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馮小剛被稱為「馮褲子」的原因,一種說法是,在早期,馮小剛並不出名,有過一段貧困時期。那時,他身材瘦小,常穿一條寬松的褲子,使得褲子顯得格外顯眼,人們因此給他起了「馮褲子」這個外號。
2. 另一種說法是,馮小剛年輕時到北京打拚,缺乏人脈。為了出人頭地,他結識了北京關系不錯的王朔,並頻繁跟隨王朔,就像緊跟著某人的一條褲子。因此,他被人稱為「馮褲子」。
3. 第三種說法與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有關。該劇講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群在北京大院里長大的孩子的青春故事,其中的一個角色馮褲子,貧窮、醜陋、欺軟怕硬、愛佔小便宜,膽小懦弱,經常哭泣。這個角色是以馮小剛為原型,因此,從那時起,有人開始稱馮小剛為「馮褲子」。
4. 最後一種說法與馮小剛的個人生活有關。他自稱有三大愛好:電影、女人和餃子。他並不掩飾自己的好色本性。據說,馮小剛年輕時風流倜儻,成名後更是如此,經常有花邊新聞。甚至有網友戲謔他經常頂破褲子,需要經常縫補。這也是他被稱為「馮褲子」的原因之一。
⑵ 褲子是誰的外號
褲子是馮小剛的外號。
早年馮小剛還沒出名的時候,可能是北漂的原因,導致體型十分的瘦小,但是平時他卻喜歡穿一條比較寬松的褲子,顯得很不搭,所以有人給他起了個外號「馮褲子」。
演藝經歷
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
1985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
1994年憑借執導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
⑶ 為什麼馮小剛有一個外號叫「馮褲子」
現在有幾種說法:
1.據說早年的馮小剛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甚至還有過窮困潦倒的時候,那時候的馮小剛身材比較瘦小,經常穿一條非常寬松的褲子,遠遠看上去不見其人,只有那條褲子十分顯眼,後來就有人給他取了個外號叫「馮褲子」。
2.馮小剛年輕時到北京打拚,一心想要出人頭地,可當時在北京沒什麼人脈,於是通別人認識了當初在北京人脈關系不錯的王朔,並想方設法巴結和討好王朔,王朔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就像別人身上的一條褲子,因此後來就有人叫他「馮褲子」。
3.葉京導演了一部電視劇叫《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群在北京大院里長大的孩子的青春故事,裡面有一個人物就叫馮褲子,又窮又丑,欺軟怕硬、愛佔小便宜,膽小懦弱、動不動就愛哭,這個人物就是以馮小剛為原型,與早期的馮小剛性格幾乎一模一樣。從那以後,有人把馮小剛叫「馮褲子」。
4.馮小剛曾說過,這輩子就三大愛好:電影、女人,餃子。對於自己好色,他毫不掩飾。據說馮小剛年輕時就比較風流,成名以後更是如此,時不時就傳出一些花邊新聞,甚至有網友戲謔他經常頂破褲子,經常都要縫褲子,因此,後來就被稱為「馮褲子」。