友笑說,步先生最愛講那兩年的事。那是改革初期如火如荼的歲月,也正是他一生最絢爛的時刻。
打破「大鍋飯」,狠抓生產質量,破格提拔人才,自創品牌,租小汽車接送客戶……這些做法現在聽來不算什麼,在當年卻無一不是充滿爭議甚至冒著政治風險。
關於當年的氛圍,步鑫生說起個事兒:有個領導下來視察,步給他泡了杯綠茶。領導當時眼睛就瞪大了:「買茶葉的錢哪來的?!」
這是工廠賣邊角余料的錢,用作迎來送往的茶水費,但嚴格來說當時並不允許。步鑫生當年改革的每一步,都頂著這樣那樣的爭議,冒著或大或小的風險。
「改革關繫到利益的再分配,哪一步是容易的?老好人有什麼用?只對他本人有好處,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步鑫生說,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不止一個人曾寫信告他的狀,不過他依然我行我素,有次直接將一位領導批的條子撕了。
「廠長要對企業的效益負責,對工人負責。工廠效益一好,你們跳出來說這說那,當初工人沒積極性,廠里工資都發不出的時候你們在哪裡?」喝下一口家人遞上來的葯,步鑫生又拍了茶幾。
家人親友說不清,步鑫生的這份擔當和膽色從何而來,只覺得他從來都是這樣。今年上半年,癌細胞擴散到頸椎。頸椎上的腫瘤是否摘除?醫生們有分歧——總體來說,開刀對身體有利,但風險不小。
步鑫生擔心醫生有後顧之憂,唰唰唰寫下保證書一份:
手術出現一切後果由本人承擔,家人和朋友不得對醫生有半點不敬!步鑫生。
我就是改革路上的「鋪路石」
「現在回過頭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曲曲折折,來來回回。改革本來沒有路,是一塊塊鋪路石鋪出來的,我步鑫生也就是其中的一塊。」
這段話,步鑫生不止說過一次,前天再度說起,聲音不大語速不快卻很清晰。
相較於現在炙手可熱的馬雲、南存輝們,今日的步鑫生或許會感受到「兒童相見不相識」的蒼涼。1988年1月16日被免去廠長職務以後,盡管他曾北上幫助三個企業扭虧為盈,但這個曾經如日中天的名字,終是冷卻了下來。
免職的起因,是海鹽襯衫總廠上西裝生產線導致資不抵債。
步鑫生回憶,1985年全國興起「西裝熱」。他想試著做做西裝看,上個年產6萬套的生產線。可一位領導要求,起碼上個30萬套的生產線。
為此,固定資產不過100多萬元的海鹽襯衫總廠,背下了600多萬元的債務,1988年時廠子已幾近被拖垮。
「政企一定要分開啊……」說起這事兒,老先生近乎沉痛地喃喃自語。
終究是名聲在外,得知他離廠,好幾個地方發來邀請信。他先到北京,將一個童裝廠改造成襯衫廠,創下「金寶路」的品牌;再到遼寧盤錦,將一個「什麼都做一點」的工廠,也改造成襯衫廠,創立「阿波羅」品牌;隨後,他又到秦皇島,擔任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制衣廠董事長,直到2001年查出腎癌,到上海治病、休養。
打品牌,抓質量,修改制度,破格提拔能人……「北漂」這幾年,步鑫生用的大體還是在海鹽時的法子,卻使這三個原先虧損的企業都有了盈利。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步鑫生在海鹽的經驗,在當時確實超前,因此後來幾年還能管用。比如「設廠標、唱廠歌、穿廠服、搞廠慶」這套企業文化建設,即使現在來看,也不算太落伍。
另一方面,三個企業能管好,也和他一貫的拚命作風有關。
無論在北京的工廠,還是後來到盤錦,廠長步鑫生總是第一個到廠,最後一個離廠。周末有員工加班時,他還常去廠里指導年輕工人打樣。
魯冠球曾對媒體說,他一直記得步鑫生的一句話:「咱們是靠辦廠子吃飯的,離了這一點,真的一錢不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1988年以後那個離開輿論中心回到車間的步鑫生,是幸運的——他做回了本色的自己。
母親說他,「命硬,個性強」
說話耗神,侃侃而談半小時後,老先生午休積累下的那點精神早已委頓下
⑥ 有沒有些公司換了領導層後起死回生的例子
很多的,比如改革之初的石家莊造紙廠的馬勝利,浙江襯衫廠的步鑫生,劉心武的《喬廠長上任記》的喬廠長,均是在工廠即將資不抵債的時候,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扭轉局面的
⑦ 步鑫生沉浮錄 步鑫生是誰
步鑫生,1934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海鹽縣,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兼黨支部副書記,海鹽縣二輕總公司副經理,八級裁剪師。20世紀80年代初,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新,使企業迅速發展,其獨創精神開風氣之先,得到了黨中央和浙江省委的肯定與推廣,「步鑫生神話」由此轟動全國,成為1980年代知名度最高的企業家。步鑫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增補委員,嘉興市勞動模範,中國企業改革紀念章獲得者。2015年6月6日19點30分,改革先鋒步鑫生因病在家鄉浙江省海鹽縣去世。
⑧ 案例:「閑可釣魚」與「無暇吃魚」的思考題答案
閑可釣魚表示某個人的時間多得可以去釣魚,無暇吃魚表示某個人時間少得沒有時間吃魚.現在和生活節奏很快.有時為了節約時間會以快餐代替,為了工作和生活很多人都會說忙,哪有時間坐在那兒慢慢的吃魚呢.魚呢是一種鮮美的食物另外有刺吃的時候比一般的食物的時間要長.
人有時間的時候想靜靜,心身得以放鬆一下,而釣魚正是一種情趣,可以讓人冷靜下來思考,也可以讓大腦什麼也不想,可以調節身心,增強耐力.遇事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